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发劣势

后发劣势

后发劣势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24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专利文献86045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复旦政治学评论、理论与当代、领导决策信息等; 后发劣势的相关文献由242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毅夫、张勇、牛飞亮等。

后发劣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4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86045 占比:99.74%

总计:86269篇

后发劣势—发文趋势图

后发劣势

-研究学者

  • 林毅夫
  • 张勇
  • 牛飞亮
  • 王文龙
  • 余玲
  • 唐德善
  • 杨小凯
  • 王洁
  • 苏京春
  • 黄庆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宇
    • 摘要: 后发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受历史、社会结构以及要素禀赋等多重复杂因素影响,存在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准确理解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动态演进过程和内在逻辑关系极其重要。对此,发展经济学不仅应呼应和回答后发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的结构性问题,而且应重点研究后发国家不同阶段的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变化问题。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经过艰辛探索与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其他后发国家技术创新、制度变革等具体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结合前期研究,围绕中国三次比较有影响力的关于后发优势、后发劣势的争论,总结提炼中国的成功经验,提出后发国家应聚焦科技自主创新与制度改革,以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后发国家内生性增长,进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尽快补齐短板,加快探索适合国情特色、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本文建议立足后发国家的成败案例和不同模式,深化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比较研究,构建新的发展经济学范式与实证研究体系。
    • 章博
    • 摘要: 一制度改革中的“后发劣势”1906年,清廷颁布“仿行”宪政。“仿行”二字传达的信息很重要,它表明当前并不是宪政时期,但又要为宪政做准备,因此在制度方面将会进行一些革新。这一前提注定了与宪政相关的制度在设立初期将是不完善的,它与西方的宪政体制会有差距;从过程上讲,从旧有制度过渡为宪政制度的进程将是缓慢的、渐进的。这一过程本身没有问题,却容易造成实践中的困境。
    • 部彦君
    • 摘要: 人工智能的链式反应特性会使得率先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成为新知识的掌握者和有关领域的拓新者,逐步扩大世界的极化效应和累积循环效应,使原本就资本短缺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后发国家面临更严峻的形势.科技的进步也会扩大世界的技术鸿沟,使得错过发展机遇的国家面临经济发展被边缘化的危险,在军事对抗中处于不对称性地位,同时也存在政治交互中的被干预风险.因此,要处理技术全球扩散所带来的发展困境,后发国家应积极寻找发展突破口,国际社会要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国际合作,建立制度保障,以实现技术的良性发展.
    • 杨文溥
    • 摘要: 近年来,以信息和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为促使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提供了契机.文章采用面板门限模型,研究了数字经济是否有助于区域经济实现增长式收敛,结果表明:首先,整体上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且结果较为稳健;其次,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非线性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对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再次,从产业构成上看,数字经济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更直接,对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最后,我国区域间存在数字使用鸿沟和能力鸿沟,在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也更强.因此,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注重数字经济均衡发展,优化数字经济公平竞争机制,有利于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綦晓光; 苏京春
    • 摘要: 传统视角更多注重经济制度的形式层面,但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其相关认知难免因落入一元化、单层次、机械化而裹足不前.结合全球疫情暴发的背景,本文试将广泛根植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历史学等的经济人类学之互惠理论引入到经济学制度分析框架中,以多元、多维地解构经济制度,为发展中经济体应对外部冲击并突破后发劣势寻求有效路径.通过对经济制度派生的形式互惠行为和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实在互惠行为的解析,本文提出经济制度"共存结构"的新理念,认为可通过这种多元、多维、包容性的新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制度应对外部冲击时的"进可攻、退可守",并不断演化形成突破后发劣势的制度核心力量.
    • 綦晓光; 苏京春
    • 摘要: 传统视角更多注重经济制度的形式层面,但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其相关认知难免因落入一元化、单层次、机械化而裹足不前。结合全球疫情暴发的背景,本文试将广泛根植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历史学等的经济人类学之互惠理论引入到经济学制度分析框架中,以多元、多维地解构经济制度,为发展中经济体应对外部冲击并突破后发劣势寻求有效路径。通过对经济制度派生的形式互惠行为和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实在互惠行为的解析,本文提出经济制度"共存结构"的新理念,认为可通过这种多元、多维、包容性的新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制度应对外部冲击时的"进可攻、退可守",并不断演化形成突破后发劣势的制度核心力量。
    • 李兴春
    • 摘要: 心理学上著名的"首因效应"说的是人们容易相信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或最早形成的价值判断,也就是先发优势、后发劣势,在先的因素总比在后的因素重要,而首先的因素最重要;在先的因素为在后的因素树立了一个标准和参照物,使后者受到前者的制约和影响。首因效应甚至可以用日本战国时代军阀德川家康赢得的"关原合战"来形象地说明。
    • 包康赟
    • 摘要: 《新加坡调解公约》是《纽约公约》的追随者和效仿者。通过模仿《纽约公约》的框架结构和规则术语,《新加坡调解公约》意图在国际商事调解领域创建一套和解协议的承认与执行机制。借用发展经济学领域“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理论进行分析,《新加坡调解公约》在绝大多数事项上具有“后发优势”,仅在适用范围、运作机制等少数事项中可能存在“后发劣势”。而且,这些“后发劣势”大多可以通过法律解释等技术手段加以避免,还可以经由公约内置的修正机制予以克服和转化。考虑到该公约自身的优越性及其对中国的价值和影响,中国应尽早批准该公约,分阶段实现国内制度衔接的三项目标,即确保该公约顺利实施、统一中国商事调解制度、加快建设国际商事调解中心。
    • 郑有贵
    • 摘要: 新中国70年实现的历史性成就,突出体现在成功突破了后发劣势陷阱,实现“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的跨越发展。中国对后发劣势陷阱的成功突破,彰显了中国发展道路探索完善的成功。
    • Liu Yudong
    • 摘要: 以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两弹一星”工程中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及其对当代科技创新的启示.提出在利用后发优势方面,“两弹一星”工程主要通过对风险规避优势、跟进优势与机遇优势进行有效利用,实现了国防科技的整体跨越式发展.在后发劣势方面,主要采用科学-技术-工程同步推进和技术民主两种方式,充分调动有限资源,比较有效地规避了后发劣势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分析了这些做法对我国当代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启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