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0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7194篇;相关期刊543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当代经济科学、经济研究参考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第十届学术年会、2009年中国农村经济论坛、2008第四届海峡两岸应用统计学术研讨会等;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关文献由931位作者贡献,包括魏杰、叶振鹏、巫建国等。

国民收入分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7 占比:1.2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7194 占比:98.72%

总计:78194篇

国民收入分配—发文趋势图

国民收入分配

-研究学者

  • 魏杰
  • 叶振鹏
  • 巫建国
  • 贾康
  • 刘伟
  • 李海
  • 胡朝麟
  • 丁兆庆
  • 刘欣
  • 叶子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宪春; 许英杰
    • 摘要: 如何完善税收制度,更好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是当前税制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中国2000—2019年税收在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进行分析后发现:(1)2013年之后中国的生产税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收入税在再分配中的比重逐渐上升,税收对调节国民经济分配的作用逐渐增强;(2)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生产税参与初次分配程度偏高,收入税参与再分配程度偏低;(3)中国税收构成仍然是增值税占比最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以及消费税等税种占比较低,不利于贫富差距的调节和消费的扩大。通过对中国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主要税种变动趋势、改革历程和自身特征的分析,从稳定宏观税负、优化间接税结构、强化财产税的调节作用、发挥税收在第三次分配中的引导激励作用等方面对税制的进一步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 孙丽萍; 杨筠
    • 摘要: 利用西部12省(区、市)2013-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TSLS估计方法,分析缩小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实证结果表明:(1)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已跨越库兹涅茨曲线拐点,进入缩小阶段;(2)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是城镇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两者占比为77.52%,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农村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两者占比为77.06%;(3)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均显著缩小经营性城乡收入比、财产性城乡收入比、转移性城乡收入比,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等财政占比的提高,能显著缩小工资性城乡收入比、经营性城乡收入比,而城镇化水平和公共服务支出财政占比的提高,显著扩大工资性城乡收入比、财产性城乡收入比。结论部分启示为:城镇化倾向政策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今后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更加重视乡城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为乡城转移人口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公共服务支出的城市化偏向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今后应逐步实现公共服务支出的城乡均等化。
    • 摘要: 按劳分配报告摘录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 张杰; 金岳
    • 摘要: 中国加快部署“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战略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在我们看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战略的理论基础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供给侧一需求侧的共生及相互决定关系的理论;二是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中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机制及相互关系理论。对于供给侧一需求侧的共生关系和相互决定关系。
    • 潘春阳; 王佩雯; 曹志伟; 吴柏钧
    • 摘要: 进一步提振农村居民消费,已经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本文基于2013年-2019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等时间序列数据,将农村居民最终消费率分解为“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两大因子,并进一步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角度对“消费能力”进行分解。基于此,本文测算了各因子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相对贡献程度。研究发现:第一,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而非“消费意愿”,才是阻碍农村居民消费率提升的主导因素;第二,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不足主要源于农村居民初次分配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第三,农村居民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占比下降,以及财产性收入低位徘徊是导致农村居民初次分配占据不利地位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从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角度提出了提振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 程顺杰
    • 摘要: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问题。自高层提出中国经济内循环为主、内外双循环的战略以来,内循环受到了高度关注。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对激发消费、启动经济内循环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河南省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对国民收入与经济内循环之关系开展了深入分析。分析认为:河南省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份额趋于提高,居民工资收入占比相对稳定,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但也存在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国民收入再分配不利于激发消费潜力、打通经济内循环存在梗阻等问题,需要从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体制机制方面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提高部分群体的收入水平,激发市场消费内生动力。
    • 贾康
    • 摘要: 中央财经委员会近日召开第十次会议,提到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引起舆论高度关注。那么,什么是“三次分配”?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过程里先后有三次分配:首先有初次分配,它由市场机制主导,生产经营成果按照要素分配到劳动收入、资本利润、地租、科技成果收入等形式上。
    • 程顺杰
    • 摘要: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问题.自高层提出中国经济内循环为主、内外双循环的战略以来,内循环受到了高度关注.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对激发消费、启动经济内循环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河南省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对国民收入与经济内循环之关系开展了深入分析.分析认为:河南省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份额趋于提高,居民工资收入占比相对稳定,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但也存在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国民收入再分配不利于激发消费潜力、打通经济内循环存在梗阻等问题,需要从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体制机制方面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提高部分群体的收入水平,激发市场消费内生动力.
    • 詹向阳
    • 摘要: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长征,干头万绪中,提高劳动者地位,保护劳动者权益;抑制资本无序扩张,纠正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的倾向;坚决阻断权力和资本结合,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决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增进全体人民福社,是我党领导人民继续推进改革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当务之急。
    • 金雪军; 朱玉成
    • 摘要: 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先后存在三次分配。一是市场主导的初次分配,即在市场"无形之手"指挥下按照效率优先原则进行的分配,核心是使资源在整体上得到有效配置。二是政府主导的再分配,即在政府"有形之手"调控下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进行分配,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三是由社会主导的第三次分配,它属于社会治理概念下的"自调节"机制,主要表现为以道德为驱动力、以自治和多样性为特征的调整,是调节收入分配格局的"温柔之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