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固化反应动力学

固化反应动力学

固化反应动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86350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复合材料学报、覆铜板资讯、火炸药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4年(第八届)商用飞机复合材料应用国际论坛、第一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第十三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等;固化反应动力学的相关文献由481位作者贡献,包括倪礼忠、崔继文、常永懿等。

固化反应动力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6350 占比:99.96%

总计:386497篇

固化反应动力学—发文趋势图

固化反应动力学

-研究学者

  • 倪礼忠
  • 崔继文
  • 常永懿
  • 颜红侠
  • 傅菊荪
  • 孟令锴
  • 宋宁
  • 宋秋生
  • 徐永芬
  • 杨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金; 冯彬彬; 孟宪慧; 张雄军; 陆金虎; 沈志强
    • 摘要: 针对复合材料真空辅助树脂浸渍模塑技术(SCRIMP)对树脂体系要求进行配方设计及性能测试.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DSC)法,运用Kissinger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基础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通过添加QS-VA-3型原位分相型增韧剂,改善了基础树脂脆性,依据力学性能测试结果确定最佳添加量.对增韧环氧树脂体系进行等温/非等温黏度特性研究,确定了SCRIMP灌注成型过程的适用期,并使用该技术成型了增韧环氧树脂体系/单向玻璃纤维布复合材料试样,发现与玻璃纤维复合后具有强度高、界面性能好及低电压绝缘性能良好特点,但牺牲了高电压环境下绝缘性能.
    • 张明明; 易茂光; 冉靖; 万大奎
    • 摘要: 为研究端羟基聚丁二烯(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HTPB)基浇注PBX炸药的固化反应特性确定其固化工艺参数,采用非等温DSC法研究HTPB基浇注PBX炸药粘接剂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分别测试升温速率为5、10、15、20 K/min时的DSC数据,得出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计算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绘制固化速率(dα/dt)~固化度(α)关系曲线,并给出常用HTPB基浇注固化炸药的固化温度范围.结果表明:相同固化度条件下,升温速率越大,固化反应速率越大,当固化度达到0.5时,固化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降低,直至为零.
    • 贾园; 杨菊香; 曾莎; 刘振
    • 摘要: 为改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脆性过大、耐热性不足的缺点,以末端含有氨基的纳米SiO2(SiO2-NH2)为原料,通过溶剂法制备出结构中含有SiO2的苯并噁嗪树脂单体(SiO2-BOZ),作为改性体系加入到BMI中进行共混,制备出一种耐热性能、韧性良好的新型SiO2-BOZ/BMI树脂材料,并详细研究了SiO2-NH2的添加对BMI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O2-BOZ添加量达到15.0wt%时,SiO2-BOZ/BMI树脂复合材料的表观活化能较纯BMI树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SiO2-BOZ/BMI的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166.12 MPa,较纯BMI增加了32.3%,且具有比BMI更好的耐热性能.
    • 肖立柏; 任晓宁; 高红旭; 赵凤起; 李娜; 付青山; 赵昱
    • 摘要: 为了解叠氮黏合剂/非异氰酸酯固化体系的反应动力学和固化终点,通过非等温与等温微量热法,利用Kis-singer方程和Crane方程研究了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与非异氰酸酯固化剂-丁二酸二丙炔醇酯(BPS)黏结体系的固化过程.结果表明,—C≡C—与—N3摩尔比为1时,GAP/BPS黏结体系固化反应放热量最大;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0.33kJ/mol,指前因子为108.42s-1,反应级数为0.94,固化反应热为-1357.69J/g;拟合计算出了黏结体系的特征温度,凝胶温度为313.87K,固化温度为316.18 K,后固化温度为338.55 K;GAP/BPS黏结体系固化反应中存在自催化现象;拟合出黏结体系完全固化时间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4.13×1010 e-0.06441 x+5.029.
    • 吴凯; 刘玉存; 贾康辉; 胡菲
    • 摘要: 通过粘度测试考察了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EHTPB)/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粘合体系分别在4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固化反应速率,运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EHTPB/HMDI/T9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利用外推法预测了升温速率为0时的特征固化温度.结果表明:不同催化剂使粘合体系固化速率差异显著,最佳催化剂为辛酸亚锡(T9).由Kissinger、Flynn-Wall-Ozawa及Doyle法计算得到EHTPB/HMDI/T9体系固化反应活化能分别为52.80 kJ/mol、56.99 kJ/mol及59.93 kJ/mol,由Crane法得到反应级数n=0.944,并进一步求得热力学参数ΔH=54.74 kJ/mol,ΔG=132.60 kJ/mol.该体系固化反应峰始温度171.35°C,峰顶温度181.25°C,峰止温度199.70°C,为最佳固化条件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 赵志颖; 田谋锋; 宋金梅; 许亚丰
    • 摘要: 通过对耐烧蚀酚醛树脂进行全动态DSC测试,利用Kissinger方程及Crane方程,拟合得到了固化反应参数,得出固化反应活化能Ea=77.235 kJ/g,指前因子A0=1.92×108,反应级数n=0.9088;对恒定温度下不同保温时间的树脂进行DSC测试,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固化度,应用DiBenedetto经验方程建立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固化度关系模型;利用哈克RS6000旋转流变仪测试耐烧蚀酚醛体系凝胶时间数据,表征凝胶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分析凝胶时间与凝胶温度之间的关系,其中凝胶时的固化度αgel=0.08,凝胶化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gel=89.1°C;绘制了耐烧蚀酚醛树脂体系的TTT图,为耐烧蚀酚醛树脂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赵志颖; 田谋锋; 宋金梅; 许亚丰
    • 摘要: 通过对耐烧蚀酚醛树脂进行全动态DSC测试,利用Kissinger方程及Crane方程,拟合得到了固化反应参数,得出固化反应活化能E_(a)=77.235 kJ/g,指前因子A_(0)=1.92×10^(8),反应级数n=0.9088;对恒定温度下不同保温时间的树脂进行DSC测试,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固化度,应用DiBenedetto经验方程建立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固化度关系模型;利用哈克RS6000旋转流变仪测试耐烧蚀酚醛体系凝胶时间数据,表征凝胶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分析凝胶时间与凝胶温度之间的关系,其中凝胶时的固化度α_(gel)=0.08,凝胶化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 gel)=89.1°C;绘制了耐烧蚀酚醛树脂体系的TTT图,为耐烧蚀酚醛树脂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肖啸; 魏乐; 刘剑侠; 刘晨; 吴淑新; 杨士山
    • 摘要: 分别以1,3,5-三(2-烯丙基苯氧基)-2,4,6-三苯氧基环三磷腈(TAPPCP)和六(2-烯丙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APPCP)作为耐烧蚀填料,经复配、固化制备出改性UPR包覆层;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别研究了 TAPPCP、HAPPCP与UPR的分散性、固化反应动力学和固化反应机理;通过研究非等温固化反应参数,建立了非等温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TAPPCP、HAPPCP与UPR具有良好的混溶性,可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形成交联结构;TAPPCP、HAPPCP分子结构中的不饱和双键有助于降低与UPR发生共聚反应的活化能,TAPPCP/UPR体系的特征固化温度Tp和Tf随着TAPPCP添加量的提高(0→20phr)分别由88.37°C和109.58°C降至83.58°C和99.42°C,HAPPCP/UPR体系的特征固化温度Tp和Tf随着HAPPCP添加量的提高(0→20phr)分别由88.37°C和109.58°C降至79.28°C和96.15°C.
    • 陆阳; 齐俊伟; 肖军; 石甲琪
    • 摘要: 针对复合材料固化成型工艺的直热模具温度场均匀性进行了研究.建立模具温度场和复合材料固化反应温度场的耦合传热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有限元建模仿真分析.针对影响模具表面温度均匀性的主要因素,即电加热管的间距和功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优化后模具表面最大温差为3.5°C,达到行业标准.此外,对影响温度场均匀性的其他因素,即加热管与模具的接触热阻、复合材料层合板厚度进行了探讨,接触热阻的存在使得模具表面最大温差达到7.24°C,模具加热到指定温度多用时800 s,降低了效率.研究层合板对模具温度均匀性的影响时发现未加入复合材料时模具表面最大温差为4.44°C,加入层合板耦合后最大温差为3.5°C;厚度为毫米级时,层合板对直热模具表面温度均匀性影响不大.
    • 梁明; 苏林萍; 仇正梅; 辛雪; 姚占勇; 马川义; 丁喜茂
    • 摘要: 利用差热式扫描量热仪(DSC)、万能拉伸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方式研究不同改性促进剂DMP-30(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掺量对DMP-30/E-44/MeTHPA共混体系黏时特性、固化反应动力学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利用外推法确定共混体系在实际生产操作时的固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DMP-30缩短了体系的胶凝时间,可以显著改善共混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随DMP-30掺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先减后增,力学强度先增后减,当DMP-30掺量为3Mphr(Mphr为其相对于树脂的质量分数)时整体性能最优,共混体系的表观活化能最小(69.21 kJ/mol),拉伸强度(85.8 MPa)、拉伸模量(1536.9 MPa)和断裂伸长率(18.2%)均达到最大值;DMP-30掺量为3Mphr时,体系的胶凝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处理温度分别为92.54、117.86和129.56°C.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