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商品交换

商品交换

商品交换的相关文献在1937年到2022年内共计1998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经济学、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6502篇;相关期刊785种,包括江汉论坛、社会科学研究、商业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四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7次学术研讨会、“中原历史地理与黄河文明演进”学术研讨会暨河南大学历史地理学第二届学术论坛等;商品交换的相关文献由199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寄涛、王锐生、丁任重等。

商品交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3 占比:2.2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6502 占比:97.74%

总计:88498篇

商品交换—发文趋势图

商品交换

-研究学者

  • 张寄涛
  • 王锐生
  • 丁任重
  • 俞良早
  • 刘溶沧
  • 刘爱君
  • 吕福新
  • 易昌泰
  • 曾康霖
  • 李云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钱”是我国对货币的俗称。可是,为什么将货币称作“钱”呢?在漫长的商品交换发展中,起到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最先开始用的不是黄金,而是牲畜。但是牲畜大小、肥瘦、雌雄、健病有不同,加上它不能分割,不易携带、保管,就被谷帛代替。
    • 于兴泉
    • 摘要: 政商关系古今中外皆有之,源于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中商人阶层和商品交换的出现。政府掌握权力资源,具有垄断性和排他性,而市场提供的经济资源,有开放性和可替代性,双方地位不平等,在权力越大的环境中,不平等尤甚。在长期的演化中,如果超越规则的做法能带来规则内难以获取的利益,政商关系就可能发生异化,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贿赂。
    • 设计编辑部
    • 摘要: 商品包装是所有设计类别中与人们生活最为贴近的,只要存在商品交换的地方就有商品包装。根据《辞海》的解释,“包”意为包藏、包裹、收纳,也就是具有“保护、堆叠、储存的功能”;“装”意为装束、装载、装饰与样式、形貌等,即具有“运输、美化、展示的功用”。所以,所谓商品包装设计指的是在保障包装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内装物的形态,运用美学法则,对商品进行的整体形态设计。
    • 段从宇; 王燕
    • 摘要: 大学排名的产生、演化及其治理,有其特定的市场逻辑。出于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公众在大学综合信息占有上的非对称性,这些利益相关者演化为大学排名的首要需求者。当社会过分依赖排名识别高校办学水平信息、政府更多依据排名结果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时,大学排行榜逐步完成了“知识—物品—商品”的属性转变,大学排名也成了既受追捧又受诟病的商品生产,迫使政府和公众在大学排名上做出无奈化决策和模糊化认同,高校在大学排名中予以选择性参与。要求得大学排名由“乱”向“治”的转变,需要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础上,以市场规律为核心优化大学排名资源配置,统合行业自律和政府引导,实施“排名机构成长专业化”和“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统筹发力。
    • 尹禹文
    • 摘要: 作为苏联最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者之一的叶夫根尼·帕舒卡尼斯在其著作《法的一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独创性地提出了“法律的商品交换理论”,以附属于商品交换的对等权利和义务研究探讨法律形式的本质和历史渊源,通过对法律“超越历史局限性”和法的完全意识形态功能的批判以及个体权利的证实揭示法律拜物教迷雾下的法的本质--商品交换的特殊形式--社会生产关系,而这一理论也指向了法律的消亡。帕舒卡尼斯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律与国家理论,对于我国法治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李永虎
    • 摘要: 隶属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传统的索恩-雷特尔认为,康德先验哲学和现代自然科学背后存在一种"永恒的""普遍的"知识论逻辑,只要这种非历史思维不能被历史地理解,知识的有效性无异于成了唯心主义的信念.他在取法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特别是在聚焦于马克思对商品交换关系的形式分析基础上,揭示出纯粹知性范畴起源于交换社会的现实,它们本质上不过是资产阶级脑力劳动拜物教的经典表现.尽管索恩-雷特尔误判了现实抽象的真正来源,但他创造性提出的"资本主义的本质不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却极具启发性.
    • 康珂
    • 摘要: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价值的不同认识构成了不同学派的立论基础。自亚当·斯密以来,各学派为价值问题争论不休,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后来新古典经济学干脆不再讨论价值,而是把价值与价格合一,只研究价格。但不讨论不等于不存在,价值理论的争论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对我们了解经济学说的演变至关重要。在斯密的经济学说中,价值理论居于枢纽地位。斯密从分工引出商品交换,再从商品交换引出货币,然后以价值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以货币交换货物或以货物交换货物"的规律。
    • 吴莉莉
    • 摘要: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原始社会末期是实物货币,祖先们的物资交换是以物换物。如要用牛、马去换稻谷或布匹,那装稻谷的箩筐得排成队、布匹得扯出几里路远,交换才能成功。后来先民发明了以贝壳作货币,贝壳轻巧,携带方便,用它来做买卖轻松多了。所以凡与钱币有关的汉字,都与"贝"字关联,诸如:债、账、贷、赔……仓颉老夫子造字时,是动足了脑筋的。
    • 李君
    • 摘要: 中国古代钱币大致经历了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的金属铸币诞生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的“两”“铢”货帀时期;唐、宋、元、明、清的称“宝”货币时期。光绪后期机制币全面进入中国货币领域。商代以后,在黄河流域农业经济发达地区,青铜制农具“钱”“镈”被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获得了实物货币的职能。
    • 丰云
    • 摘要: 所有权是商品交换的前提和基础,商品交换即转让商品的所有权.马克思认为,就其纯粹形式来说,商品交换是等价的,它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正义原则,这并不表明资本主义通过交换占有剩余价值就是正义的.因为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换从根本上来说不是等价交换,甚至不是交换,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披上了"所有权规律"的外衣.事实上,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换关系发生了异化,它表现出了不自由、不平等的非正义一面.所有权正义的异化掩盖了资本主义形式上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的剥削本质,使商品交换乃至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呈现出一幅正义的幻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