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嗜热链球菌

嗜热链球菌

嗜热链球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72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微生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8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30329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中国奶牛、现代食品科技、乳业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分会学术年会(CMES)、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2009全国益生菌与健康及应用技术交流讨论会等;嗜热链球菌的相关文献由1542位作者贡献,包括冯丽莉、王世杰、张栋等。

嗜热链球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8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30329 占比:99.78%

总计:230826篇

嗜热链球菌—发文趋势图

嗜热链球菌

-研究学者

  • 冯丽莉
  • 王世杰
  • 张栋
  • 薛玉玲
  • 艾连中
  • 荀一萍
  • 丹彤
  • 张和平
  • 顾瑞霞
  • 郭本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周晴晴; 李理; 俞赟霞; 李言郡; 余腾斐; 张妍; 陈苏
    • 摘要: 从青海农家自制酥油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 EPS)的菌株WHH3379,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对该菌株的基础特性进行测定,评价其产EPS的抗氧化活性,并探索由其制备的直投式发酵剂在发酵乳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WHH3379能够产生(526.58±2.91)mg/L的EPS,且EPS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嗜热链球菌WHH3379表现出优良的生长特性以及耐酸耐胆盐特性,得到的发酵乳黏度高,组织状态好,后酸化平缓,拉丝长度为(28.85±1.24)cm,黏度为(5 486±2.25)mPa·s,酸度为(75.00±2.34)°T,活菌数为1.89×10^(8)CFU/mL。该研究可为开发出一种高产胞外多糖并具有益生功能的直投式发酵剂提供科学依据。
    • 李雪萍; 刘志东; 宁喜斌
    • 摘要: 【目的】开发以虾粉为原料的优质饲料蛋白源。【方法】利用嗜热链球菌18748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18748)发酵南极磷虾粉,分析影响发酵的因素,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菌株的发酵条件以提高酶活力。经过体外模拟胃消化后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总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对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发酵的显著因素为:发酵温度43°C,初始pH 6,接种量5%,此时嗜热链球菌18748产蛋白酶活力达到最大(6.82 U/mL)。抗氧化分析结果显示: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降低(P<0.05),但仍然具有较高的清除水平,总酚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南极磷虾粉发酵液在模拟消化过程中,胃蛋白酶可能促进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释放,且消化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工业化开发发酵虾粉及抗氧化产品提供借鉴。
    • 李禾
    • 摘要: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进口益生菌,对中国人群的肠道来说,未必是最合适的。来自中国人肠道或中国传统发酵食品中的益生菌菌株,将是中国本土化益生菌产品发展的最佳原动力。消费者去超市购买酸奶或饮料时,经常会在配料表里看到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字样。近年来,与益生菌相关的产品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 杨闯; 徐灿; 兰时乐
    • 摘要: 本文以鲢鱼为试验原料、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白砂糖、白酒、食盐添加量及菌龄、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鲢鱼制品品质的影响,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工艺为白砂糖添加量5%、白酒添加量3%、食盐添加量7%、发酵时间255 h、菌龄68 h、接种量15.3%。在此条件下,发酵鲢鱼制品中水溶性氨基酸含量达2.993%。
    • 刘洋; 乔少婷; 李嘉雯; 田佳乐; 丹彤; 孙天松
    • 摘要: 乳酸菌胞外多糖(EPS)具有增加发酵乳黏度,防止乳清析出,增强凝乳强度等特性,是目前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基础培养基M17为对照,以大豆蛋白胨、胰蛋白胨和酪蛋白胨替代M17液体培养基的复合氮源,探究不同氮源对嗜热链球菌IMAU20561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子质量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IMAU20539以大豆蛋白胨为唯一氮源的M17培养基中胞外多糖产量达480.7 mg/L,远高于其它3种培养基所得多糖的产量。不同氮源培养基所得粗EPS经纯化后收集的EPS组分不同,各EPS组分的分子质量也有显著差异,以酪蛋白胨为唯一氮源的M17培养基所得EPS分子质量最大(5.964×105u),其次为基础培养基M17(1.260×105u)、大豆蛋白胨培养基(6.635×104u)和胰蛋白胨培养基(1.192×104u)。不同氮源培养基所得多糖结构有显著差异,大豆蛋白胨培养基所得EPS主要由半乳糖醛酸、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胰蛋白胨培养基所得EPS主要由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酪蛋白胨培养基和基础培养基M17所得EPS有相似的单糖组成,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占比分别为10.46∶1.62∶87.37和20.37∶2.77∶74.91。
    • 陈雪; 刘韩; 裴芳艺; 樊磊
    • 摘要: 为增加嗜热链球菌QYW-LYS1静息细胞转化生成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产量,提高转化效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确定嗜热链球菌QYW-LYS1静息细胞的最佳转化条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静息细胞浓度为10g/L,初始pH4.4,温度34°C时,GABA产量最高。响应面优化确定嗜热链球菌QYW-LYS1的最佳转化条件为静息细胞浓度12g/L、初始pH4.4、温度34°C,在此条件下嗜热链球菌QYW-LYS1的GABA产量为5.46g/L,转化率达91.41%。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QYW-LYS1具有良好合成GABA能力,通过响应面优化产量显著提高。此外,从单因素实验结果发现,在同等转化反应条件下,反应体系pH变化越大,GABA产量越高,pH变化与细胞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活力呈正相关。
    • 王青龙; 貌达; 周燕霞; 刘凯; 李爽; 杨霞; 王雨婷; 王军红; 蔡雪凤
    • 摘要: 该研究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目标基因,根据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鉴定发酵乳中嗜热链球菌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法,通过特异性、灵敏性和抗干扰实验对所建立方法进行验证,并使用该方法对市售的60份标识含有嗜热链球菌的发酵乳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recA基因具有种间特异性,种间差异率>10%,以其为目的基因建立的RT-fqPCR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检测嗜热链球菌;绝对灵敏度达1 pg/μL,相对灵敏度达10^(3) CFU/mL;在培养物水平和基因组水平抗干扰能力良好。采用该方法从60份标识含有嗜热链球菌的发酵乳样品中均能检测出嗜热链球菌,说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发酵乳中嗜热链球菌进行检测。
    • 吴家碧; 蔡晓霞; 陈叶兰; 李露
    • 摘要: 研究对比混合益生菌类产品中乳酸菌总数、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的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检出率和准确度更高的检测方法。传统国标检测方法,称取益生菌粉在均质袋中,通过拍打使益生菌产品在生理盐水中混匀,然后通过梯度稀释,在可计数梯度上,选用合适培养基,培养计数,计算益生菌活菌数。由于益生菌菌含量太高,均质袋拍打已无法使产品充分混匀,现通过研究在均质器选择、供试液制备时间控制、称样量的改变和提高稀释试管水体积准确度方面,来提高益生菌检测准确率。通过研究优化检测方法后,益生菌检验的原料及成品检出率提高100%;检验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优化试管水后,改善前后对数值差值dlog≤0.25。该方法准确、稳定,适合测定混合益生菌粉中乳酸菌总数、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的检测。
    • 唐凯伟; 黄晓英; 易宇文; 朱成林; 邓静; 冶海潇; 唐俊妮
    • 摘要: 为研究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单菌发酵与复配发酵对酸奶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单菌发酵和复配发酵两种方式,通过对比两种发酵方式制得酸奶发酵特性、流变特性、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等指标,系统全面揭示两种发酵方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发酵的酸奶凝乳时间为8 h,比单菌发酵酸奶的发酵时间更短,更先达到发酵终点70°T。感官评价表明,复配发酵方式制得的酸奶感官评分优于单菌发酵制得的酸奶,且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的最佳复配比为3:7。流变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复配发酵酸奶的表观黏度为0.4~0.5 Pa·s低于单菌发酵酸奶的1.6~1.9 Pa·s。质构数据显示,复配发酵酸奶的硬度、黏度和黏聚性绝对值均显著低于单菌发酵酸奶(P<0.05)。将单菌发酵酸奶和最佳配比复配发酵酸奶进行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结果表明复配发酵酸奶挥发性风味在电子鼻传感器上的气味响应值强于单菌发酵酸奶。在滋味方面,与单菌发酵酸奶相比,复配发酵酸奶在电子舌各个探头的响应值表现更为均衡。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电子鼻和电子舌均能有效区分两种发酵方式之间的差异。综上,与单菌发酵方式相比,复配发酵方式能够有效缩短酸奶发酵时间,且发酵出的酸奶品质更好。
    • 芦隐月; 宋馨; 夏永军; 王光强; 艾连中; 熊智强
    • 摘要: 酸奶发酵剂是由多种乳酸菌复配用于酸奶发酵生产的微生物材料,主要菌种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 TCS)是细菌中常见的信号机制,经典TCS由跨膜受体组氨酸蛋白激酶和同源胞质内应答调控蛋白组成,使得细菌能够感知和响应外界环境刺激并且调控自身生理生化过程。与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天蓝色链霉菌等模式细菌相比,乳酸菌TCS研究相对滞后,缺乏系统阐明其响应和调控机制。该文总结酸奶发酵剂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TCS近年来研究进展,以期为乳酸菌TCS解析和酸奶工业化生产控制提供帮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