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
古中国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19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025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知识窗、职业技术、网球天地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会议等;古中国的相关文献由13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青良、李国强、亚亚(绘画)等。
古中国
-研究学者
- 张青良
- 李国强
- 亚亚(绘画)
- 汪燕
- 王佩云
- 顾森
- 骨头
- 丁巍
- 上林
- 于洪波
- 于胜
- 代号Q
- 任思睿
- 伊尔玛·波得斯
- 何昆莉
- 余光中
- 侯文佳
- 兰芝
- 冒继承
- 冯源
- 冯潞
- 刘刚
- 刘国欣
- 刘庆芳
- 刘期贵
- 刘萌萌1
- 卜安淳
- 卞疆1
- 吴钊
- 商意盈
- 喻晨琪
- 国家文物局1
- 大脸猫
- 娜斯
- 孙建昆
- 孙文涛
- 孙明洁
- 孙晶
- 孙永娟
- 孙郁
- 庞培
- 康承佳
- 廖虹林1
- 张怀群
- 张扬
- 张正贵
- 张诗
- 张长虹
- 徐福生
- 戴冕
-
-
无1
-
-
摘要:
5月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公布了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此次公布的考古成果均发现自各地基本建设考古项目。龙会河北岸墓地324号墓出土战国楚简324枚,载有东周时期十余位楚王、楚国高级官员,以及西周武王、周公旦的相关事迹。荆州胡家草场墓地12号墓出土简牍4546枚,是单座墓葬出土简牍最多的一次,内容包括历谱、编年记、律令、经方、遣册、日书等。
-
-
-
刘萌萌1
-
-
摘要:
神秘的古中国,隐秘的禁忌无处不在,渗透每一寸空气。檐前绕梁的燕子,门前树上的喜鹊,暮色中嗓音沙哑的乌鸦,屋梁上悄然坠下的蛛蛛。诸般普通的物象之下,潜藏某种暗示和预言。在“坐月子”这件事上,更是忌讳多多。女人生育不能在娘家,否则引来血光之灾,若有兄弟,必又招来恶声恶气:女人在娘家生养,手足兄弟将一生落魄潦倒,俗语说,“穷得打铁”。母亲无兄无弟,却也并非福音乐事。母亲八岁时外祖母病逝,外公后来又去了遥远的别处,遥远的不仅是地域,更在时间与内心,以及整个时代余响回旋的寒凉境遇。
-
-
代号Q
-
-
摘要:
在恐怖片和小说中,猫总是扮演着灵媒的角色,尤以黑猫为甚。在古埃及和古中国,黑猫的境遇还算不错。古中国有“玄猫,辟邪之物,易置于南,子孙皆宜”的说法,黑猫一直被看作辟邪招财的吉祥物。而在古埃及,人们把黑猫看作女神的象征,杀死猫要处以死刑,家养的猫意外死亡全家要把眉毛剃掉以示哀悼。但是在12世纪以后,黑猫的境遇就一落千丈了。大规模的仇猫运动持续了四个世纪之久,
-
-
-
刘国欣
-
-
摘要:
一大红冠子白公鸡,站在硷畔的一块石头上,正背人而立,即使在照片里,都能听得见它的鸣叫声,让人想到古中国的村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现在没有风也没有雨,只是一帧已经被定格的黑白照,可你就是仿佛可以听到那远村里的鸡鸣。不远处河对面,是起伏的土地,坑坑洼洼;河这岸大白公鸡对着的村庄,有层次不齐的住家,屋脊为书脊状。当然,也可能是庙宇,在北方的县镇或村庄,庙宇才是书脊状。房子过来则是拱桥状的一个牌坊,
-
-
-
张扬;
钱皓;
萧国鸿
-
-
摘要:
古中国机关锁的类型多样、各具巧思创意,充分展现了古代匠人不凡的工艺技术与高超智慧.古锁作为我国传统造物设计的一部分,在收藏、保护、研究、传承等方面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古中国机关锁的机械结构和外观造型的研究,深入挖掘出传统造物设计所蕴含的独特设计内涵,进而汲取中国传统设计的精华,助力我国设计产业的发展.
-
-
-
邢斌
-
-
摘要:
当代文学史的诸多理论中,"乡土写作"可能是最普及而又最为芜杂含混的一个概念。发源于上世纪初叶的中国白话写作史,毫无疑问是一个非此不可的抉择,启蒙先驱直接借助于一系列西方文化概念,跳出了古中国文化系统衰灭的僵局,重塑甚至可以说再造了中国文学。回顾这段初创史并非无益,——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美学目标是文艺复兴以来的欧罗巴文学观念,但其文学实践中最具活力的却是鲁迅率领的中国味道的乡土写作群落。
-
-
于洪波
-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任何文明共同体的产生与发展,都必定伴随着相应的道德谱系的发轫与衍变.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早在“前苏格拉底”时代就业已按照价值高低的次序确立了独特的道德谱系:城邦的“正义”→哲王的“智慧”→卫士的“勇敢”→公民的“节制”,等.这与萌芽于“三代”并成形于春秋时期我国的道德谱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亲亲为大”的“仁”→“尊贤为宜”的“义”→“尊卑有别”的“礼”→“恪守仁义”的“智”,等.从“地缘”的视角追溯古希腊和古中国早期文明的渊源及其道德谱系的建构,可以从根本上把握二者“所以然”的历史渊源及其基本特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