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体结构

土体结构

土体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9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1761728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工程地质学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等;土体结构的相关文献由44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恒、张信贵、朱道佩等。

土体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61728 占比:99.99%

总计:1761875篇

土体结构—发文趋势图

土体结构

-研究学者

  • 吴恒
  • 张信贵
  • 朱道佩
  • 桑农
  • 王若林
  • 易念平
  • 李宁新
  • 陈坚
  • 麻王斌
  • 于玉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康硕; 洪溢都; 张建辉; 刘茹; 饶昱贝
    • 摘要: 基于弹性波具有表征土体结构的特性,通过试验探究不同密度和含水量组合条件下的土体弹性波速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波速随着土体密度的增大缓慢增大,弹性波发射端土体越致密则距离波源最近的接收器测得的弹性波速度越高;弹性波是能量波的一种,受其传播距离以及土颗粒的阻碍会逐渐衰减;波速随含水量的增大而缓慢减小,土体从初始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波速降低了10%~30%。对土体密度和含水量引起弹性波速度的变化机制进行了解释,可以为基于弹性波的降雨型滑坡预警预报方法研究等提供参考依据。
    • 余薇薇; 焦勇; 张玉婷
    • 摘要: 一、引言季节和昼夜的温度变化会引起土体周期性的冻结和融化,土体冻结时膨胀,融化时沉降,这种物理特性导致土体结构、性质发生很大的变化,直接影响地基以及上部建筑物的长期安全稳定,是冻土地带建筑物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我国寒冻地区,冻融造成地基破坏的事件屡见不鲜。例如:呼伦贝尔建成的110k V变电站在2005年因冻胀导致地基破坏,造成变电站设备支架倾斜,严重影响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 张世民; 张坤; 章丽莎; 孙银锁; 任印文
    • 摘要: 为研究颗粒直径与形状对砂土渗透性的影响,以玻璃珠和石英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核磁共振仪和变水头渗透仪分别开展试样孔隙特征试验和渗透系数测试.石英砂粒径采用平均粒径和孔隙等效半径表征,利用横向弛豫时间T2建立孔隙等效半径与渗透系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地探究横向弛豫时间T2与渗透系数的函数关系,并与规则玻璃珠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颗粒形状下,平均粒径与横向弛豫时间T2峰值点时间呈正相关,即平均粒径越大,颗粒形成的孔隙等效半径越大;反之,平均粒径越小,颗粒形成的孔隙等效半径越小,横向弛豫时间T2峰值点的时间也越小;对经验公式推导后建立了渗透系数与横向弛豫时间T2的关系式,通过渗透试验验证了本文解答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可为通过核磁共振的方法研究土的渗透性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 黄云鑫; 李裕瑞; 刘彦随; 王永生; 张轩畅
    • 摘要: 新增耕地质量的提升对于延安"治沟造地"项目实施后耕地的有效利用意义重大.为探索一种快速改良"治沟造地"新增耕地质量的有效方法,该研究在延安羊圈沟流域((109°31′~109°71′E,36°42′~36°82′N))开展了为期4 a的新造耕地土层复配试验.试验基于红黏土(Red Clay,RC)和马兰黄土(Malan Loess,ML)结构上的互补性,利用不同比例的RC和ML对新造地块0~30 cm的土层进行复配重构(T0,未复配的原状土;T1,100%的RC;T2,83.3%的RC和16.7%的ML;T3,66.7%的RC和33.3%的ML;T4,50%的RC和50%的ML;T5,33.3%的RC和66.7%的ML;T6,16.7%的RC和83.3%的ML;T7,100%的ML),通过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情况的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探索了不同土层复配方案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分别较对照组T0显著提高了13.7、15.2倍;T3处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和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较T0处理分别增大20.9%和29.1%,而容重较T0处理减小11.1%,孔隙度增大15.3%.T3处理有机质和硝态氮含量较T0处理分别增加了24.5%和100%;T2、T3处理有效钾较T0处理分别增加了29.3%和17.6%.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土体结构是土壤肥力形成的结构基础,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共同决定土壤的肥力状况;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处理土壤肥力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T3、T2、T1、T5、T6、T4、T7、T0.T3处理玉米具有最大地上生物量和千粒质量,且玉米产量也相对较高.综合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状况,认为当RC为66.7%,ML为33.3%时,复配方案相对较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试验初步表明土层复配是一种可行的快速营造高质量土壤的技术方法,研究为提升"治沟造地"工程新增耕地质量及今后类似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 黄云鑫; 李裕瑞; 刘彦随; 张轩畅; 常贵蒋; 冯巍仑
    • 摘要: 为探究"治沟造地"重大工程项目(GLCP)中新增耕地快速改良的方法,达到营造良好土壤、提升新增耕地生产能力的目的,以延安羊圈沟流域的GLCP为背景,利用马兰黄土(ML)和红黏土(RC)对新造耕地0~30 cm土层进行复配试验.结果表明:当RC为20 cm、ML为10 cm(T3处理)时,复配层土壤孔隙度较对照处理增加了16.7%,容重下降了11.1%.与对照组相比,T3处理0~10、10~20、20~30 cm土层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0.25)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1.8、12.3倍和27.9倍;T2(RC为25 cm、ML为5 cm)、T3处理更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较对照组除在0.25~0.5、0.5~1 mm的粒级有较大增加外,在2~5 mm和>5 mm粒径范围也有明显增加.0~20 cm土层中,即使在考虑对照组前期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情况下,T3处理的土壤有机质也与对照组相近甚至更高,且高于其他试验组,表现出更好的有机质赋存能力.T3处理的玉米生长状况较好,其地上生物量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23.9%.研究表明,当复配土壤RC为20 cm、ML为10 cm时,土壤具有最佳的性状和生产力.试验初步证明土层复配是一种可行的快速营造高质量土壤的方法,该方法可为GLCP新造地的改良及类似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 黄云鑫; 李裕瑞; 刘彦随; 张轩畅; 常贵蒋; 冯巍仑
    • 摘要: 为探究"治沟造地"重大工程项目(GLCP)中新增耕地快速改良的方法,达到营造良好土壤、提升新增耕地生产能力的目的,以延安羊圈沟流域的GLCP为背景,利用马兰黄土(ML)和红黏土(RC)对新造耕地0~30 cm土层进行复配试验。结果表明:当RC为20 cm、ML为10 cm(T3处理)时,复配层土壤孔隙度较对照处理增加了16.7%,容重下降了11.1%。与对照组相比,T3处理0~10、10~20、20~30 cm土层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0.25)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1.8、12.3倍和27.9倍;T2(RC为25 cm、ML为5 cm)、T3处理更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较对照组除在0.25~0.5、0.5~1 mm的粒级有较大增加外,在2~5 mm和>5 mm粒径范围也有明显增加。0~20 cm土层中,即使在考虑对照组前期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情况下,T3处理的土壤有机质也与对照组相近甚至更高,且高于其他试验组,表现出更好的有机质赋存能力。T3处理的玉米生长状况较好,其地上生物量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23.9%。研究表明,当复配土壤RC为20 cm、ML为10 cm时,土壤具有最佳的性状和生产力。试验初步证明土层复配是一种可行的快速营造高质量土壤的方法,该方法可为GLCP新造地的改良及类似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 孔洲
    • 摘要: 城市建设中地下水是不可忽视的建设体系,地下水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也是变化最为剧烈的要素,城市地下水与岩土结构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助力,是城市建设中必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城市区域地下水的化学环境因素对周围土体结构产生的影响,并做了土体细观结构的变异分析.
    • 郝瑞军; 刘海波; 马薇
    • 摘要: 土壤剖面分层是自然土壤的重要特征,通过对典型土壤剖面特征结构、生态功能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城市园林土壤剖面重构技术,设置表土层、亚表土层、排水层等层次,并按照分层装土和后期养护的顺序予以实现,从而构建园林土壤土体结构,发挥不同土壤层次的生态功能.土体剖面重构技术修复城市退化土壤,可有效减少后期土壤养护成本,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