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标准] 支持北斗的移动终端性能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电磁兼容性能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44182-2024
发布时间:2024-06-29
中标分类:L06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10
实施时间:2024-10-01
摘要: 本文件规定了支持北斗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电磁兼容性(EMC)要求,描述了其测量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在固定位置使用的、便携和车载使用的支持北斗的移动终端的EMC检验检测。获取标准 -
2.[标准] 辐射骚扰1 m法天线系数测量方法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44119-2024
发布时间:2024-06-29
中标分类:L06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 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EMC)
实施时间:2025-01-01
摘要: 本文件描述了辐射骚扰1 m测量距离的天线系数测量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双锥天线、谐振偶极子天线、对数周期偶极子阵列(LPDA)天线、双脊波导喇叭天线、标准增益喇叭天线等的测量。获取标准 -
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6113.106-2024
发布时间:2024-06-29
中标分类:L06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 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EMC)
实施时间:2025-01-01
摘要: 本文件给出了确定天线系数(AF)时的天线校准程序和相关信息,适用于辐射骚扰测量天线。依据IEC Guide 107,CISPR 1616为IEC所属产品委员会使用的基础电磁兼容(EMC)标准。AF受周围环境和其相对于发射源所在空间位置的影响。本文件所关注的天线校准旨在提供天线视轴方向上的自由空间AF,适用于9 kHz~18 GHz频率范围,包括的天线类型有:单极天线、环天线、偶极子天线、双锥天线、对数周期偶极子阵列(LPDA)天线、复合天线和喇叭天线。本文件还可作为每一种校准方法、校准布置和校准用测量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指南。获取标准 -
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标准号:GB 4343.1-2024
发布时间:2024-05-28
中标分类:L06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 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EMC)
实施时间:2026-06-01
摘要: 本文件规定了频率范围在9 kHz~400 GHz的射频骚扰的发射要求,适用于以下定义的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无论其供电方式是交流还是直流(包括电池)。
本文件适用于下列设备:
——家用电器或类似用途设备;
注1: 设备应用的示例如下:
——用于家庭环境中的典型家政功能,包括住宅及其相关建筑、花园等;
——用于商店、办公室、商业和其他类似工作环境中的典型家政功能;
——用于农场里;
——由顾客用于酒店和其他居住类型环境下;
——用于居住或商业环境中的感应烹饪或空气调节。
——电动工具;
注2: 电动工具的示例包括电动机驱动或电磁驱动的手持式工具、可移式工具、草坪和花园机械。
——类似器具。
注3: 示例如下:
——使用半导体器件的外部电源控制器;
——电动医疗设备;
——电玩具;
——个人护理和美容护理电器;
——自动售货机;
——游艺机;
——电影放映机或幻灯片投影仪;
——与本文件范围内的产品一起使用的电池充电器和外部电源;
——电栅栏激励器。
包括在本文件范围内的还有上述提及设备的单独部件,诸如电机和开关装置(如电源或保护继电器)。然而,除非本文件另有规定,否则对这些单独部件没有发射要求。
包含无线电发射/接收功能的产品在本文件的范围内。
本文件范围内应用IPT技术的设备也在此范围内。获取标准 -
5.[标准] 天线测量场地检测方法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44599-2024
发布时间:2024-09-29
中标分类:L06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 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EMC)
实施时间:2025-01-01
摘要: 本文件规定了不同类型天线测量场地的检测要求,描述了天线测量场地的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工作频段为400 MHz~6 000 MHz的天线测量场地的检测。其他频段的天线测量场地的检测可参照使用。获取标准 -
6.[标准] 微波暗室场地确认方法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44073-2024
发布时间:2024-05-28
中标分类:L06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 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EMC)
实施时间:2024-12-01
摘要: 本文件描述了700 MHz~110 GHz频率范围内微波暗室场地确认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微波暗室场地静区性能确认。获取标准 -
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射频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发布单位:国际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X-IEC)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CISPR 11:2024 CMV
发布时间:2024-02-13
中标分类:-
国标分类:33.100.10 电磁兼容性(EMC) - 发射
实施时间:摘要: CISPR 11:2024 CMV contains both the official standard and its commented version. The commented version provides you with a quick and easy way to compare all the changes between CISPR 11:2024 edition 7.0 and the previous CISPR 11:2015+AMD1:2016+AMD2:2019 CSV edition 6.2. Furthermore, comments from CISPR Subcommittee B experts are provided to explain the reasons of the most relevant changes, or to clarify any part of the content.CISPR 11:2024 applies to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range 0 Hz to 400 GHz and to domestic and similar appliances designed to generate and/or use locally radio-frequency energy. This document covers emission requirements related to radio-frequency (RF) disturbance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9 kHz to 400 GHz. For ISM RF applications in the meaning of the definition found in the ITU Radio Regulations (2020) (see Definition 3.1.18), this document covers emission requirements related to radio-frequency disturbance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9 kHz to 18 GHz. ISM equipment which incorporates radio transmit/receive functions (host equipment with radio functionality) is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this document, see Annex F. However, the emission requirements in this document are not intended to be applicable to the intentional transmissions from a radio transmitter as defined by the ITU including their spurious emissions.NOTE 1 This exclusion only applies to emissions from the intentional radio transmitter. However, combination emissions, for example emissions resulting from intermodulation between the radio and the non-radio subassemblies of the ISM equipment, are not subject to this exclusion.NOTE 2 Emission requirements for induction cooking appliances are specified in CISPR 14-1.Requirements for ISM RF lighting equipment and UV irradiators operating at frequencies within the ISM frequency bands defined by the ITU Radio Regulations are contained in this document.Robots used for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are in the scope of this document.EXAMPLE Welding robots, spraying robots, handling robots, processing robots, assembly robots, medical robots, education and experimental robots. A comprehensive list of robots in the scope of this document is given on the IEC EMC zone.NOTE 3 Flying robots, domestic helper robots, toy robots and entertainment robots are examples of robots in the scope of other CISPR standards.Equipment covered by other CISPR product and product family emission standards are excluded from the scope of this document.This seventh edition cancels and replaces the sixth edition published in 2015, Amendment 1:2016 and Amendment 2:2019. This edition constitutes a technical revision. This edition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ignificant technical changes with respect to the previous edition:a) introduction of limits for radiated disturbance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above 1 GHz for group 1 equipment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given in the generic emission standards;b) introduction of limits for conducted disturbances on the wired network port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given in the generic emission standards;c) introduction of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 which incorporates radio transmit/receive functions;d) introduction of definitions for various types of robots;e) consideration of some particular conditions when measuring robots, such as measurement setups and operating modes of robots. -
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射频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发布单位:国际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X-IEC)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CISPR 11:2024
发布时间:2024-02-13
中标分类:-
国标分类:33.100.10 电磁兼容性(EMC) - 发射
实施时间:摘要: CISPR 11:2024 applies to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range 0 Hz to 400 GHz and to domestic and similar appliances designed to generate and/or use locally radio-frequency energy. This document covers emission requirements related to radio-frequency (RF) disturbance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9 kHz to 400 GHz. For ISM RF applications in the meaning of the definition found in the ITU Radio Regulations (2020) (see Definition 3.1.18), this document covers emission requirements related to radio-frequency disturbance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9 kHz to 18 GHz. ISM equipment which incorporates radio transmit/receive functions (host equipment with radio functionality) is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this document, see Annex F. However, the emission requirements in this document are not intended to be applicable to the intentional transmissions from a radio transmitter as defined by the ITU including their spurious emissions.NOTE 1 This exclusion only applies to emissions from the intentional radio transmitter. However, combination emissions, for example emissions resulting from intermodulation between the radio and the non-radio subassemblies of the ISM equipment, are not subject to this exclusion.NOTE 2 Emission requirements for induction cooking appliances are specified in CISPR 14-1.Requirements for ISM RF lighting equipment and UV irradiators operating at frequencies within the ISM frequency bands defined by the ITU Radio Regulations are contained in this document.Robots used for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are in the scope of this document.EXAMPLE Welding robots, spraying robots, handling robots, processing robots, assembly robots, medical robots, education and experimental robots. A comprehensive list of robots in the scope of this document is given on the IEC EMC zone.NOTE 3 Flying robots, domestic helper robots, toy robots and entertainment robots are examples of robots in the scope of other CISPR standards.Equipment covered by other CISPR product and product family emission standards are excluded from the scope of this document.This seventh edition cancels and replaces the sixth edition published in 2015, Amendment 1:2016 and Amendment 2:2019. This edition constitutes a technical revision. This edition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ignificant technical changes with respect to the previous edition:a) introduction of limits for radiated disturbance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above 1 GHz for group 1 equipment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given in the generic emission standards;b) introduction of limits for conducted disturbances on the wired network port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given in the generic emission standards;c) introduction of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 which incorporates radio transmit/receive functions;d) introduction of definitions for various types of robots;e) consideration of some particular conditions when measuring robots, such as measurement setups and operating modes of robots. -
电磁兼容性(EMC).第3-18部分:限值.谐波发射限值应用的网络特性评估.与IEC 61000-3-2和IEC 61000-3-12未涵盖的低压配电系统相连的设备
发布单位:国际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X-IEC)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IEC TR 61000-3-18:2024
发布时间:2024-02-06
中标分类:-
国标分类:33.100.10 电磁兼容性(EMC) - 发射
实施时间:摘要: IEC TR 61000-3-18:2024 which is a technical report, repor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methodology for adapting IEC equipment emission limits from IEC 61000-3-2 and IEC 61000-3-12 for use in regions not covered by these documents. It identifies gaps in the existing equipment emission limit standards concerning their international applicability and identifies public power system characteristics important for the evaluation of harmonic voltage performance. The purpose of adapting the above-mentioned IEC equipment harmonic emission standards in a particular region is to maintain simila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of equipment up to 75 A per phase in the public power systems in those regions.NOTE?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various voltage levels differ amongst different countries (see IEC 60050?601:1985, 601-01-28). This document uses the following terms when referring to 50 Hz and 60 Hz system voltages:- low voltage (LV) refers to Un ≤ 1 kV;- medium voltage (MV) refers to 1 kV < Un ≤ 35 kV;- high voltage (HV) refers to 35 kV < Un ≤ 230 kV.EMC requirements can have economic and societal impacts; these have not been consid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document.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se factors generally occurs in the technical committees working on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emission limit standards. -
10.[标准] 固态自旋量子磁力测量技术性能表征发布单位:
中国-安徽省地方标准(CN-DB34)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DB34/T 4550-2023
发布时间:2023-10-07
中标分类:L06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 -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01 电磁兼容性(EMC) - 电磁兼容性综合
实施时间:2023-11-07
-
11.[标准] 车辆后装电气/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发布单位:
中国-重庆市地方标准(CN-DB50)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DB50/T 1418-2023
发布时间:2023-06-06
中标分类:L06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 -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 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 - 电磁兼容性(EMC)
实施时间:2023-09-06
摘要: 本文件适用于12V系统和24V系统的车辆后装电气/电子设备 -
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43248-2023
发布时间:2023-11-27
中标分类:L06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 -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 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 - 电磁兼容性(EMC)
实施时间:2024-06-01
摘要: 本文件规定的3 m测量距离限值和测量方法是用于对居住环境中使用的车外接收机(10 m距离处)在150 kHz~30 MHz频率范围内提供保护。
注:车载接收机的保护见CISPR 25。
本文件适用于可能对无线电接收造成干扰的电磁发射源。这类发射源为:由内部可充电储能系统(电压高于60V)提供电能的电动机驱动的行驶在道路上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见3.2和3.3)。
本文件不适用于CISPR 141范围规定的电动汽车。
本文件仅适用于由电力驱动且持续车速超过6 km/h的道路车辆。
本文件不适用于仅将电动机用于启动内燃机的车辆(例如微混车)和仅在加速过程中电动机提供额外驱动力的车辆(例如48 V中度混合动力车)。
本文件规定的辐射发射要求不适用于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定义的无线电发射机的有意发射及其杂散发射。获取标准 -
13.[标准] 电磁兼容 综述 第7部分:非正弦条件下单相系统的功率因数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Z 17624.7-2023
发布时间:2023-12-28
中标分类:L06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 -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01 电磁兼容性(EMC) - 电磁兼容性综合
实施时间:2024-07-01
摘要: 本文件提供了各种电气量的定义以及它们在非正弦条件下的关系,以便针对功率因数中的两个分量提供明确的信息:由基波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而产生的基波功率因数、与电压和/或电流畸变有关的非基波功率因数。本文件仅适用于单相系统。本文件适用于下列三种情况:--一般情况,电压和电流都是畸变的(第5章);--电压为正弦,电流仅有由谐波分量引起的畸变的情况(第6章);--电压和电流都是正弦的特殊情况(附录A)。附录B提供了关于基波功率因数的信息,用于描述设备作为负载或发电机的行为。获取标准 -
14.[标准]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17626.3-2023
发布时间:2023-12-28
中标分类:L06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 -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20 电磁兼容性(EMC) - 抗扰度
实施时间:2024-07-01
摘要: 本文件适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规定了试验等级和必要的试验程序。
本文件的目的是建立电气电子设备受到射频电磁场辐射时的抗扰度评定依据。在本文件中给出的试验方法描述了评估设备或系统对来自非邻近受试设备(EUT)的射频源的射频电磁场的抗扰度符合性方法。试验环境在第6章有明确规定。
注1:如IEC GUIDE 107所述,本文件是供产品委员会使用的基础电磁兼容(EMC)出版物。同时在IEC GUIDE 107中规定,产品委员会负责确定此抗扰度试验标准是否适用,如适用,他们有责任确定适合的试验等级及性能判据。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6)及其分会与产品委员会合作,以评估对其产品的特定抗扰度试验的试验等级及性能判据。
注2:IEC 61000-4-39中定义了邻近EUT的射频源抗扰度试验。
特别关注以防护来自数字无线电话和其他射频发射装置的射频辐射。
注3:本文件规定了评估EUT在电磁辐射状况下受影响程度的试验方法。电磁辐射的模拟和测量对定量确定这种影响程度是不够准确的。所定义试验方法的宗旨是为定性分析建立一个对各种EUT均获得良好重复性测量结果的方法。
本文件是一个独立的试验方法。不能使用其他试验方法替代来声称符合本文件。获取标准 -
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17626.11-2023
发布时间:2023-05-23
中标分类:L06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 -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20 电磁兼容性(EMC) - 抗扰度
实施时间:2024-06-01
摘要: 本文件规定了与低压供电网连接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对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方法和优选的试验等级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额定输入电流每相小于或等于16 A且连接到50 Hz交流网络的电气和电子设备。本文件不适用于与400 Hz交流网络相连接的电气和电子设备。这些网络的试验将在以后的标准中涉及。本文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评价电气和电子设备在经受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时的抗扰度通用准则。〓〓获取标准 -
16.[标准]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第2部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标准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17799.2-2023
发布时间:2023-05-23
中标分类:L06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 -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20 电磁兼容性(EMC) - 抗扰度
实施时间:2023-12-01
摘要: 本文件的电磁兼容(EMC)抗扰度要求适用于在工业场所中使用的下述电气和电子设备,覆盖0 Hz~400 GHz 频率范围。在没有规定抗扰度要求的频率处不需要进行试验。如果没有相关专用的产品或产品类EMC抗扰度标准,则本通用EMC抗扰度标准适用。本文件适用于在工业场所(定义见3.7)中运行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包括室内和室外场所。本文件还适用于直接连接到直流(DC)配电网络或使用电池供电、且在工业场所中使用的设备。本文件为适用范围内的设备规定了连续和瞬态、传导和辐射骚扰以及静电放电相关的抗扰度试验要求。本文件对抗扰度要求进行了选择,以保证在工业场所中工作的设备具有适当的抗扰度电平。但是,这些抗扰度电平不涉及一些在任何场所可能出现的概率非常低的极端情况。本文件建议的试验并未包括所有的骚扰现象,仅考虑与本文件所涉及设备相关的骚扰现象。这些试验要求代表了基本的EMC抗扰度要求。本文件对所考虑的每一端口都规定了试验要求。〓〓获取标准 -
17.[标准]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第8部分:商用和轻工业场所专业设备的发射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 17799.8-2023
发布时间:2023-12-28
中标分类:L06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 -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 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 - 电磁兼容性(EMC)
实施时间:2024-07-01
摘要: 本文件作为通用EMC发射标准,仅适用于未发布相关专用产品或产品类EMC发射标准的情况。本文件规定的发射要求,适用于在商业和轻工业场所(见3.1.3)环境中使用的电气和电子设备。本文件适用于满足以下使用限制的设备:--定义为专业设备(见3.1.13);--经过专业的安装和维护(见3.1.14和第6章);--预期不在居住场所使用(见3.1.16)。对于不满足这些限制,但在商业和轻工业场所使用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则IEC 6100063适用。制定本文件目的是使所有在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使用的设备被IEC 6100063或本文件覆盖。如有分歧,则适用IEC 6100063的要求。本文件规定了频率范围为0 Hz~400 GHz的发射要求。本文件规定了频率范围高达400 GHz传导和辐射发射测试要求,其目的是给以上规定的电磁环境中使用的接收设备提供足够的保护。本文件建议的试验并未包括全部的骚扰现象,而仅考虑与本文件所列环境内运行设备相关的骚扰现象。本文件的发射要求不适用于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的无线电发射机的有意发射及其谐波。获取标准 -
18.[标准]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第3部分:居住环境中设备的发射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 17799.3-2023
发布时间:2023-12-28
中标分类:L06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 -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 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 - 电磁兼容性(EMC)
实施时间:2024-07-01
摘要: 本文件作为通用的电磁兼容(EMC)发射标准,仅适用于未发布相关专用产品或产品类EMC发射标准的情况。
本文件规定的发射要求,适用于在居住场所(见3.1.14)环境中使用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也适用于在其他场所使用的未包含在IEC 61000-6-4或IEC 61000-6-8范围内的电气和电子设备。
制定本文件的目的是使所有在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使用的设备被本文件或 IEC 61000-6-8覆盖。如有分歧,则适用本文件的要求。
本文件规定了频率范围高达400 GHz的传导和辐射发射测试要求,其目的是给以上规定的电磁环境中使用的接收设备提供足够的保护。本文件中规定的试验并未包括全部的骚扰现象,而仅考虑与本文件所列环境内运行设备相关的骚扰现象。
本文件的发射要求不适用于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的无线电发射机的有意发射及其谐波。
注1:本文件无安全要求。
注2:在特殊情况下,本文件规定的限值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例如,在设备附近使用敏感的接收设备。在这些情况下,可能需采取附加的改善措施。
注3: 本文件不包括设备故障情况下产生的骚扰。
注4:本文件的要求比IEC 61000-6-4和IEC 61000-6-8的要求更严格或与之相当,设备如果符合本文件的要求也符合IEC 61000-6-4和IEC 61000-6-8的要求。获取标准 -
19.[标准]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0部分:电能质量测量方法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17626.30-2023
发布时间:2023-12-28
中标分类:L06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 -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99 电磁兼容性(EMC) - 有关电磁兼容性的其他方面
实施时间:2024-07-01
摘要: 本文件规定了标称基波频率为50 Hz的交流供电系统中电能质量参数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的处理。
各有关参数的测量方法均采用能提供可靠且可重复的结果的术语描述,但不涉及测量方法的实现手段。本文件涉及的是现场测量方法。
本文件所涵盖的参数测量仅限电力系统中的传导现象。本文件涉及的电能质量参数是指电网频率、供电电压幅值、闪烁、供电电压暂降和暂升、电压中断、瞬态电压、供电电压不平衡、电压谐波和间谐波、供电电压中的载波信号、快速电压变化以及电流。2 kHz~150 kHz范围内的传导发射的考虑参见附录C,正偏离和负偏离的考虑参见附录D。根据测量目的的不同,可对上述全部参数或部分参数进行测量。
注1: 关于本文件的符合性测试方法见IEC 62586-2。
注2: 供电系统和仪器之间传感器的作用众所周知,因此在本文件中没有详细叙述。在IEC TR 61869-103中有关于传感器应用的指导。获取标准 -
20.[标准] 电磁兼容 风险分析方法 第1部分:电缆屏蔽发布单位:
中国-国家标准(CN-GB)
标准状态:现行
标准号:GB/T 43460.1-2023
发布时间:2023-12-28
中标分类:L06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 - 电磁兼容
国标分类:33.100 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 - 电磁兼容性(EMC)
实施时间:2024-07-01
摘要: 本文件给出了电缆屏蔽风险要素的分类、风险分析程序、风险子要素、数据测量、数据偏离值、风险评估值和风险等级。
本文件适用于直连屏蔽电缆及连接器屏蔽电缆。获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