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优越性能、稳定性及可制造性的绝缘体晶片平台上的射频硅

具有优越性能、稳定性及可制造性的绝缘体晶片平台上的射频硅

摘要

通过利用从浮区生长单晶硅锭切片的单晶硅处置晶片来提供一种具有优越射频装置性能的绝缘层上半导体(例如,绝缘层上硅)结构及一种制备此结构的方法。

著录项

说明书

本申请案主张2019年7月13日申请的序列号为62/697,474的美国临时申请案的优先权权利,所述申请案的揭示内容宛如完整阐述那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半导体晶片制造的领域。更明确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绝缘层上半导体(例如,绝缘层上硅)的结构及具有优越射频装置性能的绝缘层上半导体的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晶片通常从单晶锭(例如,硅锭)制备,所述单晶锭经修整及研磨以具有一或多个平边或凹痕,用于在后续程序中晶片的正确定向。接着,将锭切片成个别晶片。虽然本文中将参考由硅构造的半导体晶片,但可使用其它材料来制备半导体晶片,例如锗、碳化硅、硅锗、砷化镓及III族及V族元素的其它合金(例如氮化镓或磷化铟),或II族及VI族元素的合金(例如硫化镉或氧化锌)。

半导体晶片(例如,硅晶片)可用于复合层结构的制备中。复合层结构(例如,绝缘层上半导体,且更明确来说,绝缘层上硅(SOI)结构)通常包括处置晶片或层、装置层、及介于处置层与装置层之间的绝缘(即,电介质)膜(通常氧化物层)。通常,装置层的厚度介于0.01到20微米之间,例如厚度介于0.05到20微米之间。厚膜装置层可具有介于约1.5微米到约20微米之间的装置层厚度。薄膜装置层可具有介于约0.01微米到约0.20微米之间的厚度。一般来说,通过将两个晶片呈紧密接触放置,借此起始通过范德华力的接合、氢键结或所述两者,接着进行热处理以加强接合,而产生复合层结构,例如绝缘层上硅(SOI)、蓝宝石上硅(SOS)及石英上硅。退火可将末端硅醇基转化为两个界面之间的硅氧烷键,借此加强接合。

在热退火之后,接合结构经历进一步处理以移除施体晶片的大部分以实现层转移。举例来说,可使用晶片薄化技术(例如蚀刻或研磨),其通常被称为接合及蚀刻SOI(即,BESOI)或接合及研磨SOI(即,BGSOI),其中硅晶片经束缚于处置晶片且接着被缓慢蚀除,直到仅保留处置晶片上的薄硅层。例如,参见第5,189,500号美国专利,所述专利的揭示内容宛如完整阐述那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此方法是耗时且昂贵的,浪费衬底中的一者且对于薄于几微米的层通常不具有合适厚度均匀性。

实现层转移的另一常用方法利用氢植入,接着进行热诱发的层分裂。将微粒(原子或离子化原子,例如,氢原子或氢原子及氦原子的组合)植入在施体晶片的前表面下方的指定深度处。所植入微粒在施体晶片中于微粒被植入的指定深度处形成劈裂面。清洁施体晶片的表面以移除在植入过程期间沉积于晶片上的有机化合物或其它污染物,例如硼化合物及任何其它微粒物质。

接着,通过亲水接合过程将施体晶片的前表面接合到处置晶片以形成接合晶片。在接合之前,通过将晶片的表面暴露于含有(举例来说)氧或氮的等离子体而活化施体晶片及/或处置晶片。暴露于等离子体在通常被称为表面活化的过程中改质表面的结构,所述活化过程使施体水及处置晶片中的一或两者的表面呈现亲水性。可通过湿处理(例如SC1清洁)额外地使晶片的表面化学活化。湿处理及等离子体活化可以任一顺序发生,或晶片可能经受仅一个处理。接着,将晶片按压在一起,且在其间形成接合。归因于范德华力,此接合相对较弱,且必须在进一步处理可能发生之前被加强。

在一些过程中,施体晶片与处置晶片之间的亲水接合(即,接合晶片)通过加热或退火接合晶片对而被加强。在一些过程中,晶片接合可在例如介于近似300℃到500℃之间的低温下发生。较低接合温度减少表面上的吸附水蒸气的桥接层,且增加每一晶片的表面上的硅醇基之间的氢键的密度。在一些过程中,晶片接合可在例如介于近似800℃到1100℃之间的高温下发生。较高温度导致施体晶片与处置晶片的邻接表面之间的共价键的形成(例如,将硅醇氢键转化为共价硅氧烷键),因此加固施体晶片与处置晶片之间的接合。在接合晶片的加热或退火的同时,先前植入于施体晶片中的微粒弱化劈裂面。

接着,施体晶片的一部分沿着劈裂面而与接合晶片分离(即,劈裂)以形成SOI晶片。可通过将接合晶片放置在固定架中而执行劈裂,其中垂直于接合晶片的相对侧施加机械力以便将施体晶片的一部分与接合晶片拉开。根据一些方法,利用吸杯来施加机械力。通过在劈裂面处的接合晶片的边缘处施加机械力以便起始裂纹沿着劈裂面的传播而起始施体晶片的部分的分离。接着,通过吸杯施加的机械力从接合晶片拉动施体晶片的部分,因此形成SOI晶片。

根据其它方法,接合对可代替地在段时间内经受高温以将施体晶片的部分与接合晶片分离。暴露于高温导致裂纹沿着劈裂面的起始及传播,因此分离施体晶片的一部分。归因于从通过奥斯瓦尔德熟化生长的植入离子形成空隙而形成裂纹。空隙用氢及氦填充。空隙变成薄板。薄板中的加压气体传播微腔及微裂纹,其弱化植入面上的硅。如果退火在适当时间停止,那么可通过机械过程劈裂弱化的接合晶片。然而,如果在较长持续时间内及/或在较高温度下持续热处理,那么微裂纹传播达到其中全部裂纹沿着劈裂面合并的程度,因此分离施体晶片的一部分。此方法允许转移层的较好均匀性且允许施体晶片的再循环,但通常要求将经植入及接合对加热到接近500℃的温度。

将高电阻率绝缘层上半导体(例如,绝缘层上硅)晶片用于RF相关装置(例如天线开关)在成本及整合方面提供超越传统衬底的益处。为在将导电衬底用于高频应用时减少寄生功率损耗且最小化固有谐波失真,使用具有高电阻率的衬底晶片是必要但并非充分的。相应地,用于RF装置的处置晶片的电阻率通常大于约500欧姆-cm。现参考图1,绝缘层上硅结构2包括极高电阻率硅晶片4、埋藏氧化物(BOX)层6、及硅装置层10。此衬底倾向于在BOX/处置界面处形成高导电率电荷反转或积累层12,从而导致自由载子(电子或电洞)的产生,当装置以RF频率操作时,此减小衬底的有效电阻率且引起寄生功率损耗及装置非线性。这些反转/积累层可归因于BOX固定电荷、氧化物捕捉的电荷、界面捕捉的电荷及甚至施加于装置自身的DC偏压。

因此,需要一种方法以抑制任何诱发的反转或积累层的形成,使得甚至在非常近的表面区域中还维持衬底的高电阻率。已知高电阻率处置衬底与埋藏氧化物(BOX)之间的富阱层可改进使用SOI晶片制造的RF装置的性能。已提出若干方法以形成此类高界面捕捉层。举例来说,现参考图2,针对RF装置应用产生具有富阱层的绝缘层上半导体20(例如,绝缘层上硅、或SOI)的方法中的一者是基于将未掺杂多晶硅膜28沉积于具有高电阻率的硅衬底22上且接着在其上形成氧化物(例如,埋藏氧化物层24)及顶部硅层26的堆叠。多晶硅层28充当介于硅衬底22与埋藏氧化物层24之间的高缺陷率层。参见图2,其描绘在绝缘层上硅结构20中用作高电阻率衬底22与埋藏氧化物层24之间的富阱层28的多晶硅膜。替代方法是植入重离子以产生近表面损伤层。例如射频装置的装置内建于顶部硅层26中。

在学术研究中已展示氧化物与衬底之间的多晶硅层改进装置隔离,减少传输线损耗且减小谐波失真。举例来说,参见:H.S.甘布勒(H.S.Gamble)等人的“表面稳定化高电阻率硅上的低损耗CPW线(Low-loss CPW lines on surface stabilized high resistivitysilicon)”,微波导波快报(Microwave Guided Wave Lett.),9(10),第395到397页,1999年;D.莱德勒(D.Lederer)、R.罗佰特(R.Lobet)及J.-P.拉斯金(J.-P.Raskin)的“用于RF应用的增强型高电阻率SOI晶片(Enhanced high resistivity SOI wafers for RFapplications)”,IEEE Intl.SOI Conf.,第46到47页,2004年;D.莱德勒及J.-P.拉斯金的“专用于具有增大衬底电阻率的高电阻率SOI晶片制造的新型衬底钝化方法(Newsubstrate passivation method dedicated to high resistivity SOI waferfabrication with increased substrate resistivity)”,IEEE电子装置快报(IEEEElectron Device Letters),第26卷,第11章,第805到807页,2005年;D.莱德勒、B.阿斯帕(B.Aspar)、C.拉格(C.Laghaé)及J.-P.拉斯金的“在钝化HR SOI衬底上转移的RF无源结构及SOI MOSFET的性能(Performance of RF passive structures and SOI MOSFETstransferred on a passivated HR SOI substrate)”,IEEE国际SOI会议(IEEEInternational SOI Conference),第29到30页,2006;及丹尼尔C.克雷特(DanielC.Kerret)等人的“使用富阱层识别Si衬底上的RF谐波畸变及其降低(Identification ofRF harmonic distortion on Si substrates and its reduction using a trap-richlayer)”,RF系统中的硅单片集成电路(Silicon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s in RFSystems),2008。SiRF 2008(EEE专题会议(EEE Topical Meeting)),第151到154页,2008年。

发明内容

简单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结构,其包括:单晶硅晶片处置衬底,其包括两个主要、大体上平行表面(所述表面中的一者是单晶硅晶片处置衬底的前表面且所述表面的另一者是单晶硅晶片处置衬底的后表面)、结合单晶硅晶片处置衬底的前表面及后表面的圆周边缘、及介于单晶硅晶片处置衬底的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的单晶硅晶片处置衬底的中心平面,其中单晶硅晶片处置衬底具有至少约5000欧姆-cm的体电阻率、小于约1×10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高电阻率衬底及埋藏氧化物层的绝缘层上硅晶片的描绘。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绝缘层上硅晶片的描绘,SOI晶片包括介于高电阻率衬底与埋藏氧化物层之间的多晶硅富阱层。

图3是描绘依据采用富阱层的HR-SOI结构中的衬底电阻率而变化的谐波失真的图表。

图4是描绘在采用富阱层的SOI处理之后浮区生长处置晶片及丘克拉斯基生长处置晶片的电阻率深度分布的图表。

图5是描绘在采用富阱层的SOI处理之后浮区生长处置晶片的BOX/处置界面下方前90微米的平均电阻率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产生实现优越射频(RF)装置性能、装置稳定性及装置制作可制造性的绝缘层上半导体(例如,绝缘层上硅)结构的方法且提供一种结构。本发明将高电阻率(例如,极高电阻率或超高电阻率)浮区(FZ)硅基晶片(处置晶片)及富阱层整合成绝缘层上半导体(例如,绝缘层上硅)结构。

射频(RF)芯片设计显著受益于较高衬底电阻率电平。运用较高电阻率硅衬底实现被动组件(例如电感器及电容器)的质量因子的改进,传输线的减小衰减,及集成数字、RF与模拟组件之间的衬底电隔离。产业标准是高于1,000欧姆-cm的处置衬底电阻率,其中更高电阻率是优选的。将高电阻率衬底整合成绝缘层上半导体(例如,绝缘层上硅)结构(HRSOI)进一步通过提供优选装置隔离、到衬底晶片的降低导电耦合及较低接面电容而改进RF能力。

使超高电阻率丘克拉斯基(CZ)晶体生长到大于7,500欧姆-cm的电阻率值呈现严峻挑战。由于添加电活性掺杂物的浓度显著降低,因此必须额外强调对从CZ拉晶机中使用的全部原材料及组件引入的掺杂物(例如硼及磷)的控制。这些材料及组件包含多晶硅源材料及石英坩埚。另外,熔体中的极低掺杂物电平使得控制掺杂物质量转移到熔体-固体界面处的边界层且接着通过边界层对于实现可接受径向电阻率变化来说是重要的。较高电阻率丘克拉斯基硅锭的生长的另一关键挑战是控制晶体生长期间并入的填隙氧的行为。丘克拉斯基生长硅中的填隙氧浓度通常大于5×10

浮区(FZ)硅是CZ硅的超高纯度替代品。可在大于5,000欧姆-cm、大于7,500欧姆-cm、甚至大于10,000欧姆-cm、或甚至大于20,000欧姆-cm的电阻率电平下制造FZ。浮区过程最小化将氧引入到生长单晶中且可有利地最小化氧热双施体形成、新热施体形成及过量热施体形成。热施体形成的伴随缩减轴向且径向地最小化锭及从其切片的晶片中的电阻率可变性。这可改进装置性能及电阻率稳定性两者。

HRSOI晶片还在埋藏氧化物层(BOX)与可延伸10微米以上进入底层高电阻率衬底中的高电阻率衬底之间的界面处经受寄生传导。其由BOX中的正常氧化物电荷与衬底的极低掺杂浓度的组合导致。图1中展示的寄生表面传导12效应(在文献中称为PSC)导致有效衬底电阻率较低且增加RF损耗、衬底非线性及串扰。将富阱层28(参考图2)放置在BOX 24与高电阻率衬底22之间防止寄生传导层12(参考图1)通过捕获吸引到BOX/衬底界面的自由载子的陷阱而形成,从而抑制积累或反转层的形成。在将富阱层与具有大于5,000欧姆-cm、大于7,500欧姆-cm、甚至大于10,000欧姆-cm、或甚至大于20,000欧姆-cm的电阻率的稳定浮区硅处置晶片组合时,可如图3中展示那样实现优越RF性能,例如二次谐波失真或优于-90dB的HD2值。

浮区处置晶片的使用希望解决多个问题;1)FZ为大于5,000欧姆-cm、大于7,500欧姆-cm、甚至大于10,000欧姆-cm、或甚至大于20,000欧姆-cm的电阻率目标电平提供可制造晶体生长路径,其在与富阱层耦合时实现经改进RF性能,且2)FZ具有低于检测限制的氧含量,其减少且可消除电活性热施体及过量热施体形成且因此防止可能降低RF电气性能且干扰装置制造线中的晶片的处理的电阻率偏移。浮区硅通过高纯度多晶杆的垂直区熔化/精制而生长。将一种晶放置于杆的一个端部处以起始单晶生长。过程避免使用围阻容器,其大大减少包含氧的杂质的引入。消除例如热施体形成的氧效应在超高电阻率硅中为必要的。通常在FZ生长期间有意添加氮以控制点缺陷形成且改进其机械强度。超高电阻率FZ的掺杂级及掺杂物类型取决于多晶源杆的纯度。

根据本发明,从通过浮区方法生长的单晶硅锭切片的晶片作为高电阻率处置结构整合成具有图2中展示的结构的绝缘层上半导体(例如,绝缘层上硅)结构20。即,SOI结构20包括浮区高电阻率处置结构(例如,半导体处置衬底22)(例如,晶片)、富阱层28、电介质层24、及装置层26。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衬底包含半导体处置衬底(例如,单晶半导体处置晶片)及半导体施体衬底(例如,单晶半导体施体晶片)。绝缘层上半导体(复合)结构20中的半导体装置层26是衍生从单晶半导体施体晶片。半导体装置层26可通过晶片薄化技术(例如蚀刻半导体施体衬底)或通过劈裂包括损坏平面的半导体施体衬底而转移到半导体处置衬底22上。

一般来说,单晶半导体处置晶片及单晶半导体施体晶片包括两个主要、大体上平行表面。平行表面中的一者是衬底的前表面,且另一平行表面是衬底的后表面。衬底包括结合前表面及后表面的圆周边缘、介于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的主体区域、及介于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的中心平面。衬底额外地包括垂直于中心平面的虚中心轴及从中心轴延伸到圆周边缘的径向长度。另外,由于半导体衬底(例如,硅晶片)通常具有一些总厚度变化(TTV)、翘曲及弓形,因此前表面上的每一点与后表面上的每一点之间的中点可能未精确地落在平面内。然而,作为实际问题,TTV、翘曲及弓形通常如此微小,使得近似地中点可被称作落在近似等距介于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的虚中心平面内。

在如本文中描述的任何操作之前,衬底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可为大体上相同的。表面仅出于便利被称为“前表面”或“后表面”且通常用以区别在其上执行本发明的方法的操作的表面。在本发明的背景内容中,单晶半导体处置衬底(例如,单晶硅处置晶片)的“前表面”是指衬底的主要表面,其成为接合结构的内表面。在此前表面上形成富阱层。相应地,单晶半导体处置衬底(例如,处置晶片)的“后表面”是指成为接合结构的外表面的主要表面。类似地,单晶半导体施体衬底(例如,单晶硅施体晶片)的“前表面”是指单晶半导体施体衬底的主要表面,其成为接合结构的内表面。单晶半导体施体衬底的前表面通常包括电介质层,例如,二氧化硅层,其形成最终结构中的埋藏氧化物(BOX)层的一部分或全部。单晶半导体施体衬底(例如,单晶硅施体晶片)的“后表面”是指成为接合结构的外表面的主要表面。在完成常规接合及晶片薄化步骤后,单晶半导体施体衬底旋即形成绝缘层上半导体(例如,绝缘层上硅)复合结构的半导体装置层。

处置晶片包括衍生从通过浮区方法生长的锭的材料(例如,硅)。从通过浮区方法生长的锭切片的单晶硅处置晶片通常具有至少约20mm、至少约50mm、至少约100mm、至少约150mm、至少约200mm、例如约150mm、或约200mm的标称直径。生长过程期间的表面张力限制通常导致不大于250mm或约200mm的直径。处置晶片厚度可在约100微米到约5000微米之间变化,例如介于约100微米到约1500微米之间,例如介于约250微米到约1500微米之间,例如介于约300微米到约1000微米之间,合适地在约500微米到约1000微米的范围内。在一些特定实施例中,晶片厚度可为约725微米。在一些实施例中,晶片厚度可为约775微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区晶体锭及从其切片的单晶半导体处置衬底具有至少约5,000欧姆-cm、至少约7,500欧姆-cm、例如至少约10,000欧姆-cm、至少约15,000欧姆-cm、或至少约20,000欧姆-cm的体电阻率的体电阻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单晶半导体处置衬底具有小于约100,000欧姆-cm的体电阻率。高电阻率晶片可包括通常极低浓度(例如,小于1×10

衍生从浮区生长锭的硅处置晶片可更可靠地标定为具有约2X的最小到最大变化的超高电阻率值。举例来说,不同于在其中规格通常为单侧(例如>=7500欧姆-cm)的UHRCz晶片中,可接受晶片电阻率的双侧最小-最大规格,例如10,000-20,000欧姆-cm或更紧密。目标值附近的+/-30%到50%的容限可能为可接受的。此将使最终用户能够不但具有经改进RF电气性能电平(如图3中展示),而且在与丘克拉斯基生长硅比较时将更加可预测且变化更小。此解决方案的根本原因是浮区生长硅处置晶片具有低于可检测限制的氧浓度且借此避免热施体形成及过量热施体形成,其导致超高电阻率丘克拉斯基生长硅的可变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区生长硅处置晶片具有氧电平,其低于度量衡方法的检测限制(例如小于约2.5×10

此外,例如,在450℃退火之后,丘克拉斯基生长硅处置晶片的扩展电阻分布(SRP)在BOX/处置界面下方前几十微米上很少为平坦的。丘克拉斯基生长硅处置晶片的SRP通常受TD及过量施体的形成的影响,从而导致分布显著变化,如图4中展示。然而,浮区生长硅处置晶片的SRP非常平坦且展示在450℃及600℃测试中完全缺少热施体及过量施体。参见图4。在图4中的图表上,具有菱形(◆)的线是在450℃施体产生退火(DGA)退火之前浮区处置晶片的每一深度的电阻率,且具有X的线是在450℃DGA退火之后浮区处置晶片的每一深度的电阻率。此外,在图表上,具有正方形(■)的线是在450℃DGA退火之后丘克拉斯基生长处置晶片p型的每一深度的电阻率。最后,在图表上,具有三角形(▲)的线是在450℃DGA退火之后丘克拉斯基生长处置晶片n型的每一深度的电阻率。还参见图5,其描绘在采用富阱层的SOI处理之后浮区生长处置晶片的BOX/处置界面下方之前90微米的平均电阻率,晶片具有大于5000欧姆-cm电阻率及大于10,000欧姆-cm电阻率。分布非常平坦且展示在450℃及600℃测试中完全缺少热施体。

由于浮区生长硅处置晶片具有低于可检测限制的氧,因此此类晶片可能更容易在热过程中滑动。然而,可在浮区晶体的生长期间添加氮以控制点缺陷形成且增加抗滑动强度。可使用专业掺杂技术(像核掺杂、丸粒掺杂、运用氮气或氨气的气体掺杂)来并入均匀浓度的杂质。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区生长硅处置晶片中的氮浓度可为至少约1×10

在此方面,浮区生长硅处置晶片及丘克拉斯基生长硅处置晶片在800℃下经受氧化,接着在1100℃下进行2小时退火循环,接着进行滑动检验。结果是在任一晶片类型中都未发现滑动。相应地,掺杂氮浮区处置晶片可继续存在于与富阱层沉积及随后SOI晶片制造相关联的热循环而无滑动。在另一炉推测试中,将炉加热到1000℃,且将浮区生长硅处置晶片及丘克拉斯基生长硅处置晶片快速推过炉。两个晶片类型在此滑动测试下表现类似。

在一些实施例中,单晶半导体处置衬底的前表面、后表面,或前表面及后表面两者可能经受过程(例如,氧化过程)以借此生长电介质层,例如半导体氧化物层、半导体氮化物层,或半导体氮氧化物层。在一些实施例中,电介质层包括二氧化硅,其可通过使硅处置衬底的前表面氧化而形成。这可通过热氧化(其中将消耗经沉积半导体材料膜的一些部分)及/或CVD氧化物沉积及/或原子层沉积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处置衬底可在例如ASM A400的炉中进行热氧化。在氧化环境中,温度的范围可为750℃到1100℃。氧化环境氛围可为惰性气体(例如Ar或N

在一些实施例中,氧化层相对较薄,例如介于约5埃到约25埃之间,例如介于约10埃到约15埃之间。薄氧化物层可通过暴露于标准清洁溶液(例如SC1/SC2清洁溶液)而在半导体晶片的两侧上获取。在一些实施例中,SC1溶液包括5重量份去离子水、1重量份水性NH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将包括多晶或非晶半导体材料的富阱层沉积到单晶半导体处置晶片的暴露前表面上。合适用于在绝缘层上半导体装置中形成富阱层的半导体材料合适地能够在制造装置中形成高度缺陷层。此类材料包含多晶半导体材料及非晶半导体材料。可为多晶或非晶的材料包含硅(Si)、硅锗(SiGe)、掺杂碳的硅(SiC)及锗(Ge)。多晶硅表示包括具有随机晶体定向的小硅晶体的材料。多晶硅裸片的大小可小到约20纳米。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沉积的多晶硅的晶体裸片大小越小,富阱层中的缺陷率越高。非晶硅包括非结晶同素异形硅,其缺少短程及长过程。具有不超过约10纳米的结晶度的硅裸片还可被认为是基本上非晶的。硅锗包括呈硅及锗的任何莫耳比率的硅锗的合金。掺杂碳的硅包括硅及碳的化合物,其可以硅及碳的莫耳比率变化。多晶硅富阱层的电阻率可为至少100欧姆-cm、至少约500欧姆-cm、至少约1000欧姆-cm、或甚至至少约3000欧姆-cm,例如介于约100欧姆-cm到约100,000欧姆-cm之间,或介于约500欧姆-cm到约100,000欧姆-cm之间,或介于约1000欧姆-cm到约100,000欧姆-cm之间,或介于约500欧姆-cm到约10,000欧姆-cm之间,或介于约750欧姆-cm到约10,000欧姆-cm之间,介于约1000欧姆-cm到约10,000欧姆-cm之间,介于约2000欧姆-cm到约10,000欧姆-cm之间,介于约3000欧姆-cm到约10,000欧姆-cm之间,或介于约3000欧姆-cm到约8,000欧姆-cm之间。

用于沉积到单晶半导体处置晶片的任选的氧化前表面上的材料可通过所属领域中已知的手段而沉积。举例来说,可使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或分子束外延(MBE)来沉积半导体材料。用于LPCVD或PECVD的硅前驱体包含甲基硅烷、四氢化硅(硅烷)、丙硅烷、乙硅烷、戊硅烷、新戊硅烷、四硅烷、二氯硅烷(SiH

在一些实施例中,富阱层的半导体材料的沉积可至少一次且优选地超过一次暂时中断,以便制备富阱材料的多个层。半导体材料膜的中间表面可暴露于惰性、氧化、氮化或钝化氛围以借此使经沉积半导体材料损害或钝化。换句话说,本发明的方法可包括通过其中半导体材料经沉积,沉积被中断,半导体材料层损害或钝化,且半导体材料的下一层经沉积的循环过程而沉积富阱半导体材料的多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成包括一个钝化半导体层的多层且一个额外半导体层可经沉积以形成富阱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包括一个以上钝化半导体层及富阱层中的一个额外半导体层。通过以此方式沉积富阱层,将包括(举例来说)半导体材料的一或多个钝化层、或两个或两个以上钝化层(例如三个或三个以上钝化层,例如至少4个钝化层,或介于4个到约100个之间的钝化层,或介于4个到约60个之间的钝化层,或介于4个到约50个之间的钝化层,或介于4个到约25个之间的钝化层,或介于6个到约20个之间的钝化层)的多层沉积到处置衬底上。可沉积部分通过产量需求且通过可沉积的最小实际层厚度(其当前为约20纳米)限制的大量半导体层。半导体材料的此类层中的每一者损害或钝化使得在绝缘层上半导体制造的高温过程期间,通过钝化多层的厚度而非如在现有技术过程中通过整个富阱层的厚度限制多层的每一层中的裸片生长。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将第一半导体层暴露于包括含氮气体(例如氮、氧化亚氮、氨(NH

富阱层的总厚度可介于约0.3微米到约5微米之间,例如介于约0.3微米到约3微米之间,例如介于约0.3微米到约2微米之间或介于约2微米到约3微米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富阱层的沉积之后接着在富阱层的表面上形成电介质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一半导体处置衬底(例如,单晶硅处置衬底)经氧化以在富阱层上形成半导体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硅)膜。在一些实施例中,富阱层(例如,多晶膜)可经热氧化(其中将消耗经沉积半导体材料膜的一些部分)或半导体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硅)膜可通过CVD氧化物沉积而生长。与多晶或非晶富阱层(例如,多晶或非晶硅富阱层)接触的氧化物层(例如,二氧化硅层)可具有介于约0.1微米到约10微米之间,例如介于约0.1微米到约4微米之间,例如介于约0.1微米到约2微米之间,或介于约0.1微米到约1微米之间的厚度。氧化过程额外地使单晶半导体处置晶片的后表面氧化,其有利地减少潜在地由硅及二氧化硅的不同热膨胀系数导致的翘曲及弓形。

根据浮区方法制备的单晶半导体处置晶片(例如单晶硅处置晶片)接着接合到根据常规层转移方法制备的单晶半导体施体晶片。在优选实施例中,单晶半导体施体晶片包括选自由硅、碳化硅、硅锗、砷化镓、氮化镓、磷化铟、砷化铟镓、锗及其组合组成的群组的材料。施体晶片可从通过浮区或丘克拉斯基方法制备的锭切片。晶片厚度可在约100微米到约5000微米之间变化,例如介于约100微米到约1500微米之间,例如介于约250微米到约1500微米之间,例如介于约300微米到约1000微米之间,合适地在约500微米到约1000微米的范围内。在一些特定实施例中,晶片厚度可为约725微米。在一些实施例中,晶片厚度可为约775微米。取决于最终集成电路装置的所要性质,单晶半导体(例如,硅)施体晶片可包括电活性掺杂物,例如硼(p型)、镓(p型)、铝(p型)、铟(p型)、磷(n型)、锑(n型)及砷(n型)。单晶半导体(例如,硅)施体晶片的电阻率的范围可为1欧姆-cm到100欧姆-cm、1欧姆-cm到50欧姆-cm或5欧姆-cm到25欧姆-cm。单晶半导体施体晶片可能经受包含氧化、植入及植入后清洁的标准过程步骤。相应地,已经蚀刻并抛光且任选的氧化的单晶半导体施体晶片经受离子植入以在施体衬底中形成损伤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单晶半导体施体晶片包括电介质层。电介质层可包括单晶半导体施体晶片的前表面上形成的一或多个绝缘层。绝缘层可包括选自由二氧化硅、氮化硅及氮氧化硅组成的群组的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可包括选自由Al

可在市售仪器(例如Applied Materials Quantum II、Quantum H、Quantum LEAP或Quantum X)中执行离子植入。经植入离子包含He、H、H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具有通过He

在一些实施例中,经离子植入且任选的经清洁且任选的经退火的单晶半导体施体晶片经受氧等离子体及/或氮等离子体表面活化。在一些实施例中,氧等离子体表面活化工具是市售工具,例如可从EV Group购得的工具,例如

单晶半导体施体晶片的亲水性前表面及单晶半导体处置晶片的前表面接着紧密接触以借此形成接合结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单晶半导体施体晶片的前表面及单晶半导体处置晶片的前表面中的每一者可包括一或多个绝缘层。绝缘层形成接合结构的电介质层。

由于机械接合可能相对较弱,因此接合结构可进一步退火以加固单晶半导体施体晶片与单晶半导体处置晶片之间的接合。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接合结构于足以在单晶半导体施体衬底中形成热活化劈裂面的温度下退火。合适工具的实例可为例如Blue M型号的简单箱式炉。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结构在从约200℃到约400℃、从约300℃到约400℃、例如从约350℃到约400℃的温度下退火。

在一些实施例中,退火可在相对较高压力下发生,例如介于约0.5MPa到约200MPa之间,例如介于约0.5MPa到约100MPa之间,例如介于约0.5MPa到约50MPa之间,或介于约0.5MPa到约10MPa之间,或介于约0.5MPa到约5MPa之间。在常规接合方法中,可能通过热劈裂限制温度。此在植入面处的薄板的压力超过外部均压时发生。相应地,常规退火可能由于热劈裂而限于介于约350℃到约400℃之间的接合温度。在植入及接合之后,晶片经弱保持在一起。但晶片之间之间隙足以防止气体渗入或逸出。弱接合可通过热处理加强,但在植入期间形成的腔体填充气体。在加热时,腔体内的气体加压。估计压力可取决于剂量而达到0.2到1GPa(切尔卡欣(Cherkashin)等人,J.Appl.Phys.118,245301(2015))。当压力超过临界值时,层分层。此被称为热劈裂。其防止退火中的较高温度或较长时间。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接合在高压下发生,例如,介于约0.5MPa到约200MPa之间,例如介于约0.5MPa到约100MPa之间,例如介于约0.5MPa到约50MPa之间,或介于约0.5MPa到约10MPa之间,或介于约0.5MPa到约5MPa之间,此借此实现高温下的接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结构在从约300℃到约700℃、从约400℃到约600℃,例如介于约400℃到约450℃之间,或甚至介于约450℃到约600℃之间,或介于约350℃到约450℃之间的温度下退火。增加热预算将对接合强度具有积极影响。热退火可发生达从约0.5小时到约10小时,例如介于约0.5小时到约3小时之间的持续时间,优选地约2小时的持续时间。此类温度范围内的热退火足以形成热活化劈裂面。在常规接合退火中,归因于边缘下降,处置晶片及施体晶片两者的边缘可能变得相距甚远。在此区域中,不存在层转移。其被称为阶梯。期望加压接合减小此阶梯,使SOI层进一步向外朝向边缘延伸。所述机制是基于捕捉气囊被压缩且向外“拉链式运动”。在用以活化劈裂面的热退火之后,可劈裂接合结构。

在热退火之后,单晶半导体施体晶片与单晶半导体处置晶片之间的接合强到足以经由在劈裂面处劈裂接合结构来起始层转移。劈裂可根据所属领域中已知的技术发生。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结构可被放置在常规劈裂台上,所述劈裂台一侧附接到固定吸杯且另一侧通过额外吸杯附接在铰接臂上。裂纹在接近吸杯附接处被起始且可移动臂绕铰链枢转,从而将晶片劈裂开。劈裂移除半导体施体晶片的一部分,借此在绝缘层上半导体(复合)结构20上留下一单晶半导体装置层26(优选地硅装置层)。参见图2。

在劈裂之后,经劈裂结构可经受高温退火以便进一步加强经转移装置层26与单晶半导体处置晶片20之间的接合。合适工具的实例可为立式炉,例如ASM A400。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接合结构在从约1000℃到约1200℃,优选地在约1000℃的温度下退火。热退火可发生达从约0.5小时到约8小时的持续时间,优选地约4小时的持续时间。这些温度范围内的热退火足以加强经转移装置层与单晶半导体处置衬底之间的接合。

在劈裂及高温退火之后,接合结构可经受清洁过程,所述清洁过程经设计以移除薄热氧化物且从表面清洁微粒。在一些实施例中,单晶半导体装置层可通过经受使用H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延层可经沉积在经转移单晶半导体装置层26上。经沉积外延层可包括大体上与下方单晶半导体装置层26相同的电气特性。替代地,外延层可包括与下方单晶半导体装置层26不同的电气特性。外延层可包括选自由硅、碳化硅、硅锗、砷化镓、氮化镓、磷化铟、砷化铟镓、锗及其组合组成的群组的材料。取决于最终集成电路装置的所要性质,外延层可包括电活性掺杂物,例如硼(p型)、镓(p型)、铝(p型)、铟(p型)、磷(n型)、锑(n型)及砷(n型)。外延层的电阻率的范围可从1欧姆-cm到1050欧姆-cm、从1欧姆-cm到50欧姆-cm,通常从5欧姆-cm到25欧姆-cm。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延层可具有介于约20纳米到约3微米之间,例如介于约20纳米到约2微米之间,例如介于约20纳米到约1.5微米之间或介于约1.5微米到约3微米之间的厚度。

接着,包括单晶半导体处置晶片22、富阱层28、电介质层24及半导体装置层26的完成的SOI晶片可经受生产线终端度量衡检验且使用典型SC1-SC2过程进行最后一次清洁。

在介绍本发明的元件或其实施例时,冠词“一(a)”、“一(an)”、“所述(the)”及“所述(said)”希望意味着存在一或多个元件。术语“包括”、“包含”及“具有”希望是包含的且意味着可能存在除所列元件以外的额外元件。

由于可在上文中作出各种改变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希望上述描述中含有且所附图式中展示的所有问题应解释为阐释性而非限制意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