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内燃机的机油泵壳体

内燃机的机油泵壳体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1)的机油泵壳体(2)。此机油泵壳体(2)能法兰连接在曲轴箱(3)上。它具有机油泵壳体壁(4)。此机油泵壳体(2)在机油泵壳体壁(4)的上方区域(5)中具有集油底板(6)。回油通道(7)集成在机油泵壳体(2)中。回油通道(7)从集油底板(6)中的进油孔(8)一直延伸到油底壳液面(10)下方区域中的出油孔(9)。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782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210157193.2

  • 发明设计人 W-D·比克;A·莫里茨;

    申请日2012-03-07

  • 分类号F01M1/02(20060101);F01M11/00(20060101);F01M11/02(20060101);F02F7/00(20060101);F16F15/2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侯宇

  • 地址 美国密歇根州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55: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23

    授权

    授权

  • 2014-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1M1/02 申请日:201203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9-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机油泵壳体。机油泵壳体能法兰连接在曲轴箱 上。它具有机油泵壳体壁。机油泵壳体在机油泵壳体壁的上方区域中内具有 集油底板。

背景技术

从文献DE 60024738T2中已知一种具有组合的机油泵及角动量平衡 模块的平衡轴壳体,用来安装在往复式活塞发动机的油底壳中,其中,转动 的角动量平衡轴在相对而置的端部上带有平衡配重,以便平衡活塞式发动机 的不平衡的旋转脉冲力。此外,从文献US 6,205,970B 1还已知,机油泵壳 体与角动量平衡轴的壳体一起成型,以便减少零件的数量,并减少组装的制 造时间。

已知的机油泵壳体以其平衡轴壳体以一定的角度设置在曲轴的下方,使 得机油泵的抽吸孔位于油底壳中,并且使配重在油底壳上方旋转。为了保护 组合的机油泵和角动量平衡模块免受曲轴支架的油污,机油泵和角动量平衡 模块完全封装在平衡轴壳体中,只有机油泵的吸油孔从此平衡轴壳体中出来 伸入油底壳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机油泵壳体。

此目的通过这样一种内燃机的机油泵壳体来实现,该机油泵壳体能法兰 连接在曲轴箱上,并且它具有机油泵壳体壁和集油底板,该集油底板在上方 区域中封闭机油泵壳体壁,其中,所述机油泵壳体具有回油通道,该回油通 道集成在机油泵壳体中并且从集油底板中的进油孔一直延伸到油底壳液面 下方区域中的出油孔中。设置在气缸盖罩下方的油分离器的机油经由该回油 通道可气密地一直导引到油底壳液面下方。

此机油泵壳体的优点是,可在机油泵壳体的内部将从漏泄燃气或吹漏气 (也称为“blow by gas”)中分离出来的油收集起来,其中,分离出来的机油从 气缸盖出发可气密地一直引导到机油泵壳体中的油底壳液面的下方。此外这 还意味着,省略在机油泵壳体的内部安装附加零件(例如气密的机油管道, 它为了固定具有螺纹连接)的安装工作。此外,还提高了内燃机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因为在机油泵壳体的范围内通过振动不会导致用于固定回油零件的 螺纹连接的松脱,而且机油泵和角动量平衡轴的功能也不再会受影响。

此外还有利的是,可相对于常规方案明显地减少零件数量。因为这种集 成的回油通道在压铸泵壳体时可以是集成在内的,所以为安设用于从吹漏气 中分离出来的机油返回的部件不再需要事后开设流通钻孔,并且也不需要用 于接收和引导此回油的零件(例如回油管)。

在另一实施例中,进油孔具有气密件,进油孔通过它气密地与集成在曲 轴箱中的、气密的供油通道相连。此气密件是曲轴箱和油泵壳体之间的平面 密封件的一体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没有油雾和气压可从曲轴箱渗入回油通 道(其处在已降低了的压力下)中,此回油通道用于返回从气缸盖罩的容积中 分离出来的油。

为此,油分离器自身可设置在气缸盖罩的容积内,或设置在朝向气密的 供油通道的过渡区域中,此供油通道集成在曲轴箱中。这种集成在曲轴箱中 的、气密的供油通道把分离出来的机油在已降低了的压力下一直导入机油泵 壳体的集油底板中的进油孔。

在另一实施例中,机油泵壳体壁在此下方区域内由能法兰连接的油底壳 底板油密地封闭,只要此机油泵壳体壁在其下方区域内朝下敞开。油底壳底 板因此油密地遮盖了机油泵壳体的这个下方敞开的区域。

回油通道的出油孔设置在油底壳液面的下方并且保证,从吹漏气中分离 出来的机油在已降低了的压力下可靠地回到油底壳中。为了截住从吹漏气中 分离出来的并且随后通过曲轴箱的气密式供油通道抵达集油底板的机油,在 集油底板中的进油孔过渡到一个漏斗状的中空腔中。此漏斗状的中空腔可把 机油收集成油滴或回油流,因此漏斗状的中空腔的端部可过渡至水平取向的 集油通道。此集油通道也可设计成弯曲的,以便将集油底板的进油孔与在油 底壳液面下方区域内的出油孔连接起来。

为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水平取向的集油通道过渡至一个通至出油孔的 竖直的排油通道中。如果出油孔不当作机油孔来用,则所述水平和竖直的通 道的横截面与所述溅油收集底板中的漏斗状孔口相比可明显更小。

为此可规定,通至出油孔的竖直的排油通道集成在机油泵壳体壁中。由 于排油通道集成在机油泵壳体壁中,可不必在水平的集油通道的端部中铸入 一根竖直取向的空心管。

在机油泵壳体中可设置具有机油泵和角动量平衡轴的机油泵模块。机油 泵具有伸入油底壳中的抽吸孔,以便把机油泵向曲轴的滑动轴承和滚动轴 承,而至少一个平衡配重旋转地设置在机油泵模块的角动量平衡轴上,以便 平衡由内燃机的扭矩脉冲引起的不平衡度。为此,转子轴机械地通过机油泵 壳体中的正齿轮变速装置与角动量平衡轴相连。

此外还规定,将所述机油泵壳体应用在具有内燃机的交通工具中。

附图说明

现在借助附图详细地阐述了实施例。

图1在示意性的透视图中示出了机油泵壳体;

图2在示意性的下视图中示出了机油泵模块,其没有环绕的机油泵壳 体壁;

图3在示意性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中示出了按图1的具有回油通道 的内燃机;

图4在示意性的透视局部视图中示出了内燃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示意性的透视图中示出了按实施例的机油泵壳体2。油底壳位于 机油泵壳体2中,此油底壳具有油底壳液面10,它在图1中利用虚线标出。 机油泵壳体2具有机油泵壳体壁4,它在其上方区域5由集油底板6封闭, 并在下方区域11具有图1未示出的油底壳底板,此油底壳底板油密地封闭 机油泵壳体壁4下方孔口。

在按图1的实施例中,回油通道7集成在机油泵壳体2中,此回油通道 7从集油底板6中的进油孔8一直延伸到油底壳液面10下方的出油孔9。回 油通道7在进油孔8的区域内具有漏斗状的中空腔13,它过渡到水平取向的 集油通道14中。竖直的排油通道15连接到该水平取向的集油通道14上, 出油孔9位于此排油通道15的端部上。油在机油泵壳体2的集油底板6上 收集起来,并通过进油孔8导入回油通道7中,此油是在滑动和滚动轴承的 曲轴范围内脱落的。

此回油通道7是机油泵壳体2的集成的组成部分,它可由铝压铸合金构 成。这种集成的回油通道7可借助铝压铸法被置入机油泵壳体2中,因此事 后可完全省略从集油底板6一直到油底壳的回流零件的安装,因此可减少安 装成本。这种集成在机油泵壳体2中的回油通道7同时还改善了回油的可靠 性,尤其是不需要用于回油范畴内的附加零件的螺纹固定。

此外,在图1中还可看到具有斜齿的正齿轮变速装置19,图2所示的 角动量平衡轴17通过它被驱动。

图2在示意性的下视图中示出了按图1的机油泵模块30,而没有示出 环绕的机油泵壳体壁。机油泵模块30借助其机组(例如机油泵16,其具有伸 入油底壳中的吸油孔18,并具有正齿轮驱动装置26,并具有角动量平衡轴 17和至少一个平衡配重20)几乎遮盖了图1所示的集油底板6的整个下侧, 因此集成地安设在机油泵壳体中的带有水平取向的集油通道14和竖直的排 油通道15的回油通道7明显地有利于节省机油泵壳体内部的空间。

图3在示意性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中示出了按图1的具有回油通道7 的内燃机1。内燃机1的局部视图示出了气缸体25的气缸24之一的剖面, 也示出了内燃机1的上曲轴箱27。下曲轴箱3连接到具有上曲轴箱27的气 缸体25上。机油泵壳体2以其集油底板6法兰连接在下曲轴箱3上,其中 机油泵壳体壁4在下方区域11中被油底壳底板12油密地封闭。

在此实施例中,此油底壳底板12由深拉伸的板材成型。在气缸24的剖 面中,同时看到通过集成在机油泵壳体2中的回油通道7、漏斗状的中空腔 13、水平取向的集油通道14和竖直相连的排油通道15一直到出油孔9的剖 面,所述出油孔在此之实施例中设置在油底壳液面10的下方。

图4在示意性的透视局部视图中示出了按图3的内燃机,它在此实施例 中在气缸体25中具有三个气缸22、23和24。此外,在图4中还可看到气缸 盖密封件21,它气密地密封未示出的气缸盖与此处示出的气缸盖25之间的 连接。具有与图1至3相同功能的零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不再赘述。

附图标记清单

1 内燃机

2 机油泵壳体

3 曲轴箱

4 机油泵壳体壁

5 上方区域

6 集油底板

7 回油通道

8 进油孔

9 出油孔

10 油底壳液面

11 下方区域

12 油底壳底板

13 漏斗状的中空腔

14 水平取向的集油通道

15 排油通道

16 机油泵

17 角动量平衡轴

18 吸油孔

19 正齿轮变速装置

20 平衡配重

21 气缸盖密封件

22 气缸

23 气缸

24 气缸

25 气缸体

26 正齿轮驱动装置

27 上曲轴箱

30 机油泵模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