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陶瓷

古陶瓷

古陶瓷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88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信息与知识传播、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5篇、会议论文60篇、专利文献141078篇;相关期刊272种,包括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鉴定与鉴赏、紫禁城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景德镇陶瓷与“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帕纳科第12届用户X射线分析仪器技术交流会等;古陶瓷的相关文献由819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松林、冯向前、吴隽等。

古陶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5 占比:0.56%

会议论文>

论文:60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41078 占比:99.40%

总计:141933篇

古陶瓷—发文趋势图

古陶瓷

-研究学者

  • 冯松林
  • 冯向前
  • 吴隽
  • 熊樱菲
  • 龙霄飞
  • 张佳宏
  • 程琳
  • 叶佩兰
  • 李其江
  • 吴军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崔名芳; 朱建华; 胡瑞; 陈尚前
    • 摘要: 芜湖东门渡窑是古代宣州窑场的早期窑口之一,属古越窑系青瓷;该窑口出产的陶瓷产品器型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长期以来,对于东门渡窑瓷器仅仅从其外观推测其工艺特征,对该类瓷器的微观结构特征和配方工艺特点缺乏必要的分析证据。为系统解析东门渡窑古陶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和烧制工艺,运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结合光学显微分析手段,对东门渡窑古陶瓷胎、釉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等进行深入探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等多种光谱技术,探明了古陶瓷样品胎体的物相组成、主要化学成分和烧制特点;同时,综合不同的分析表征,对其制瓷工艺特点和该窑口的性质进行了科学的推测。研究表明,东门渡窑古陶瓷胎体成分具有显著的高硅、低铝特征,属于典型的南方瓷器;瓷胎的主要制备原料为瓷石,并可能掺入了当地盛产的高铁含量的赭红色粘土;瓷器釉料配方采用了南方越窑系的高钙釉制备工艺。依据瓷器的显微分析结果,瓷胎和瓷釉内显著的粗颗粒表明,原料未淘洗或淘洗不精,加工过程不精细。胎体化学成分分析显示,该瓷器样品的烧制温度不高于1200°C,或高温段保温时间不够。东门渡窑古陶瓷整体配方工艺和烧制水平不高,应为唐宋宣州地方以烧造一般民间用品为主的陶瓷窑厂。研究结果对于客观认识安徽古代制瓷业的工艺水平、发展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探究中国古代官窑的内涵、窑业生产布局、确立宣州窑在安徽瓷业的发展及南北方瓷业技术的交流中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有利于推动安徽省遗址保护规划建设和传承保护地域文化。
    • 王亚珂
    • 摘要: 著名的苗家钧窑,由禹州市神垕镇苗氏家族的19世传承人苗锡锦先生于1985年创立,初名“神垕华新古陶瓷研制室”,位于钧瓷之都神垕镇。这家钧窑占地3600多平方米,现有职工32人,拥有双火膛煤烧传统倒焰窑3座,天然气烧成窑炉4座,炉钧窑2座。2002年建成2000平方米钧瓷陈列馆一座,馆藏钧瓷珍品1200件。2005年在首届钧瓷名窑评选中,位列“七大名窑”第二名。
    • 于杰
    • 摘要: 文物藏品修复是指运用传统工艺和现在技术手段清除文物或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修补文物或标本上的残缺部分,减缓或终止文物病害,以恢复藏品的本来面貌,保证文物安全,使其长期保存。由于藏品的质地和保存状况不同,修复时所利用的方法与技术手段也各不相同。
    • 摘要: 近日,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揭牌仪式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举行,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管理平台正式运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视频致辞中强调,要以古陶瓷基因库建设为抓手,研究、阐释陶瓷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文明之美,突出基因库建设的开放性、合作性和国际化,增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积极合作,建设好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新传播方式,不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 祖标林
    • 摘要: 陶瓷修复是伴随着陶瓷产生而诞生并且发展的,随着各种新的黏合剂、颜料等不断被发明应用,古陶瓷修复技艺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考古修复、展览修复以及商业修复三种陶瓷修复类型以及陶瓷的两种病害类型,最后结合古陶瓷修复工序,针对古陶瓷修复技术展开详细探讨和研究。
    • 陈艳梅; 毛小龙
    • 摘要: 中国陶瓷艺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有丰富的内涵,对当今艺术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其中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当然对陶瓷文创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以数据库建设、古陶瓷研究为基础的数字文创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陶瓷文创产品中,大量的古陶瓷相关信息如果只依靠人工管理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就要进行陶瓷数据的数字化管理。随着对陶瓷研究的深入,大数据中逐渐积累了大量的古陶瓷样本的造型分析,对其使用量化法进行规整形成造型区间值,开发录入数字文创软件系统,给陶瓷数字文创提供平台,可以促进数字陶瓷文创的快速发展和深入研究。
    • 彭星
    • 摘要: 东汉以来各大窑口所产的青瓷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受原料中铁、钛含量以及烧成气氛的影响而在外观上呈现出“青”色,而这种“青”主要指绿色、淡蓝色的含义。景德镇窑从元代开始大量生产一种绘有“青”色图案的青花瓷,而此处的“青”多指蓝色。晚清民国开始,人们逐渐对瓷器中“青”表达绿色或蓝色的含义感到迷惑。及至现在,这种困惑仍然存在。本文试图结合古汉语知识和古代陶瓷特点,对以“青”命名、描述的陶瓷进行分析和解读。
    • 金信苗
    • 摘要: 断真伪是古陶瓷鉴定的核心。古陶瓷的烧造过程可以复制,但是时间对古陶瓷造成的物理、化学变化所形成的“时效性痕迹”是无法复制的。本文在宏观眼学的基础上,通过显微镜对古陶瓷釉面各相(玻璃相、气相、晶相)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了古陶瓷釉面各相中时间造成的特有的微观结构和“时效性痕迹”特征,期望这些特有结构能够为古陶瓷的鉴定提供参考。
    • 王涵
    • 摘要: 设计灵感来自于古代沉船的陶瓷器,它们沉睡于水底,静静等待着重见天日的一天。这些古代陶瓷在水中幻化成鱼,以另一种姿态展现古陶瓷之美。鱼的身体由青花瓷片组成,鱼鳍有丝绸般的流畅感,并用蓝宝石和珍珠点缀。作品名《沉鱼落雁》一是表达作品的意境,古瓷幻化成鱼沉入水底,二是表达古陶瓷之美。
    • 王涵
    • 摘要: 设计灵感来自于古代沉船的陶瓷器,它们沉睡于水底,静静等待着重见天日的一天。这些古代陶瓷在水中幻化成鱼,以另一种姿态展现古陶瓷之美。鱼的身体由青花瓷片组成,鱼鳍有丝绸般的流畅感,并用蓝宝石和珍珠点缀。作品名《沉鱼落雁》一是表达作品的意境,古瓷幻化成鱼沉入水底,二是表达古陶瓷之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