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哲学批判

哲学批判

哲学批判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279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1篇;相关期刊208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实事求是、甘肃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体育学)等;哲学批判的相关文献由288位作者贡献,包括卜祥记、仰海峰、杨耕等。

哲学批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5 占比:70.5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1.03%

专利文献>

论文:111 占比:28.46%

总计:390篇

哲学批判—发文趋势图

哲学批判

-研究学者

  • 卜祥记
  • 仰海峰
  • 杨耕
  • 周焜
  • 贺来
  • 陆杰荣
  • 余源培
  • 刘钢
  • 卢文忠
  • 周启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嘉敏
    • 摘要: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通过对马克思消费社会理论的系统研究,分析消费文化批判的重要观点。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弗洛姆在其著作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其消费文化理论,其理论的主要内容为批判当代消费文化提供了理论指导。消费文化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现象。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消费文化思潮迅速蔓延至全球各个角落,并以网络消费文化对人们消费观念和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
    • 朱逸涵
    • 摘要: 产生于十九世纪的新自由主义是资产阶级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辩护工具。由于其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以及和现实问题超强的融合性,新自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社会主义产生负面影响,这使得当代由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尽管新自由主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然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并被很多学者据其学术背景赋予了诸多含义。但新自由主义如今影响广泛,本质上追逐自由,这对追随者有着较强的魄力,不可避免对社会主义造成了冲击。为了捍卫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我们应当了解新自由主义的泛起逻辑、观点和本质,从多维度从思想领域对其进行批判,压缩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播网络空间,化解新自由主义思潮对社会主义的影响,排除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干扰。
    • 楚文一
    • 摘要: 马克思在撰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时关注了人的问题,从三重维度考察了人的解放问题。首先是宗教批判,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主线,运用宗教批判揭示悲惨社会现实破除神学虚假外纱,为其他一切批判打牢前提基础;其次是哲学批判,马克思以人生存和活动的现实世界为视角考察了德国制度的缺陷和思辨法哲学的弊端,通过哲学批判实现了对现存制度假面的深刻剖析,为扫除现实障碍实现人的解放提供理论武器;最后是实践批判,马克思在理论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批判找寻德国人的解放之法,提出了革命哲学与无产阶阶级相结合的实践路径,成为实现人的解放的物质力量。正是在宗教批判、哲学批判和实践批判的递进助推下,马克思探索出了共产主义道路,只有消灭劳动异化带来的种种对立,才能让人回归自己的本质,将人的解放由理想变成现实。
    • 屈直; 杜靓
    • 摘要: 现代性批判问题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理论议题,在他那里,对于现代性的审视不仅是一项哲学任务,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焦点所在.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发现,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有一条清晰的运思逻辑:从哲学批判走向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在深刻剖析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以"感性活动"批判黑格尔的"纯粹活动"、以"现实主体"批判黑格尔的"理性主体",同时批判了黑格尔对劳动概念的抽象理解.以此,马克思摧毁了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抽象的主体性.然而,哲学批判难以切中社会存在和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难以触碰现代性问题的根基.基于此,马克思将现代性批判上升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具体考察了国民经济学、异化劳动现象与私有财产问题,并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批判资本主义问题,最终揭露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统治.
    • 刘顺; 孙洁
    • 摘要: 自由贸易议题不仅是马克思关注国民经济学的问题起点,而且也是他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总体性批判的一个关键线索.始于对斯密古典自由主义的科学驳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自由贸易展开四重哲学批判:在经济哲学层面,自由贸易只是便于资本在更大范围内增殖的自由;在道德哲学层面,自由贸易只是剥削工人的权力空间化的自由;在法哲学层面,自由贸易只是强国支配弱国从而奠定"中心-外围"帝国格局的自由;在政治哲学层面,自由贸易又客观上加速社会革命的发生和新社会的到来,这也成为资本主义自由贸易历史负效应中的"积极因素".在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多边主义遭遇困境的当下,马克思这种批判蕴含着鲜明的时代价值.
    • 程萌
    • 摘要: 《资本论》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并不仅仅是一种通俗的经济学变革,更是"超学科"的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空想社会主义批判等"三大批判"一体化的存在论超越.作为"一个艺术的整体",它实现了研究范式从"实证科学"到"历史科学"、研究方法从"显微镜"到"抽象力"以及研究对象从"经济人"到"商品人"的历史性转变.这样,《资本论》就是对物质生产领域中"现实的人"的存在论批判.资本作为资产阶级社会中"普照的光"和"特殊的以太",通过"历时态"无限膨胀的经济购买力、政治统治力与意识形态控制力,上升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普遍性社会权力.而资本权力世界中物化存在、剩余价值剥削与拜物教生产等"经济—政治—观念"的三大形态在"同时态"过程中的相互交织和同一运作,使商品所有者成为无批判认同现存世界而丧失反思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偶然的个人".由此,《资本论》的"革命性"就是在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资本的独立性和个性"为"人的独立性和个性"的同时,也改变从属于它的意识形态、变"资本的政治经济学"为"劳动的政治经济学".这即是"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的马克思基于"三大批判"的整体视域而建构人类社会新形态的共产主义世界图景.
    • 蔡垚
    •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旨趣是实现彻底的人类解放,作为马克思毕生研究成果结晶的《资本论》,更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巨著.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对具体的经济范畴的分析入手,对资本主义的症候进行了诊断,深刻揭示了资本增殖的逻辑及其剥削的秘密,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和人的生存状况的考察,将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探索熔铸于其理论研究中的"三大批判"——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当中:其中,哲学批判体现的是人类解放的存在论关怀;政治经济学批判展现的是人类解放的认识论自觉;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则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实践论探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真正实现了"三大批判"的理论统一,并将三者融入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探索进程当中.
    • 蔡思琪
    • 摘要: cqvip:马克思所著的《导言》,是其在思想上所经历的,从对于黑格尔哲学的认同,到发现运用此逻辑思维并不能够深入社会实际去解决现实问题,由此而产生了迷茫与疑问,到最终战胜、超越黑格尔哲学所形成的巨著。在哲学史上,众所周知《导言》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的思想已然逐步发生了转变,针对黑格尔法哲学中的弊端提出了质疑与批判,这为后来学者去研究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马克思对于在黑格尔哲学中所涉及到的王权思想、行政管理等等都进行了逐一、细致地批判。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之上持续推进关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论研究,对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现实价值。
    • 童萍
    • 摘要: 整体性原则是贯穿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应当成为理解马克思正义观的基本原则,那种试图以碎片化方式断章取义地解读马克思正义观的做法只会遮蔽马克思正义观的科学性,削弱马克思正义观的革命性。重新以整体性原则审视马克思正义观,可以发现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的统一、事实和规范的统一、批判和建构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正义观的整体面相。
    • 杜早华
    • 摘要: 从人的生命生活展开之必然性结构的角度来看,欲望与需要虽同出一源,却又有着本质的差别:需要产生于人的生命生活展开的必然性结构,其满足是对生命生活主体性的肯定与尊重;欲望则是需要的异化形态,它产生于对人性需要的错误理解和不合理压抑,无止境的欲望追求是对生命生活主体性的否定与贬损.对需要和欲望这二者关系的批判性辨正,也是对欲望哲学式的内在批判,这种批判始终尊重每一个体生命的价值主体地位,始终着眼于每一个体生命生活的内在需要,因而根本不同于那种仅凭主观价值设定而对事物妄加评判和指责的道德主义外在批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