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台地边缘

台地边缘

台地边缘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4015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沉积学报、岩石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石油学会2010年物探技术研讨会等;台地边缘的相关文献由25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振宇、白晓亮、吴亚生等。

台地边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4015 占比:99.66%

总计:24098篇

台地边缘—发文趋势图

台地边缘

-研究学者

  • 王振宇
  • 白晓亮
  • 吴亚生
  • 和源
  • 孙崇浩
  • 明盈
  • 梅冥相
  • 洪海涛
  • 王晶
  • 秦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旭; 胡明毅; 徐昌海; 王大玮
    • 摘要: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周缘长兴组生物礁滩型气藏是川东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目前对海槽周缘台缘生物礁滩沉积结构及其差异性研究较少。综合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海槽周缘地震地层格架对比基础上,分析海槽周缘台地前缘坡度角变化、生物礁滩岩性组成、成礁旋回、外部轮廓、垂向叠加样式、横向迁移、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①开江-梁平海槽形成于晚二叠世断陷期,受近北西走向的基底正断层活动控制,在海槽周缘发育近U形展布的台缘带,台缘古构造格局具有“西北陡峭水深、东南宽缓水浅”的特征。②海槽周缘台缘沉积结构包含4种类型,分别为断控陡坡-加积镶边结构、沉积陡坡-加积镶边结构、缓坡坡折-退积条带状结构以及极缓坡-迁移离散状结构。不同类型台缘结构间互式分布在海槽周缘,西侧和北侧台缘沉积结构以断控或沉积陡坡-垂向叠置型为主,东侧和南侧变为缓坡-退积迁移型。③成因机制上,构造古地貌和海平面变化联合控制了研究区的台缘沉积结构及其差异性。构造古地貌控制台缘带的构成样式及生物礁的发育空间,而海平面的旋回变化控制台缘生物礁滩沉积结构和迁移叠置。
    • 张庄; 苏成鹏; 宋晓波; 石国山; 汪仁富; 李素华; 董霞; 胡永亮
    • 摘要: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部坳陷北段双鱼石构造、南段平落坝构造二叠系栖霞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而西部坳陷中段栖霞组勘探尚未突破。为了加快栖霞组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节奏,基于西部坳陷中段周边大量野外露头剖面,结合区内及邻区部分地震和钻井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栖霞组油气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西部坳陷中段的勘探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栖霞组具有与西部坳陷北段和南段相同的沉积背景,具备台缘优势相带,具有形成优质储层的条件;同时,该区栖霞组通源断裂发育,能有效沟通寒武系筇竹寺组生烃中心,上覆二叠系致密灰岩和泥页岩以及三叠系膏岩层可作为良好盖层,源—储—盖组合较好,具有形成规模性油气藏的条件。
    • 杨雨; 钟原; 李林娟
    • 摘要: 研究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边缘二叠系-三叠系礁滩组合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综合利用开江-梁平海槽周缘钻井、测井、基底断裂特征、台缘坡度等资料,在前期沉积相研究及连井对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海槽两侧典型的礁滩组合类型,分析其主控因素并建立相关的成因模式.研究表明:①根据礁滩纵向叠置关系可分为陡缘礁滩加积叠置型、次陡缘礁后滩叠置型、缓缘单礁型等组合类型;②构造活动导致的基底断裂控制了台缘地貌变化,生物礁的生长进一步加剧台缘地貌分异,奠定了后期鲕滩沉积的地貌基础;③海平面上升速率与生物礁生长速率匹配良好时,有利于生物礁发育,并且海平面升降将对平面上礁滩及相带组合分布产生影响.礁滩的纵向组合及平面分布特征是构造活动与海平面变化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运用礁滩之间的组合规律可为气藏的有效勘探提供借鉴.
    • 魏华动; 石桂鹏; 朱秀香; 张云峰; 王振宇
    • 摘要: 针对塔中西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缘与台内礁滩储层特征及演化差异性,综合岩芯、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二者储层基本特征、成岩及孔隙演化的差异性,建立储层发育模式,提出相应的勘探对策.储层特征上,台缘礁滩储层储集空间具组构选择性和非组构选择性并存特征,垂向上呈多个旋回叠置,横向呈准层状;台内礁滩储层储集空间为非组构选择性缝洞,主要分布在中下部,垂向厚度及横向连续性均低于台缘.台缘优质储层的演化及分布受准同生大气淡水溶蚀、早成岩近地表岩溶和埋藏溶蚀控制;台内储层受裂缝及埋藏岩溶作用控制.勘探对策上,台缘礁滩储层应优先三期岩溶与构造破裂作用叠加发育区,而台内应注重断裂及埋藏溶蚀的联合控制区.
    • 白晓亮; 杨跃明; 文龙; 罗冰; 洪海涛
    • 摘要: 通过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盆缘野外剖面、岩芯详细观察,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研究分析,建立标准岩性、古生物地层剖面,识别相标志,将沉积相划分为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斜坡相及盆地相,在平武-茂汶-小金-带识别斜坡相和盆地相,川西地区发育台地边缘滩相带,川西-川中隆起带为开阔台地相台内滩亚相发育带;川北-蜀南低隆带为开阔台地相开阔海和台内滩亚相;川东地区为开阔台地相台内浅洼亚相.区域地层对比及沉积相展布表明,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控制栖霞组沉积格局,加里东古隆起地貌及川西裂陷盆地发育共同控制川西地区栖霞组台地边缘相展布.栖霞组台缘相带发育规模相控白云岩储层,与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层形成良好源储匹配关系,栖霞组台缘相带是深层海相碳酸盐岩重点勘探领域,泥盆系-二叠系具有相同源储匹配关系,具备发育大型构造-岩性圈闭气藏的地质条件,推覆体下盘发育大型隐伏构造高带,是整体勘探、立体勘探重要有利区带.
    • 苏蘅; 杨希同(摄影)
    • 摘要: 一个秋日,我爬上了山西稷山县南一座二三十米高的黄土台地——北朝时的“玉壁城”。台地边缘,是陡峭的崖壁。崖下曾经是滔滔的汾河水,今日已不复往昔气势,宁静流淌。公元546年,一曲北朝民歌《敕勒歌》,曾在此回荡往复。歌唱者名为斛律金(488-567年),来自漠北草原民族敕勒部,他善骑射,知兵法,因功封侯,官至刺史、大都督。
    • 白晓亮; 郗诚; 和源; 王晶; 明盈
    • 摘要: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确定层序地层格架展布,建立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栖霞组可以划分为S q1和S q2两个三级层序旋回,S q1海侵体系域迅速海侵,造成可容纳空间的增加速率大于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局部层段可见颗石藻及钙球粒等水体较深的生物组合,反映迅速海侵造成水体突然加深的过程;S q1高位体系域广泛发育厚层台地边缘颗粒滩相,随海平面的上升,高部位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可以弥补海平面上升(可容纳空间增加)的速率,碳酸盐岩生长以加积为主,发育一套厚层稳定分布的台缘颗粒滩相沉积.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控制栖霞组沉积格局,栖霞组早期沉积是逐渐向古隆起的超覆过程,栖霞组中晚期发育海侵背景条件的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盆地沉积模式,加里东古隆起高部位及岩溶古地貌高部位控制滩相展布.
    • 白晓亮; 郗诚; 和源; 王晶; 明盈
    • 摘要: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确定层序地层格架展布,建立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栖霞组可以划分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旋回,Sq1海侵体系域迅速海侵,造成可容纳空间的增加速率大于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局部层段可见颗石藻及钙球粒等水体较深的生物组合,反映迅速海侵造成水体突然加深的过程;Sq1高位体系域广泛发育厚层台地边缘颗粒滩相,随海平面的上升,高部位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可以弥补海平面上升(可容纳空间增加)的速率,碳酸盐岩生长以加积为主,发育一套厚层稳定分布的台缘颗粒滩相沉积。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控制栖霞组沉积格局,栖霞组早期沉积是逐渐向古隆起的超覆过程,栖霞组中晚期发育海侵背景条件的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盆地沉积模式,加里东古隆起高部位及岩溶古地貌高部位控制滩相展布。
    • 王银; 李文成; 陈会霞; 贺鸿冰
    • 摘要: 随着近期YB地区茅口组台缘浅滩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表明了YB地区茅三段具有重大的勘探潜力.与长兴组台缘浅滩相比,茅口组三段台缘浅滩沉积相变化快,储层厚度横向变化大,连续性差,传统的相面法在茅三段地震相识别中效果不佳.针对地震相精细刻画,本次研究应用地震沉积学原理,在建立精细的地震等时格架剖面基础之上,采用基于全局优化地层模型的沉积微相精细刻画技术,克服传统的属性切片缺陷,建立全局等时地层模型,并从三维地层模型中提取属性切片,提高切片的等时性及准确性,分析高能滩沉积演化过程,确定最有利沉积相带分布区,最终达到精细刻画地震相的目的.该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支撑了YB地区的圈闭刻画及井位论证工作.
    • 白晓亮; 郗诚; 和源; 王晶; 明盈
    • 摘要: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确定层序地层格架展布,建立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栖霞组可以划分为S q1和S q2两个三级层序旋回,S q1海侵体系域迅速海侵,造成可容纳空间的增加速率大于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局部层段可见颗石藻及钙球粒等水体较深的生物组合,反映迅速海侵造成水体突然加深的过程;S q1高位体系域广泛发育厚层台地边缘颗粒滩相,随海平面的上升,高部位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可以弥补海平面上升(可容纳空间增加)的速率,碳酸盐岩生长以加积为主,发育一套厚层稳定分布的台缘颗粒滩相沉积.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控制栖霞组沉积格局,栖霞组早期沉积是逐渐向古隆起的超覆过程,栖霞组中晚期发育海侵背景条件的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盆地沉积模式,加里东古隆起高部位及岩溶古地貌高部位控制滩相展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