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文学

古文学

古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695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青年博览、台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等;古文学的相关文献由88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怀伦、曾菲、杨日红等。

古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5.3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695 占比:94.64%

总计:1791篇

古文学—发文趋势图

古文学

-研究学者

  • 孙怀伦
  • 曾菲
  • 杨日红
  • 白辉洪
  • (清)陈寿祺
  • 丁易
  • 于晓阳
  • 任秀莲
  • 任访秋
  • 任雪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李冬梅
    • 摘要: 立足于儒家经典的中国经学,作为我国古代传统学术的主干,由汉至清,绵延了200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过数次的演变,中国经学因经书文字与内容的不同,在今文学与古文学的相互纷争之下,历代经学家研究的旨趣亦各有不同,从而形成所谓的汉学、宋学以及清学之别。
    • 徐建委
    • 摘要: 王莽末年,王涉、董忠等人拟推举刘歆为天子,但他却坚持等待太白星出现才可发动政变,因此谋泄自杀.这一事件显示哀、平之后,数术、方技一类知识逐渐成为了刘歆这种级别士人的一种信仰,他们相信这些是客观的自然知识,而不再像董仲舒、刘向那样,把自然异象当作阐述自己政治思想的工具或说辞.这是两汉之际学术嬗变中的一个方面,却大体能够显示出一种深层的变化:知识开始由言说的工具,变成了理解的对象.可以说,知识的客观化是两汉之际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战国时代开始兴起的"务为治"的学术渐趋终结,汉唐之间的注疏经学则慢慢成为主流.
    • 傅齐纨
    • 摘要: 经学作为中国现代化之前的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先是西汉的经今文学,而后是东汉至唐的经古文学,其后是两宋的程朱理学,至明中叶兴盛的陆王心学,经学的形态几经变换。在经学时代结束之后,董仲舒、郑玄乃至程朱之学都只能在学院保有一席之地,阳明学却具有社会热度,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 朱自清
    • 摘要: 新文学运动开始的时候,胡适之先生宣布“古文”是“死文学”,给它撞丧钟,发讣闻。所谓“古文”,包括正宗的古文学。他是教人不必再作古文,却显然没有教人不必阅读和欣赏古文学。可是那时提倡新文化运动的人如吴稚晖、钱玄同两位先生,却教人将线装书丢在茅厕里。后来有过一回“骸骨的迷恋”的讨论,也是反对作旧诗,不是反对读旧诗。但是两回反对读经运动却是反对“读”的。
    • 张凯
    • 摘要: 20世纪30年代,经学史学化已成定局,如何超越经今古文之争,以史学的方式处理经今文学与经古文学的理念、方法与材料成为学界焦点,由此开启了新一轮“今古文论战”,钱玄同、蒙文通等学人称之为“超今文学”,扬弃经今文学的议题、方法与义理成为各派学人实践新学术的起点。以此为线索,将“超今文学”置于民国学界复杂的历史脉络中,当可更深入地阐释经今古文之争在晚清民国时期演化的多元线索和内涵,准确把握近代学术转型的多重路径与复杂性。
    • 林颐
    • 摘要: “采用何种态度阅读古文学?”西川提问,“你究竟是把古人供起来读,还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古人的同代人来读?”西川认为“供起来读”,一种是“以面对永恒的态度来面对古人作品,希冀自己获得熏陶与滋养”,另一种是“为了向别人显摆修养……以确立锦心绣口的形象”,两种态度出发点虽不同,与李贺所说的“寻章摘旬老雕虫”则相差不远。他更寄望成为古人的同代人,进入古人的创作现场,了解“古人为什么这样做”。
    • 刘洁絮1
    • 摘要: 古文学是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荣誉感和文学能力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对古文学的学习和认知情况,让学生明确其重要性;要在授课过程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每个课堂环节中;要注重对课文背景知识、相关历史事件和文学常识的挖掘和拓展,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民族文化认同感;要结合每篇课文的特点灵活选择相适应的授课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和古文学的美感。
    • 摘要: 我国向来有着极为丰富的诗词底蕴,也有着极为深厚的饮酒习俗,自古文学和酒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有着不解之缘。
    • 徐桂红
    • 摘要: 读书,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古语有言“焚香沐浴为读书”。我深表赞同。我有一位朋友是在大学教古文学的,每逢看书时总是净手后再拿书。用他的话来说,
    • 邹金灿
    • 摘要: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效乃下吴舟。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陆游《南定楼遇急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