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哲学范式

哲学范式

哲学范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44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新华文摘、江海学刊、内蒙古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二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首届海峡两岸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等;哲学范式的相关文献由127位作者贡献,包括衣俊卿、孙亮、蒋楼等。

哲学范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32.8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1.61%

专利文献>

论文:244 占比:65.59%

总计:372篇

哲学范式—发文趋势图

哲学范式

-研究学者

  • 衣俊卿
  • 孙亮
  • 蒋楼
  • 姜燕
  • 蛰泰
  • 丁立群
  • 余乃忠
  • 左大鹏
  • 常江
  • 成中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田宏
    • 摘要: 在后疫情时代回溯新冠肺炎疫情,反思其作为一种偶然性因素如何介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助于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正确认识偶然性。从哲学上看,偶然性是造成世界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缘由。在生活实践中,偶然性以“意外”的方式影响个体心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在坚守理论基础、地位功能和内容原则的同时,其结构与要素也会发生流变。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偶然性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心理经历了“不了解—恐慌”“不确定—怀疑”“不可控—焦虑”“不适应—空虚”的波动方式。通过正视偶然性、整合积极要素、布局网格化精准模式、关怀客体心理等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建立高效牢固的韧性系统,抵御偶然性冲击,形成有效应对范式。
    • 陈志光; 李兵
    • 摘要: 政策社会学是社会学和政策学的交叉学科,是把政策看作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运用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社会与政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科。从哲学方面来看,政策社会学的哲学基础是一种综合的政策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抓住了政策的本质和特征;情境主义作为政策活动的一种哲学基础,提供了边界和横断性;未来主义为政策过程提供了“洞察力”和“规律性”。从理论方面来看,社会存在是政策制定的基础和根基,决定着政策制定的方向和价值;不同的社会运行体制有不同的政策执行效率,同样的政策在不同的社会运行体制下效率也不一样;社会理解既包含对社会行动的客观因果性探讨,也包含对主观意义的理解和解释。从实践方面来看,政策社会学有自己特色的工具:强力保障政策的社会管制性工具、有效促进政策的社会激励性工具、广泛解读政策的社会宣教性工具、补充政策主体的社会参与性工具和助力政策执行的社会信息性工具。
    • 岳德常
    • 摘要: 程恩富提出的“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综合创新”的文化主张,深刻地把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两大思潮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国学之所以能够“为根”,不仅因为它是最深刻的哲学,而且还在于它抓住了社会治理的根本。儒家“大学之道”规定了社会治理的根本法则,是人类摆脱私有制价值体系控制之道。社会主义制度为“大学之道”的最终落实提供可能,一旦人们在“大学之道”的攀登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自然就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认识到自己同这个文化传统的有机联系,进而认同“国学为根”。在当今世界,只有中国处于“光明区”并沿着“大学之道”向上攀登,其运行轨迹是一个向上的弧线,此乃人间正道。在人类奔向自我毁灭的大趋势中,我们理当认清自己的优势,坚持自己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继续沿着“大学之道”往上走。
    • 卜祥记; 刘雅兰
    • 摘要: 近40年来,国内学界针对实践唯物主义所展开的原则性批评集中在三个方面:实践唯物主义放弃了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再度把实践原则神秘化以及并未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富有成效的成果.对此,我们必须做出如下澄清:实践唯物主义本质性地超越了认识论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争,是把它们结合起来的真理;作为不同于理论哲学的实践哲学范式,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全新哲学立场的理论宣言,是走向唯物史观的理论中介;不论是作为新哲学范式的实践唯物主义,还是作为实践唯物主义具象化展开的唯物史观,它们都只是马克思用于破解资本主义之谜的理论准备和方法论工具,而不是马克思全部理论工作的宗旨所在.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应把马克思的哲学本身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对象,而是要坚持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性精神,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反思紧迫的时代性课题.
    • 李炳华
    • 摘要: "社会有机体"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哲学范式,对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起到关键作用.鉴于此,结合历时态与共时态维度,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这一哲学范式,对于全面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推动社会结构整体布局与规划落实,同时也可以认清社会形态转变机制,以此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 张苗
    • 摘要: 在学术界发展的近几十年里,文化哲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都是非常丰硕的、让人满意的。然而,我国文化哲学研究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制约性因素普遍存在,对其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加强对国内文化哲学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先从文化的定义以及文化哲学范式的内涵进行分析,指出了国内文化哲学研究的现状,并探讨当前国内文化哲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国内文化哲学研究的有效路径。
    • 翟宇佳; 施澄
    • 摘要: 哲学范式是认知事物的最根本模式与体系,统领整个认知过程.规划设计学科具有自然学科与社会人文学科的双重属性,因此可以在研究中应用不同的哲学范式.基于研究实例,剖析广泛应用于规划设计研究的三种不同哲学范式:实证主义、批判理论与构建主义.介绍不同哲学范式在本体论层面、认识论层面及方法论层面的不同观点,及其积累知识与评价知识可靠性的不同方法.同时,对不同哲学范式在规划设计研究中的应用提出建议,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基础.
    • 摘要: 《学术月刊》2020年第8期推出“人工智能与文艺观念变革”专题。刘方喜的《生产工艺学批判:人工智能引发文化哲学范式终极转型》从重构马克思生产工艺学批判的角度指出,人脑神经元系统及其产生的生物性智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工智能则是人类“文化”进化的产物,它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物理性智能,正在引发人类文化范式的终极转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