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变质核杂岩

变质核杂岩

变质核杂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工业经济、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8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03386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3年安徽省及邻区构造与成矿学术研讨会、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等;变质核杂岩的相关文献由60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德威、郑亚东、刘德民等。

变质核杂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8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3386 占比:99.76%

总计:103631篇

变质核杂岩—发文趋势图

变质核杂岩

-研究学者

  • 李德威
  • 郑亚东
  • 刘德民
  • 刘俊来
  • 张进江
  • 牛树银
  • 刘正宏
  • 张雄华
  • 朱大岗
  • 李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建栋; 朱谷昌; 傅朝义; 郝明; 王幻; 刘鹏飞; 王迪恒
    • 摘要: 中非铜钴成矿带是世界上资源量最大的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床(SSC)铜钴矿带,卢菲利安(lufulian)弧位于中非铜钴成矿带中部,卡富埃(Kafue)背斜位于卢菲利安弧的东部,该地区矿床的形成均与区域构造密切相关。文章基于Sentinel-2A卫星数据的解译,建立了卡富埃背斜北部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解译标志,特别是对变质核杂岩和主—次级拆离断层进行了解译和分析。研究认为该地区地壳伸展作用下的变质核杂岩和拆离断层构造与成矿过程密切相关,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 涂荫玖; 苏炳秀; 张立明; 罗明光
    • 摘要: 明光市南黄地区深部钻孔中所见的片麻岩,是形成于新太古代末期的一套以高铝型花岗闪长岩为主的TTG质片麻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稀土分馏总体较弱,其中轻稀土分馏中等,重稀土分馏较弱,具有轻微Eu亏损。与岩性相似、时代相近的肥东岩群片麻岩对比,南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而(La/Yb)_(N)、δEu、(Rb/Yb)_(N)明显较低;而花岗质片麻岩则有相反的特点。两者地球化学上的显著差异,表明它们不属于同一变质基底。该区地层层序总体正常,大理岩段不是双山岩组,也不是震旦系。其构造型式既不是一个简单的穹窿,也不存在大型平卧褶皱推覆体,而是一个以具有三层式结构为特征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南黄地区对区域早前寒武纪地质与演化、中生代大陆造山作用的研究,起到“窗口”的作用,建议继续深入研究。
    • 涂荫玖; 苏炳秀; 张立明; 罗明光
    • 摘要: 明光市南黄地区深部钻孔中所见的片麻岩,是形成于新太古代末期的一套以高铝型花岗闪长岩为主的TTG质片麻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稀土分馏总体较弱,其中轻稀土分馏中等,重稀土分馏较弱,具有轻微Eu亏损.与岩性相似、时代相近的肥东岩群片麻岩对比,南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而(La/Yb)N、δEu、(Rb/Yb)N明显较低;而花岗质片麻岩则有相反的特点.两者地球化学上的显著差异,表明它们不属于同一变质基底.该区地层层序总体正常,大理岩段不是双山岩组,也不是震旦系.其构造型式既不是一个简单的穹窿,也不存在大型平卧褶皱推覆体,而是一个以具有三层式结构为特征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南黄地区对区域早前寒武纪地质与演化、中生代大陆造山作用的研究,起到"窗口"的作用,建议继续深入研究.
    • 梁键婷; 欧阳志侠; 张莹; 李建波; 曾涛; 周智超
    • 摘要: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是中生代东北亚大陆大规模伸展变形的一个代表.本文在系统收集该区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核部晚中生代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和特征总结,进而讨论其成因及地质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医巫闾山花岗岩主要为一套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组成的杂岩体,总体上富硅(SiO2 = 61.17%~75.21%)、富碱(K2O+Na2O = 7.34%~9.03%),呈准铝质-过铝质(A/CNK = 0.96~1.08),属于高钾钙碱性,与Ⅰ型花岗岩特征相一致;大部分花岗岩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 = 0.71~1.6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重稀土元素,高Sr(308×10-6~1 414×10-6,平均709×10-6),低 Y(3.17×10-6~13.30×10-6,平均7.86×10-6)和 Yb(0.45×10-6~1.32×10-6,平均0.78×10-6),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同侵位花岗岩具有变化较大的(87Sr/86Sr)i值(0.695 966~0.707 869)和较低的εNd(t)值(-21.72~-18.32),表明其物源为古老地壳,应是加厚下地壳在区域伸展减压背景下部分熔融的产物,晚期变形后侵位花岗岩的(87Sr/86Sr)i值为0.705 909~0.706 774,εNd(t)值为-20.60~-16.99,与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伸展减薄相关.
    • 朱强; 吴礼彬; 杜建国; 胡召齐; 施珂; 孙明明; 赵先超; 高曙光
    • 摘要: 张八岭隆起广泛分布的平缓韧性剪切带与郯庐断裂带平移作用形成的陡立韧性剪切带明显不同.通过对平缓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分析,结合早白垩世盆地特征、中国东部变质核杂岩伸展拆离断层和同构造岩浆岩同位素定年结果,厘定出张八岭隆起早白垩世变质核杂岩.该变质核杂岩上盘由南华纪—奥陶纪沉积地层和早白垩世盆地组成,下盘为新元古代浅变质碎屑沉积岩、变海相火山岩(基底)以及早白垩世侵入岩,上下盘之间被一条主伸展拆离断层所分隔.变质核杂岩长轴为NE-SW向,指示构造反映上盘向SE剪切滑动,与中国东部变质核杂岩的伸展方向完全一致.通过本次变质核杂岩的厘定,结合野外地质事实,笔者认为管店—马厂断裂是郯庐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是对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末第三次左行平移的响应.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构造-岩浆-成矿关系模型,揭示了张八岭隆起早白垩世经历了早期伸展(变质核杂岩阶段)-挤压走滑(管店—马厂断裂形成阶段)—晚期伸展(闪长质脉岩侵位阶段)3个构造阶段,多期构造、岩浆的叠加作用下,形成了本区的金多金属矿产.
    • 刘恒麟; 李忠权; 袁四化; 尹福光; 徐波; 彭杨; 李根; 苏桂萍; 丁啸
    • 摘要: 北京密云水库西水堡子-梨树沟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研究该韧性剪切带的显微构造特征对确定其性质及成因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岩石定向标本采集及镜下显微构造鉴定,表明断层拆离面以下为变质核杂岩,由长英质糜棱岩、糜棱岩化闪长岩、糜棱岩化黑云母片岩及糜棱岩化片麻岩组成.岩石的韧性组构非常发育,长英质矿物中常见蠕英结构、矩形边结构、机械双晶、核-幔结构等.片状矿物中常见S-C组构、云母鱼结构、显微膝折带等.水堡子-梨树沟韧性剪切带为NWW-SEE向剪切的伸展型韧性剪切带.
    • 仲米山; 张国仁; 杨中柱; 高福亮; 吴子杰; 潘玉啟; 高永钊; 王煊; 王然
    • 摘要: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构造调查和对前人大量资料的综合研究,在辽东半岛南部共识别出4个变质核杂岩体,分别为金州变质核杂岩、万福变质核杂岩、新房变质核杂岩和栗子房变质核杂岩.其中新房变质核杂岩和栗子房变质核杂岩是本次首次发现并提出的.它们在形成时间和运动学特征上既具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宏、微观运动学特征表明,金州、新房变质核杂岩总体为上盘相对下盘由东向西剪切滑移,万福、栗子房变质核杂岩总体由西向东剪切滑移.通过对辽东半岛南部变质核杂岩的演化过程、形成模式及形成机制综合分析得出,金州变质核杂岩、新房变质核杂岩、万福变质核杂岩和栗子房变质核杂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Izanagi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 梁维天; 李勇; 王东波; 李浩; 袁圣; 冯家新; 孙文
    • 摘要: 在辽宁东南部多个金属矿区运用广域电磁法进行测量研究,可对辽东南深部地层接触面以及构造发育等特征形成更清晰认识,通过对辽东古裂谷以及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时间、岩石圈层隆升过程、动力学机制的深入了解,应用广域电磁法为该地区成矿、控矿作用和成矿机理等提供较准确的地球物理依据,对辽东南金属矿成矿模型建立以及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 仲米山; 张国仁; 吴子杰; 高福亮; 马宁宁; 潘玉啟; 高永钊
    • 摘要: 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基础上,根据宏观与微观构造测量,通过分析区域岩浆活动性及其测年资料等,揭示了在辽南庄河栗子房地区存在另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即栗子房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3层结构和5个部分,即由新太古代变质深成岩及中生代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的下盘、由不同层次的构造岩组成的中部拆离断层带以及由前寒武纪沉积盖层和白垩纪伸展盆地构成的上盘.栗子房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运动方向为上盘相对下盘由NWW向SEE方向运动,与辽南金州变质核杂岩和万福变质核杂岩在几何学、运动学极性和形成时间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形成于同一动力学背景.该变质核杂岩的厘定可为阐明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及岩石圈的力学和流变学属性提供依据.同时,变质核杂岩与金矿床成矿关系密切,栗子房变质核杂岩的拆离断层带附近可作为下一步金矿勘查的重点工作区,成矿潜力较大.
    • SHAN Shuaiqiang; HE Dengfa; ZHANG Yuying
    • 摘要: 渤海湾盆地周缘发育的多个变质核杂岩,很好地记录了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以来的地壳伸展过程.文中以渤海湾盆地西部献县凸起和饶阳凹陷为研究区,试图揭示盆地内部变质核杂岩的发育特征.根据井、震结合的方法,通过精细的构造解释,厘定了献县断层及其上盘的构造变形特征;利用凹陷内的钻井资料对献县凸起上发育地层的时代和岩性进行限定;结合区域上变质核杂岩的发育特征和形成背景,讨论了献县变质核杂岩的发育时间和成因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呈弧形展布的献县断层具有主拆离断层的特征,断层上盘的饶阳凹陷南部残留有中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且凹陷内发育有数量众多、不同倾向的次级断层;献县凸起上发育的地层为太古宇—古元古界,岩性包括角闪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局部发育有花岗片麻岩.研究认为,献县变质核杂岩具有典型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其形成时间为晚中生代(K1?),发育于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背景下,并以滚动枢纽模式发展演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