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际机制

国际机制

国际机制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51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4965篇;相关期刊216种,包括国际展望、国际问题研究、国际论坛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白马湖论坛、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亚洲合作与发展会议等;国际机制的相关文献由335位作者贡献,包括倪世雄、刘志云、夏立平等。

国际机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5 占比:1.3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4965 占比:98.61%

总计:25316篇

国际机制—发文趋势图

国际机制

-研究学者

  • 倪世雄
  • 刘志云
  • 夏立平
  • 刘宏松
  • 刘杰
  • 宋效峰
  • 李威
  • 杨娜
  • 于营
  • 戚洪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珂瑶; 翟崑
    • 摘要: 陆海新通道与澜湄合作对接是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可能突破口。作为国际机制的陆海新通道与澜湄合作匹配基础好、对接难度小。但在对接过程中,仍面临着区域互联互通不畅、合作机制重叠低效,大国博弈日趋激烈、机制成员国和东盟对中国影响力扩大有疑虑等挑战。由此,可通过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增加与其它国际机制的合作、开展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等路径,推动陆海新通道与澜湄合作实现高效对接,进而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中国西南方向实现突破,使中国与中南半岛乃至东盟国家实现联动发展。
    • 唐岚
    • 摘要: 随着国家间网络空间博弈的日趋激烈,一些国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强大的网络攻击溯源能力塑造国际叙事,渲染放大网络威胁,为其采取起诉、制裁等单边措施提供托词。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始探索建立国际性溯源机制的可行性,以期形成一套独立、权威、专业的溯源标准和流程,初步的成果虽然不完善,却对如何更好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了有益的启发。然而,溯源本身固有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导致构建网络攻击溯源国际机制不会一帆风顺,障碍和挑战依然存在。
    • 李冰
    • 摘要: 东北亚地区作为全球经济发展与能源生产消费的重要一环,其能源合作实践与机制建设备受瞩目。近年来,受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提升影响,东北亚各国纷纷制定本国的“双碳”目标,以期通过碳达峰与碳中和,稳步实现能源转型。中日韩的“双碳”目标承诺以及俄朝蒙加速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推动了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转型进程。东北亚能源合作实践的转变,也推动其合作机制在小多边机制中的效用发挥、知识引导型多层合作网络、多议题领域国际机制融合发展三个维度出现新变化。因此,应围绕政策沟通、多元参与、平台构建、关键矿产等四个领域,积极推进中国在治理参与和机制变革中的参与度,为东北亚能源合作机制贡献中国智慧。
    • 唐尧; 夏立平
    • 摘要: 极地海冰消融的后果波及整个地球,并以多种方式影响着人们。北极渔业资源就受到了这种变化的影响。2018年《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提出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极渔业资源治理是中国在北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一个世纪以来,北极渔业资源治理国际机制得到了蓬勃发展,它们表现出了三个特点:科学在国际机制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国际机制的制定和实施的深度不断加强;通过不断加强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来克服多边集体行动难题。中国的远洋渔业起步于1985年,且一直积极参与北极渔业资源治理。为了更好地参与北极渔业资源治理国际机制的制定、实施和完善过程,未来中国首先要加大对中北冰洋的科学考察力度,积累和分享关于渔业资源的知识;其次要深入广泛地运用好非国家行为体;最后要加强和建立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或安排。
    • 邓文科
    • 摘要: 在百年未有之变局视域下,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发生深刻演变,同时不断出现新领域和新问题,变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紧迫性进一步突出。然而,发达国家保守倾向抬头,新型治理平台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有待加强,霸权政治、地缘冲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都使得全球经济治理面临很大风险和挑战。中国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经济治理的公平正义发展,参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等国际规范和理念,增强变革的包容均衡和可持续性。
    • 耿召
    • 摘要: [研究目的]建立信任措施作为源自军控领域的重要概念,在网络安全规则建构中深化这一理念的应用能够完善全球网络安全规则建设,促进全球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成熟。[研究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选取全球及区域国际组织中的具体案例,归纳出网络安全规则制定中建立信任措施所取得的进展,比较建立信任措施在不同治理机制中的差异化作用。[研究结论]信任措施是网络安全规则制定中不容忽视的理念工具。深化信任措施在各类全球性与区域性治理机制中的应用,有利于弥合网络治理理念与模式分歧,助力各方进一步发挥优势,促进多层次治理机制的多维度融合,推动网络大国形成良性的竞争合作态势。
    • 罗仪馥; 徐秀军
    • 摘要: 欧亚大陆空间主要指苏联加盟国及其后来的独联体成员国所处的地理区域。在“后冷战”时代,由于俄罗斯地区领导力的相对下降,以波罗的海三国加入欧盟以及格鲁吉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克兰退出独联体为表现,欧亚大陆空间地理范围的演变呈现缩减或分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欧亚地区的利益格局逐步重组,主要表现为欧亚各国在政治、经济与安全三大议题上出现与俄罗斯“利益一致”“利益相悖”与“利益疏远”等情况的分化。自冷战结束以来,欧亚地区先后形成了以俄罗斯及美国、欧盟等域外行为体为主导的多个治理机制,地区治理总体呈现制度效率低下和制度代表性不足等特征。这也折射出欧亚地区治理所面临的内外挑战,包括地区内部俄罗斯领导力的降低、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以及域外行为体美国和欧盟在欧亚地区影响力的上升与竞争的加剧等。
    • 李进浩
    • 摘要: 国际原子能机构是核不扩散机制作用发挥的基本依托组织,其成立目的是构建涉核行为的合法框架,通过确立规则制约非法核活动.但其功能预期与实践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包括制度霸权的影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存在漏洞、核查制度与核安保技术有待完善等.要更好发挥国际原子能机构作用,根本方法在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根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歧视性规则,同时革新机制内防核扩散系统、完善财政保障措施等.
    • 李淑云
    • 摘要: 全球环境治理从启动伊始就与制度建设相伴相生.全球环境治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相关机制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国际机制赋能全球环境治理,重塑国家治理行为,为全球环境治理持续深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逆全球化现象出现、治理领域日趋扩大、大国博弈不断升级等情况下,全球环境治理暴露出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而碎片化的国际机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制度建设中,经历了由被动参与到主动贡献、再到积极引领的演进历程.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愈加无可替代.
    • 侯胜
    • 摘要: 以国际话语权内生变量为视角研究中国话语权来源的路径不但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话语权内生变量的分析逻辑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话语权来源于"一带一路"国际机制的合法性,而"一带一路"国际机制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独特有效性是"一带一路"国际机制合法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主要倡议国——中国以立足新时代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机制快速建立。理论分析认为,国际机制的效率性是其合法性和话语权获得的核心内生变量,中国话语权可以从"目标获得""解决问题"和"集体最优"等三个方面来评价。虽然世界上绝大部分爱好和平、急需发展的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和由此带来的发展机遇表现出积极立场,但"一带一路"在从倡议转化为实践框架的过程中,仍然在理念传播、功能强化和制度供给方面面临一定挑战,中国的话语权也因此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现有的国际机制中,"一带一路"倡议是立足新时代的合作理念和具有创新性的合作范式,也是中国最易取得话语权的合作范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