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家统一

国家统一

国家统一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7799篇;相关期刊854种,包括政府法制、统一论坛、台声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学术研讨会、黄河与河南论坛暨黄河文化专题研讨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二届学术年会等;国家统一的相关文献由1260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齐鹏飞、李捷等。

国家统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7 占比:15.3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7799 占比:84.57%

总计:9222篇

国家统一—发文趋势图

国家统一

-研究学者

  • 佚名
  • 齐鹏飞
  • 李捷
  • 叶永烈
  • 吕斌
  • 唐为首
  • 朱磊
  • 余梓东
  • 刘雄
  • 刘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齐鹏飞
    • 摘要: 早在百年前,刚刚诞生的中共就已鲜明地打出了彻底结束近代以来中国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全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旗帜。至今,百年的风雨历程过后,此一发动和领导中国人民彻底实现中华民族大统一、大团圆之战略目标和坚定意志仍然没有发生过改变和动摇。百年中共党史,也就是一部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大团圆、大统一的奋斗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共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和神圣职责,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之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最终得圆的基本标志和集中体现,矢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 王泽应
    • 摘要: 在五千年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并促进着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民族魂和民族心,促进着中国历史和中国文明、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独特价值在于形成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国性基质,凝聚起一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国民共识,积淀为一种文化统合、固本培元的价值认同,发展出一种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目标追求,从而使得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在源远流长的同时还具有博大精深以及不断发展完善的价值特质。
    • 沈寿文
    • 摘要: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既不是“地方自治制度”,也不是“民族自治制度”,而是“优惠照顾制度”。这种优惠照顾主要体现在“国家机关(尤其是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少数民族名额照顾”“自治机关所行使的职权的优惠照顾”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的优惠照顾”,其存在的政法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国家统一(包括法制统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优惠照顾”的本质,决定了法律文本的框架结构和实施的执法能动的耦合。
    • 周叶中; 段磊
    • 摘要: 探索中国解决统一问题的理论方案,是牢牢把握国家统一进程主导权主动权,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重大且紧迫的课题。应当对事关实现总体方略的中国国家统一性质、统一过程和统一制度三大重要问题予以探讨。“统一性质论”回答“实现何种统一”的问题,在形成主客观相结合的主权、政权、认同“三要素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中国的统一应包含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解决政权对立与消除认同冲突三个方面;“统一过程论”回答“如何走向统一”的问题,在对统一状态进行静态描述、对统一路径进行动态规划基础上,提出中国应按照先解决政权对立、再着手处理认同冲突的步骤推进统一过程;“统一制度论”回答“以何种制度实现和保障统一”的问题,在形成对国家统一制度表征及其回应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中国可通过“吸纳”或“替代”方式解决制度冲突,以反分裂国家法律机制保障政权统一,以认同凝聚和塑造机制消解认同冲突,从而确保统一后国家长治久安。
    • 王英津
    • 摘要: 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互动合作的政治基础和解决台湾“国际参与”的前提条件,搁置争议、求同存异是特定阶段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策略,适度创造“战略性模糊”是解决两岸政治难题的权宜之计。目前,“九二共识”在岛内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两岸分歧由“涵义分歧”上升到“原则分歧”,国民党在一个中国政策上日益蜕变,岛内社会政治生态“大面积绿化”,国民党与大陆在统一问题上存在分歧,美国不希望台湾各政治力量接受“九二共识”等。应还原“九二共识”的本来含义,认清其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且必将在两岸统一后完成历史使命,提出“九二共识”替代性表述缺乏实质意义。时至今日,国民党走到一个新的历史“十字路口”,如何对待和处理“九二共识”考验着国民党的智慧。
    • 陈桂清; 吴晓芳
    • 摘要: 从民族政治学角度探讨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有助于破解“台独”分裂势力杜撰的所谓“台湾民族论”,防止“台独”势力歪曲“台湾意识”;而且有助于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推进统一、维护统一的精神力量,完成统一后台湾社会的治理与长治久安。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认知体验、价值信念、行为意愿等多方面入手:既要继续促进两岸人员往来与交流合作,提升社会互嵌程度,形成两岸民众新的共同记忆;也要调适两岸社会价值理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凝聚“良治”“善治”等共同社会价值;更要在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过程中创造两岸共同的未来想象,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振兴中华的行为意愿与自觉使命感。
    • 刘运好
    • 摘要: 真实的曹操家族,因"莫知所出"而不可考;特殊的出身和家族地位,造就了曹操复杂的性格;复杂的主体性格和史学家的政治倾向,导致对曹操的评价也纷纭复杂.如果以《三国志》为基本史籍,以《曹操集》为认知对象,脱去符号化的思维认知方式,回归历史原点,即可看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是曹操的基本属性.其思想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儒家思想为底色,二是以申韩法术为核心,三是治乱与治平采用不同的治政方略.虽然曹操有强烈的政治利己主义倾向,后期也有明显的不臣之心,但是安邦定国、统一天下却是他矢志不渝的人生理想,表现在维护汉室稳定、重建国家制度、平定军阀割据三个方面.评价历史人物必须遵循一个基本维度:以历史发展为基点,而不是以道德评判为准绳.
    • 陈桂清; 吴晓芳
    • 摘要: 从民族政治学角度探讨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有助于破解"台独"分裂势力杜撰的所谓"台湾民族论",防止"台独"势力歪曲"台湾意识";而且有助于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推进统一、维护统一的精神力量,完成统一后台湾社会的治理与长治久安.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认知体验、价值信念、行为意愿等多方面入手:既要继续促进两岸人员往来与交流合作,提升社会互嵌程度,形成两岸民众新的共同记忆;也要调适两岸社会价值理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凝聚"良治""善治"等共同社会价值;更要在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过程中创造两岸共同的未来想象,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振兴中华的行为意愿与自觉使命感.
    • 彭兴智
    • 摘要: 在新时代,我们可以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再次审视与探讨中山思想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即构建“观念—认同—利益—行为”的机制,团结两岸人民,共同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本文从中山思想内的“振兴中华、统一中国”部分入手,挖掘其理论资源,通过共有观念、国家认同、共同利益、共同行为这四个维度来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希望有助于我们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 罗雪
    • 摘要: 文化相对主义本身具有积极性与局限性的双重性质。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的议题,这也是它一直以来饱受争议的地方。它可以是各个民族争取民族平等与民族发展、反对霸权文化的重要武器。同时,由于该理论自身局限性的制约,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下文化相对主义也成为了一些极端民族主义与种族主义的合理性依据。因此理性分析文化相对主义的积极性与局限性有助于我们对当前全球化发展下,国家层面上的民族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中国,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文化相对主义的积极性与局限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发展,有助于民族团结,有益于国家统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