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家转型

国家转型

国家转型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107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甘肃行政学院学报、人民论坛、黑龙江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比较视野下的国家建设与民主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政治、法律与公共政策”年会会议、丝绸之路的互动与共生学术研讨会等;国家转型的相关文献由16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守刚、肖克、万明等。

国家转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 占比:5.3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3107 占比:94.55%

总计:3286篇

国家转型—发文趋势图

国家转型

-研究学者

  • 刘守刚
  • 肖克
  • 万明
  • 于秋兰
  • 任剑涛
  • 何子英
  • 刘雪梅
  • 吴志成
  • 张丽思
  • 张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怀印
    • 摘要: 清朝从1644年入关到1750年代完成疆域整合,在此期间形成了地缘格局、财政构造和政治认同的三重均衡态。这种均衡态在推动康雍乾三朝走向盛世的同时,又构成一道陷阱,使清朝失去提升对内治理能力和对外竞争能力的内在需求,导致嘉道以后应对危机的能力下降。至1850年代,延续近一个世纪的均衡态被彻底颠覆。1860年代至1890年代初,三重均衡态重新建立,既成就了“同光中兴”,使晚清政权得以维持在盛世时期业已奠定的疆域格局,又延迟了政权本身的近代转型。甲午战争以后,这种均衡态再度消失,让位于三重不均衡态,导致清季十年国家转型的失败和清朝的最终覆亡。晚清国家转型因此成败参半:在维持18世纪中叶所奠定的疆域格局方面,是基本成功的;在向近代主权国家过渡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成败参半;在政治体制的近代转型方面,则以失败告终。
    • 杨冰冰
    • 摘要: 沙特阿拉伯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原油生产与出口国之一,其石油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不同的阶段。在此期间,该国石油工业产生了经济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实现国家转型,沙特阿拉伯在解决能源问题、维持石油产量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沙特阿拉伯的经验值得借鉴。
    • 摘要: 01书名:《国家的财政面相(走向现代国家三部曲)》作者:刘守刚著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8月图书简介:本书是财政学者刘守刚“走向现代国家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要认识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就需要审视率先完成国家转型的西方世界。从财政上看,西方国家先后呈现出税收国家、生产国家、福利国家三个制度面相。本书致力于描述西方国家财政面相的形成过程,并着重探讨财政思想对形成这些制度面相的影响。
    • 李潇雨
    • 摘要: 近代西方体制、概念、知识在20世纪中的进一步舶来使中国的社会情境从以往的"帝国""家族"向"民族国家""国民同胞"转变,不同性质的革命实践也导致了国家形态、边疆领土、边地少数族群的意义被重新界定.本文根据摄影师庄学本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所拍摄的系列边疆摄影作品,讨论其摄影经验如何反映中国国家近代化的历史延续与转折,并考察国家转型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价值取向又如何导致其摄影发生范式转换.此项研究有助于解析中国社会史、政治史以及视觉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理解20世纪中国的变迁提供新的视角.
    • 张凯峰
    • 摘要: 贯彻能力低下,难以最大限度地动员起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实现国家意志,是近代中国长期陷于内忧外患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清政府因此无法在甲午战争中与日本抗衡,北洋政府也因此沦为舆论眼中的装饰品.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取得了进步,因而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是仍存在很大缺陷.相比之下,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政权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可谓是贯彻水平最高的政治力量,不仅在国内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取得了最终胜利,也改变了国家民族的命运.竭力克服贯彻危机可谓是近现代中国国家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具有高度贯彻性的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是历史的必然.
    • 侯欣一
    • 摘要: 在当下中国,很少有学者将中国政法制度或政法体制作为一个严肃的问题纳入学术讨论的范畴。法学研究中政法主题何以缺失。导致学术研究中政法主题缺失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流行的研究范式使法学界对法制在中国近现代国家转型中的重要性估计不足。国内中国近现代法律史的研究中革命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先后占据绝对主流地位,即将革命,或现代化作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唯一动力。
    • 张丽思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苏东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迄今为止已经有30年。国家转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同国家和不同个体对转型的态度不尽相同。中东欧国家的民众对转型的支持最高,其次是波罗的海国家,最后是独联体国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态度出现趋同。俄罗斯民众对经济转型的支持,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宏观经济的积极表现,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民众对转型的支持态度。个体对转型态度的差异,主要从经济利益和观念意识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发现,在转型期间获益的民众会支持转型,反之则反对转型。老年人由于经历过社会主义时期,比年轻一代更加依恋社会主义,从而会反对转型,民众的转型态度存在着代际差异。宗教也会对个人的转型态度产生影响,但是不同宗教的影响是不一致的。民众的政党隶属影响选民的政治偏好,进而影响其对转型的态度。
    • 张丽思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苏东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迄今为止已经有30年.国家转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同国家和不同个体对转型的态度不尽相同.中东欧国家的民众对转型的支持最高,其次是波罗的海国家,最后是独联体国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态度出现趋同.俄罗斯民众对经济转型的支持,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宏观经济的积极表现,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民众对转型的支持态度.个体对转型态度的差异,主要从经济利益和观念意识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发现,在转型期间获益的民众会支持转型,反之则反对转型.老年人由于经历过社会主义时期,比年轻一代更加依恋社会主义,从而会反对转型,民众的转型态度存在着代际差异.宗教也会对个人的转型态度产生影响,但是不同宗教的影响是不一致的.民众的政党隶属影响选民的政治偏好,进而影响其对转型的态度.
    • 邵六益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体制植根于20世纪中国的根本议题之中。"自生自发"的社会转型模式只适用于西方"文明世界"的范畴内,落后国家只能通过革命的方式争得民族解放,实现国内政治秩序的重建。近代中国的大转型需要借助列宁式政党重塑和凝聚力量,不同于国民党政治革命模式,共产党借助社会革命重构了中国革命的动力,通过打造先锋队并塑造无产阶级取得革命成功,对群众进行政治动员的需要促生了司法为民的基本要求。从革命时期就开始形成的党管政法、司法为民等,构成了政法体制的基本内容;其中,党管政法提供了社会革命的领导者和方向,而大众司法则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框架在今天依旧具有解释力。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最重要的内容,接续了政法体制中党管政法、司法为民的两项要求,也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政法体制在新时代的最新发展。
    • 李格
    • 摘要: 9月,加勒比海岛国巴巴多斯议会全票通过政体法案的修改,将于2021年11月30日也是该国独立55周年纪念日彻底切断与英国王室的联系,从一个君主立宪议会制国家转型为共和政体。走向共和,意味着英国女王不再兼任巴巴多斯元首,摆脱殖民地历史的决心可见一斑。面对这一选择,白金汉宫在声明中回应,“这是人民和政府的选择,英方将和巴巴多斯保持持久的伙伴关系”。看似云淡风轻的宣言,属实可以品味出几分无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