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兜底平台停层施工方法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兜底平台停层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兜底平台停层施工方法,包括:首先确定兜底平台需要停靠的期望高度;然后在核心筒剪力墙上设置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再通过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吊升兜底平台使兜底平台高于期望高度,将兜底平台与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分离,通过第一拉索、第二拉索和第三拉索分别连接第一吊点、第二吊点和兜底平台,通过兜底平台吊升装置下降兜底平台直至第三拉索完全受力,且第一拉索、第二拉索和第三拉索使兜底平台位于期望高度;拆除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和吊升拉索。本发明能够将兜底平台附着到主体结构上,实现停层,设计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63051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898514.7

  • 申请日2017-09-2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曾耀先

  • 地址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24: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7-30

    授权

    授权

  • 2018-0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B1/34 申请日:2017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1-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模架系统兜底平台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兜底平台停层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超高层建筑指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为了在垂直高度上形成多个作业面,通常核心筒剪力墙先行施工,并领先外框筒结构6-7层,而外框筒施工又领先核心筒内水平结构施工4-5层,这样就使核心筒剪力墙作业面与核心筒内水平结构作业面之间,形成了10层以上的竖向高差。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交叉作业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工程实践中,通常依附核心筒剪力墙施工的模架系统,设置下挂兜底平台作为水平防护。兜底平台随模架系统不断提升。核心筒剪力墙施工完成后,为减小兜底平台对模架系统拆除作业的影响,同时使水平防护继续发挥作业,就需要将兜底平台附着到主体结构上,实现停层。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兜底平台停层施工方法,其能够将兜底平台附着到主体结构上,实现停层,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兜底平台停层施工方法,其能够将兜底平台附着到主体结构上,实现停层,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兜底平台停层施工方法,其设计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兜底平台停层施工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1)在核心筒剪力墙施工之前或期间,确定吊挂在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下的兜底平台需要停靠的期望高度;

(2)所述核心筒剪力墙随所述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上升而不断增高,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高于所述期望高度时,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高于所述期望高度的不同位置分别设置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将第一拉索的上端和第二拉索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吊点和所述第二吊点;

(3)将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安装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上,将吊升拉索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和所述兜底平台;

(4)所述兜底平台随所述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上升而不断上升,当所述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高于所述期望高度时,通过所述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吊升所述兜底平台使所述兜底平台高于所述期望高度,将所述兜底平台与所述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分离,将所述第一拉索的下端、所述第二拉索的下端和第三拉索的上端相连接,将所述第三拉索的下端连接所述兜底平台;或者,将所述第一拉索的下端、对拉拉索的一端和一根所述第三拉索的上端相连接,将所述第二拉索的下端、所述对拉拉索的另一端和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的上端相连接,将该一根所述第三拉索的下端和该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兜底平台;

(5)通过所述兜底平台吊升装置下降所述兜底平台直至所述第三拉索完全受力,且所述第一拉索、所述第二拉索和所述第三拉索使所述兜底平台位于所述期望高度或者所述第一拉索、所述第二拉索、所述对拉拉索和所述第三拉索使所述兜底平台位于所述期望高度;

(6)拆除所述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和所述吊升拉索。

较佳地,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一吊点通过第四拉索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一根连梁上缠绕而成,将所述的第一拉索的上端连接所述第四拉索,所述第二吊点通过第五拉索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另一根所述连梁上缠绕而成,将所述的第二拉索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五拉索。

更佳地,在所述步骤(2)中,在所述第四拉索和该一根所述连梁的棱角之间设置第一护角用具,在所述第五拉索和该另一根所述连梁的棱角之间设置第二护角用具。

更佳地,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四拉索通过第一卸扣连接所述的第一拉索的上端,所述第五拉索通过第二卸扣连接所述的第二拉索的上端。

较佳地,在所述步骤(4)中,通过第三卸扣将所述的第一拉索的下端、所述的第二拉索的下端和所述的第三拉索的上端相连接;通过第四卸扣将所述的第一拉索的下端、所述的对拉拉索的一端和该一根所述第三拉索的上端相连接,通过第五卸扣将所述的第二拉索的下端、所述的对拉拉索的另一端和该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的上端相连接。

较佳地,在所述步骤(4)中,通过第六卸扣将所述的第三拉索的下端连接所述兜底平台;通过第七卸扣将该一根所述第三拉索的下端连接所述兜底平台,通过第八卸扣将该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的下端连接所述兜底平台。

较佳地,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一吊点通过第一预埋件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一面墙体中预埋而成,将所述的第一拉索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预埋件,所述第二吊点通过第二预埋件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另一面所述墙体中预埋而成,将所述的第二拉索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预埋件。

更佳地,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一预埋件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的第一拉索的上端穿设在所述第一穿孔中,所述第二预埋件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的第二拉索的上端穿设在所述第二穿孔中。

较佳地,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一吊点通过第四拉索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连梁上缠绕而成,将所述的第一拉索的上端连接所述第四拉索,所述第二吊点通过第二预埋件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墙体中预埋而成,将所述的第二拉索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预埋件。

较佳地,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一吊点通过第一预埋件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墙体中预埋而成,将所述的第一拉索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预埋件,所述第二吊点通过第五拉索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连梁上缠绕而成,将所述的第二拉索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五拉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兜底平台停层施工方法包括:首先确定兜底平台需要停靠的期望高度;然后在核心筒剪力墙上设置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再通过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吊升兜底平台使兜底平台高于期望高度,将兜底平台与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分离,通过第一拉索、第二拉索和第三拉索分别连接第一吊点、第二吊点和兜底平台,通过兜底平台吊升装置下降兜底平台直至第三拉索完全受力,且第一拉索、第二拉索和第三拉索使兜底平台位于期望高度;拆除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和吊升拉索,因此,其能够将兜底平台附着到主体结构上,实现停层,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兜底平台停层施工方法包括:首先确定兜底平台需要停靠的期望高度;然后在核心筒剪力墙上设置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再通过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吊升兜底平台使兜底平台高于期望高度,将兜底平台与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分离,通过第一拉索、第二拉索和第三拉索分别连接第一吊点、第二吊点和兜底平台,通过兜底平台吊升装置下降兜底平台直至第三拉索完全受力,且第一拉索、第二拉索和第三拉索使兜底平台位于期望高度;拆除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和吊升拉索,因此,其设计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兜底平台停层施工方法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拉索、第二拉索和第三拉索的连接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拉索、第二拉索、第三拉索、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3A是图2所示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

图3B是图2所示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兜底平台停层施工方法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拉索、第二拉索、对拉拉索和第三拉索的连接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拉索、第二拉索、对拉拉索、第三拉索、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6A是图5所示的结构的第一预埋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6B是图5所示的结构的第二预埋件的主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第一吊点;2第二吊点;3第一拉索;4第二拉索;5第三拉索;6第四拉索;7第五拉索;8连梁;9第一护角用具;10第二护角用具;11第一弧形凹槽;12第二弧形凹槽;13第一卸扣;14第二卸扣;15第一预埋件;16第二预埋件;17墙体;18第一穿孔;19第二穿孔;20第一耳板;21第一面板;22第一锚定杆;23加强杆;24第二耳板;25第二面板;26第二锚定杆;27对拉拉索;28第三卸扣;29第四卸扣;30第五卸扣;31第六卸扣;32第七卸扣;33第八卸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6B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和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兜底平台停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核心筒剪力墙施工之前或期间,确定吊挂在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下的兜底平台需要停靠的期望高度;

所述期望高度需要预先确定,以便以下步骤(2)提到的兜底平台停层施工的第一吊点1和第二吊点2的设置,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核心筒剪力墙施工之前,确定吊挂在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下的兜底平台需要停靠的期望高度。所述期望高度的确定也可以在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期间进行,只要在第一吊点1和第二吊点2的设置之前确定所述期望高度即可,也就是说,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高于所述期望高度之前确定所述期望高度即可,在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在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期间,确定吊挂在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下的兜底平台需要停靠的期望高度。

(2)所述核心筒剪力墙随所述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上升而不断增高,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高于所述期望高度时,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高于所述期望高度的不同位置分别设置第一吊点1和第二吊点2,将第一拉索3的上端和第二拉索4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吊点1和所述第二吊点2;

所述第一吊点1和所述第二吊点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图3B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吊点1通过第四拉索6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一根连梁8上缠绕而成,将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上端连接所述第四拉索6,所述第二吊点2通过第五拉索7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另一根所述连梁8上缠绕而成,将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五拉索7。

为了保护连梁8,防止连梁8遭受第四拉索6和第五拉索7的破坏,请参见图3A~图3B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第四拉索6和该一根所述连梁8的棱角之间设置第一护角用具9,在所述第五拉索7和该另一根所述连梁8的棱角之间设置第二护角用具10。

所述第一护角用具9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较佳地,所述第一护角用具9包括多个第一弧形凹槽11和多个第一槽间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多个所述第一弧形凹槽11相互平行间隔设置,该一根所述连梁8的棱角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弧形凹槽11中,所述第一弧形凹槽1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槽间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四拉索6绕经所述第一弧形凹槽11的外侧面。请参见图3A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凹槽11具有3个,所述第一槽间连接件具有2个,该一根所述连梁8具有四个棱角,其中上面两个棱角和下面外侧棱角分别位于3个所述第一弧形凹槽11中,所述第四拉索6绕经3个所述第一弧形凹槽11的外侧面。所述第一弧形凹槽11可以是半圆形凹槽,例如半圆钢管,所述第一槽间连接件可以是连接杆,例如钢筋。所述第一弧形凹槽11和所述第一槽间连接件可以采用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护角用具10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较佳地,所述第二护角用具10包括多个第二弧形凹槽12和多个第二槽间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多个所述第二弧形凹槽12相互平行间隔设置,该另一根所述连梁8的棱角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二弧形凹槽12中,所述第二弧形凹槽12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槽间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五拉索7绕经所述第二弧形凹槽12的外侧面。请参见图3B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弧形凹槽12具有3个,所述第二槽间连接件具有2个,该另一根所述连梁8具有四个棱角,其中上面两个棱角和下面外侧棱角分别位于3个所述第二弧形凹槽12中,所述第五拉索7绕经3个所述第二弧形凹槽12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弧形凹槽12可以是半圆形凹槽,例如半圆钢管,所述第二槽间连接件可以是连接杆,例如钢筋。所述第二弧形凹槽12和所述第二槽间连接件可以采用焊接连接。

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上端连接所述第四拉索6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较佳地,所述第四拉索6通过第一卸扣13连接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上端。请参见图1~图3A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拉索6套设在所述第一卸扣13中,所述第四拉索6的一端穿设所述第一卸扣13后与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上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卸扣13中,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上端的一部分穿设所述第一卸扣13后与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上端的剩余部分通过卡扣连接。

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五拉索7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较佳地,所述第五拉索7通过第二卸扣14连接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上端。请参见图1~图2和图3B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拉索7套设在所述第二卸扣14中,所述第五拉索7的一端穿设所述第二卸扣14后与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上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卸扣14中,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上端的一部分穿设所述第二卸扣14后与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上端的剩余部分通过卡扣连接。

所述第一吊点1和所述第二吊点2还可以具有任何其它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4~图6B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吊点1通过第一预埋件15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一面墙体17中预埋而成,将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预埋件15,所述第二吊点2通过第二预埋件16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另一面所述墙体17中预埋而成,将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预埋件16。

将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预埋件15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4~图6B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埋件15设置有第一穿孔18,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上端穿设在所述第一穿孔18中,所述第二预埋件16设置有第二穿孔19,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上端穿设在所述第二穿孔19中。

所述第一预埋件15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6A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埋件15包括第一耳板20、第一面板21和第一锚定杆22,所述第一耳板20和所述第一锚定杆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21的朝向相反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一耳板20设置有所述第一穿孔18,所述第一面板21和所述第一锚定杆22预埋在该一面所述墙体17中。所述第一耳板20可以是例如钢板,所述第一面板21可以是例如钢板,所述第一锚定杆22可以是例如钢筋。为了增强第一锚定杆22的锚固性,在第一锚定杆22的远离所述第一面板21的端部上叠置有加强杆23。

所述第二预埋件16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6B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埋件16包括第二耳板24、第二面板25和第二锚定杆26,所述第二耳板24和所述第二锚定杆26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25的朝向相反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二耳板24设置有所述第二穿孔19,所述第二面板25和所述第二锚定杆26预埋在该另一面所述墙体17中。所述第二耳板24可以是例如钢板,所述第二面板25可以是例如钢板,所述第二锚定杆26可以是例如钢筋。为了增强第二锚定杆26的锚固性,在第二锚定杆26的远离所述第二面板25的端部上也叠置有加强杆23。

所述第一吊点1和所述第二吊点2还可以具有任何其它合适的结构,例如,所述第一吊点1通过第四拉索6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连梁8上缠绕而成,将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上端连接所述第四拉索6,所述第二吊点2通过第二预埋件16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墙体17中预埋而成,将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预埋件16。

所述第一吊点1和所述第二吊点2还可以具有任何其它合适的结构,例如,所述第一吊点1通过第一预埋件15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墙体17中预埋而成,将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预埋件15,所述第二吊点2通过第五拉索7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的连梁8上缠绕而成,将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五拉索7。

(3)将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安装在所述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上,将吊升拉索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和所述兜底平台;

所述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吊升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兜底平台吊升装置是手动葫芦。

所述吊升拉索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拉索,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吊升拉索是钢丝绳。

(4)所述兜底平台随所述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上升而不断上升,当所述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高于所述期望高度时,通过所述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吊升所述兜底平台使所述兜底平台高于所述期望高度,将所述兜底平台与所述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分离,将所述第一拉索3的下端、所述第二拉索4的下端和第三拉索5的上端相连接,将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连接所述兜底平台;或者,将所述第一拉索3的下端、对拉拉索27的一端和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上端相连接,将所述第二拉索4的下端、所述对拉拉索27的另一端和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上端相连接,将该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和该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兜底平台;

为了操作更加方便,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兜底平台位于所述期望高度时,再通过所述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吊升所述兜底平台使所述兜底平台高于所述期望高度。此时,仅需通过所述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吊升所述兜底平台一小段高度例如100mm高度即可。

将所述第一拉索3的下端、所述第二拉索4的下端和第三拉索5的上端相连接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较佳地,通过第三卸扣28将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下端、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下端和所述的第三拉索5的上端相连接。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下端套设在所述第三卸扣28中,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下端的一部分穿设所述第三卸扣28后与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下端的剩余部分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下端套设在所述第三卸扣28中,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下端的一部分穿设所述第三卸扣28后与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下端的剩余部分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的第三拉索5的上端套设在所述第三卸扣28中,所述的第三拉索5的上端的一部分穿设所述第三卸扣28后与所述的第三拉索5的上端的剩余部分通过卡扣连接。

将所述第一拉索3的下端、对拉拉索27的一端和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上端相连接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较佳地,通过第四卸扣29将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下端、所述的对拉拉索27的一端和该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上端相连接。请参见图4~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下端套设在所述第四卸扣29中,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下端的一部分穿设所述第四卸扣29后与所述的第一拉索3的下端的剩余部分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的对拉拉索27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四卸扣29中,所述的对拉拉索27的一端的一部分穿设所述第四卸扣29后与所述的对拉拉索27的一端的剩余部分通过卡扣连接;该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上端套设在所述第四卸扣29中,该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上端的一部分穿设所述第四卸扣29后与该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上端的剩余部分通过卡扣连接。

将所述第二拉索4的下端、所述对拉拉索27的另一端和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上端相连接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较佳地,通过第五卸扣30将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下端、所述的对拉拉索27的另一端和该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上端相连接。请参见图4~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下端套设在所述第五卸扣30中,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下端的一部分穿设所述第五卸扣30后与所述的第二拉索4的下端的剩余部分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的对拉拉索27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五卸扣30中,所述的对拉拉索27的另一端的一部分穿设所述第五卸扣30后与所述的对拉拉索27的另一端的剩余部分通过卡扣连接;该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上端套设在所述第五卸扣30中,该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上端的一部分穿设所述第五卸扣30后与该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上端的剩余部分通过卡扣连接。

将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连接所述兜底平台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较佳地,通过第六卸扣31将所述的第三拉索5的下端连接所述兜底平台。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套设在第六卸扣31中,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的一部分穿设所述第六卸扣31后与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的剩余部分通过卡扣连接。

将该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和该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兜底平台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较佳地,通过第七卸扣32将该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连接所述兜底平台,通过第八卸扣33将该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连接所述兜底平台。请参见图4~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该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套设在第七卸扣32中,该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的一部分穿设所述第七卸扣32后与该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的剩余部分通过卡扣连接,该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套设在第八卸扣33中,该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的一部分穿设所述第八卸扣33后与该另一根所述第三拉索5的下端的剩余部分通过卡扣连接。

所述第一拉索3、所述第二拉索4、所述第三拉索5、所述第四拉索6和所述第五拉索7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拉索,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索3、所述第二拉索4、所述第三拉索5、所述第四拉索6和所述第五拉索7均为钢丝绳。所述对拉拉索27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拉索,在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对拉拉索27是钢丝绳。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个兜底平台,如果所述第一吊点1、所述第二吊点2、所述第一拉索3、所述第二拉索4和所述第三拉索5形成的结构或者所述第一吊点1、所述第二吊点2、所述第一拉索3、所述第二拉索4、所述对拉拉索27和所述第三拉索5形成的结构不能安全平稳地吊住兜底平台,可以根据需要考虑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吊点1、所述第二吊点2、所述第一拉索3、所述第二拉索4和所述第三拉索5形成的结构或者所述第一吊点1、所述第二吊点2、所述第一拉索3、所述第二拉索4、所述对拉拉索27和所述第三拉索5形成的结构,以安全平稳地吊住兜底平台。

(5)通过所述兜底平台吊升装置下降所述兜底平台直至所述第三拉索5完全受力,且所述第一拉索3、所述第二拉索4和所述第三拉索5使所述兜底平台位于所述期望高度或者所述第一拉索3、所述第二拉索4、所述对拉拉索27和所述第三拉索5使所述兜底平台位于所述期望高度;

要使所述兜底平台位于所述期望高度,可以通过核心筒剪力墙和兜底平台的设计图纸,设计第一吊点1和第二吊点2的位置以及兜底平台的吊点位置,从而确定第一拉索3、第二拉索4和第三拉索5(若存在对拉拉索27时还包括对拉拉索27)形成的形状结构,进而计算它们的长度、规格等;或者,也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步骤(4)和步骤(5),更换不同长度的第三拉索5;如果存在对拉拉索27,也可以更换不同长度的对拉拉索27;甚至还可以更换不同长度的步骤(2)中的第一拉索3和第二拉索4,使得最终,所述第三拉索5完全受力后,所述兜底平台位于所述期望高度。

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兜底平台吊升装置下降所述兜底平台直至所述第三拉索5完全受力,且所述第一拉索3、所述第二拉索4和所述第三拉索5使所述兜底平台位于所述期望高度。请参见图4~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兜底平台吊升装置下降所述兜底平台直至所述第三拉索5完全受力,且所述第一拉索3、所述第二拉索4、所述对拉拉索27和所述第三拉索5使所述兜底平台位于所述期望高度。

(6)拆除所述兜底平台吊升装置和所述吊升拉索。

本发明已经通过以上内容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和常规技术手段对本发明进行适当变化,例如,步骤(2)中的“将第一拉索3的上端和第二拉索4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吊点1和所述第二吊点2”可以在步骤(4)中进行;步骤(3)只要在步骤(4)之前进行即可;步骤(4)中,所述第一拉索3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拉索4的下端可以先连接,可以在步骤(2)中进行;步骤(4)中,所述第一拉索3的下端、对拉拉索27和所述第二拉索4的下端可以先连接,可以在步骤(2)中进行;等等。这些改变或变化都将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兜底平台停层施工方法。在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末期,将原本吊挂到模架系统上的兜底防护,用拉索吊挂到剪力墙墙体和/或连梁上,工序简单,可操作性强,施工成本低。本发明对解决同类工程技术问题,有一定应用价值。

综上,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剪力墙施工模架系统兜底平台停层施工方法能够将兜底平台附着到主体结构上,实现停层,设计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发明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