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中国西藏、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民族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论坛、第二届“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丝绸之路的互动与共生学术研讨会等;吐蕃王朝的相关文献由270位作者贡献,包括贺冬、陈庆英、石硕等。

吐蕃王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5 占比:98.0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1.33%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0.66%

总计:301篇

吐蕃王朝—发文趋势图

吐蕃王朝

-研究学者

  • 贺冬
  • 陈庆英
  • 石硕
  • 何永才
  • 古子文
  • 叶星生
  • 张云
  • 李祥华
  • 欧朝贵
  • 白玉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祥华
    • 摘要: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布达拉宫是西藏拉萨的宫堡式建筑群。传说这座辉煌的宫殿缘起于公元7世纪,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吐蕃王朝灭亡时,古老的宫堡大部分毁于战火。现在的布达拉宫主要是洛桑嘉措主持的工程,他在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于1645年重建布达拉宫,并由摄政的桑结嘉措继续此举,到1693年才基本完工,历时48年,耗资白银约213万两。
    • 李祥华
    • 摘要: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布达拉宫是西藏拉萨的宫堡式建筑群。传说这座辉煌的宫殿缘起于公元7世纪,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吐蕃王朝灭亡时,古老的宫堡大部分毁于战火。现在的布达拉宫主要是洛桑嘉措主持的工程,他在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于1645年重建布达拉宫,并由摄政的桑结嘉措继续此举,到1693年才基本完工,历时48年,耗资白银约213万两。
    • 李祥华
    • 摘要: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布达拉宫是西藏拉萨的宫堡式建筑群。传说这座辉煌的宫殿缘起于公元7世纪,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吐蕃王朝灭亡时,古老的宫堡大部分毁于战火。现在的布达拉宫主要是洛桑嘉措主持的工程,他在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于1645年重建布达拉宫,并由摄政的桑结嘉措继续此举,到1693年才基本完工,历时48年,耗资白银约213万两。
    • 谭三明(摄影)
    • 摘要: (图1)神凤来栖布达拉宫上空“飞”来酷似凤凰的祥云。(图2)修剪园艺在蓝天白云与茂密绿色衬托下的布达拉宫显得格外美丽壮观。图为工人在布达拉宫前修剪绿化园艺。(图3)朝拜大昭寺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著名的寺院。图为众人在大昭寺朝拜。(图4)仰观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图5)风景布达拉宫前的大道风光。
    • 万宇涵
    • 摘要: 作为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鼎盛时期,唐朝在外交政策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唐王朝中原政权和周边多数少数民族政权均有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交往。而吐蕃王朝作为当时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中最为强盛者和唐政权之间的交往更为密切,并且当时所留下的实物材料更是反映这段历史的直接载体。现将目光落在“吐蕃石像生”的身上,试图从唐蕃文化交流的视角来研究关中地区的吐蕃石像生。
    • 周伟洲
    • 摘要: 唐蕃古道,是指唐代由青海入西藏的交通要道。这条道路可以认为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条重要支线,它主要联结唐朝和吐蕃各自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安和逻些。双方使臣往来、和亲、会盟等政治活动,互市、朝贡贸易等经济交往,佛教传播等文化交流,均主要通过此路。不仅如此,由于7世纪至9世纪吐蕃王朝与唐朝、大食(阿拉伯帝国)三足鼎立,由唐朝京师长安至吐蕃都城逻些的唐蕃古道。
    • 霍巍
    • 摘要: "丝绸之路"是指以古代中国为出发点的东西方交往的各条道路或路网.长期以来,在有关丝绸之路的讨论中,地处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基本上没有被纳入到这个体系当中.按照人们一般的认识,这是由于其地处高寒雪域,自然环境险恶,人烟稀少,古往今来皆被视为"畏途",因此在传统的汉、藏历史文献记载中对此几乎完全失语.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表明,事实上从史前时代开始,青藏高原上的先民们便已经开始与外界发生各种形式的交流与交往;至迟到汉晋时代,传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拓展出重要的高原支线;唐代吐蕃王朝时期随着其势力的不断扩张,形成面向南亚、中亚和东亚地区较为稳定的交通干线和路网——这就是本文所论的"高原丝绸之路"."高原丝绸之路"的形成,其意义极其重大,它不仅将中国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中国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联结成一个整体,而且起到了将我国西部疆域和民族最终融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当中无可替代的纽带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青藏高原古代各族人民为此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 张锐强
    • 摘要: 西藏,山南,琼结。琼结,吐蕃王朝故都,藏语意思是房屋悬起多层。站在琼结河谷木惹山麓的松赞拉康上,耳听冬日干燥的寒风呼啸,将彩色的风马旗吹得猎猎作响。节令不对,河谷一派灰色的荒凉,春天的油菜花,夏天的青稞,这些有助于克服高反的绚烂色彩全部退隐,像无数的历史往事。事情总是这样,所有的景致你都想抵近观察,恨不得有肌肤之亲,恨不得拿到放大镜下。但真正到了近前,反倒无法感受。内心的欲望再强,双眼的焦距与景深总是有限。就像此刻,被气势宏伟的松赞拉康吸引而来,最终注意力却又聚集到了对面的山峰,那些错落配置的黄红白三色。
    • 吴涛
    • 摘要: 据史料记载,罗马帝国远在公元一世纪就曾通过6“昌都-拉萨-阿里-西亚”的路线获取中国西藏的特产——麝香。后来到公元7世纪,随着吐蕃王朝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曰益密切,“麝香之路”进一步成为东西方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这条古道从中国大西南艰难穿越世界屋脊后I路蜿蜒迈向南亚和西亚,然后通往西方,被后世历史学家认定为继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后的第四条东西方贸易通道。
    • 扎西东智
    • 摘要: 吐蕃大论制度是藏族古代官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吐蕃政治体制的重要窗口。纵观学界相关成果,认为吐蕃大论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从早期的独相制、到中期实行众相制、再到晚期开创僧相制后再回到众相制的看法最具影响。本文以大论制度之演变为考察对象,从分析这一古藏文官职名称的语义、词源及翻译问题入手,通过梳理和比对不同时期藏汉史料对该官职的不同叙述,提出吐蕃大论制度的演变主要体现在其选拔任用和职权增减方面,同时,对吐蕃是否实行过众相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认为吐蕃始终履行由一个大论接任一个大论的独论制,对古藏文文本的误读误译和对唐蕃官衔对译关系的误解导致了学界的“众相”一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