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同一律

同一律

同一律的相关文献在1933年到2022年内共计335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逻辑学(论理学)、思维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5篇、专利文献2653篇;相关期刊218种,包括思维与智慧、武警学院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同一律的相关文献由306位作者贡献,包括章沛、杨树森、马佩等。

同一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5 占比:11.21%

专利文献>

论文:2653 占比:88.79%

总计:2988篇

同一律—发文趋势图

同一律

-研究学者

  • 章沛
  • 杨树森
  • 马佩
  • 马兵
  • 党军旗
  • 杜岫石
  • 王经伦
  • 程仲棠
  • 许凯
  • 赵建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曹勇军
    • 摘要: 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晒出1981年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老教材的照片,引发了热议。这套教材共收录了7篇逻辑知识短文,依次介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间的关系、简单判断、复合判断、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以及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有教师认为,这之后,语文教材逐渐取消了逻辑知识的内容,是导致现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普遍下降的主要原因。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这套教材我教过,对于其中的逻辑知识,当时也认认真真地讲了,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我以为,这也是后来逻辑知识被取消的重要原因之一。
    • 魏非夺
    • 摘要: 虽然矛盾律、同一律与根据律在普通逻辑学之纯粹知性维度内相互区别,但在思辨逻辑学之绝对者维度内本质上是一个而且是同一个定律,即作为本源律的根据律,是先验唯心论之纯粹理性维度内的自然因果律与自由因果律之综合统一体。上帝与根据律彼此互为本源,上帝与根据律交互奠定根据,上帝与根据律是共属一体的,作为奠定根据活动的本源行动使二者各是其所是、示其所是与成其所是。绝对者是黑格尔真者体系之终极根据,上帝之自身定义行动、主体之自身现实化过程、总体性之自身规定活动本质上是一个而且是同一个活动--绝对者之自身奠定根据活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科学作为哲学大全体系与神学大全体系之综合统一体必须被把握为自由意志科学。
    • 刘军
    • 摘要: 与其他经验研究一样,整体网研究关注的并非整体本身,实质是属性化、分裂的抽象研究。它预设了二分法,关注关系的形式,忽视了关系中的价值等内容;关注结构,无视个体能动性;关注普遍规律,忽视特殊个体;坚持还原论,忽视关系本身的涌现性。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根源在于整体网(乃至一般社会科学)所坚守的同一律在生活世界中恰恰不成立,这意味着社会科学的基础不牢靠,根据律才最重要。对整体本身的探讨难在语言本身有局限,运用抽象概念,知性思维多意见,存在被忘再难现。在此复原之途中,应找回存在的意义,关心作为存在的关系,然而,因工具理性日益强盛,复原之途愈加艰难。
    • 李华平; 陈剑泉
    • 摘要: 语文思维要遵循一般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逻辑规律和辩证规律。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语文思维活动遵循了普通逻辑的这四大规律,就可以在听说读写活动中思维首尾一贯,保持统一和确定。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避免含混不清、自相矛盾、模棱两可、无论证性。从而正确地表达思想、交流思想,正确地认识事物。
    • 朱昕旻; 鲁新民(点评)
    • 摘要: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主要介绍了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它是学生学习形式逻辑的起点。教师可根据学情及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以“思维如何才能有逻辑”为议题,从探究日常用语背后的逻辑规律入手,通过“模拟发言”等活动,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并利用知识图表、评价量规等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大概念,培养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
    • 潘源祯
    • 摘要: 文章结合高考真题和2020年的质检题,例说逻辑规律在高考诗歌客观题中的运用,以期为高考冲刺复习提供行之有效的备考策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运用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总结出多条具有指导意义的做题经验.
    • 陈道远
    • 摘要: 形式逻辑三大规律自身是一个符号化的自我指称,其整体可以被我们主观当作象征性符号P来形象地看待。同一律强调思维始终是整体或一,所有内容都在同一框架内(如同唯一的P本身);不矛盾律强调思维过程属跳跃而连续的一条线,有起伏但不失连贯(如同P的从始到终的书写轨迹);排中律针对思维的选择性,强调选择总是对结果的选择,因选择而直达结果(如同P的成形是由可能性而来的具体选择)。形式逻辑思维不一定一次完成,可以不断反复进行(如同重写与修正P)。三大规律共同保证了形式思维无与有、外与内、始与终的一致,从而保障理性在形式上的完备与有效。形式逻辑规律的形式化让众多的事物或思想观念被定型,从而成为可灵活地被思考的对象或思考本身;形式逻辑三大规律是不能被逾越的思维边界的“边界线”,只有心灵力量的复苏才可以解决思维越界所带来的迷惑。
    • 陈道远
    • 摘要: 形式逻辑三大规律自身是一个符号化的自我指称,其整体可以被我们主观当作象征性符号P来形象地看待.同一律强调思维始终是整体或一,所有内容都在同一框架内(如同唯一的P本身);不矛盾律强调思维过程属跳跃而连续的一条线,有起伏但不失连贯(如同P的从始到终的书写轨迹);排中律针对思维的选择性,强调选择总是对结果的选择,因选择而直达结果(如同P的成形是由可能性而来的具体选择).形式逻辑思维不一定一次完成,可以不断反复进行(如同重写与修正P).三大规律共同保证了形式思维无与有、外与内、始与终的一致,从而保障理性在形式上的完备与有效.形式逻辑规律的形式化让众多的事物或思想观念被定型,从而成为可灵活地被思考的对象或思考本身;形式逻辑三大规律是不能被逾越的思维边界的"边界线",只有心灵力量的复苏才可以解决思维越界所带来的迷惑.
    • 梁翰晴; 洪方煜
    • 摘要: 本节课目的是由仰视经典到平视经典,对《拿来主义》进行逻辑诊断,养成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和不迷信经典、权威的批判性思维.本课立足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分析《拿来主义》的行文逻辑,找出行文逻辑中与"矛盾律""同一律"有出入的地方,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法,最终得出"要用批判性思维阅读"的结论.整节课由"理脉络""诊逻辑""辨主题"三大任务构成,以"拿来"为核心,从逻辑思维角度入手,通过"为何拿""怎么拿""何处拿"三个问题串联,在探讨和辩论中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思考和运用中真正领会"拿来主义"精神.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