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59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4篇;相关期刊385种,包括人文杂志、文史哲、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军事学等;商鞅变法的相关文献由559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剑鸣、何必如、张国刚等。

商鞅变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9 占比:81.3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134 占比:18.51%

总计:724篇

商鞅变法—发文趋势图

商鞅变法

-研究学者

  • 林剑鸣
  • 何必如
  • 张国刚
  • 张庆勇
  • 张金光
  • 朱绍侯
  • 李婷
  • 杨志昆
  • 杨槐
  • 祝中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寒鲲
    • 摘要: 自商鞅变法以来尤为突出的官本位主义传统决定了奢侈的威仪与铺张的浪费,成为皇帝及其以下各级官僚为了维持其"官家"排面而不吝重金打造"大场面"的核心动因。而农耕文明的一面,又使得勤俭节约往往被视为一种符合"天道"、能得"民心"的至高美德,因此,中国古代的统治集团也会自发地通过道德约束、皇家法令来禁止铺张浪费。过度应酬,在官本位主义氛围极端浓烈的中国古代官场,自然是一个极端常见、非常普遍的现象,上到"九五之尊"的皇帝诸侯,下到"不入流品"的乡绅杂吏,官场应酬场合,饭桌上的大吃大喝往往成为古代官场生活的主要活动之一。
    • 张倩茹
    • 摘要: 法家学说立足于实际,强调实践,其思想体现出“刻薄寡恩”“缘法而治”的特征,故在其指导下的秦政,向以峻急著称。因此,作为秦政代表的商鞅变法,同样被认为雷厉风行,强制推进,节奏极速。然而,随着考古和文献资料的不断充实,在了解秦史更多的面貌之后,却可以从商鞅变法中看到一种峻急之下的灵活及灵活中的从容。这与现代公众对法家的印象存在差异,有必要用史实将法家思想的灵活与从容公之于众,以重新认识致力于“改变世界”的法家思想。
    • 寒鲲
    • 摘要: 县,是春秋时代由楚、晋、秦三国先后创设,商鞅变法后推广到秦国,并随秦始皇统一而推广到整个秦朝版图之内的基层政区,自秦汉而后,县一直作为中国历代的基层政区存在,而且也是官僚集团与士农工商打交道的主要行政层级。自秦以来,县令及其属官县丞、县尉,均是皇帝与朝廷能够直接任命的最低级官僚,县衙的其余属吏,均为自行招募、雇佣,或干脆就以赋役形式承担,并不与朝廷发生直接关联。
    • 秦尊军
    • 摘要: [教学思路分析]"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紧承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又是第8课"百家争鸣"的前提和基础。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勾勒出当时经济政治方面的时代特征,更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先决条件。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商鞅变法,难点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及其重要作用。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有:(1) 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 张玉梅
    • 摘要: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先后灭掉其他六国一统天下,至此拉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开端。但在商鞅变法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政治家已经开始进行多次变法改革。本文旨在梳理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演化,以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先秦时期中国社会政治格局以及从变法角度理解秦国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 如眉(整理)
    • 摘要: cqvip:身份证是居民身份证的简称,是重要的身份证明文件。身份证可不是现代社会的"专属",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有了身份证,发明它的人是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商鞅。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商鞅在变法中实行了很多法令,其中就包括对户籍制度的改革。为了加强对居民的管制,防止人口流失,商鞅发明了最早的身份证——身照帖,即在一块打磨光滑的竹板上刻上持有人的头像和籍贯信息,由官府负责发放。
    • 平心
    • 摘要: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最有名的有三个: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到最后,都是一把血泪史。商鞅最惨,被车裂,就是俗称的五马分尸;张居正活着的时候风光无限,也熬到寿终正寝了,死后却被鞭尸;王安石好在没被赶尽杀绝地清算,罢黜赋闲,但也只能忍看改革成空抛热泪。
    • 金方廷
    • 摘要: "法"和"民俗"的关系是关乎社会治理、法律与民俗研究的重要议题.先秦时期,"礼""俗""法"是观察和理解古代社会的三种基本制度框架.法家学说很早就提出要用"法"去规范、治理民俗的理论主张,与法家理论形成对应的是,商鞅变法时期明确地将"错法俗成"的理论运用到现实,切实地改造了秦国的民风民俗.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秦政府将"法"作为社会治理框架,对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加以整饬,试图在统一帝国内部建构一种一元而同质的伦理共同体,然而此时"法"和"俗"的冲突仍旧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 潘春华
    • 摘要: 身份证是用于证明持证人身份的有效证件。古人也是极其看重身份证的,只是那时的身份证与现在的身份证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古代的身份证叫做"符",这可不是江湖术士画的那种驱鬼逐怪的"神符",而是一种用木头或金属做成的小物件,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商鞅变法时,秦国推出了"照身符",以验证秦人的身份,防止间谍入侵。所谓"照身符",就是一种经过打磨的竹块,上面刻着持有人的相关信息,诸如,头像和籍贯等,跟我们今天使用的身份证十分相似,这是中国出现的最早"身份证"。
    • 张华钦
    • 摘要: 商鞅变法何以成功地持续了百余年?囿于史料阙如,2000多年来人们难知其详.借助近年来出土的秦简以及标准化、控制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所采取的方法与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迥然不同,其主要做法是在实行郡县制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了统一的信息体系和监管体系,以此为基础,统一组织、协同推进包括新的行政体系在内的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实现了制度建设的制度化、体系化.这不仅保障了制度建设能够始终围绕强国目标,也保障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合理性、协调性,并确保其得到严格执行.商鞅变法使秦的国力持续增强,形成了良性循环,进而保障了变法过程的持续推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