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叶龄

叶龄

叶龄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54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9300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耕作与栽培、种子科技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研讨会等;叶龄的相关文献由144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德社、张清学、付立东等。

叶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1 占比:0.8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9300 占比:99.12%

总计:59826篇

叶龄—发文趋势图

叶龄

-研究学者

  • 黄德社
  • 张清学
  • 付立东
  • 唐启勤
  • 陈冠文
  • 陈柏清
  • 刘斯琦
  • 尹钧
  • 张洪程
  • 怀宝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锐豪; 樊伟; 王斐; 夏开; 温正宇; 徐小牛
    • 摘要: 为了解各种生物及非生物因素对植物叶片稳定碳、氮同位素含量的影响,研究了蔡家桥林场内马尾松次生林(PM-SF)、湿地松人工林(PE-P)及杉木人工林(CL-P),不同叶龄叶片的养分(C、N、P、K、Ca、Mg)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稳定碳同位素(δ^(13)C)、稳定氮同位素(δ^(15)N)含量的关系,探讨植物叶片δ^(13)C、δ^(15)N含量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各林型叶片δ^(13)C含量随叶龄变化不显著,叶片δ^(15)N含量随叶龄的增大而减小。总体上,马尾松次生林叶片δ^(13)C、δ^(15)N含量均高于湿地松人工林及杉木人工林。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养分含量、叶龄和林型的共同影响分别解释叶片δ^(13)C、δ^(15)N含量变化的83.94%和83.0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δ^(13)C含量与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含量/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δ^(15)N含量与N、P、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a含量、C含量/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体来看,植物叶片对碳、氮同位素的分馏受林分类型、叶龄、营分元素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林型条件下,环境和养分因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影响了植物叶片δ^(13)C、δ^(15)N含量的变化特征。
    • 刘雪静; 鲍晓远; 候晓阳; 甄文超
    • 摘要: 海河平原冬小麦生产与水资源匮乏的矛盾十分突出,亟需建立限水灌溉制度,实现丰产与水分高效的协调统一。于2018—2020年冬小麦生长季,选取旱地组(石麦22、衡观35和冀麦418)和水地组(石农086、冀麦585和石新828)2种类型小麦品种,设置适期播种和晚播2个播期以及春季2次灌水、不灌水和春3、4、5、6叶龄1次灌水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冬小麦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春季限水灌溉下,0—60 cm土层为主要供水层,其含水量(SWC60)变化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形成;春4叶龄为冬小麦春季1次灌水的最佳灌溉时期,灌水前干旱程度较轻,灌水后直至乳熟末期SWC60才低于60%,干旱胁迫也相对较轻;春季限水灌溉下,冬小麦产量显著降低,旱地组品种产量降幅低于水地组品种。不同春季叶龄1次灌水处理总体表现为春4叶龄灌水产量降幅最小,平均减产约10%。春季1次灌水晚播处理的产量水平与对应的适期播种处理无显著差异。春4叶龄灌水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高于其他春季1次灌水处理,其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更为均衡协调,最终在实现7502.9~8050.0 kg·hm^(-2)产量水平的同时,WUE达17.5~20.1 kg·hm^(-2)·mm^(-1),较春季2次灌水节水70.1 mm。上述研究结果为构建精量高效的小麦春季限水灌溉制度提供了依据。
    • 刘春义
    • 摘要: 一、机械化插秧对秧苗的基本要求盘锦地区育苗时间是4月中旬,机插秧时间为5月中旬,秧苗采用小苗移栽。要求营养土肥力充足,秧苗群体质量均衡,根系发达,单株白根多,根系盘结牢固,盘根带土厚度2-2.5cm,厚薄一致,起苗时盘土不散,形成毯状秧片。秧龄一般30-35天,叶龄3.0-3.2片,株高13-15 cm,茎粗2.0-2.2mm,个体间差异小,无病虫害,秧苗整齐一致。
    • 陈蔚琪; 李丽容; 林晶; 廖燕珍
    • 摘要: 通过血叶兰物候、生长发育、越冬情况等实地观测,结合血叶兰生物学特性和同期的温湿度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象因子对血叶兰生长发育的影响;结合漳州市30年的气候资料,进行漳州市种植血叶兰的气候适应性分析,为血叶兰能更好地推广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血叶兰的叶片生长受平均温度、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大。漳州市光、热、水资源丰富,基本能为血叶兰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较好的气候环境,但2月-4月低温阴雨天气对处在开花期的血叶兰不利,易造成茎叶腐烂,同时也应注意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 朱孔志; 陈锦珠; 赵鹏; 卢霞; 薛文侠
    • 摘要: 针对江苏省沿海地区在稻麦周年生产中,因水稻生育期长和不良气候环境等因素,导致小麦播种推迟的现状,进行了不同播期和播量对优质弱筋小麦“宁麦13”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 表明,从生育期、叶龄和产量等农艺性状来看,以10月31日(适期)播种、每667 m2用种量7kg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而其他播期和播量处理的小麦产量虽相对较低,但与盐城市大丰区小麦生产的平均产量差异不大.
    • 杨丽冉; 杨广容; 马会杰; 李家华; 吕才有; 文勤枢
    • 摘要: [目的]研究茶树光合作用对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使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了云南芒市、盈江、昆明3个地域13个茶树品种的光合特征参数,包括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并对不同品种、叶龄、海拔以及不同遮荫修剪处理下茶树叶片的光合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大叶种类型的紫娟、矮丰、官在种、广南大白茶、普景1号、香归银毫和云抗10号7个品种归为高光合潜能类群,其定型叶的Pn值达12.79~15.95 μmol·m2·s-1;而中小叶种类型的十里香和堡洪茶3光合潜力较低,P值仅为6.96~8.08 μmol·m2·s-1;云南地方品种陇川柳叶茶与云山1号和引进的乌龙茶品种铁观音与金萱为中间类群.[结论]茶树叶片的Pn、Gs和Tr以当季定型叶最高,然后随着叶片成熟而降低;同一茶树品种的光合特征参数Pn、Ci和Tr在不同海拔高度的产地之间差异显著;遮荫降低了茶树Pn、Gs、Ci和Tr,而修剪对光合无大的影响.
    • 权龙哲; 吴冰; 毛首人
    • 摘要: 为在田间复杂环境中实现对杂草和玉米植株准确实例分割和叶龄识别获取,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掩码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egions wit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eatures,Mask R-CNN)的植物叶龄获取方法.具体实施为构建包含不同天气(晴天、阴天、雨后)和不同采集角度(俯视、30°斜视、45°斜视)数据集,增强数据并用作网络输入.通过更换3个特征提取网络(ResNet-50、ResNet-101、MobileNetv2)、搭建多种不同尺寸区域建议框、非极大值抑制法(Non-maximum suppression,NMS)更换为Soft-NMS算法、RoIAlign代替RoI Pooling方法提高模型精度.测试田间复杂环境下杂草和玉米图像.结果表明,以ResNet-101为特征提取网络的改进深度学习模型具有良好分割性能和鲁棒性,阴天检测精度高于晴天和雨后,30°斜视检测效果优于45°斜视和俯视.分割模型AP50为0.730,高于现有DeepMask、MNC、Mask R-CNN分割模型精度,表明该方法可提高对杂草和玉米植株的实例分割和叶龄识别精度.
    • 林宇
    • 摘要: 以福建省福州市滨海沙地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不同叶龄(当年生、1年生、2年生)针叶碳氮同位素丰度值(δ13C、δ15N),然后运用δ13C值来估算碳同位素分辨率(△13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叶龄对湿地松针叶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13C、WUE的影响,从而为滨海沙地湿地松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C3植物湿地松针叶的δ13C、δ15N、△13C、WUE的平均值分别为(-2.9323±0.0897)%、(-0.4752±0.0245)%、(2.1224±0.0944)%和(30.842±5.038) μmol·mol-1,但是叶片的δ13C、δ15N值均低于全国平均值,而且δ15N值偏负.叶龄对δ13C、δ15N、△13C、WUE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δ13C、δ15N、WUE随叶龄增加而降低,△13C随叶龄增加而增加.湿地松针叶的δ13C与δ15N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y=3.553x-1.244,R2=0.945,P<O.001).
    • 尹凤娟; 王明琦; 金光泽; 刘志理
    • 摘要: [目的]枝叶大小、出叶强度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植物空间资源利用能力,研究不同生活史阶段及不同枝叶年龄的枝叶性状变异及其权衡对预测种内变异和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的建群种红松为研究对象,选取4个不同生活史阶段(幼苗、幼树、成年树、老龄树)的样树,测定其不同枝叶年龄的枝横截面积、单叶面积、总叶面积和出叶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枝性状与叶性状在不同生活史阶段、不同枝叶年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标准化主轴估计(SMA)检验不同生活史阶段对当年生枝横截面积与单叶面积、总叶面积、出叶强度,以及单叶面积与出叶强度间相关关系是否存在显著影响,以及枝叶年龄对枝横截面积与总叶面积、出叶强度的相关关系是否存在显著影响.[结果]1)随生活史阶段上升,红松枝横截面积、叶面积呈上升趋势,出叶强度呈下降趋势,且枝、叶性状在4个生活史阶段的不同枝叶年龄间存在显著差异,枝叶年龄可解释最多的枝叶性状变异,生活史阶段可分别解释枝横截面积、总叶面积和单叶面积变异的17%、7%和3%;2)红松不同生活史阶段当年生枝-叶性状均呈异速生长;3)幼树、成年树和老龄树阶段的1年生枝横截面积与总叶面积均呈正相关关系;老龄树阶段当年生、1年生和2年生枝横截面积与出叶强度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红松不同生活史阶段植物资源利用策略存在差异,仅幼苗阶段当年生枝-叶性状均存在相关关系;红松不同枝叶年龄枝-叶性状均呈异速生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