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嘉庆帝

嘉庆帝

嘉庆帝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1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专利文献33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满族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嘉庆帝的相关文献由89位作者贡献,包括喻大华、习骅、崔岷等。

嘉庆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76.09%

专利文献>

论文:33 占比:23.91%

总计:138篇

嘉庆帝—发文趋势图

嘉庆帝

-研究学者

  • 喻大华
  • 习骅
  • 崔岷
  • 伍缅
  • 周融冰
  • 封加斌
  • 王开玺
  • 陈懿人
  • 黄全毅
  • 佐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懿人
    • 摘要: 经过康雍乾百余年的发展,19世纪上半叶的清王朝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其中制度层面导致的社会问题尤为突出。以云南为例,乾嘉之际的云南盐政败坏,各地因盐而起的"州县激变"层出叠见。其中,巡抚江兰对嘉庆初年发生于云南威远等地盐井的水灾"讳灾不报",是造成激变最为直接的原因。讳灾不办实为一种变相的政治腐败,其危害不亚于贪腐,给国家和地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江兰讳灾在继任巡抚初彭龄的弹劾下事发,一度变味为大臣间的权力倾轧,最终嘉庆帝介入,经朝廷到地方层层调查,方水落石出。江兰讳灾事件在中国盐政史和政治史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却长期隐没,本文通过爬梳档案等原始材料,希图还原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厘清督抚"讳灾"给国家与地方社会带来的危害,以及皇帝与督抚、中央与边疆间的互动关系。
    • 周海宽
    • 摘要: 毓庆宫位于紫禁城内廷东路,是康熙年间专门为太子胤礽建造的宫殿。雍正、乾隆时期,毓庆宫成为诸皇子居住之所,皇子时期的嘉庆帝便居住在此。嘉庆帝对毓庆宫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以毓庆宫为主题的诗句贴落,为了保护和延续贴落画寿命,再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采取古代书画的传统修复技术对其进行重新修复,使这幅佳作最终重现原貌。
    • 尤李
    • 摘要: 清仁宗(嘉庆帝)屡次在圆明园同乐园设宴招待皇亲、官吏、蒙古王公和外藩陪臣,赞美清朝统治实现“天下一家”的伟业,歌颂春光美景、太平盛世,祈祷农业丰收、与民同乐,褒扬扫平乾嘉苗民起义之功,盼望平定白莲教起事。在嘉庆帝即位初年,他还两次到同乐园永日堂礼佛发愿,欲借佛教的力量清除白莲教势力,极力扮演孝子的角色,行韬晦之计,以巩固自身的皇位。尽管太平盛世之下,各种危机已然浮出水面,可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依然沿着传统轨道怀柔远人、点缀盛世和装点繁华,无视全球大势剧变,实际上已经埋下“盛极而衰”的种子。
    • 陈懿人
    • 摘要: 经过康雍乾百余年的发展,19世纪上半叶的清王朝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其中制度层面导致的社会问题尤为突出.以云南为例,乾嘉之际的云南盐政败坏,各地因盐而起的“州县激变”层出叠见.其中,巡抚江兰对嘉庆初年发生于云南威远等地盐井的水灾“讳灾不报”,是造成激变最为直接的原因.讳灾不办实为一种变相的政治腐败,其危害不亚于贪腐,给国家和地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江兰讳灾在继任巡抚初彭龄的弹劾下事发,一度变味为大臣间的权力倾轧,最终嘉庆帝介入,经朝廷到地方层层调查,方水落石出.江兰讳灾事件在中国盐政史和政治史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却长期隐没,本文通过爬梳档案等原始材料,希图还原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厘清督抚“讳灾”给国家与地方社会带来的危害,以及皇帝与督抚、中央与边疆间的互动关系.
    • 崔岷
    • 摘要: 因认定白莲教起事实由地方官未能“勤求民隐”所激成,加之推行“广开言路”后官员上言往往不关国计民生,嘉庆帝于1799年9月下令都察院受理所有京控案件,以期“民隐得以上闻”.这一求民隐于京控的理念试图以公正审理京控案件来更准确地掌握闾阎疾苦,进而把脉官场积弊,并在数年实践后形成派遣钦差大臣前往各省审理重大京控案的模式.在此背景下,1809年2月发生的“广兴案”对嘉庆帝便具有浓厚的中挫意味.作为一位最具代表性的践行者,钦差大臣广兴在山东、河南审案期间的任意婪索不啻于对求民隐于京控理念的公然背叛.此外,案件暴露出的地方官员“逢迎取悦”和监察官员“相率缄默”之弊同样成为嘉庆帝获取民隐的障碍.这些打击促使嘉庆帝开始重新认识吏治废弛的严重程度,并直接影响着他对未来政治和社会危机产生根源的判断.
    • 宋伟哲
    • 摘要: 中国古代的贪污腐败案件不计其数,但有一些钱还是多数贪官不敢轻易染指的,比如赈灾款。不过,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是有一些官员利令智昏,大肆贪污赈灾公款,恶名遗臭万年。同时,查处此类案件中,也有不少廉吏名垂青史。诸多案件之中,清朝嘉庆年间的廉吏李毓昌赈灾巡查被谋杀案,连见多识广的嘉庆帝都叹之为"江南奇案","从来未有之事"。
    • 马学东
    • 摘要: 该瓶以松石绿为地,周身遍绘各色吉祥纹样。瓶口下,绘制胭脂红彩倒挂蝙蝠纹样(福);下接金彩戟纹(吉);又坠有淡黄彩饰螭龙纹磬(庆);至鼓腹部分,中心主体纹饰为乾隆洋彩常见之五彩银莲花,莲花上生灵芝及寿桃(寿)。以上纹样表现"福寿吉庆"一词。该瓶再下绘有主体为胭脂红色的对称螭龙,爪握莲枝,《前汉·司马相如传》:"蛟龙赤螭",《注》文颖曰:"螭为龙子",寓意幼子承托起"福寿吉庆",似是表达了乾隆皇帝对嘉庆帝的期望。该瓶所有纹样又由缠枝花卉相连,意指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底落"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矾红篆书款。该件瓷器在2019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以2990万元的高价成交。
    • 赵艇(译)1; 铃木秀光〔日〕2
    • 摘要: 请旨即行正法,虽然字面含义是奏请死刑即时执行,但从当时的史料来看,除立决案件之外,监候案件中也存在奏请死刑即时执行的情况。乾隆朝的请旨即行正法,是官员为履行职务,向皇帝“请旨”奏请“立刻执行死刑”的行为。其中既有定拟立决的情况,也有定拟监候的情况。与之相对,嘉庆朝的请旨即行正法,是应处监候案件中,依据律例定拟监候后,奏请死刑即时执行。可以理解为是监候案件中实现死刑即时执行的刑事裁判上的一种手续。关于请旨即行正法,乾隆帝首要考虑每个案件中犯罪和刑罚的均衡,在此前提下,对臣下有关请旨即行正法的选择表示赞赏或斥责。而嘉庆帝一方面强调以成文法为准据,另一方面又表示重视犯罪和刑罚的均衡,其结果是,作为刑事裁判上的一种手续,产生了嘉庆朝的请旨即行正法。
    • 江屏1
    • 摘要: 清朝有三大惩贪大案,一是甘肃布政使王亶望折监冒赈案,二是云贵总督李侍尧贪纵营私案,三是嘉庆帝立诛和珅案。这三个大贪案均发生在乾隆朝,王亶望后来被乾隆下令杀头,和珅被新皇上嘉庆所杀,而李侍尧案发后却诡异地死里逃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 刘永加
    • 摘要: 清代嘉庆年间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残害举报人案件,此案惊动了嘉庆皇帝。此案要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淮安府大水灾说起,当时朝廷为了救灾,向淮安下辖山阳县灾区发放了九万多两赈灾银。按照规定,上级随后都要派官员去检查评议赈灾和赈济款使用情况。嘉庆十四年(1809年),两江总督铁保派新来的知县李毓昌去山阳县查勘赈灾情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