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名僧

名僧

名僧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19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专利文献436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五台山研究、法音、佛教文化等; 名僧的相关文献由13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雪峰、菊上、云溪子等。

名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25.21%

专利文献>

论文:436 占比:74.79%

总计:583篇

名僧—发文趋势图

名僧

-研究学者

  • 李雪峰
  • 菊上
  • 云溪子
  • 扎西当知
  • 王学斌
  • 范子烨
  • 马连龙
  • 丁锡贤
  • 严晓星
  • 于希贤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巧英
    • 摘要: 佛教在中国已有近两千年历史,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能传承不辍,因为它有表真如觉性的佛宝,有执持的教义和教典——法宝,有在世间继承并弘扬佛教的僧众——僧宝.过去人们认为芒鞋缁衣、黄卷青灯、除尽烦恼、远离红尘就是僧众的标准形象,实际却不尽然.那么,僧人在中国历史上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本文试从典籍中拣拾点滴材料,概略介绍僧人的多个类型及古代寺院曾有过的社会功能.
    • 王婷
    • 摘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如果不是慧远禅师,珏山的名号怕是要打上几个折扣吧。八百里太行,可圈可点的山林美景多如繁星,但珏山有幸,因为他选择了它,从此便脱颖而出。慧远禅师,东晋时的名僧,是继著名高僧道安之后的佛教首领。相传北周时武帝灭北齐入邺废佛,慧远曾当众面斥,从此,隐居太行山中,草创欣石寺,即今古青莲寺,注疏佛教经典,静修佛法。
    • 摘要: 在避暑山庄的南山积雪亭向南望,山峦远近交叠,遥相呼应,若在春夏秋的晨昏,有云雾缭绕,缥缈中虚虚实实亦真亦幻,说仙境一般并不为过。康熙皇帝题景名「南山积雪」,为雪景而迷恋。乾隆皇帝则比祖父更注重细节吧,南山上突起的一座圆长斜峰引起了他的兴趣,觉得像个僧帽,就赐了个名叫僧冠峰。
    • 李远
    • 摘要: 魏晋时期,士僧互动交流十分频繁,而这种互动在《世说新语》中尤为突出.老庄玄学与佛学的相互融合为士僧合流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魏晋时期一大批杰出的士大夫和僧人的出现,为魏晋时期的士僧合流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世说新语》中涉及有关佛教义理诠释和士僧交流的内容体现出:在魏晋时期思想活跃、学术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名士和名僧分别代表了魏晋思想的两大主流思潮,士僧合流初步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以佛道思想为辅翼的思想格局,从而也确立了后世文人的处世规范.
    • 张大鹏
    • 摘要: 成都大慈寺有“震旦第一丛林”之称,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名僧辈出。建寺之人为魏晋时印度僧人宝掌,玄藏和尚在此出家受戒学习,道隆禅师到日本传法,与鉴真齐名。此次去成都,慕名而至,想一睹为快。因行程紧张,天不亮我即赶到寺院。还好,等了一会儿就开门了。对大慈寺有一些观感,几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
    • 王政芳
    • 摘要: 通过查阅禅宗史料及学者研究成果,对唐宋时期鄂东三角山禅宗文化的发展从创建、衰落、到兴盛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指出了三角山禅宗文化在鄂东禅宗文化史上的地位,提出了三角山禅宗文化"中兴"说;通过对紫云禅寺的研究,提出五代时期令圭重现紫云禅寺盛景、志操和真鉴北宋真宗时期大兴土木重建巍峨大寺、志谦住持紫云禅寺仁宗赐寺额"龙门"等论断.并对法遇、令圭二禅师从史料记述、禅法禅风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 摘要: 近年,良敏行年已逾天命,读书行路。渐及方外,时遇名僧大德,多游丛林宝刹,乃悟佛学真谛,不在迷信,而在慈悲,不在天上,而在人问。菩萨、罗汉,虽呈种种相,各具无边法力,而其大慈大悲无异。追忆桑梓仁厚、老父慈悲,家贫如洗,尤收养孤儿,视若己出。身经伯乐提携,盛世甘霖,何异法雨。民谚“善人即菩萨”,良有以也,乃发愿绘《五百罗汉》巨作,寓意慈悲济世、智慧吉祥。
    • 摘要: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作者:[日]草薙龙瞬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年:2018年3月1日定价:39.8元草薙龙瞬在日本国内有"东大名僧"美名,他不属于任何宗派,提倡将实用性的佛教本质运用于工作、人际关系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本书深度解读"佛系"概念,帮助读者将合理欲望转化为积极能量,重塑快乐自我。通过日式"佛系"的快乐思考法,传授"清·简·行"的健康生活理念。
    • 杨瑞楠
    • 摘要: 作为一部记录魏晋士人生活风貌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思想、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情况。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名士崇佛事迹和名僧在士人群体中清谈、宣佛等活动。文章选取书中有关士人与僧人交游的记录,以琅琊王氏和支遁为代表分析了魏晋时期名士名僧交游这一社会现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