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能世界

可能世界

可能世界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399篇,主要集中在逻辑学(论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004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现代哲学、江汉论坛、理论界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管理学术会议(WBM2011)、全国现代逻辑学术讨论会、The Conference on Web Based Business Management (WBM 2010)(2010年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管理学术会议)等;可能世界的相关文献由41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春泰、刘叶涛、刘张华等。

可能世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6 占比:16.4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2004 占比:83.40%

总计:2403篇

可能世界—发文趋势图

可能世界

-研究学者

  • 李春泰
  • 刘叶涛
  • 刘张华
  • 张力锋
  • 王国仁
  • 冯棉
  • 王荣虎
  • 刘相娜
  • 卢印举
  • 张曼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王鑫昊
    • 摘要: 可能世界意义上,事物的能指表现为“漂浮的能指”,具有跨界指涉性(不同世界的越界指涉)。能指与所指构成一种非固定的生成关系,其生成性意义展现为不同世界间(如文本世界与心理世界、虚构世界与物理现实世界等)的量子叠加态。非自然叙事作为在物理、心理、逻辑上与传统模仿叙事理路不同的叙事模式,在可能世界的能指与所指关系上便体现了能指跨界指涉的内涵,在指涉断裂与指涉生成的延异中形成一种真实与虚构的叠加态。这为读者理解非自然的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认知参考。
    • 赵汀阳
    • 摘要: 从存在论的角度分析元宇宙作为一个可能世界的状态、意义和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元宇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存在论事件,它虽然是一个超越真实世界的可能世界,但行为主体仍然是真实世界里的人,也就不可能超越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政治、资本、意识形态的问题仍然递归地发生在元宇宙里,因此,元宇宙并没有独立的另一个存在论,而是与真实世界共有同一个存在论。元宇宙将改变生活,但不能改变存在论。
    • 胡晓斌
    • 摘要: 小说《一个人的朝圣》讲述了主人公哈罗德长途跋涉只为拯救病危好友的感人故事。运用可能世界叙事理论,分析文本现实世界对哈罗德认知世界的冲击与修复、哈罗德夫妇愿望世界相容状态的演变,以及朝圣跟随者认知世界与哈罗德认知世界之间的冲突和背离,从而在根本上解释故事中主要叙事人物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复杂变化,以及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动力。
    • 沈杏培
    • 摘要: 1990年代中后期范小青的写作开始“中年变法”,由原先散淡清丽的苏州风格转向书写大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变局中的人的处境。21世纪以来,范小青沿着这一路向深耕不辍,形成了以长篇小说《赤脚医生万泉和》《香火》《灭籍记》《战争合唱团》和中短篇小说《嫁入豪门》《谁能说出真相》《哪年夏天在海边》为代表的系列佳作。范小青的21世纪小说有很强的当代感和现实性,但又并非对生活故事和人的情感的简单铺衍,而是以一个怀疑者和审视者的视角,勘探社会历史的多面真相,探索事物的不确定性和混沌性,关注现代性进程中人的身份问题和种种困顿,由此建构出兼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叙事文本,完成了对世界多种可能性的想象和探询。
    • 王荣虎; 蒋明柳
    • 摘要: 模态语义学关于可能世界的量化导致了对可能世界的本体论承诺,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相信"可能世界"是存在的.罗森通过引入"故事前缀"的策略谋求既可以在语义学中量化可能世界但又不在本体论上承诺可能世界,并将这一策略称为模态虚构论.模态虚构论避免了模态实在论的本体论代价,但却引发了许多激烈的讨论,关于某些重要论题的讨论至今仍然在持续并不断推陈出新.
    • 佘国秀
    • 摘要: 《故事新编》是鲁迅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集,其古今杂陈、时空交叠的奇幻色彩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呈现了光怪陆离的"油滑"之风,也引发了此后学界关于文学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长期讨论.在符号叙述学视野中,这部典型的虚构叙述文本集合落在了实在世界与诸种可能世界之中.在《故事新编》诸篇什构筑的虚构世界中,人物、情节坐虚探实、坐虚探虚,呈现出虚构文本的跨世界通达性与不通达性.通达性使虚构文本中的此世界获得彼世界的某种效果,不通达性则体现了虚构文本中诸世界的差异.不通达世界的话语对抗,消解了主流话语模式,形成"杂语共生"的意义分歧局面.在通达性与不通达性的意义交叉与分歧的基础上,"区隔框架"理论运用虚构文本对经验世界的二度再现原则,为《故事新编》所体现的文学与现实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形式分析的新途径.
    • 王荣虎; 蒋明柳
    • 摘要: 模态语义学关于可能世界的量化导致了对可能世界的本体论承诺,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相信“可能世界”是存在的。罗森通过引入“故事前缀”的策略谋求既可以在语义学中量化可能世界但又不在本体论上承诺可能世界,并将这一策略称为模态虚构论。模态虚构论避免了模态实在论的本体论代价,但却引发了许多激烈的讨论,关于某些重要论题的讨论至今仍然在持续并不断推陈出新。
    • 董英东
    • 摘要: 知识推理是关于知识的推理,认知逻辑中的显性知识和算法知识具有密切的联系.认知逻辑有两种建模方法,其一是对可及关系进行限制的方法,其二是假定可能世界是计算封闭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对主体的行为进行推理,而不是刻画主体是如何做的.在某种意义上,认知逻辑是针对认知主体进行的高阶推理的逻辑,而博弈论则是建立在涉及对参与人的知识和信念进行推理的基础上的,并通过在互动结构框架中增加策略博弈重新构造新的框架的方法而建立的理论,该理论中的参与人的初始信息只包括自己的偏好,且根据互动结构可以交流偏好.研究互动结构中的知识和博弈对逻辑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
    • 董英东
    • 摘要: 知识推理是关于知识的推理,认知逻辑中的显性知识和算法知识具有密切的联系。认知逻辑有两种建模方法,其一是对可及关系进行限制的方法,其二是假定可能世界是计算封闭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对主体的行为进行推理,而不是刻画主体是如何做的。在某种意义上,认知逻辑是针对认知主体进行的高阶推理的逻辑,而博弈论则是建立在涉及对参与人的知识和信念进行推理的基础上的,并通过在互动结构框架中增加策略博弈重新构造新的框架的方法而建立的理论,该理论中的参与人的初始信息只包括自己的偏好,且根据互动结构可以交流偏好。研究互动结构中的知识和博弈对逻辑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
    • 张曼曼
    • 摘要: 人类语言是对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的反映,语言起源的首要原因是交际,说者和听者是交际中的必备要素,否则交际就无法进行。而说者和听者可能同处于现实世界中,也可能是听者处在现实世界,而说者处于可能世界。不管是现实世界还是可能世界中的说者或听者都需要依赖语境进行语义加工,进行言语理解,使交际得以完成。但又由于说者和听者处于相同或不同的世界,所以要根据这一因素详细分析语境,以使言语交际达到预期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