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叙利亚危机

叙利亚危机

叙利亚危机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专利文献159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国际安全研究、国际问题研究、阿拉伯世界研究等; 叙利亚危机的相关文献由79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建光、周王宏、戴晓琦等。

叙利亚危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32.91%

专利文献>

论文:159 占比:67.09%

总计:237篇

叙利亚危机—发文趋势图

叙利亚危机

-研究学者

  • 马建光
  • 周王宏
  • 戴晓琦
  • 李佑任
  • 李小卫
  • 李游
  • 王乐
  • 苏丽
  • 董漫远
  • 马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东辉
    • 摘要: 在叙利亚危机背景下,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的关系既不是制度化的军事联盟,也不是西方中心色彩浓厚的“阵营”和“轴心”,而是功能性的“议题联盟”。三国议题联盟是问题导向型的安全合作机制,对外基于共同排斥,对内基于风险管控。它是制度化安全合作与无序竞争的折中,表现为复杂的竞合关系。在功能上,成员国能够超越传统战略框架而扩大合作空间,并借助“多边主义”增强合法性。三国议题联盟存在结构性、过程性和障碍性三种分析层次,它们分别解释了安全合作的必要性、讨价还价的过程和制度化动力不足的根源。议题联盟降低了三国之间的交易成本,减少了合作对象的不确定性,但也面临权力、制度、文化和经济可持续性等多重困境。在后霸权时代的中东,议题联盟揭示了地区安全合作的去意识形态化、去中心化和务实主义转向。
    • 李海鹏
    • 摘要: 关于教派因素在叙利亚危机中作用的现有研究多持工具论观点,忽视了教派身份认同被精英工具化的必要条件以及教派动员的微观机制.本文认为,教派因素确非叙利亚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阿萨德家族统治时期叙利亚社会长期积累的教派间利益分流、社会区隔和敌对情绪,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危机教派化的前提条件和大众动员的最初框架.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伊始,民间自发的地方性教派动员和暴力已然出现.叙国内外精英通过不同政策迅速直接或间接介入民间自发性的教派动员,制造或强化了历史积累和新近出现的教派敌意、利益冲突、能力、机会等因素,触发并加剧了"安全困境/暴力螺旋"和"群体内—群体间交互作用"两大机制,最终导致了危机的教派化.
    • 李太龙
    • 摘要: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方面坚持自视为大国,另一方面因实力之衰退而出现观念落差,故俄罗斯产生认同危机,对自身地位变得格外敏感并致力于恢复大国认同.每当西方采取不利于俄罗斯的行动,俄都将此看成对自己的侮辱,随之认同危机加深.进而,俄罗斯竭力采取各种措施来向外界证明它是大国,往往实施了成本极大、收益不明显的对外政策.现有主流解释认为,导致俄罗斯叙利亚行动的关键因素是安全考虑.然而,单独这个因素不能解释为什么俄罗斯直至2015年秋才动手,以及为什么从所有可能选项中俄选择了成本最高的武装行动.实际上,除了安全考虑,俄罗斯叙利亚行动更深层的动机在于,俄力求以实际行动证明其大国地位.
    • 刘纾骅
    • 摘要: 2021年3月16日深夜,以色列空军从戈兰高地出发,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进行了空袭。此前一天,正是叙利亚危机爆发十周年纪念日。落作大马士革的红雨大马士革曾是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的首都,有着4000多年历史。刀身上布满绚丽花纹的“大马士革刀”以此城为名。在2012年7月,这座叙利亚第一名城卷入了一场血腥风暴。
    • 丁恒瑞
    • 摘要: 叙利亚危机十年间,该国新闻媒体经历了异乎寻常的演变发展.发展前期,随着国家新闻管理体系的破碎,官方媒体受众流失,新兴媒体应运而生;发展中期,转型后的新兴媒体各傍其主,竞相争夺话语权;发展后期,随着冲突的缓解及叙政府军的节节胜利,伴随危机而起的新兴媒体日趋艰难,前路渺茫.后危机时代的叙利亚新闻业,是重构新秩序还是重回旧秩序,或将是该国重建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 杨玉龙
    • 摘要: 叙利亚阿拉维派具有信仰融合性、部落性、"塔基亚原则"、集中聚居特征。19世纪福音派传教运动的西式教育使阿拉维派产生了融入主流伊斯兰世界的意识,开启了阿拉维派与叙利亚社会的融合进程。法国委任统治制度给予了阿拉维派内部自治权利,实现了阿拉维派的社会平等化;叙利亚共和国建立后议会民主制的脆弱性和军人干政导致叙利亚政治发展陷于摇摆和混乱,为阿拉维派军官群体的政治发展创造了上升渠道和历史机遇,阿拉维派军官群体通过国防军和复兴党上升至国家权力中心。阿萨德体制建立后社会内生性的复杂矛盾外化为穆斯林兄弟会社会运动,形成对阿萨德威权体制的严峻挑战。2011年叙利亚危机对阿拉维派造成了全方位冲击,群体安全受到威胁、内部政治分裂、教派关系出现裂痕。近年来叙利亚战场形势已发生根本扭转,危机对阿拉维派的挑战大为缓解,阿拉维派在未来国家重建时期将面临阿拉维派难民、去教派化和族际关系重建、重构内部团结等难题。
    • 刘冬
    • 摘要: 叙利亚危机爆发前,叙贫困问题、失业问题、地区发展差距问题持续发酵,政治改革又造成统治精英的裂痕和基层治理能力的下降。叙利亚经济、政治隐患为后来危机的爆发与持续扩大埋下了伏笔。在外部力量的强势影响下,叙利亚危机爆发后很快从群众游行示威运动发展为武装冲突,最终演变为全面内战。在反对派武装和“伊斯兰国”的打击下,叙政府丢失大片国土,巴沙尔政权一度岌岌可危,直到2015年9月,在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支援下,叙政府才开始进入战略反攻,而在美国、土耳其的强势干预下,叙全面收复失地的努力陷入僵局,2019年以后,叙内战也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地面战争的僵持,也造成叙利亚政府、土耳其支持下的叙反对派、美国支持下的库尔德人三股力量的割据分裂状况。而在经济方面,持续的战乱和美欧实施的经济制裁对叙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叙经济至今仍未摆脱战时经济状态。尽管叙危机已过去十年,但叙国内、国外各派力量诉求的巨大差异、叙政府资金短缺以及美欧实施的经济制裁,决定了叙政治和经济重建都将是异常艰难和漫长的过程。
    • 宫小飞; 石斌
    • 摘要: 近年来,伴随叙利亚危机的爆发和演变,美土这对北约盟友却在经历不断疏离的过程,双方围绕叙利亚危机中的优先目标、库尔德人问题以及土俄关系等重大议题龃龉不断.美土关系的疏离既是双方地区战略冲突所致,也是两国内政分别变化的结果,并受到国际格局变迁的深刻影响.美土疏离将分化美国的中东同盟体系,加剧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中东地缘战略格局的未来走向.尽管近期美土关系看似止跌回升,但两国疏离的趋势和本质并未改变.在维持同盟框架前提下,各自的现实利益需求成为美土两国关系互动的根本考量.
    • 张建
    • 摘要: 2010年12月以来,伴随西亚北非国家局势不稳定,在世界政治版图中位于欧亚非交汇处的中东格局开始再现动荡,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地区博弈依次上演.自从俄罗斯以叙利亚危机为切入点深度介入中东局势后,中东战略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将从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伊朗和土耳其、以色列等维度来评估其政策现状及其政策得失及对局势的影响,继而分析美国、欧盟等大国的中东战略:俄美、美欧、俄欧之间在具体利益博弈上均有分歧,这导致了中东格局中的变量增加.俄罗斯在博弈中采取"实用主义"外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地缘、利益协调、民生压力等多重挑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