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七子

后七子

后七子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专利文献135426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齐鲁学刊等; 后七子的相关文献由8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庆立、周潇、蒋鹏举等。

后七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35426 占比:99.92%

总计:135528篇

后七子—发文趋势图

后七子

-研究学者

  • 李庆立
  • 周潇
  • 蒋鹏举
  • 郑利华
  • 凌鼎年
  • 刘彩霞
  • 孙学堂
  • 尚丽新
  • 王强模
  • 贾炳棣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高艳婷; 周榆华
    • 摘要: 谢榛是明代“后七子”中的一位特殊成员,虽是布衣,但他提出的“诗三要”观点却是“后七子”的诗学纲领。他游历一生“惟诗是乐”,留下了大量诗歌和诗论总结,其中《四溟诗话》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诗学著作。对谢榛的研究是明代诗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谢榛研究的相关成果可以明清两代、1919-1949年和1950年迄今三个阶段来划分。
    • 摘要: 李攀龙(1514-1570年),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王世贞、谢榛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诗歌以七律、七绝见长。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在《与子与游保俶塔同赋》中,以“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描绘保俶塔下的西湖;在《酬张转运龙洞山之作》中,以“浮泯并结金龛丽,飞窦双衔石瓮圆”来形容龙洞山的金龛和石瓮,非常传神。
    • 万丽娜
    • 摘要: 中国明代文坛上的复古思潮,对日本江户时期的儒学家荻生徂徕产生了颇多影响,特别是"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李攀龙、王世贞,其诗文主张被荻生徂徕肯定和接受.获生徂徕编集的《唐后诗》中,收录了"前七子"和"后七子"的诗作,并且从文辞的复古发展出了"古文辞学".
    • 摘要: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在“后七子”中才华最高,声望最显,影响最大。李攀龙去世后,独领文坛二十年。
    • 摘要: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开甫,号震川、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唐宋派"代表作家,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倡古文,推崇司马迁的《史记》,又崇尚唐宋诸家,取法较其他唐宋派文人更为宽泛,反对后七子"琢句为工"的模拟风气(《与沈敬甫》),斥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为"妄庸巨子"(《项思尧文集序》)。散文创作多经世致用之文,较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说理条畅,切中肯綮。
    • 王润英
    • 摘要: 明代正德以后,诗文集数量剧增,集序的书写因之发生改变.以李攀龙、 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复古文盟此期正叱咤文坛,撰作了大量集序.文盟组建初期,他们通过书写强势掌控集序文意,阐扬和宣传复古文学思想;至中期,构件化的集序书写,助力"后七子"完成团体经典思想的建构;后期由王世贞独自携领文盟,集序书写遭遇复杂的新语境,但也因此为复古文学思想注入了新元素.作为明代集部文献剧增新生态下迅速突起的文体,集序通过富于时代特色的书写,直接参与和作用于"后七子"文学思想的构筑和演变.
    • 尚丽新; 刘彩霞
    • 摘要: 《报刘一丈书》是宗臣写给他敬重的长者刘玠的书信,大约在严嵩倒台后公开,后因入选《古文观止》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篇。它对明嘉靖年间贿赂成风、官场腐败之怪现状进行了辛辣的揭露和讽刺。《报刘一丈书》是文人愤懑之作,在政治上明显不成熟,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刚健的文人骨气与启蒙精神相结合的新风骨的代表。另外,对忠臣价值的前所未有的赞赏和肯定,可能是宗臣的《报刘一丈书》广泛流传、深受喜爱的另一原因。
    • 尚丽新; 刘彩霞
    • 摘要: 《报刘一丈书》是宗臣写给他敬重的长者刘玠的书信,大约在严嵩倒台后公开,后因入选《古文观止》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篇.它对明嘉靖年间贿赂成风、官场腐败之怪现状进行了辛辣的揭露和讽刺.《报刘一丈书》是文人愤懑之作,在政治上明显不成熟,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刚健的文人骨气与启蒙精神相结合的新风骨的代表.另外,对忠臣价值的前所未有的赞赏和肯定,可能是宗臣的《报刘一丈书》广泛流传、深受喜爱的另一原因.
    • 姬毓1
    • 摘要: 作为古典诗歌典范,汉魏乐府历来为摹古者师法之鹄的,就中又以明代前后七子为典型。然而,尽管他们均奉诗歌复古为圭臬,各自乐府创作及诗论中却又并非铁板一块。以王世懋早年乐府创作为例,即与七子派在乐府创作数量、论诗实践及创作心态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抵梧与差异,并由此折射出后七子派内部在乐府复古上的困境与嬗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