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标准] 全生物降解聚乙醇酸(PGA)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43953-2024
发布时间:2024-04-25
中标分类:G32 合成树脂、塑料
国标分类:83.080.01 塑料综合
实施时间:2024-11-01
摘要: 本文件界定了聚乙醇酸(PGA)树脂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以乙醇酸、乙醇酸酯或乙交酯为原料,经聚合得到的聚乙醇酸树脂。获取标准 -
2.[标准] 聚乳酸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29284-2024
发布时间:2024-04-25
中标分类:Y28 日用塑料制品
国标分类:83.080.01 塑料综合
实施时间:2024-11-01
摘要: 本文件界定了聚乳酸树脂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分类、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以乳酸或丙交酯为原料,经聚合得到的聚乳酸(以下简称PLA)树脂。获取标准 -
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15597.1-2024
发布时间:2024-06-29
中标分类:G31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国标分类:83.080.20 热塑性塑料
实施时间:2025-01-01
摘要: 本文件规定了热塑性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的命名系统。
PMMA 塑料的类型是根据下列特征性能的值以及相关预定用途/加工方法、重要性能、添加剂和着色剂信息为基础的分类系统加以区分:
a) 维卡软化温度;
b)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c) 黏数(可选)。
本文件适用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也适用于共聚物,共聚物中至少含有质量分数8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质量分数不多于20%的丙烯酸酯或其他单体。
本文件适用于粒状形态使用的材料和未改性的和添加着色剂、添加剂等改性的材料。
本文件不适用于弹性体改性的PMMA。
本方法命名相同的材料未必具有相同的性能。GB/T 15597的本文件不提供用于特殊用途/加工方法的材料所需要的工程数据,性能数据或加工条件的数据。
如果需要这些附加性能时,可按GB/T 15597的第2部分中规定的方法测定。获取标准 -
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15597.2-2024
发布时间:2024-06-29
中标分类:G31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国标分类:83.080.20 热塑性塑料
实施时间:2025-01-01
摘要: 本文件规定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模塑和挤出材料试样制备和测试方法,规定了测试材料的处理和/或模塑前的测试材料和测试前试样的状态调节要求。性能测试方法是从GB/T 19467.1通用试验方法中选择的。本文件还列出了模塑和挤出材料广泛应用的或有特殊意义的其他试验方法,以及GB/T 15597.1中特征性能的测定方法。为了保证试验结果具有再现性和重复性,有必要使用本文件规定的试样制备和状态调节的方法,以及规定的试样尺寸和试验方法。使用不同条件制备的试样或使用不同尺寸的试样所获得的测试数据可能不一致。获取标准 -
5.[标准] 塑料 划痕损伤和划痕可见性的定量评估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标准号:GB/T 44303-2024
发布时间:2024-08-23
中标分类:G31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国标分类:83.080.01 塑料综合
实施时间:2025-03-01
摘要: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三维颜色模型的坐标值定量评估塑料划痕损伤和划痕可见性的两种方法,包括方法A(恒定载荷)和方法B(线性增长载荷)。
本文件规定了试样的尺寸和刮头的几何形状。
本文件适用于表面涂覆和未涂覆的热塑性模塑材料和热固性模塑材料。获取标准 -
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标准号:GB/T 44305.2-2024
发布时间:2024-08-23
中标分类:G32 合成树脂、塑料
国标分类:83.080.20 热塑性塑料
实施时间:2025-03-01
摘要: 本文件描述了模塑和挤塑用增塑聚氯乙烯(PVC-P)材料试样制备方法和性能测定方法,规定了对试验材料预处理、试验材料模塑前状态调节及试样试验前状态调节的要求,给出了试样制备步骤、条件和性能测定步骤。
本文件列出了选自ISO 10350-1的适合表征PVC-P模塑和挤塑材料的必要性能及测试方法,列出了模塑和挤塑材料广泛应用的或对模塑和挤塑材料有特殊意义的其他测试方法以及GB/T 44305.1中命名性能的测试方法。获取标准 -
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标准号:GB/T 44305.1-2024
发布时间:2024-08-23
中标分类:G32 合成树脂、塑料
国标分类:83.080.20 热塑性塑料
实施时间:2025-03-01
摘要: 1.1 本文件确立了能作为规范基础的增塑聚氯乙烯(PVC-P)热塑性材料的命名体系。
1.2 PVC-P塑料的类型根据分类体系进行区分。分类体系建立的依据:命名性能的水平和有关物质形态、预期用途和/或加工方法、重要性能、添加剂和着色剂的信息。
命名性能包括:
a) 邵氏硬度;
b) 密度;
c) 扭转刚度300 MPa时的温度。获取标准 -
8.[标准] 塑料 硬质塑料冲孔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标准号:GB/T 44559.1-2024
发布时间:2024-09-29
中标分类:G31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国标分类:83.080.01 塑料综合
实施时间:2025-04-01
摘要: 本文件描述了测定平板硬质塑料(如方片或圆片)冲孔性能的方法。
本文件规定了不同类型的试样及其测试条件。
本文件适用于垂直于塑料和成型材料平面方向的落锤冲击试验。
本文件是通过基于许多试样的冲击破坏能量阈值来确定塑料的冲击性能,得到的测试数据不宜用于设计计算。
本文件适用于厚度为1 mm~4 mm的试样。
注:厚度小于1 mm的试样,宜优先使用ISO 7765(所有部分)进行测试;厚度大于4 mm的试样,其不在本文件和ISO 6603-2规定的范围内。
本文件适用于下述范围的材料:
——硬质热塑性模塑和挤塑材料,包括经填充、未填充和增强的材料以及板材;
——硬质热固性模塑和挤塑材料,包括经填充和增强的材料、板材,层压材料;
——纤维单向或多向增强性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如毡、织物、纺织粗纱、短切原丝、复合增强材料、无捻粗纱和磨碎纤维、预浸渍材料制成的片材(预浸料坯)。
本文件适用于模塑试样,也适用于由模塑板材、层压板、挤出或浇铸板材等制品机加工获得的试样。获取标准 -
9.[标准] 人工模拟海洋环境条件下塑料降解速率直观和定性分析方法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标准号:GB/T 44468-2024
发布时间:2024-09-29
中标分类:G31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国标分类:83.080.01 塑料综合
实施时间:2025-04-01
摘要: 本文件描述了在人工模拟海洋环境条件下,塑料材料降解速率和崩解程度的直观和定性分析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快速定性塑料材料在海洋环境中降解和崩解的倾向。
注:本文件规定的降解试验中塑料材料位于沙质沉积物和海水之间的界面(一种类似于海底的情况,大多数碎片在海底下沉、积聚并发生降解)。获取标准 -
10.[标准] 塑料 试样线性尺寸的测定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标准号:GB/T 44535-2024
发布时间:2024-09-29
中标分类:G31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国标分类:83.080.01 塑料综合
实施时间:2025-04-01
摘要: 本文件规定了硬质塑料试样线性尺寸测定的测量仪器、步骤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GB/T 37426—2019中规定的试样和/或其他厚度在0.4 mm~6.4 mm范围内的试样。
注:半硬质材料(70 MPa≤E≤700 MPa)试样尺寸的测量见GB/T 2941—2006第7章。获取标准 -
11.[标准]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1部分:聚氯乙烯(PVC) 材料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标准号:GB/T 40006.11-2024
发布时间:2024-09-29
中标分类:G32 合成树脂、塑料
国标分类:83.080.20 热塑性塑料
实施时间:2025-04-01
摘要: 本文件规定了聚氯乙烯(PVC)再生塑料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以废弃的聚氯乙烯塑料为原料,经分类、筛选、粉碎获得的粉状未增塑聚氯乙烯再生塑料[PVC-U(REC)],以及经分类、筛选、粉碎、熔融挤出造粒等工艺制成的颗粒状增塑聚氯乙烯
再生塑料[PVC-P(REC)]。
本文件不适用于来自医疗废物、农药包装等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的聚氯乙烯再生塑料。获取标准 -
12.[标准] 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标准号:GB/T 44824-2024
发布时间:2024-10-26
中标分类:Y28 日用塑料制品
国标分类:83.080.01 塑料综合
实施时间:2025-05-01
摘要: 本文件规定了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以聚乳酸树脂为主要原料,以平膜法经双向拉伸制得的普通型和热封型薄膜。获取标准 -
13.[标准] 生物基材料与降解塑料中总氟含量测定试验方法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标准号:GB/T 44825-2024
发布时间:2024-10-26
中标分类:G31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国标分类:83.080.01 塑料综合
实施时间:2025-05-01
摘要: 本文件描述了高温水解-离子色谱法测定生物基材料与降解塑料中总氟含量的测试原理、试剂及仪器、设备、测试方法、结果计算和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测定氟含量≥5 mg/kg的塑料或塑料制品。获取标准 -
14.[标准] 生物制造丙交酯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标准号:GB/T 44826-2024
发布时间:2024-10-26
中标分类:Y28 日用塑料制品
国标分类:83.080.01 塑料综合
实施时间:2025-05-01
摘要: 本文件规定了生物制造丙交酯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以生物发酵法生产的L-乳酸或D-乳酸为原料,经低聚-环化解聚、乳酸(酯)一步环化或高聚物环化解聚等工艺以及纯化工艺制得的左旋丙交酯(L-丙交酯)、右旋丙交酯(D-丙交酯)或内消旋-丙交酯(Meso-丙交酯)。化学结构式如图1所示。获取标准 -
15.[标准] 塑料 术语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2035-2024
发布时间:2024-05-28
中标分类:G31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国标分类:83.080.01 塑料综合
实施时间:2024-12-01
摘要: 本文件界定了用于塑料工业中的术语,包括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里的术语和定义,以及塑料技术方向的高分子科学里的一般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适用于塑料材料。获取标准 -
16.[标准] 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指南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30102-2024
发布时间:2024-05-28
中标分类:G31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国标分类:83.080.01 塑料综合
实施时间:2024-12-01
摘要: 本文件给出了塑料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过程中的来源、回收和再利用、回收质量、材料标准和产品规范等方面的指导,并给出了消费前和消费后来源产生的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的多种方式。
本文件适用于塑料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的管理和应用。
注:本文件建立了在回收利用过程的所有步骤中需考虑的一般质量要求,并且为材料标准、测试标准和产品规范提供通用建议。本文件中提出的处理阶段、要求、建议和术语具有普遍适用性。获取标准 -
17.[标准] 车用聚丙烯再生改性专用料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CN-TUANTI)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T/SHPTA 072-2024
发布时间:2024-01-25
中标分类:G32 化工 - 合成材料 - 合成树脂、塑料
国标分类:83.080.20 塑料 - 热塑性塑料
实施时间:2024-02-25
摘要: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车用聚丙烯(PP)再生改性专用料的术语与定义、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及贮存;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以废弃聚丙烯塑料为原料,经分选、改性、造粒等物理和/或化学工艺制成的汽车零部件用再生塑料颗粒,不包括危险废物及放射性废物 -
18.[标准] 氯化聚乙烯产业智能化评估规范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CN-TUANTI)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T/SDLJ 003-2024
发布时间:2024-01-16
中标分类:G32 化工 - 合成材料 - 合成树脂、塑料
国标分类:83.080.20 塑料 - 热塑性塑料
实施时间:2024-02-01
摘要: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氯化聚乙烯产业智能化评估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本文件适用于氯化聚乙烯企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行业组织等第三方开展智能化改造水平评估活动;主要技术内容:智能化技术改造,是建立在技术已经安全、稳定的基础之上;由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汇集而成的,对现有设施、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进行的技术改造。按照GB/T23020与GB/T39117,本文件给出了智能化基础、智能生产、智能管理、协同和创新、智能决策等5个能力域作为一级评估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给出了智能化改造投入、组织与规划、设备设施、信息资源、信息安全等24个评估域作为二级指标 -
19.[标准] 海洋捕捞废弃塑料回收可追溯性和再生碳减排核算指南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CN-TUANTI)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T/ACEF 131-2024
发布时间:2024-02-05
中标分类:G 化工
国标分类:83.080.01 塑料 - 塑料综合
实施时间:2024-03-01
摘要: 范围:本文件提出了海洋捕捞废弃塑料回收方式、应用条件、可追溯性要求和再生碳减排核算的流程、以及数据质量规则指导。本文件适用于国内从事海洋捕捞的渔民和企业、塑料回收再生企业、环保组织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回收海洋捕捞废弃塑料进行溯源并开展再生碳减排核算工作。注:本文所述海洋捕捞废弃塑料主要源于渔船网具和在海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生活类废弃塑料,渔船网具包括直接用于捕捞和采收水域中经济动物的各种工具,如拖网、围网、流刺网、张网、延绳钓、杆钓、渔笼、鱿钓等,常见的渔网材料多为一种或多种常规塑料聚合物材料;主要技术内容:4 海洋捕捞废弃塑料回收对象、方式和数据4.1 回收对象范围4.2 回收方式4.3 可追溯性数据来源和数据类型5 海洋捕捞废弃塑料回收可追溯性要求5.1 追溯对象5.2 可追溯体系范围5.3 可追溯体系具体流程5.4 回收商内部流程管理信息5.5 再生利用企业流程管理信息5.6 采购商信息6 海洋捕捞废弃塑料再生碳减排核算方法6.1 碳减排核算管理流程6.2识别核算边界和主体6.3确定时间尺度和确定基准线数据和活动数据6.4 碳减排量核算方法7 数据质量规则要求7.1 数据原则7.2 监测报告程序附录A(资料性)排放因子参考文献 -
现有下水道和管道修复用A型折叠/成型聚氯乙烯管的标准规范
发布单位:美国-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US-ASTM)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ASTM F1871-24
发布时间:2024-02-01
中标分类:-
国标分类:23.040.20 管道部件和管道 - 塑料管
83.080.20 塑料 - 热塑性塑料
实施时间:摘要: 1.1This specification covers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materials, dimensions, workmanship, flattening resistance, impact resistance, pipe stiffness, extrusion quality, and a form of marking for folded/form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 pipe for existing sewer and conduit rehabilitation.1.2Folded pipe produced to this specification is for use in non-pressure sewer and conduit rehabilitation where the folded PVC pipe is installed into and then expanded to provide a close fit to the wall of the original conduit, forming a new structural pipe-within-a-pipe.Note 1:For installation procedures and design calculations refer to PracticeF1867.1.3This specification includes pipe made only from materials specified in Section6. This specification does not include folded pipe manufactured from reprocessed, recycled, or reclaimed PVC.1.4The values stated in inch-pound units are to be regarded as standard. The values given in parentheses are mathematical conversions to SI units that are provided for information only and are not considered standard.1.5There is no similar or equivalent ISO Standard.1.6The following precautionary statement pertains only to the test method portion, Section11, of this specification.This standard does not purport to address all of the safety concerns, if any, associated with its use.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user of this standard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and deter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regulatory limitations prior to use.1.7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was developed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principles on standardization established in the Decision on Principl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Guides and Recommendations issued by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