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收量

吸收量

吸收量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5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22168篇;相关期刊218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家庭用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37届全国聚氯乙烯行业技术年会暨“宁夏新龙蓝天杯”论文交流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全国油茶技术协作组第一届油茶学术交流会等;吸收量的相关文献由782位作者贡献,包括中田辉男、介晓磊、坂本隆行等。

吸收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3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2168 占比:99.76%

总计:122461篇

吸收量—发文趋势图

吸收量

-研究学者

  • 中田辉男
  • 介晓磊
  • 坂本隆行
  • 长冈大治
  • J·路
  • O·卡尔巴克
  • P·伦贝里
  • 刘世亮
  • 化党领
  • 张炳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建民; 王慧荣; 谢小聪; 施黎云; 陈凯; 徐欣欣; 唐旭
    • 摘要: 冷浸田是浙江省主要低产田类型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冷浸田单季稻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磷肥和钾肥增产贡献率分别为27.9%、1.7%和7.6%的条件下,增施氮肥、钾肥的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8.7%和8.2%,而且增施氮肥使水稻有效穗显著提高43.7%;但氮磷钾配施对水稻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水稻籽粒中的氮、磷、钾吸收量占地上部相应吸收量的69.8%、68.9%和11.8%。在平衡施肥(氮磷钾配施)条件下,水稻地上部氮、磷和钾吸收量比例为1.7∶1.0∶2.2,氮、磷和钾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3.0%、28.5%和36.5%,肥料偏施利用率显著下降。每生产100 kg籽粒,需要水稻吸收氮、磷、钾分别为1.65、0.84和1.95 kg。每施1 kg氮肥、磷肥、钾肥,可以生产籽粒30.1、105.3和52.6 kg。
    • 诸海焘; 蔡树美; 李建勇; 张德闪; 付子轼; 徐四新
    • 摘要: 为提高设施黄瓜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以黄瓜'碧玉'为试材,通过设置全营养滴灌施肥区(TF NPK)、滴灌施肥无氮区(TF PK)、滴灌施肥无磷区(TF NK)、滴灌施肥无钾区(TF NP)、全营养沟灌冲施对照区(TC NPK)等不同施肥方式,调查各处理地上部茎、叶、果实的累积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明确滴灌施肥技术对提高肥料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的效果.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技术有利于黄瓜植株地上部各器官的均衡生长,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全营养滴灌施肥处理下每667 m2黄瓜产量为4921.8 kg,比常规冲施对照提高6.90%;缺少氮、磷、钾任一元素均会降低黄瓜产量,其中缺氮对黄瓜产量影响最大,缺磷其次,缺钾影响最小,全营养滴灌施肥处理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比常规冲施(对照)提高10.44%、14.45%和14.54%.滴灌施肥可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滴灌施肥的氮、磷、钾利用率较常规冲施(对照)分别提高了7.51%、10.66%和15.40%.
    • 李林; 刘会
    • 摘要: 为播州区高粱优质高效种植肥料合理施用提供依据,设置田间试验测算常规施肥模式下高粱的产量、氮磷钾吸收量与利用率.结果表明:在667m2施N12kg、P2O56kg、K2O9kg(其中,氮30%作底肥、30%作分蘖肥、40%作穗肥,磷全部作底肥,钾60%作底肥、40%作拔节肥)水平下,高粱生物产量、籽粒产量、茎叶产量分别可达775.8kg/667m2、367.68kg/667m2、408.12kg/667m2,极显著高于不施氮、钾、磷的处理;每生产100kg高粱籽粒,需吸收N1.94kg、P2O51.37kg、K2O2.36kg;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0.01%、20.02%、43.22%.
    • 陈怡
    • 摘要: 南瓜生长时期不同,对养分的吸收量也不同,田间管理需根据植株长势与土壤肥力状况酌情追肥,做到充足的养分供给,保证产出的南瓜高产优质。
    • 纪淑琴
    • 摘要: 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地层压力不均,注水井高压欠注,水井酸化成为降压增注重要的措施手段.泵车是酸化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泵车的压力和排量是酸化施工的重要参数,泵车排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酸化措施施工是否成功.根据冀东南堡油田地层储层特征,结合水井日常注水情况,优选合适泵车,准确测得地层吸收量.
    • 周玮; 苏春花; 曹岩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氮、磷处理下马尾松苗木的生长、营养特性,揭示苗木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情况,为明确马尾松的施肥效应机制及生长理论提供依据.[方法]在温室大棚内应用塑料盆培育马尾松幼苗,出苗后施不同量的氮肥和磷肥,生长半年后测定苗木的苗高、地径、根系及生物量,并测定地上及地下部分苗木中营养元素的含量,计算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及转运系数.[结果]施用不同水平的氮肥和磷肥,肥效存在差异性,苗木中中量元素积累量差异均不显著,Ca、Mg、Mn的转运系数(SAR)均大于1,Fe、Zn、Cu各处理SAR均小于1;施氮肥的苗木主根发达(20.1 cm)、总根长短(63.1 cm)、生物量地上/地下>2,大量、中量元素分配到针叶,利于Cu、Zn元素的积累(32.26、21.16 mg/株),地上部分Mn元素吸收量是地下部分的5.16倍;施磷肥的苗木侧、须根较发达,主根短(17.2 cm),地径最大(1.00 cm),生物量地上/地下<1,显著提高了苗木针叶P元素的积累量(11.87 g/株),地上部分Mn元素积累量(68.89 mg/株)是地下部分积累量(21.01 mg/株)的2.57倍;除Mn元素(2.57)外,施磷肥处理下各矿质元素转运系数均高于施氮肥处理.[结论]施肥对马尾松苗木生长具有一定作用,其中磷肥对马尾松幼苗侧须根的生长促进作用明显,而氮肥对苗高生长作用明显、对侧须根生长不利;施氮肥有利于除P、Fe元素外的营养元素地上部分的积累,施磷肥则可促进地上对P元素的积累,并促进除Mn元素外其他矿质元素的转运,施氮、磷肥不利于Fe元素的积累.
    • 摘要: 亚马孙雨林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10,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肺"。但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地球之肺"如今可能要保不住了。亚马孙雨林中大约20%的流域排出的二氧化碳已经多于吸收量
    • 戴竞雄; 王飞
    • 摘要: 黄泥田为南方广泛分布的一类中低产田,为探明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基于南方黄泥田连续35年长期定位试验平台,设置1)不施肥(CK),2)单施化肥(NPK),3)化肥+牛粪(NPKM),4)化肥+稻秆还田(NPKS)4个处理,于试验的第35年分析水稻各生育期的植株养分与累积吸收利用.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均提高了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其中籽粒产量增幅61.1%~97.7%,以NPKM与NPKS处理最高,其籽粒产量分别较NPK处理提高22.7%和20.4%.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成熟期籽粒N、P、K吸收量分别增幅137.6%~206.2%、86.0%~172.4%和71.6%~142.5%,茎叶N、P、K吸收量分别增幅?98.4%~240.8%、145.7%~419.8%、94.4%~142.8%,且均以NPKM处理最高.施肥的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K含量分别较CK增幅21.0%~42.1%、34.0%~86.0%和40.9%~127.3%,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有机质、碱解N及有效P含量以NPKM处理提升最为显著,速效K含量以NPKS处理提升最为明显.不论是籽粒、茎秆还是地上部植株,成熟期N、P、K养分吸收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N、P、K养分吸收量分别与相应的土壤碱解N、有效P及速效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施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利用与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NPKM与NPKS处理优于NPK,而NPKM与NPKS二者产量基本相当.土壤有机质是影响黄泥田水稻植株N、P、K养分吸收累积的关键因子.
    • 胡福俊
    • 摘要: 为进一步优化漳浦县晚稻施肥方案,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布置晚稻6处理3重复优化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产量水平为600kg/666.67m2左右的漳浦县高产晚稻田中,采用N 10.3 kg、P2O5 3.3 kg、K2O 7.5 kg的优化施肥方案,其产量可达626.7 kg,产值1566.75元、肥料成本114.88元,比习惯施肥方案显著提高稻谷产量38.9 kg、显著增加产值97.25元、节本增收107.75元.该优化施肥方案的氮、磷、钾化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9.8%、23.3%和39.8%,且比习惯施肥减少氮、磷肥投放量22.3%,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粮食生产因施肥而产生的面源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作为晚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漳浦县推广是可行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