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吴稚晖

吴稚晖

吴稚晖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同舟共进、文史杂志、钟山风雨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等;吴稚晖的相关文献由24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清茹、史飞翔、谭秋霞等。

吴稚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5 占比:94.5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17 占比:5.11%

总计:333篇

吴稚晖—发文趋势图

吴稚晖

-研究学者

  • 陈清茹
  • 史飞翔
  • 谭秋霞
  • 唐宝民
  • 陈宁骏
  • 傅国涌
  • 吴晓
  • 张伟
  • 张昌华
  • 汤焕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心
    • 摘要: ——要姓?不要姓?——要结婚?不要结婚?——要家庭?不要家庭?这样三个至今仍可能被视为激进与尖锐的提问,出现在1930年4月全国教育会议期间。当时的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宴请参会人员,并向他们提出了上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蔡元培、吴稚晖、蒋梦麟等社会名流均在不同程度上给出了相对否定的回答。
    • 刘南燕
    • 摘要: 以身殉志 1931年上半年,临委会的组织活动和起兵准 备已有相当规模,对蒋介石政权威胁极大。2月, 蒋介石幽禁胡汉民,举国哗然,宁粤分裂,国内 政治局面更加动荡。立法院长孙科彷徨自危,躲 到上海,蒋介石命吴稚晖追到上海以劝孙回南京, 并且买好当晚二人回南京的车票。晚上,孙科对 如约而来的邓演达说要回南京调解宁粤分裂。邓 演达劝他说,回南京只能起替蒋介石说话的作用, 要起调解作用,只有在蒋介石控制范围之外。今 日情势,反蒋始能救中国,救国民党。
    • 管新福
    • 摘要: 清末民初,西方大量文学文化著述被译介到中国来.随着翻译数量和翻译主体的激增,译界对翻译文本的规范性、翻译质量等问题开始重视起来,如何翻译、翻译得如何等核心问题被不断探讨,持不同见解的译者纷纷发表看法,遂形成数次翻译笔战,并在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高潮.在诸多翻译笔战中,郭沫若和吴稚晖之间的论争较少有人提及,二人笔战主要集中在翻译的"注释"问题、直译和意译问题、翻译规范性问题等方面.对二人翻译论争进行回顾和梳理有其必要,可以丰富现代文学史、翻译史研究.
    • 宋传信
    • 摘要: 北京西山碧云寺,依山而建,环境优美怡人。很多人知道,这里是孙中山先生灵柩暂厝地。鲜为人知的是,陈毅在坐落于此的中法大学就读,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职业革命的漫漫征途。中方动员法方退还庚子赔款,合建两所中法大学民国肇始,西学渐进,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等人在北京创立留法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会前身)。
    • 吴蕊寒
    • 摘要: 清末民初整体性的民族危机催生了对汉语言文字革新的讨论.在是否应该以万国新语取代汉语的辩论中,《新世纪》派与章太炎针锋相对.双方的论战是"统一"与"齐物"两种哲学观点的对立:在历史观上,《新世纪》派认为语言以进化为要,面向未来,章太炎认为语言是历史进程的印迹,延续过去;在主体意识上,《新世纪》派将语言的主体设想为均质抽象的人,章太炎则坚持将之视作具体的、民族性的人;在对世界秩序的构想上,《新世纪》派在启蒙价值的影响下建构出了统一而普遍的无政府主义理想,要求施行与之配套的万国新语,章太炎则基于自身的齐物哲学,强调民族和历史的特殊性,坚持民族语言的价值.这场辩论提醒我们关注语言的外部性,语言的变革体现并塑造着社会和观念的变革.
    • 赵黎明
    • 摘要: 1908年前后,吴稚晖与章太炎分别以《新世纪》和《民报》为阵地,就“万国新语”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论战.双方具体文字改革意见分歧背后,折射的是中国语文两种变革逻辑歧异,即“文化世界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线性进化”与“俱分进化”的文化路线抵牾.冲突双方各是其是,各非其非,成为现代中国语文变革史上的独特风景.矛盾一直延伸整个现代时期,其模式也成为激进与保守的基本样态.激进者强调语言文字的工具性、通用性,夸大符号的任意性;反对者则以人文性、独特性相反驳,两造之间既是具体思路的交锋,也是文化态度的对话.争论双方自然各有偏颇,但其争锋仍不无思想价值:它不仅为现代语文改革提出了元问题,而且为现代文化革新提供了价值张力.
    • 陈希
    • 摘要: 读音统一会审定了国音、制定了辅助汉字表音之用的注音字母,在汉语改革上不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体现了知识分子如何构想现代民族国家的国语制度、教育制度等问题。本文以王照和吴稚晖代表的两种国语观为线索,追溯了清末民初的国语运动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脉络。王照所代表的国语观,从民众教育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取幅员最阔的京话为国语的标准。而吴稚晖所代表的国语观,则认为中国方言各异,没有一种现成的完备语言可以充当国语的标准,应该以汉字读音为线索,先统一国音,后改良语言,由此产生新的国语。这两种不同的国语观反映了现代国语制度形成时所需要的两个基本面向:以现有的某种活的语言为基础进行标准化,以及将国语看成是全国人公用的表情达意、政治参与的交流工具,而一贯制的近代教育则是形成这一理念的前提保证。
    • 陈希
    • 摘要: 读音统一会审定了国音、制定了辅助汉字表音之用的注音字母,在汉语改革上不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体现了知识分子如何构想现代民族国家的国语制度、教育制度等问题.本文以王照和吴稚晖代表的两种国语观为线索,追溯了清末民初的国语运动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脉络.王照所代表的国语观,从民众教育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取幅员最阔的京话为国语的标准.而吴稚晖所代表的国语观,则认为中国方言各异,没有一种现成的完备语言可以充当国语的标准,应该以汉字读音为线索,先统一国音,后改良语言,由此产生新的国语.这两种不同的国语观反映了现代国语制度形成时所需要的两个基本面向:以现有的某种活的语言为基础进行标准化,以及将国语看成是全国人公用的表情达意、政治参与的交流工具,而一贯制的近代教育则是形成这一理念的前提保证.
    • 詹腾宇
    • 摘要: 1923年,张君劢和丁文江拉开“科学与玄学论战”帷幕,科学派、玄学派和唯物史观派三大派的思想论争激烈非常,梁启超、胡适、吴稚晖、张东荪也卷人混战。只是,这帮以严肃态度试图阐明科、玄二者之别的前辈应该不会想到,在近一个世纪后,大家都爱上了玩玄学(还是被曲解后的玄学),科学与理性精神成了摆设,哲学也有了别的意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