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提高生态场地生态价值的建设方法

一种提高生态场地生态价值的建设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生态场地生态价值的建设方法,属于生态建设与保护修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态建设过程中缺乏指导及评价的问题。本发明步骤包括:步骤1:获取待建设场地的生态价值数据并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获取待建设场地生态建设数据;步骤2:根据生态建设数据建设生态场地;步骤3:对建设的生态场地的生态价值数据进行处理。本发明通过对生态场地生态建设前的价值评价、生态建设的过程指导及生态建设后的生态价值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生态建设全过程,进一步对生态建设进行修改完善,提高了现状场地生态价值。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31339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20524.0

  • 发明设计人 赵文斌;

    申请日2021-06-03

  • 分类号G06Q10/06(20120101);G06Q50/26(20120101);

  • 代理机构11386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和欢庆

  • 地址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22:5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建设与保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生态场地生态价值的建设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阶段我国生态建设领域中,寻证方法、设计理论、评价体系支撑薄弱,生态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指导标准,生态修复和建设缺乏科学且统一的认知,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建设指导方法及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提高生态场地生态价值的建设方法,将复杂的生态建设数据归纳为更加简便直观的关键性数据,用以解决现有生态建设过程中缺乏指导及评价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生态场地生态价值的建设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1:获取待建设场地的生态价值数据并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获取待建设场地生态建设数据;

步骤2:根据生态建设数据建设生态场地;

步骤3:对建设的生态场地的生态价值数据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具体包括:

步骤1.1:任意选定一块生态场地作为待建设场地,获取待建设场地的生态价值数据;

步骤1.2:将获取的待建设场地的生态价值数据参照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中的一级数据处理;

步骤1.3:将处理后的一级数据参照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中的二级数据处理;

步骤1.4:将处理后的二级数据参照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中的三级数据处理;

步骤1.5:将处理后的三级数据比照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中三级数据的阈值要求,对待建设场地的生态价值数据进行计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2中,所述一级数据包括生态要素、生态结构及生态设施数据;

所述步骤1.3中,所述二级数据包括水、土、林、草、山、田、湖、沙、水平结构、垂直结构、食物链结构、园路、建构筑物和配套管网。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5中,对低于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中三级数据最低阈值要求的待建设场地的三级数据进行现场数据处理,确定待建设场地内必要建设要素。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5中,对达到或高于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中三级数据最低阈值要求的待建设场地的三级数据进行现场数据处理,确定待建设场地内次要建设要素。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5中,对达到或高于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中三级数据最高阈值要求的待建设场地的三级数据进行现场数据处理,确定待建设场地内必要保护要素。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具体包括:步骤3.1:将场地内主要建设要素、次要建设要素及必要保护要素,按照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价值计算数据中的一级数据进行处理;

步骤3.2:将处理后的一级数据按照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价值计算数据中的二级数据处理;

步骤3.3:将处理后的二级数据按照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价值计算数据中的三级数据进行处理;

步骤3.4:将处理后的三级数据比照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价值计算数据中的三级数据阈值要求,对建设后的生态场地生态价值数据进行计算,以验证生态场地生态价值是否提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1中,所述一级数据包括生态要素、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及生态效益。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2中,所述二级数据包括水、土、林、草、山、田、沙、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生物多样性、供给服务、生态产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美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对二级数据中水、土、林、草、山、田、湖、沙生态价值数据的提升包括理水、润土、营林、丰草、护山、疏田、清湖和固沙;所述步骤3用于验证场地生态价值是否提升,若未达到预期提升目标,重复步骤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对生态场地生态建设前的价值评价、生态建设的过程指导及生态建设后的生态价值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生态建设全过程,进一步对生态建设进行修改完善,提高了现状场地生态价值;

(2)对场地建设成果的评价,不再局限于视觉景观,而将生态价值提到最优先考虑级别;对每一个具体建设场地生态现状有量化标准;对每一个具体建设场地有针对性建设方案;对每一个具体建设场地的建设成果,有可量化的生态价值评价。

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生态价值场地建设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发明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提高生态场地生态价值的建设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1:获取待建设场地的生态价值数据并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获取待建设场地生态建设数据;

步骤2:根据生态建设数据建设生态场地;

步骤3:对建设的生态场地的生态价值数据进行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提高生态场地生态价值的建设方法在生态场地建设过程中,对选定场地的生态价值数据进行建设前处理,建设后再进行生态价值数据处理,将处理结果用于生态场地建设全过程,对生态场地建设进行修正完善,提高了生态场地的生态价值。

生态场地的特征在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以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荒漠等占主要面积比例的场地。

步骤1:获取待建设场地的生态价值数据并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获取待建设场地生态建设数据,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1:任意选定一块生态场地作为待建设场地,获取场地现状,即获取待建设场地的生态价值数据,生态价值数据包括生态要素数据、生态结构数据、生态设施数据,生态要素数据包括水、土、林、草、山、田、湖、沙,生态结构数据包括水平结构数据、垂直结构数据、食物链结构数据,生态设施数据包括园路、建构筑物、配套管网,水包括年径流控制率等,土包括土层厚度等,林包括森林覆盖率等,草包括草地覆盖率等,山包括山体保护率等,田包括田埂肌理和材料控制等,湖包括糊底控制等,水平结构包括植物镶嵌度等,垂直结构包括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等,食物链结构包括捕食性食物链打造等,园路包括宽度控制等,建构筑物包括形态控制等,配套管网包括深埋控制等;具体数据详见表1(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

步骤1.2:将获取的待建设场地的生态价值数据按照表1中的一级数据进行处理,此处的处理是指将获得的数据分门别类的对应到表1中,一级数据包括生态要素、生态结构及生态设施数据。

步骤1.3:将处理后的一级数据按照表1中的二级数据处理,此处的处理是指将数据分门别类的对应到表1中,二级数据包括水、土、林、草、山、田、湖、沙、水平结构、垂直结构、食物链结构、园路(含场地)、建构筑物(含小品设施)、配套管网。

步骤1.4:将处理后的二级数据按照表1中的三级数据进行处理,此处的处理是指将数据分门别类的对应到表1中,三级数据包括年径流控制率、土层厚度、森林覆盖率、草地覆盖率、山体保护率、田埂肌理和材料控制、糊底控制、植物镶嵌度、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捕食性食物链打造、宽度控制、形态控制、深埋控制等,具体详见表1中的三级数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1.5:将处理后的三级数据比照表1中三级数据的阈值要求,对待建设场地的生态价值数据进行计算,具体操作如下:

对低于表1中三级数据最低阈值要求的待建设场地的三级数据进行现场数据处理,即再回到待建设场地现场,进行数据的获取,确定待建设场地内必要建设要素,并进一步确定建设目标数据,基于必要建设要素的建设目标数据,确定具体建设方法并实施。

对达到或高于表1中三级数据最低阈值要求的待建设场地的三级数据进行现场数据处理,即再回到待建设场地现场,进行数据的获取,确定待建设场地内次要建设要素,并进一步确定建设目标数据,基于次要建设要素的建设目标数据,确定具体建设方法并实施。

对达到或高于表1中三级数据最高阈值要求的待建设场地的三级数据进行现场数据处理,即再回到待建设场地现场,进行数据的获取,确定待建设场地内必要保护要素,基于待建设场地现场现状条件及生态价值数据计算结果,确定必要保护要素的保护范围。

对必要建设要素、次要建设要素进行必要建设,对必要保护要素进行必要保护。

步骤2:根据生态建设数据建设生态场地。

步骤2用于对步骤1中确定的必要建设要素及次要建设要素,以提升生态价值为目的,对建设要素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建设内容从表1的二级数据层面着手、以至少实现三级数据高价值为目的。三级数据中包含核心数据、泛用性数据及引导性数据三大类,其中核心数据为重点建设数据,是场地建设必须达标的控制目标;泛用性数据为次要建设数据,若建设场地现状具备相应条件(如当存在入侵植物时,则建设内容需控制入侵植物比例),则必须达标的控制目标;引导性数据为选择性建设数据,当明确场地建设内容必须包含引导性数据所规定内容时(如建设场地明确要建设旱田,则建设内容需控制田埂肌理及材料),则必须达标的控制目标。示例性地,对涉及核心数据的场地进行建设,具体建设二级数据包括:水、土、林、草、山、田、湖、沙等,示例性地,具体方法如下:

对于水——理水——水质等级要求:水体水质等级要求指标主要包括COD

再将获取的等级结果与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表中的水体水质三级数据阈值进行比对,得到待建场地水体水质的生态价值等级,若生态价值处于低价值区域,则需要对待建场地内的水体水质进行生态治理,提高水体的生态价值。具体步骤为(1)排查点源污染:确定水体周边有无污水直排口等点源污染;(2)当水体存在点源污染时,可根据点源排污性质,选择封闭排污口、排污口汇入市政管网、排污口接入一体化水处理设备等方式,对点源污水进行治理;(3)排查面源污染:确定水体周围是否有农田地表径流、养殖场无序散排等面源污染;(4)当水体存在面源污染时,可根据面源污染的类型,选择源头治理或末端人工湿地治理等方式;(5)检测内源污染:取水体基地上层底泥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总有机质、全氮、全磷,并进一步计算有机指数、有机氮指数及总磷污染指数,判断底泥污染等级,确定是否需要对底泥污染物进行治理;(6)当底泥检测结果为轻度及以上污染程度时,可采用物理机械清淤、底泥污染物原位消解、底泥污染物原位封闭等技术进行治理。

水体水质治理完成后,对水体水质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比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得到治理后场地水体水质等级。再将获取的水体水质等级数据结果与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价值计算数据表中的水体水质三级数据阈值进行比对,验证水体水质治理成效。

对于土——润土——土层厚度:土层厚度主要指土壤表土层厚度,上表土层又称耕作层,为熟化程度较高的土层,肥力、耕性和生产性能最好;下表土层包括犁底层和心土层的最上部分(又称半熟化层)。其中上表土层厚度需控制在25cm以上,下表土层厚度需控制在5cm以上。

首先对待建场地表土层厚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表中的土壤三级数据阈值进行比对,得到待建场地土层厚度的生态价值等级,若生态价值处于低价值区域,则需要对待建场地内的土层厚度进行改良,提高土层厚度的生态价值。具体方法为采用异地客土法,从其他场地运送种植土至待建场地,倾倒种植土并整理地表,使其具备种植条件。

改良完成后,对改良后土层厚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价值计算数据表中的土壤三级数据阈值进行比对,验证土层厚度改良成效。

对于土——润土——土壤肥力:土壤肥力主要包括土壤表土层的有机质含量(%)、速效氮(ppm)、速效磷(ppm)、速效钾(ppm)。首先对待建场地土壤肥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比对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得到待建场地土壤肥力等级。

再将获取的等级结果与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表中的土壤三级数据阈值进行比对,得到待建场地土壤肥力的生态价值等级,若生态价值处于低价值区域,则需要对待建场地内的土壤进行生态改良,提高土壤肥力的生态价值。具体步骤为(1)增加土壤有机质:增施有机肥或收集落叶发酵后施用;(2)因地制宜种植绿肥:种植绿肥可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素;(3)补充营养元素: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养分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适当补充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4)具体改良配方为(质量百分数):10%~15%腐殖土(其中有机质=17%,速效氮=500ppm,速效磷=120ppm,速效钾=670ppm)、20%~30%细砂(场地土质为粘性土)或15%~20%粘性土(场地土质为砂质土)、50%~60%原土、2%~2.5%蛭石、2%~2.5%膨化鸡粪和马粪、1%~2%保水剂。

改良完成后,对改良后土壤肥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比对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得到改良后场地土壤肥力等级。再将获取的土壤肥力等级数据结果与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价值计算数据表中的土壤三级数据阈值进行比对,验证土壤肥力改良成效。

对于林——营林——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的总和,占全部场地面积的比例。首先对待建场森林覆盖率进行测算,并将测算结果与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表中的森林覆盖率三级数据阈值进行比对,得到待建场地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价值等级,若生态价值处于低价值区域,则需要对待建场地内的林地进行扩植,提高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价值。具体方法为(1)确定林地种植位置、面积及方式;(2)根据待建场地气候、土质、现状林地物种等环境因素选择适当树种;(3)根据选择的树种,确定土层厚度、土壤肥力等是否满足栽植条件;(4)对不满足栽植条件的场地进行适度改良;(5)当场地满足种植条件后,按照“挖树穴——修建——种植——浇定根水——支撑——维护”的流程进行树木栽植。

林地扩植完成后,对场地森林覆盖率进行复测,并将复测结果与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价值计算数据表中的森林覆盖率三级数据阈值进行比对,验证林地扩植成效。

步骤3用于验证场地生态价值是否提升,若未达到预期提升目标,重复步骤1~3直到达到提升生态价值的目标为止。步骤3:对建设的生态场地的生态价值数据进行处理,具体包括:

步骤3.1:将场地内主要建设要素、次要建设要素及必要保护要素等的建设结果,以及其他场地建设后的数据(调研参数),按照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价值计算数据(如表2所示)中的一级数据进行处理,此处的处理是指将获得的数据分门别类的对应到表1中,一级数据包括生态要素、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及生态效益。

步骤3.2:将处理后的一级数据按照表2中的二级数据处理,此处的处理是指将数据分门别类的对应到表2中,二级数据包括水(湖)、土、林、草、山、田、沙、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生物多样性、供给服务(主导)、生态产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美学。

步骤3.3:将处理后的二级数据按照表2中的三级数据进行处理,此处的处理是指将数据分门别类的对应到表2中,三级数据包括雨水利用率、土层厚度、森林覆盖率、入侵槽种控制率、山体完整性、田地土层厚度、植被覆盖率、植被垂直层次数量、高等维管植物种类与数量、空气质量、优质农业生态产品品种、环境改善明细程度、自身每年经济产出量、游憩安全和画面感等,具体详见表2中的三级数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3.4:将处理后的三级数据比照表1中的三级数据阈值要求,对建设后的生态场地生态价值数据进行计算,以验证生态场地生态价值是否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高中,在步骤1前还包括步骤S0:建立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指导数据表及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价值计算数据表。

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表用于具体指导生态场地生态建设。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表共分为三级数据:一级数据具体包括生态要素、生态结构及生态设施;二级数据具体包括一级数据生态要素下的水、土、林、草、山、田、湖、沙,一级数据生态结构下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食物链结构,以及一级数据生态设施下的园路(含场地)、建构筑物(含小品设施)、配套管网;三级数据为具体可操作的细节数据(如表1所示),相应阈值范围可表示其所代表的生态价值的高低。

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表使用为:

获取生态场地现状数据,将场地现状数据逐级向表1对应,并最终与表1中的三级数据阈值进行比对计算;

将低于最低阈值要求的现状数据进行现场处理,确定场地内必要建设要素及建设目标数据;将达到或高于最低阈值要求的现状数据进行现场处理,确定场地内次要建设要素及建设目标数据;将达到或高于最高阈值要求的现状数据进行现场处理,确定场地内必要保护要素;

根据确定的建设目标数据,对场地内必要建设数据进行生态建设,对场地内必要保护数据进行生态保护。

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价值计算数据表用于计算场地生态建设后的生态价值共分为三级数据,一级数据具体包括生态要素、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及生态效益;二级数据具体包括一级数据生态要素下的水(湖)、土、林、草、山、田、沙,一级数据生态结构下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生物多样性、一级数据生态功能下的供给服务(主导)、生态产品、一级数据生态效益下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美学等;三级数据为具体可操作的细节数据(如表2所示),相应阈值范围可表示其所代表的生态价值的高低。

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价值计算数据表的使用为:

将场地内必要建设要素、次要建设要素及必要保护要素等的建设结果,以及场地建设后的其他数据,逐级向表2处理,并最终与表2中的三级数据阈值进行比对计算,根据场地数据所达到的阈值区域,确定其生态价值处于差、中、高、优的何种档位。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的切入点,本实施例中,水和土的数量及质量是决定环境生态价值的基础要素,林或草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环境生态价值的核心要素,山、田及湖的数量及质量是决定环境生态价值的支撑要素。

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表中数据,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组成方式、及生态系统与人类环境间的介质等方面,对场地参数分类进行方向性引导,以可量化、可操作、可投入建设为选择依据,有助于全面统筹考虑生命共同体的所有构成要素,使得计算结果可对场地得到针对性修复方案。

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建设,也指明了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建设的三方面工作:一是保护生态,从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出发,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保护生态,维护既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区间;二是修复生态,以“留水-固土”和“营林”或“丰草”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润土”和“固沙”策略,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三是建设生态,通过发挥设计的作用优化空间布局节约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并结合智慧科技的管控维护,在生命共同体高价值生态区间内创造最优价值点,持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在高价值生态区间内建设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表1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表

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水系通畅度:水系过水横截面未被障碍物阻挡的比例。水循环控制:能循环控制的水量占全部水量的比例。土层厚度:土壤最上层腐殖层的厚度。山体利用率:对山体中既有建筑、既有道路、游览区域等的利用数量或面积,占全部数量或面积的比例。田埂肌理和材料控制:采用传统夯土结构田埂占总田埂长度的比例。灌溉方式控制:农田进行智慧灌溉的面积占所有农田面积的比例。农田耕作方式控制:农田中可进行机械化耕作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湖底控制:处理受到污染的湖体底泥的面积占湖体底泥污染总面积的比例。前置塘控制:拥有前置沉淀湖塘的主体湖塘数量占全部主体湖塘数量的比例。面积比例:所有道路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面层材料及平整度控制:道路面层平坦的面积占道路总面积的比例。路基材料控制:铺装中采用了透水路基的面积占总体面积的比例。材料控制:服务设施中使用新型生态环保材料的比例。材料控制:管道材质满足输水水压强度要求的管道数量占占全部管道数量的比例。

其中,

F

式中:F

R

式中:R

式中:R

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价值计算数据表中数据,以验证场地生态价值是否提升为目的,选择对环境生态价值具有直接响应及客观反馈的核心数据,除对场地建设内容完成程度做直接计算评测外,还对受场地建设内容影响的生态场地内其他内容做计算及评价,确定建设内容不对其他内容产生负面作用。所选择数据以可量化、可监测为选择依据,有助于全面评测考虑生命共同体的所有构成要素,使得计算结果可对场地的修复方案建设结果得出有效结论。

表2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价值计算数据表

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水系通畅度:水系过水横截面未被障碍物阻挡的比例。土层厚度:土壤最上层腐殖层的厚度。典型植被类型:该场地所含的陆地自然带典型植被类型的数量。植物自然种植方式比例:自然式种植形式没有明显的轴线、对称中心或直线,以自然式分布为主面积占总体面积的比例。山体利用率:对山体中既有建筑、既有道路、游览区域等的利用数量或面积,占全部数量或面积的比例。农田保水率:农田土壤绝对含水量,即100g烘干土中含有若干克水分比例。斑块镶嵌度:场地内各斑块镶嵌部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生境类型数量:场地内林地、草地、水体等生境类型的数量总和。水源涵养量:单位面积内,植被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贮存,将地表水转为地表径流或地下水的能力。保育土壤量:指单位林分面积内,林地每年减少土壤流失的占总土壤的比例。优质农业生态产品:场地内生产出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优质农产品。公众参与度:场地内可供游客互动参与的活动项目占总活动项目的比例。画面感:场地内景观形体符合美学比例要求,形成审美画面的协调度。意境感:场地内景观的主题和主旨立意表达。

其中,

式中:Q

F

式中:F

O

式中:O

Q

式中:Q

W

式中:W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提高生态场地生态价值的建设方法,在应用该方法对重庆广阳岛生态建设项目进行生态建设指导时,前期数据获取以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建设数据表中的三级数据为基础,具体包括地表径流系数、现状水体水质等级、自然岸线率、土壤肥力、土壤pH值、森林覆盖率、入侵植物占比等内容。

具体地,以重庆广阳岛中部山顶平台区域土壤肥力的生态价值提升为详述内容。

土壤肥力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氮(ppm)、速效磷(ppm)、速效钾(ppm),重庆广阳岛土壤肥力的检测结果为:该区域土壤主要为夹砂土,多砾石,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41%,速效氮平均含量为70.8ppm,速效磷平均含量为3.44ppm,速效钾平均含量为49.64ppm。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肥力分级标准》,该区域土壤肥力处于5级。

再将获取的数据结果与表1中的三级数据阈值进行比对计算,得到现状场地生态数据的生态价值等级,进而确定生态建设数据包括净化水质、改善土壤孔隙度、破除硬质岸线、控制入侵植物等。

具体地,将广阳岛中部山顶平台区域的土壤肥力等级对应计算到表1中,可得出该区域土壤肥力的生态价值处于低价值区域。因此需要对区域内的土壤进行生态改良,提高土壤肥力的生态价值。具体改良方法为:

(1)增加土壤有机质:增施有机肥或收集落叶发酵后施用;(2)因地制宜种植绿肥:种植绿肥可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素;(3)补充营养元素: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养分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适当补充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4)具体改良配方为(质量百分数):13%腐殖土(其中有机质=17%,速效氮=500ppm,速效磷=120ppm,速效钾=670ppm)、26%细砂、55%原土、2.5%蛭石、2.5%膨化鸡粪和马粪、1%保水剂。

生态建设完成后,以生命共同体生态场地生态价值计算数据表中的三级数据为基础进行现场数据获取,具体数据包括雨水利用率、土壤肥力、山体完整性、农田保水率、各物种种类与个体数量、场地固碳释氧量、游憩安全度、公众参与度等内容。

再将获取的数据结果与表2中三级数据阈值进行比对计算,得到现状场地生态内容的生态价值等级,进而验证生态建设成效。

具体到广阳岛中部山顶平台区域建设场景中,该区域土壤生态改良后,土壤肥力具体数据为有机质含量为2.43%,速效氮含量为103.94ppm,速效磷含量为17.5ppm,速效钾含量为114.4ppm,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肥力分级标准》,该区域土壤肥力处于3级。将该区域土壤肥力等级对应计算到表2中,可得出土壤肥力生态价值处于“高”价值区域。通过本方法实现了提高场地生态价值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