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唯科学主义

唯科学主义

唯科学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976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北京社会科学、江汉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全国中医院文化建设与传播研讨会等;唯科学主义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朱红文、曹顺庆、张爱军等。

唯科学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3 占比:6.6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976 占比:93.29%

总计:3190篇

唯科学主义—发文趋势图

唯科学主义

-研究学者

  • 朱红文
  • 曹顺庆
  • 张爱军
  • 姬长军
  • 宋全成
  • 张秀丽
  • 戴茂堂
  • 敖刚
  • 杜时忠
  • 段治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芮
    • 摘要: “科技本位主义”作为一股新生的社会思潮,是民众对当前科技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集中反映。以“科技本位主义”为研究对象,从其“科技”与“本位主义”的核心要素出发对其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明晰该思潮的概念主体、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完成对其核心价值观念的初步探析。而一种思潮得以生成,必有其思想渊源,通过梳理近代中国科学思潮发展脉络,找到“科技本位主义”产生的历史动因为“唯科学主义”和“科学救国论”;再依据“科技本位主义”的现实表现,从人、社会、国家三个维度提出未来科学发展应以人为核心、科学文化为基础、新理念为思路,找到“科技本位主义”发展的合理路径。
    • 刘华杰
    • 摘要: 缺乏人文维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不完整、不充分的行动,带有唯科学主义的优点和缺点。唯科学主义不是科学,而是一种过于乐观的信念,它自负且具有改造世界的冲动。建立简化的科学模型,可以得出漂亮的研究结果,但模型可能不反映生态系统的本来面貌。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涉及复杂系统的多种变量和长远预测问题,仅靠自然科学不充分,科技主管部门需要邀请人文学者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制定及实践操作。2022年初“迁地保护”突然成了中国科学界的热词,原有的一些数据也都贴上了这一新标签。但生物多样性保护宜以在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相关部门提出的将85%的本土物种进行迁地保护,缺乏足够的依据。
    • 时世平
    • 摘要: 通用语的前提是人类交际必须在享有共同语码的群体中进行,共同语码规定了交际双方需要遵守或接受的规则.对于不同类型的文字或语言,不能根据使用它的民族文化发展状况作为评判标准.世界文字主要分为表音系统与表意系统两种类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书面语采用表音的文字系统,而汉语书面语则是表意文字系统类型的典型代表.汉字言文不一致,晚清以来学界一直都有人对此颇多诟病,甚至不乏有人推动"言文一致"的文字改造运动.但是,汉字对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启迪了人造通用语的理念和实践.世界语描绘了一个世界大同的语言乌托邦,实际上是一种乐观的在科学主义层面上生发的语言乌托邦.以吴稚晖为代表的《新世纪》派提出的废除汉字、径用万国新语的主张,虽然其渴望"进步"、追求变革、向往"世界大同"的心理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但废弃汉字而使得民族文化无以立根的民族虚无主义思维逻辑却是不可取、不可行的,其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上的唯理主义、独系进化论和价值一元论的乌托邦主义心态则是应该加以反思的.无论是强调汉语需要一切欧化,还是强调汉语的不可更改性,从根本上都可归结到文化自信上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汉语的优长处,立足于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汉字的根柢而坚定文化自信,在适当借鉴外来语言的基础上,使汉语更加精细化,更具有审美性.
    • 张庆玲; 胡建华
    • 摘要: 近年来,受科学范式和技术理性思潮的影响,数据为本的计算式教育评价成为现代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式.随着计算话语的提升,大学评价呈现计算主义的倾向,主张一切皆可计算,大学成为"可算度的大学".计算主义围困下的大学评价存在一定的教育风险,包括:去过程化的效果逻辑滋生大学的表演性文化,使大学评价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可计算的量化模式使大学评价陷入非理性,带来"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算法霸权的操作性评价加剧大学的内卷化,使人成为可算度的理性人;效率至上的计算主义原则带来学科发展的"丛林化",使人文学科陷入被估算的风险.因此,要警惕统计数字的陷阱,促进大学评价从物的再生产走向人的再生产;摆脱计算主义的一元迷思,避免大学评价的"灯柱综合征";超越大学评价的计划化指令,遵从大学内部涌现的秩序;弱化评价效应,由淘汰性评估转向发展性评估.
    • 靖东阁
    •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研究中的不当应用导致人的主体性缺失,具体体现为:研究者产生技术迷恋,人在教育研究的表达中"失语",不同教育研究者的研究结论"似曾相识".教育研究的主体性缺失产生了不良后果,即研究成果创新性不足、缺乏对教育内部差异的关照、算法歧视产生教育不公.教育研究主体性缺失跟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决定论思潮,唯科学主义立场及教育研究者对"主观性"的误解有关系.通过确认理智的技术观,树立实践观点的教育研究思维方式,倡导教育研究中人机共生等方式实现教育研究主体性的回归.
    • 金子钰; 宋旌
    • 摘要: 科学在人类生活中究竟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子的角色,科学技术如果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又会导致怎样的社会问题产生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思考。文章旨在以赫胥黎所著的《美丽新世界》为例,简要分析高端发达的科学与人性相遇所导致的其所代表的哲学间主义的碰撞。
    • 于珺; 庄礼兴
    • 摘要: 本文从针灸疗法的发展过程中传统针灸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事实出发,认为应对"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一问题进行反思。首先,本文使用概念分析的方法,揭示此提问中"科学"一词在日常语境与专业术语的语境中具有不同含义,从而澄清这一问题在不同语境中的准确表述。其次,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提出的原因,揭示这一问题背后隐含的是错误的唯科学主义思想。接着本文通过阐释医学的基本目的是救死扶伤而非成为精确的科学,倡导科学应是发展中医的手段而非目的。最后,本文认为"中医是不是科学"作为一个无意义的问题无需再讨论。
    • 马智捷
    • 摘要: 现有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不收录现当代作家创作的古体诗词,这是导致中国古代文论在当代"无用"的一大原因。而古代文论界尚未认识到此问题的基本原因在于学科的划分与隔绝、学界对古代文学生命力的忽略。由此反思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建构及研究方法可知,唯科学主义的方法论与中国文论元话语地位的丧失是造成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危机的内部原因。欲增强中国文论研究界的理论创新能力并走出学科困境,就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叙述话语和研究话语中肯定现当代古体诗词的应有价值,恢复古代文论元话语,并重构中国文论的知识谱系,实现中国文论的"中国化"。
    • 摘要: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是尼尔·波斯曼媒介批评的三部曲之一,与其余两本书《童年的消逝》和《娱乐至死》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技术对人类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影响。《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揭示了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了所谓的社会“科学”,谴责了唯科学主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