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吴组缃

吴组缃

吴组缃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求索、书摘、做人与处世等; 吴组缃的相关文献由151位作者贡献,包括古远清、姜炳炎、朱超亚等。

吴组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3 占比:100.00%

总计:193篇

吴组缃—发文趋势图

吴组缃

-研究学者

  • 古远清
  • 姜炳炎
  • 朱超亚
  • 张丽华
  • 杨海亮
  • 蒋明玳
  • 谢泳
  • 刘勇强
  • 向贵云
  • 吕晓明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齐裕焜,1938年出生,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5年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师从吴组缃和吴小如二先生。1965年至1983年在兰州大学中文系任教。1983年调福建师范大学工作,曾先后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曾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文学学会会长。
    • 冯露
    • 摘要: 吴组缃的小说《一千八百担》深受徽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徽州清新的自然景致和独特的民风民俗成为其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和内容,小说中吴组缃对徽州乡村现状进行了独特真实地描摹,塑造了一批鲜明生动且具有徽州地域特色的独特人物形象,同时也体现了吴组缃对徽州人民命运的思考。小说浓厚的徽州地域特征也体现在白话语言和方言俚语的运用中。本文通过对小说文本的仔细分析,将《一千八百担》置于地域文化背景中来研究,这对把握吴组缃小说的创作风貌具有深刻意义。
    • 龙萧
    • 摘要: 同样是20世纪30年代农村经济破产的小说,吴组缃的小说不同于社会剖析派小说的领头人茅盾那样对社会作全方位的描写,也不同于左翼小说那种“革命的浪漫蒂克”倾向或强烈的革命意识。当我们把视线转移到皖南泾县农村一隅,窥探吴组缃创作的农村经济破产小说,依照这种视角的烛照,我们能洞见此前未曾注意到的一些问题:吴组缃的经济视角来源于何处?吴组缃的农村破产小说以什么样的方式传达他对农村经济破产现象的关注?笔者将用“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同时用于吴组缃的文学文本和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文本,在无数细节证据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对吴组缃农村破产小说的历史化认识。
    • 张文娟
    • 摘要: 吴组缃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位公认的作品少而精的作家,他以客观细致的创作呈现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皖南农村社会群像和生活图景,并用大量笔墨描摹了在特定历史时期内丰富多彩的社会民俗.故此,在民俗学视阈下,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几个方面来重新审读吴组缃的小说,应是十分必要的.
    • 陈鹏
    • 摘要: 【教学目标】1.立足三重观照阅读法探究文本(语言涵泳、思维提升与文化传承)。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提高分析同类语言现象的能力。【教学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及运用。【课前准备】教师发放学案,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有这样一位学者,他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他对唐诗作出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的经典概括,被学界广为接受。他曾说过:"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他就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林庚。
    • 张文娟
    • 摘要: 吴组缃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位公认的作品少而精的作家,他以客观细致的创作呈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皖南农村社会群像和生活图景,并用大量笔墨描摹了在特定历史时期内丰富多彩的社会民俗。故此,在民俗学视阈下,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几个方面来重新审读吴组缃的小说,应是十分必要的。
    • 摘要: 【名家小传】吴组缃(1908—1994),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省泾县茂林人,小说家、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委员、北京市作协副主席、《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代表作品有《一千八百担》《鸭嘴涝》《樊家铺》等。
    • 孟凡增
    • 摘要: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中的这两句诗形象地概括了南方黄梅时节的季节特点,让北方人对黄梅时节充满了无限遐想。生活在南方的作家吴组缃笔下的黄梅时节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 李牧
    • 摘要: 2020年6月,《吴组缃全集》(吴泰昌、朱寒冰主编,以下简称《全集》)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包括长篇小说《山洪》、短篇小说卷、诗歌散文卷、宋元文学史稿、古代文学评论卷、现代文学评论卷、书信日记序跋卷共七卷,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文学史研究和文学评论等多个领域,无疑为吴组缃研究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文献资料。虽历经数载,辑佚钩沉,但仍不免有遗珠之憾。笔者在民国时期报刊上辑获吴组缃文章16篇,均为《全集》及其他作品集、文集所失收,《吴组缃生平年表》《吴组缃年谱》等亦未提及,当为佚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