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鼻饲营养液感温的鼻饲变色注射器

一种用于鼻饲营养液感温的鼻饲变色注射器

摘要

一种用于鼻饲营养液感温的鼻饲变色注射器,所述鼻饲变色注射器包括鼻饲注射筒、推杆、活塞,推杆的一端伸入鼻饲注射筒的内腔中并与活塞相连接,在鼻饲注射筒的外侧壁贴合有感温变色片。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鼻饲注射筒抽取鼻饲营养液后,鼻饲注射筒外部感温变色片的变色情况,从而得知鼻饲营养液是否过高或过低,防止鼻饲营养液温度过高烫伤患者的消化道、同时也防止鼻饲营养液温度过低引起患者腹泻消化不良,还可以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97983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22365426.X

  • 申请日2022-09-06

  • 分类号A61J15/00(2006.01);

  • 代理机构广州市智远创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王会龙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253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入库时间 2023-06-01 21:58: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0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鼻饲注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鼻饲营养液感温的鼻饲变色注射器。

背景技术

鼻饲法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经鼻胃管喂养方法,能够将导管通过鼻腔进入胃部,从而将留置食物、药物以及水应用导管内灌注措施送入胃部,主要适用于营养不良、吞咽功能障碍以及早中期痴呆患者。

临床上,医护人员通常是利用鼻饲注射器与鼻饲胃管连接,再用鼻饲注射器内的营养液可以注入鼻饲胃管,通过鼻饲胃管置入鼻腔,经过鼻腔置入食道,从而实现将营养液或水注入患者胃中,达到帮助患者补充营养、水分、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因此,正确的鼻饲护理措施对保障患者肠内营养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人的口腔和食管正常的温度为36.5~37.2℃,如果进食、进水温度过高,口腔粘膜和食管壁就会被烫伤;如果进食、进水温度过低,又会对病人胃产生刺激,因而33~40℃是最佳进食温度范围。但现有的鼻饲注射器是直接利用针头抽取营养液,再将营养液注入鼻饲胃管,通过鼻饲胃管置入鼻腔,经过鼻腔置入患者食道,不方便品试,又不好目测。并且现有的鼻饲灌注器不能够感应出营养液的温度,所以经常出现营养液温度过高导致患者被烫伤,或出现营养液温度过低,而引起患者腹泻消化不良等一系列胃肠道并发症,不方便患者进行治疗,不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感应营养液温度进行变色、方便使用者了解营养液的温度是否过低或过高、防止营养液温度过高烫伤患者的消化道、同时也防止温度过低引起患者腹泻消化不良、还可以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医疗护理工作开展的鼻饲变色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鼻饲营养液感温的鼻饲变色注射器,所述鼻饲变色注射器包括储存鼻饲营养液的鼻饲注射筒、推杆、活塞,所述活塞安装于鼻饲注射筒的内腔,所述推杆的一端伸入鼻饲注射筒的内腔中并与活塞相连接,所述鼻饲注射筒的外侧壁贴合有感温变色片,所述感温变色片的厚度为45-60μm,所述感温变色片包括第一感温变色层和第二感温变色层,所述第一感温变色层贴合在第二感温变色层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感温变色层和第二感温变色层的内部分别填充有不同感温变色区的可逆性感温变色颗粒,所述第一感温变色层的感温区为20-32℃,所述第二感温变色层的感温区为41-5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逆感温变色颗粒为微胶囊感温变色颗粒,所述胶囊感温变色颗粒的颗粒直径为1-10μm,所述感温变色片感应到感应鼻饲注射筒内腔的鼻饲营养液温度处于20-32℃之间时,所述第一感温变色层内部的可逆性感温变色颗粒变蓝色,所述感温变色片感应到感应鼻饲注射筒内腔的鼻饲营养液温度处于41-50℃之间时,所述第二感温变色层内部的可逆性感温变色颗粒变红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鼻饲注射筒的前端外部固定有食管吸液头,所述食管吸液头与鼻饲注射筒的内腔相贯通以便将鼻饲营养液抽取到鼻饲注射筒的内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鼻饲注射筒的前端内部固定有过滤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呈圆形状的过滤网和橡胶轮框,所述橡胶轮框固定在过滤网的圆周曲面上,所述橡胶轮框的外圈表面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鼻饲注射筒的前端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限位卡槽,所述过滤网通过橡胶轮框的限位凸起卡进鼻饲注射筒的限位卡槽以实现过滤结构与鼻饲注射筒的固定,所述鼻饲注射筒通过过滤网可以在抽取鼻饲营养液时过滤掉鼻饲营养液中的碎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鼻饲注射筒的后端设有筒盖,所述筒盖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鼻饲注射筒的后端外侧壁设有与筒盖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筒盖通过内螺纹与鼻饲注射筒后端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穿过鼻饲注射筒后端的筒盖并固定有推拉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拉板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凹槽设有与人体手指相吻合的弧形曲面,所述推拉板通过凹槽便于推动推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食管吸液头的外侧固定有弹性连接带,所述弹性连接带的一端连接有与食管吸液头相配合的保护帽,所述保护帽可拆卸地套在食管吸液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鼻饲变色注射器包括鼻饲注射筒、推杆、活塞,推杆的一端伸入鼻饲注射筒的内腔中并与活塞相连接,在鼻饲注射筒的外侧壁贴合有感温变色片,感温变色片包括第一感温变色层和第二感温变色层,第一感温变色层贴合在第二感温变色层的一侧,在第一感温变色层和第二感温变色层的内部分别填充有不同感温变色区的可逆性感温变色颗粒,其中,第一感温变色层的感温区为20-32℃,第二感温变色层的感温区为41-50℃,当感温变色片感应到感应鼻饲注射筒内腔的鼻饲营养液温度处于20-32℃之间时,第一感温变色层内部的可逆性感温变色颗粒变蓝色;当感温变色片感应到感应鼻饲注射筒内腔的鼻饲营养液温度处于41-50℃之间时,第二感温变色层内部的可逆性感温变色颗粒变红色。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鼻饲注射筒抽取鼻饲营养液后,鼻饲注射筒外部感温变色片的变色情况,从而得知鼻饲营养液是否过高或过低,防止鼻饲营养液温度过高烫伤患者的消化道、同时也防止鼻饲营养液温度过低引起患者腹泻消化不良,还可以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

(2)本实用新型在鼻饲注射筒的前端内部固定有过滤结构,该过滤结构包括呈圆形状的过滤网和橡胶轮框,橡胶轮框固定在过滤网的圆周曲面上,在橡胶轮框的外圈表面形成有限位凸起,鼻饲注射筒的前端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限位卡槽。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网通过橡胶轮框的限位凸起卡进鼻饲注射筒的限位卡槽,从而实现过滤结构与鼻饲注射筒的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网可以在抽取鼻饲营养液时,过滤掉鼻饲营养液中的碎渣,便于患者消化。

(3)本实用新型在鼻饲注射筒的后端设有筒盖,在鼻饲注射筒的后端外侧壁设有与筒盖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筒盖通过内螺纹与鼻饲注射筒后端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筒盖可以起到密封鼻饲注射筒内腔所储存鼻饲营养液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在推拉板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并在凹槽设有与人体手指相吻合的弧形曲面,方便使用者手指握住推拉板的凹槽,从而更加方便通过推拉板来推动推杆。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鼻饲变色注射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鼻饲变色注射器中筒盖拆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鼻饲变色注射器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鼻饲变色注射器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感温变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鼻饲注射筒1、推杆2、活塞3、感温变色片4、第一感温变色层41、第二感温变色层42、食管吸液头5、弹性连接带51、保护帽52、过滤结构6、过滤网61、橡胶轮框62、限位凸起63、筒盖7、推拉板8、凹槽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在所参照的附图中,不同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鼻饲营养液感温的鼻饲变色注射器,鼻饲变色注射器包括储存鼻饲营养液的鼻饲注射筒1、推杆2、活塞3,活塞3安装于鼻饲注射筒1的内腔,推杆2的一端伸入鼻饲注射筒1的内腔中并与活塞3相连接,鼻饲注射筒1的外侧壁贴合有感温变色片4,感温变色片4的厚度为45-60μm,感温变色片4包括第一感温变色层41和第二感温变色层42,第一感温变色层41贴合在第二感温变色层42的一侧。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感温变色层41和第二感温变色层42的内部分别填充有不同感温变色区的可逆性感温变色颗粒,第一感温变色层41的感温区为20-32℃,第二感温变色层42的感温区为41-50℃,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可逆感温变色颗粒为微胶囊感温变色颗粒,胶囊感温变色颗粒的颗粒直径为1-10μm,胶囊感温变色颗粒的芯材为热致变色材料,壳层为聚合物。该热致变色材料可为结晶紫内酯复配物,壳层聚合物可为密胺树脂,胶囊感温变色颗粒应用于感温变色片4中,当温度低于20-32℃的活性温度时,由于胶囊感温变色颗粒内部的热致变色材料由于受热而变成蓝色;当温度高于41-50℃的活性温度时,由于胶囊感温变色颗粒内部的热致变色材料由于受到更高的温度而变成红色,这种颜色的变化具有可逆性。所以,当本实用新型的感温变色片4感应到感应鼻饲注射筒1内腔的鼻饲营养液温度处于20-32℃之间时,第一感温变色层41内部的可逆性感温变色颗粒变蓝色,感温变色片4感应到感应鼻饲注射筒1内腔的鼻饲营养液温度处于41-50℃之间时,第二感温变色层42内部的可逆性感温变色颗粒变红色。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感温变色片4贴在鼻饲注射筒1外侧壁上,可在鼻饲营养液进入管道前,变可以判断鼻饲营养液的温度是否过低或过高,对于温度过高的鼻饲营养液,可以对鼻饲营养液进行降温处理,从而防止鼻饲营养液温度过高烫伤患者的消化道、同时也防止鼻饲营养液温度过低引起患者腹泻消化不良。

本实用新型在鼻饲注射筒1的前端外部固定有食管吸液头5,并且食管吸液头5与鼻饲注射筒1的内腔相贯通,方便鼻饲营养液内部的推杆2通过食管吸液头5将鼻饲营养液抽取到鼻饲注射筒1的内腔。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时,在鼻饲注射筒1的前端内部固定有过滤结构6,该过滤结构6包括呈圆形状的过滤网61和橡胶轮框62,橡胶轮框62固定在过滤网61的圆周曲面上,并在橡胶轮框62的外圈表面形成有限位凸起63,鼻饲注射筒1的前端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凸起63相配合的限位卡槽,过滤网61通过橡胶轮框62的限位凸起63卡进鼻饲注射筒1的限位卡槽,从而实现过滤结构6与鼻饲注射筒1的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网61可以在抽取鼻饲营养液时,过滤掉鼻饲营养液中的碎渣,更加有助于患者对营养液的吸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实现时,在鼻饲注射筒1的后端设有筒盖7,筒盖7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鼻饲注射筒1的后端外侧壁设有与筒盖7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筒盖7通过内螺纹与鼻饲注射筒1后端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在推杆2的另一端穿过鼻饲注射筒1后端的筒盖7并固定有推拉板8。本实用新型将筒盖7与鼻饲注射筒1设置为可拆卸的螺纹连接方式,方便筒盖7进行安装与拆卸,通过设置的筒盖7,在抽拉的过程中,通过筒盖7还可以起到对活塞3进行限位的作用,从而避免抽拉过度使筒盖7内部的鼻饲营养液洒出。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筒盖7是可以拆卸,当有些鼻饲营养液不好抽取时,可直接将推杆2拉出,然后将鼻饲营养液灌进筒盖7内,当要清洗时,还可以直接将筒盖7拆卸,使其清洗时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推拉板8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81,凹槽81设有与人体手指相吻合的弧形曲面,方便使用者手指握住推拉板8的凹槽81,从而更加方便通过推拉板8来推动推杆2。

在其它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弧形曲面上设置有若干防滑条,在鼻饲灌注时,通过防滑条可以防止鼻饲变色注射器从医护人员手中滑出,使得鼻饲变色注射器推注过程更加顺利

本实用新型在食管吸液头5的外侧固定有弹性连接带51,弹性连接带51的一端连接有与食管吸液头5相配合的保护帽52,保护帽52可拆卸地套在食管吸液头5上,防止灰尘进入食管洗液头。

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揭示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在鼻饲注射筒1的外侧壁贴合有感温变色片4,感温变色片4包括第一感温变色层41和第二感温变色层42,第一感温变色层41贴合在第二感温变色层42的一侧,在第一感温变色层41和第二感温变色层42的内部分别填充有不同感温变色区的可逆性感温变色颗粒,其中,第一感温变色层41的感温区为20-32℃,第二感温变色层42的感温区为41-50℃,当感温变色片4感应到感应鼻饲注射筒1内腔的鼻饲营养液温度处于20-32℃之间时,第一感温变色层41内部的可逆性感温变色颗粒变蓝色;当感温变色片4感应到感应鼻饲注射筒1内腔的鼻饲营养液温度处于41-50℃之间时,第二感温变色层42内部的可逆性感温变色颗粒变红色。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鼻饲注射筒1抽取鼻饲营养液后,鼻饲注射筒1外部感温变色片4的变色情况,从而得知鼻饲营养液是否过高或过低,防止鼻饲营养液温度过高烫伤患者的消化道、同时也防止鼻饲营养液温度过低引起患者腹泻消化不良,还可以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医疗护理工作开展。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