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吴澄

吴澄

吴澄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医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89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周易研究、江汉论坛、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医史文献分会学术年会暨新安医学论坛、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安徽省中医药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黄山论坛等;吴澄的相关文献由15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立群、王启发、王素美等。

吴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 占比:61.5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1.65%

专利文献>

论文:89 占比:36.78%

总计:242篇

吴澄—发文趋势图

吴澄

-研究学者

  • 吴立群
  • 王启发
  • 王素美
  • 郭锦晨
  • 黄辉
  • 付书璠
  • 孙宇洁
  • 李宜蓬
  • 李慧
  • 李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摘要: 名誉主任:吴澄(院士);主任:李培根(院士);副主任:王田苗(教授),刘景利(研究员);顾问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王天然(院士),卢秉恒(院士),田雨华(研究员),刘飞(教授),齐二石(教授),孙家广(院士),严隽琪(教授),李伯虎(院士),李培根(院士),杨善林(院士),吴澄(院士),桂卫华(院士),柴天佑(院士),唐晓青(教授),崔德刚(研究员),蒋庄德(院士),谢庆生(教授),戴国忠(研究员)。
    • 江陵
    • 摘要: 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又分为三候,即一年有七十二候。《逸周书·时训解》载小寒三候曰: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阐释:雁北乡(去声):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吴澄的解释,似是而实非,颇有辨析的必要。首先,他没有弄清楚大雁的生活习性。大雁是候鸟,南飞是为了避寒。小寒节令,时值二九末至四九初,北方天气正值严寒;哪有数九寒天大雁不在较为温暖的南方越冬反要北飞的道理?
    • 左丹丹
    • 摘要: 吴澄为元代士人撰写的193篇赠送序不仅反映了元代儒士在铨改举废这一特殊境遇下的入世面向,而且揭示了吴澄本人对儒士命运的理论思考和人间关怀。他对“人爵”“天爵”的思考有利于引导儒士在积极进取时学会安身立命;他对儒士正业、别业的解读,在为儒士从事正业、别业进行辩护的同时,试图教导儒士调整知识结构以应对世变;他对儒进、吏进的分析,既为儒士入仕作了有力的辩护,也发现吏进更有利于选拔具有实学实能的人才。作为理学家,吴澄的这些思考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作为教育家,吴澄的这些思考具有浓烈的人间情怀。
    • 左湖里
    • 摘要: 立夏,立,始也;夏,假也。元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立夏:“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以后,气温渐高,荷塘新绿,百花争艳,世界变得五彩斑斓。立夏,追闲情,书雅兴。在此之前,万物刚刚苏醒;而之后,人们的衣服变得单薄,可凭借好时令,做尽趣雅之事“立夏蛋,满街甩”,孩童们用熟鸡蛋玩起斗蛋的游戏,蛋头撞蛋头,蛋破壳者为输,需要把破了的蛋吃掉,避免“小人疰夏难”。
    • 仇惜瑶
    • 摘要: 吴澄在“孝”与“礼”的关系问题上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讨,主要认为“孝”是一种道德情感,“礼”是实施这种道德情感的一种手段,提出“以礼行孝”的思想,并于其著作《礼记纂言》中有诸多体现,同时他认为“以礼行孝”的实施路径主要有“事亲”“爱亲”“敬亲”这三种。透过对该书材料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吴澄“以礼行孝”的主张。除此之外,该主张对当今社会也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社会道德素养。
    • 齐城成; 张其成
    • 摘要: 吴澄以易学贯通医学,在其医学著作《不居集》中以八卦统括八种失血的病因,以六十四卦表征失血的兼证,展现了《周易》“简易”的思想;用八卦展现发热的不同症候,体现了《周易》“变易”的思想;以《河图》论说柴胡剂的五行用途,体现了《周易》“不易”的思想。《不居集》的医易思想为人们执简驭繁地诊疗失血证、热证、肝经血少等病证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
    • 蔡旻; 方向明
    • 摘要: 吴澄集诸家治虚损之精华,以《易经》通医理,提出针对外感虚损的理脾阴法理论体系,并立九方详其实。吴氏理脾阴法实为调理五脏阴阳、气血精津,其理脾阴法九方之特点具体为:中和理阴汤、升补中和汤理脾以健胃,补阴以扶阳;保金汤理脾以润肺,养阴以补气;资成汤、理脾益营汤理脾以奉心,养阴以生血;畅郁汤理脾以滋肝,养阴以清火;培土养阴汤理脾以固肾,养阴以生精;理脾阴正方、味补汤理脾兼顾五脏,养阴以灌四旁。
    • 邱江宁
    • 摘要: 元代草庐文人基于对大一统时代疆域辽阔、文化多元、思想驳杂现实的理解,在哲学思想上和会朱陆,学宗朱子兼宗陆学;在人生选择上,放开心扉,不立崖岸,负笈北上,不负所学,成为元代南人北进风潮的中坚力量;在创作上,草庐文人以和会包举、雍容大气之态黼黻时代,倡导清和雅正之风,并借助群体的社会地位与影响,令其审美倾向蔚为一代文坛风气。
    • 王启发
    • 摘要: 在元代吴澄《礼记纂言》对《礼记》诸多篇章内容所做的改编和调整当中,也包括《内则》篇。吴澄的礼学意识和感觉,深受朱熹礼学的影响和启发,这在《内则》篇的改编方面也有体现。通过直观的对比可以看到,吴澄按照自己对《内则》整体内容和各章段落之间逻辑联系的认识与解读,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以“记父子之礼”“记男女之礼”“记饮食之礼”“记老老之礼”进行归类,对于《内则》原文进行了比较多的调整。通过与原文内容章句结构的对比分析可知,吴澄对《内则》一篇具体章次段落内容和通篇逻辑联系应有的样式,在理解和处理上有其独到之处,也呈现出礼记学史中比较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 李默玄; 胡渊龙; 周宙; 邱占军; 陈宪海
    • 摘要: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特点之一,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其与中医学“伏痰外损”具有一定相关性。清代医家吴澄首次提出“伏痰”概念,并创外损学说。“伏痰外损”是支气管哮喘的核心病机,其中伏痰是发病基础,外损是伏痰的临床结局。外损作为伏痰的临床结局,具有虚证、损伤两种表现。其中,虚证是基础表现,于肺主要表现为气虚或气陷,这与黏液过度分泌导致气道阻塞、增加气道阻力(表现为喘息、气短、呼吸困难)并加速肺功能下降相通;损伤则与气道黏液高分泌导致气道结构病理改变相通。基于“伏痰外损”理论,可从“生痰之源”脾脏切入,采用理脾阴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