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方法及液体喷射装置

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方法及液体喷射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在喷嘴开口部从由抵接面紧密附着而堵塞的状态变为开放状态时、能抑制喷嘴内的弯液面的形成位置变化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其方法及具备其的液体喷射装置。其中,具备:抵接面(40p)呈以堵塞多个喷嘴开口部的方式紧密附着于喷嘴形成面(10p)而抵接的抵接状态和从喷嘴形成面(10p)离开的离开状态的喷嘴抵接机构(40),喷嘴抵接机构(40)在从抵接状态变为离开状态的过程中,以优先从多个喷嘴开口部中的、自供给口(11)起经由共用墨液室(12)到达喷嘴的墨液(L)的流路长度(RL)短的喷嘴(NL1)的喷嘴开口部(K1)起依次开放喷嘴开口部的方式,使抵接面(40p)从喷嘴形成面(10p)离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26728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110148933.1

  • 发明设计人 山田阳一;红林良之;小桥胜;

    申请日2011-06-03

  • 分类号B41J2/165;

  • 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陈海红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47: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2-25

    授权

    授权

  • 2013-07-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41J2/165 申请日:201106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2-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喷射用液体 干燥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中从液体喷射机构(例如印刷头)对介质 (例如用纸)喷射喷射用液体(例如墨液)以形成预定的图像(包括文字 和/或图形等)。这样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能够从液体喷射机构稳定地喷 射喷射用液体,具备使得液体喷射机构内的喷射用液体不会干燥地进行抑 制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该装置构成为,在不形成图像时,使得抵 接部件相对于液体喷射机构所具备的、设置有喷嘴开口部的喷嘴形成面抵 接,以覆盖喷嘴开口部,从而抑制喷射用液体的干燥,该喷嘴开口部为对 喷射用液体进行喷射的喷嘴的端部开口。而且,该装置构成为,在要形成 图像时,为了能够从喷嘴开口部向介质喷射喷射用液体,使得抵接着的抵 接部件从喷嘴形成面离开。

作为这种装置,已知构成为:罩状的抵接部件在其与喷嘴形成面之间 形成封闭空间区域以覆盖喷嘴形成面的装置(罩盖装置)。在这样的装置 的情况下,部件不直接与喷嘴开口部抵接,所以在喷嘴内所形成的弯液面 (喷射用液体与大气的界面)被抵接部件破坏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直到封 闭空间区域达到饱和汽压为止,溶剂成分可能会蒸发而使喷射用液体干燥。

因此,为了抑制喷射用液体的干燥,提出了各种技术,皆致力于使得 抵接部件不隔着空间而直接与喷嘴形成面抵接即紧密附着来覆盖喷嘴开口 部,并且稳定地形成弯液面(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928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9-029113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和/或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那样的装置中,实际 上将喷嘴形成面和/或抵接部件的抵接面形成为完全的平坦面是很难的。因 此,使已堵塞的喷嘴开口部全部同时开放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原来被堵 塞的状态的喷嘴开口部中,存在喷嘴开口部已经开放的喷嘴和喷嘴开口部 尚未开放的喷嘴。

但是,例如在抵接部件的紧密附着状态下,在其抵接面与墨液接触的 喷嘴开口部,由于在抵接面离开的瞬间所产生的抵接面与喷嘴形成面之间 的毛细管现象,有时墨液会从喷嘴开口部渗出。在这样的情况下,与该渗 出的墨液的液量相应的墨液,从各喷嘴所连通的共用液体室(贮存器)被 供给来补充。

此时,如果存在喷嘴开口部已经开放的喷嘴和喷嘴开口部尚未开放的 喷嘴,则会发生补充用的墨液从喷嘴开口部已经开放的喷嘴被供给的情况。 即,在处于喷嘴开口部开放的状态的喷嘴中,大气(空气)能够进入开放 的喷嘴开口部,因此成为喷嘴内的墨液能够从喷嘴开口部侧流入共用液体 室侧的状态。因此,对于喷嘴开口部尚未开放的喷嘴,从喷嘴开口部已经 开放的喷嘴经由共用液体室补充墨液,因此,有时发生在喷嘴开口部开放 的喷嘴中喷嘴内的墨液减少的情况。

在喷嘴内的墨液这样减少了的喷嘴中,在喷嘴内所形成的弯液面被向 内吸入,其形成位置变化。其结果是,弯液面移动而形成于不同于在图像 形成时应该形成的位置的位置,所以喷射用液体不能从喷嘴开口部以与图 像相对应的液量正确地进行喷嘴,存在例如发生墨点遗漏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喷嘴开口部 从由抵接面紧密附着而被堵塞的状态变为开放的状态时、能够抑制喷嘴内 的弯液面的形成位置变化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喷射用液体干燥抑 制方法以及具备该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液体喷射机构和喷嘴抵接机构,该液体喷射机构具有:从形成于喷嘴 形成面的多个喷嘴开口部分别对喷射用液体进行喷射的多个喷嘴;与所述 多个喷嘴连通来将所述喷射用液体供给到所述多个喷嘴的共用液体室;和 对所述共用液体室供给所述喷射用液体的供给口,该喷嘴抵接机构具有能 够与所述喷嘴形成面抵接的抵接面,并呈该抵接面以堵塞所述多个喷嘴开 口部的方式与所述喷嘴形成面紧密附着地抵接的抵接状态、以及从所述喷 嘴形成面离开的离开状态,所述喷嘴抵接机构,在从所述抵接状态变为所 述离开状态的过程中,以优先从所述多个喷嘴开口部中的、从所述供给口 经由所述共用液体室直至所述喷嘴为止的所述喷射用液体的流路长度短的 所述喷嘴的所述喷嘴开口部起依次开放所述喷嘴开口部的方式,使所述抵 接面从所述喷嘴形成面离开。

根据该构成,在被堵塞的喷嘴开口部要开放时,喷嘴开口部已经开放 了的喷嘴,与要开放的喷嘴相比,从供给口经由共用液体室的流路长度较 短。其结果是,即使为了对喷嘴开口部要开放的喷嘴补充喷射用液体而导 致在喷嘴开口部已经开放的喷嘴中喷射用液体减少,也会以补充与该减少 量相当的喷射用液体的方式,从供给口对喷嘴开口部已经开放的喷嘴供给 喷射用液体。因此,抑制了喷嘴开口部已开放的喷嘴内的喷射用液体的液 量的变化,所以能够在离开状态下使各喷嘴内的弯液面的形成位置稳定化。 其结果是,例如能够抑制喷射用液体未从喷嘴开口部喷射的喷射遗漏现象 的发生。

在本发明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中,所述多个喷嘴开口部,在所 述喷嘴形成面上以呈喷嘴列的方式在一个方向上排列,以所述流路长度最 短的所述喷嘴的所述喷嘴开口部为基点,按照所述喷嘴列的排列顺序使得 所述流路长度变长。

根据该构成,使例如由一个平面形成的抵接面按喷嘴的排列顺序离开, 所以即使在抵接面上存在不平坦的部分,也能够以高概率使喷嘴开口部按 照该排列顺序即流路长度由短到长的顺序开放。因此,能够高概率地从供 给口对于喷嘴开口部已经开放的喷嘴补充喷射用液体,使得喷射用液体不 减少。其结果是,抑制喷嘴开口部已开放的喷嘴内的喷射用液体的液量的 变化,所以在离开状态下能够使各喷嘴内的弯液面的形成位置稳定化。

在本发明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中,从所述供给口到所述喷嘴为 止的所述喷射用液体的流路长度最短的所述喷嘴为位于所述喷嘴列的最端 部的所述喷嘴开口部的所述喷嘴。

根据该构成,能够从位于喷嘴列的最端部的喷嘴开口部起依次使得抵 接面从喷嘴形成面离开,所以能够按照排列顺序即流路长度由短到长的顺 序容易且可靠地进行抵接面的离开。其结果是,在喷嘴开口部已经开放的 喷嘴中,能够可靠地从供给口补充与对于喷嘴开口部要开放的喷嘴补充了 的喷射用液体的减少量相当的量的喷射用液体。因此,抑制了喷嘴开口部 已开放的喷嘴内的喷射用液体的液量的变化,所以在离开状态下能够使各 喷嘴内的弯液面的形成位置稳定。

在本发明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中,所述液体喷射机构,在所述 喷嘴形成面上设置有使列方向对齐的多个所述喷嘴列,从所述供给口到所 述喷嘴为止的所述喷射用液体的流路长度最短的所述喷嘴,对于所述多个 喷嘴列的各列而言全部是位于同一侧的最端部的所述喷嘴。

根据该构成,对于多个喷嘴列,只要以全部从喷嘴列的同一侧的端部 的喷嘴开口部进行开放的方式离开抵接面即可,所以即使有多个喷嘴列, 也能够用由例如一个平面形成的抵接面覆盖这些喷嘴列。因此,喷嘴抵接 机构的构成变得容易,并且即使喷嘴列为多个,也能够通过一个平面的离 开高概率地按照其排列顺序使喷嘴开口部开放,所以能够可靠地从供给口 对喷嘴开口部已经开放的喷嘴补充喷射用液体。其结果是,抑制了喷嘴开 口部已开放的喷嘴内的喷射用液体的液量的变化,所以在离开状态下能够 使各喷嘴内的弯液面的形成位置稳定。

在本发明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中,从所述供给口到所述喷嘴为 止的所述喷射用液体的流路长度最短的所述喷嘴为位于所述喷嘴列的中央 的所述喷嘴开口部的所述喷嘴。

根据该构成,即使在经由共用液体室的与供给口之间的流路长度最短 的喷嘴不位于喷嘴列的端部、而位于中央的情况下,使由一个平面形成的 抵接面从喷嘴列的中央的喷嘴朝向两侧按照排列顺序离开。因此,能够高 概率地使喷嘴开口部按其排列顺序即流路长度由短到长的顺序开放,所以 能够高概率地从供给口对于喷嘴开口部已经开放的喷嘴补充喷射用液体, 使得喷射用液体不减少。其结果是,抑制喷嘴开口部已开放的喷嘴内的喷 射用液体的液量的变化,所以在离开状态下能够使各喷嘴内的弯液面的形 成位置稳定化。

在本发明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中,所述液体喷射机构对于一个 所述喷嘴列具有多个所述供给口,所述喷嘴抵接机构,以从相对于所述多 个供给口的各个而言所述流路长度最短的所述喷嘴的所述喷嘴开口部开 始,同时开始所述多个喷嘴开口部的开放的方式,使所述抵接面从所述喷 嘴形成面离开。

根据该构成,抵接面,在具有多个供给口的情况下,以使得在喷嘴开 口部要开放时,喷嘴开口部已经开放了的喷嘴与喷嘴开口部要开放的喷嘴 相比具有流路长度较短的供给口的方式,进行离开。因此,即使在供给口 为多个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从供给口补充与离开时的喷嘴开口部已经 开放的喷嘴中的喷射用液体的减少量相当的量的喷射用液体,所以在离开 状态下能够使各喷嘴内的弯液面的形成位置稳定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上述构成的喷射 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和使成为喷射用液体的喷射对象物的介质相对于所 述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所具备的液体喷射机构相对地进行移动的移动 机构。

根据该构成,能够起到与上述构成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所能起 到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方法,在具有能够 相对于液体喷射机构中的、形成有分别对喷射用液体进行喷射的多个喷嘴 的各喷嘴开口部的喷嘴形成面抵接的抵接面的喷嘴抵接机构,从使所述抵 接面相对于所述喷嘴形成面以堵塞所述多个喷嘴开口部的方式紧密附着的 抵接状态,转变为从所述喷嘴形成面离开了的离开状态的过程中,

以优先从所述多个喷嘴开口部中的、从所述液体喷射机构所具备的供 给口经由共用液体室直至所述喷嘴为止的所述喷射用液体的流路长度短的 所述喷嘴的所述喷嘴开口部起,依次开放所述喷嘴开口部的方式,使所述 喷嘴抵接机构中的所述抵接面从所述喷嘴形成面离开。

根据该方法,能够起到与上述构成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所能起 到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的液体喷射 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2(a)是从上方观察印刷头所见的俯视图,图2(b)是含有图2(a) 中的B-B线向视剖视图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的说明图。

图3(a)是现有的印刷头中的墨液的流动方式的说明图,图3(b)是 现有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抵接时的墨液的流动方式的说明图,图3 (c)是现有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离开时的墨液的流动方式的说明 图。

图4(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中的处于离开状 态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的说明图,图4(b)是从抵接状态向离开状 态转变的过程中的印刷头内的墨液的流动方式的说明图。

图5(a)是成为第三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中的 处于离开状态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的说明图,图5(b)是从抵接状 态向离开状态转变的过程中的印刷头内的墨液的流动方式的说明图。

图6是成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中的 印刷头内的墨液的流动方式的说明图。

图7是变形例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中的印刷头内的墨液的流动 方式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印刷头;10p:喷嘴形成面;11、11a、11b、12:供给口;

13:作为共用液体室的共用墨液室;14:连通流路;15:加压室;

20:墨液供给部;25、26:供给控制部;30:移动机构;40:喷嘴抵 接机构;40p:抵接面:41:抵接部件;42:弹性部件;43:板;45:驱动 装置;50:控制装置;100: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印刷装置;K、K1~K9: 喷嘴开口部;NR:喷嘴列;RL:流路长度;KYS:干燥抑制装置;NL、 NL1~NL9:喷嘴;S:用纸;L:作为喷射用液体的墨液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具体化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作为 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以下简单称为“干燥抑制 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印刷装置100的概略构成图。如图所示,印刷 装置100具有作为对作为喷射用液体的墨液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机构的印 刷头10,从该印刷头10朝向作为相对于印刷头10相对地输送移动的介质 的用纸S喷射墨液以形成图像。另外,介质不特别限定于用纸(纸),也 可以是由陶瓷或玻璃、或者木材、金属、树脂、布等其他的原材料所形成 的物质。

用纸S从没有图示的给纸托盘被供给。接着,该用纸被通过未图示的 驱动机构(电动机等)旋转驱动的送纸辊31与从动辊32夹持,并以通过 印刷头10和相对于该印刷头10相对配置的压印板(用纸S的支撑台)33 之间的方式被输送。在印刷头10,设置有喷射墨液的喷嘴(未图示),从 位于该喷嘴的各自的端部的开口部即喷嘴开口部K,对输送中的用纸S喷 射与要形成的图像相应的墨滴1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重力方向作 为下方向,将反重力方向作为上方向,向下方向喷射墨滴16。

在印刷头10的下侧以与用纸S相对的方式具备的大致平坦的喷嘴形成 面10p设置有喷嘴开口部K。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喷嘴,并且多 个喷嘴开口部K形成为,呈沿着与被输送的用纸S的输送方向即Y方向交 叉的X方向排列成大致一列的喷嘴列。另外,喷嘴开口部遍及大致用纸S 的宽度方向而形成。因此,本实施方式为所谓的行喷头式印刷装置100。

之后,通过了压印板33的用纸S由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电动机等) 旋转驱动的排纸辊34与从动辊35夹持并被向Y方向输送,最终从印刷装 置100被排出到未图示的排纸托盘等。因此,至少送纸辊31与排纸辊34 作为使用纸S相对于印刷头10相对地进行移动的移动机构30发挥作用。

另外,在印刷装置100,如图所示,具备墨液供给部20,该墨液供给 部20作为供给对印刷头10所喷射的墨液L的供给机构。墨液供给部20, 如图所示,具有对设置于印刷头10的2个供给口11、12的各个供给墨液 L的2个供给通路。具体而言,设置有贮存要供给的墨液L的墨液罐21、 22;和用于从墨液罐21、22运出墨液L的管道23、24,分别对供给口11、 12供给墨液L。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管道23、24的途中设置有供给控制部25、26, 其通过阀机构等控制对印刷头10所要供给的墨液L的供给。因此,从供 给口11、12被供给到印刷头10的各喷嘴的墨液L,通过供给控制部25、 26在图像的形成时分别对各喷嘴内的墨液L施加预定的背压(负压)。

另外,在印刷装置100,为了在未在用纸S上形成图像等时抑制喷嘴 内的墨液L的干燥,如图所示具备喷嘴抵接机构40。喷嘴抵接机构40具 有:形成有抵接面40p的抵接部件41;用于保持该抵接部件41并且使抵 接部件41的抵接面40p的大致整个面与喷嘴形成面10p抵接的弹性部件 42;和保持弹性部件42的板43。

板43构成为通过驱动装置45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 式中,印刷头10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滑动机构在从上侧与用纸S相对的 位置与从上侧与喷嘴抵接机构40的抵接面40p相对的位置之间在X方向 上滑动移动。因此,喷嘴抵接机构40,能够通过相对于以使得与抵接面40p 相对的方式在X方向上滑动移动了的印刷头10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抵接 面40p相对于印刷头10的喷嘴形成面10p抵接或离开。

另外,印刷装置100具备控制装置50。而且,驱动装置45由该控制 装置50控制,使得喷嘴抵接机构40进行上升移动以及下降移动。另外, 控制装置50控制设置于印刷头10内的加压室15(参照图2(b))所具备 的未图示的加压机构,使与要形成的图像相应的液量的墨滴16从喷嘴开口 部K喷射。另外,与墨滴16的喷射的控制相配合地,对送纸辊31以及排 纸辊34的旋转进行控制。进而,除此之外,控制印刷装置100中的各种工 作(例如印刷头10的滑动移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中,喷嘴抵接机构40、驱动装置 45以及控制装置50,作为抑制印刷头10中的喷嘴内的墨液L的干燥的干 燥抑制装置KYS而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干燥抑制装置KYS,在印刷装 置100中进行喷嘴的干燥抑制的情况下,首先,通过未图示的滑动机构使 印刷头10在X方向上移动直至到达与喷嘴抵接机构40相对的位置。接着, 以通过驱动装置45使喷嘴抵接机构40上升、并使其紧密附着于各喷嘴开 口部K1~K9的整周区域来使各喷嘴开口部K1到K9成为未进行大气开 放而是分别被堵塞的状态的方式,使抵接面40p与喷嘴形成面10p抵接。 这样一来,成为各喷嘴NL1~NL9内的墨液L不与大气接触的抵接状态, 所以抑制了干燥。

接着,参照图2,关于在印刷装置100中,构成这样抑制墨液L的干 燥的干燥抑制装置KYS的喷嘴抵接机构40的工作进行具体说明。图2(a) 是以从上方观察的状态表示滑动移动到与喷嘴抵接机构40相对的位置的 印刷头10的俯视图,图2(b)是图2(a)中的B-B线向视剖视图。而且, 图2(b)表示喷嘴抵接机构40相对于喷嘴形成面10p从紧密附着的抵接 状态向离开的离开状态变化的途中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b)所示,在印刷头10,相对于各 个供给口11、12设置有对供给到各供给口11、12的墨液L进行喷射的9 个喷嘴NL1~NL9。而且,成为各喷嘴NL1~NL9的端部开口的各喷嘴开 口部K1~K9,呈在沿着X方向的一个方向上排列的2个喷嘴列NR,并 且各喷嘴列NR在喷嘴形成面10p上在Y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并列设置。 当然,这是为了使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说明易于理解而设定的,也可以设置 1个喷嘴列或多于2列的喷嘴列(供给口)。另外,关于喷嘴数量(喷嘴 开口部数量),也可以设定为在1个喷嘴列中设置更多(通常为例如从几 十个到几千个)的喷嘴(喷嘴开口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 在不区分喷嘴NL1~NL9的情况下,称为喷嘴NL。另外,在不区分喷嘴 开口部K1~K9的情况下,称为喷嘴开口部K。

在2列喷嘴列NR的各列中,从供给口11或供给口12被供给的墨液 L,经由设置于印刷头10内的墨液流路被供给到各喷嘴NL1~NL9。这里 参照图2(b)对设置于喷嘴形成面10p的2个喷嘴列NR中的被供给到供 给口11的墨液L直到从各喷嘴开口部K被喷射为止的墨液流路进行说明。 当然,在其他的喷嘴列NR中,对于被供给到供给口12的墨液L直到从 各喷嘴开口部K被喷射为止的墨液流路,具有与下面将说明的墨液流路同 样的流路。

如图2(b)所示,从供给口11被供给的墨液L,如箭头F所示,首 先流入于作为共用液体室的共用墨液室13。共用墨液室13,是从喷嘴NL1 到喷嘴NL9在X方向上延伸的墨液室,其作为用于向各喷嘴NL1~NL9 稳定地供给墨液L的贮存器而发挥作用。之后,流入于共用墨液室13的 墨液L,经由与共用墨液室13相连通的连通流路14而流入于加压室15。 连通流路14与加压室15,与各喷嘴NL对应地形成,并且流入于加压室 15的墨液,被导入于与该加压室15相连通的各个喷嘴NL1~喷嘴NL9内。

在加压室15设置有包括电致伸缩元件和/或发热元件等的未图示的加 压机构,该加压机构构成为对加压室15内的墨液L进行加压。而且,通 过该加压机构被加压的墨液L,经由以与加压室15连通的方式形成的各喷 嘴NL,从设置于喷嘴形成面10p的各个喷嘴开口部K进行喷射。另外, 包括图2(b)在下面的说明中要用到的图面中,连通流路14、加压室15 以及喷嘴NL作为功能上的等效模式图进行图示,实际上形成的情况有时 会与图示的不同。

而且,喷嘴抵接机构40,在抵接面40p与喷嘴形成面10p抵接前的离 开状态下,在X方向从喷嘴NL9朝向喷嘴NL1向下侧倾斜的倾斜面是由 1个平面形成的(参照图1)。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抵接面 40p的抵接部件41,是由平板状的合成橡胶(例如CR(氯丁二烯)橡胶 和/或EPDM(三元乙丙)橡胶)等的弹性部件形成的。另外,弹性部件 42具有朝向X方向厚度逐渐变薄的形状,并且由被加工成能够得到比抵接 部件41大的弹性变形的海绵状的树脂(合成树脂)和/或橡胶(合成橡胶) 等形成。而且,抵接部件41通过粘接等而固定于弹性部件42,进而弹性 部件42通过粘接等而固定于板43。另外,所谓一个平面只要是没有台阶 的连续的平面即可,也可以是含有曲面的面。

而且,为了抑制墨液L的干燥,在抵接状态下,喷嘴抵接机构40上 升,抵接部件41的抵接面40p与喷嘴形成面10p以紧密附着的方式抵接。 这样一来,关于各喷嘴开口部K,逐个分别堵塞其整周区域。换言之,以 使得抵接部件41中的抵接面40p的大致整体与喷嘴形成面10p以紧密附 着的状态抵接的方式,使得抵接部件41以及弹性部件42分别进行变形(弹 性变形)。

在印刷装置100中,在这样构成的干燥抑制装置KYS中,在喷嘴抵接 机构40从抵接状态变为离开状态的过程中,喷嘴抵接机构40以使得抵接 面40p按图2(b)所示从喷嘴形成面10p离开的方式进行工作。通过这样 进行离开工作,能够使形成于各喷嘴NL1~NL9的弯液面(未图示)的位 置稳定。

在说明该图2(b)所示的离开工作前,为了易于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抵接面40p的离开工作中所产生的墨液L的流动方式,参照图3(a)、 (b)、(c),先说明应用本实施方式前的离开工作中的墨液L的流动方 式。

图3与图2(b)一样,是以沿着喷嘴列NR剖切的状态表示印刷头10 以及喷嘴抵接机构40的图。而且,图3(a)是表示为了形成图像而正在 印刷头10中从各喷嘴开口部K喷射墨滴16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b)是 表示在干燥抑制装置KYS中抵接部件41相对于印刷头10的喷嘴形成面 10p抵接(紧密附着)的状态的说明图。另外,图3(c)是表示抵接部件 41的抵接面40p相对于印刷头10的喷嘴形成面10p离开直至途中的状态 的说明图,表示了应用本实施方式前的墨液L的流动方式的一例。而且, 在图3(a)(b)(c)中,供给口11设置为,其与喷嘴列NR的端部的 喷嘴(喷嘴NL1或者喷嘴NL9)之间不呈最短的流路长度,而与喷嘴列 NR的列内的喷嘴(这里为喷嘴NL7)之间呈最短的流路长度RL。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流路长度RL是指墨液L从供给口11经由共用 墨液室13流到各喷嘴NL的流路的各个的长度。具体而言,例如可以采用 从供给口11的形状中心到墨液L向各喷嘴NL流入的流入口的形状中心为 止的流路的长度。另外,在各喷嘴NL1~NL9的各个中所形成的连通流路 14以及加压室15,全部具有同样的形状的情况下,作为流路长度RL,采 用供给口11起经由共用墨液室13到达连通流路14为止的墨液L的流路 的长度,也没有问题。另外,采用到加压室15为止的墨液L的流路的长 度也没有问题。

进而,如图3(a)所示,在图像的形成状态下,在任一个喷嘴NL1~ NL9中,被供给到供给口11的墨液L(箭头F)都经由共用墨液室13被 供给到各喷嘴NL1~NL9。例如对于喷嘴NL1,如箭头F1所示,另外对 于喷嘴NL3如箭头F3所示,另外对于喷嘴NL9如箭头F9所示,分别在 共用墨液室13流动而供给墨液L。因此,不会发生例如喷嘴内的墨液L从 相互相邻的一方的喷嘴向另一方的喷嘴流动的情况,喷嘴NL1~NL9中 的各个弯液面的形成位置不会从确定的位置大幅变动,很稳定。其结果是, 各喷嘴NL1~NL9成为从各喷嘴开口部K1~K9正确喷射与要形成的图 像相对应的墨液16的状态。当然,该状态的存在,与供给口11的形成位 置无关,即与最短的流路长度RL的喷嘴NL的位置无关。

接着,为了使在不喷射墨滴16时在喷嘴开口部K1~K9中墨液L不 会干燥,如图3(b)所示使抵接部件41的抵接面40p紧密附着于喷嘴形 成面10p。具体而言,相对于滑动移动到与喷嘴抵接机构40相对的位置的 印刷头10的喷嘴形成面10p,使喷嘴抵接机构40上升而使抵接部件41的 抵接面40p紧密附着(参照图1)。当然,在该紧密附着的抵接状态即喷 嘴开口部K1~K9分别由抵接面40p堵塞的状态下,关于从供给口11被 供给的墨液L,其相对于哪个喷嘴NL都不会发生墨液L的流动。

接着,喷嘴抵接机构40,与从供给口11到各喷嘴NL1~NL9为止之 间的流路长度RL无关,使抵接面40p从例如位于喷嘴列NR的端部的喷 嘴开口部K1以开放紧密附着状态的方式离开。在这样的离开工作中,如 图3(c)所示关于喷嘴NL3其处于正在进行喷嘴开口部K3的开放的状态。

如图所示,在该状态下,喷嘴NL1以及喷嘴NL2已经开放了喷嘴开 口部K1、K2。而且,关于开放了的喷嘴NL1以及喷嘴NL2,从喷嘴渗出 的墨液L,分别作为残留墨液18残留于抵接部件41的抵接面40p。同样 地,关于喷嘴开口部K3处于开放途中的喷嘴NL3,墨液L渗出于处于离 开状态的喷嘴形成面10p与抵接面40p之间的间隙,因此喷嘴NL3内的墨 液L被排出(图中箭头)。该墨液的渗出包括由于抵接部件41的抵接面 40p与墨液L的浸润性所产生的渗出;和在抵接部件41从喷嘴NL离开的 瞬间,密闭的喷嘴NL内被减压而产生的渗出。而且,尤其是后一种墨液 渗出,在以比较快的速度使得抵接部件41离开时多有发生。因此,为了在 喷嘴NL3中补充与该被排出的液量相当的量(与残留墨液18相当的量) 的墨液L,从共用墨液室13经由连通流路14将墨液L引入喷嘴NL3侧。 此时,被引入的墨液L,如图所示,除了从供给口11被供给的墨液L的流 动(箭头F3)外,也产生从喷嘴开口部K2已经开放的相邻的喷嘴NL2 由于上述的原因而流入的墨液L的流动(箭头f3)。

在产生了这样的墨液的流动的状态下,虽然没有图示,但是从供给口 11到喷嘴开口部K2已经开放的喷嘴NL2为止的流路长度RL,比从供给 口11到喷嘴开口部K3处于将开放的状态的喷嘴NL3为止的流路长度RL 长(也就是说离供给口11远)。因此,会产生从供给口11供给的墨液L (箭头F)即使流入于喷嘴NL3(箭头F3)也不会流入与其相比流路长度 RL较长的喷嘴NL2的状态。其结果是,在喷嘴NL2内的墨液L保持减少 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喷嘴NL2中的弯液面的形成位置变化、即被向上侧 吸入。

另外,根据上述的说明可知,即使在与喷嘴NL2相比喷嘴开口部K1 先开放了的喷嘴NL1中,从供给口11起的流路长度RL与喷嘴NL2相比 较长,所以墨液L减少,喷嘴NL1的弯液面的形成位置变化。如果发生这 样的状态,则在图像形成时墨液L不能从喷嘴开口部K2(或者喷嘴开口 部K1)正确地喷射,可能发生所谓墨点遗漏。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喷嘴抵接机构40,在从抵接状态变为离开状态的 过程中,如下这样进行离开工作。即,以使得优先从各喷嘴开口部K中的、 从供给口11经由共用墨液室13到达喷嘴NL为止的墨液的流路长度RL 短的喷嘴NL的喷嘴开口部K起,依次开放喷嘴开口部K的方式,使抵接 面40p从喷嘴形成面10p离开。

接着,返回图2(b),对该离开工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 图所示,供给口11形成于共用墨液室13的端部,经由共用墨液室13的与 喷嘴NL1之间的流路长度RL最短。而且,按照从喷嘴NL1到喷嘴NL9 的排列顺序,使得与供给口11之间的流路长度RL变长。因此,在本实施 方式中,抵接面40p,其倾斜面由1个平面形成,因此能够使抵接面40p 按照喷嘴开口部的排列顺序从喷嘴形成面10p离开。因此,从喷嘴NL1的 喷嘴开口部K1到喷嘴NL9的喷嘴开口部K9为止,优先从流路长度RL 短的喷嘴NL1起开放喷嘴开口部K。

这样,通过将抵接面40p从下述喷嘴开口部:从供给口11经由共用墨 液室13的流路长度RL最短的喷嘴NL1的喷嘴开口部K1,离开,能够使 墨液L的流动方式与应用本发明之前不同。例如,与图3(c)同样,假设 处于喷嘴NL3的喷嘴开口部K3要开放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对于喷嘴 NL3,产生从供给口11被供给的墨液L的流动(箭头F3)和从喷嘴开口 部K2已经开放了的喷嘴NL2开始的墨液L的流动(箭头f3)。此时,在 本实施方式中,喷嘴NL2,与喷嘴开口部K3要开放的状态的喷嘴NL3相 比,从供给口11起的流路长度RL变短。因此,从供给口11被供给的墨 液L(箭头F),在共用墨液室13中,与对喷嘴NL3补充的墨液L的流 动(箭头F3)相应地,也产生对喷嘴NL2补充墨液L的流动(图中箭头 F2)。其结果是,即使在喷嘴开口部K2已经开放的喷嘴NL2中暂时减少 墨液L,也以补充与该减少量相当的量的墨液的方式,从供给口11对喷嘴 NL2供给墨液L。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2个供给口11与供给口12,在 印刷头10中设置为位于X方向的同一侧的端部,其与喷嘴NL1之间的流 路长度RL最短。因此,对于2列喷嘴列NR,只要以从全部喷嘴列NR的 同一侧的端部的喷嘴开口部K即喷嘴开口部K1开放的方式使抵接面40p 离开即可,所以即使有多个喷嘴列NR,也可以用1个平面形成抵接面40p。

根据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下面的效果。

(1)在离开工作中,即使在喷嘴开口部K已经开放了的喷嘴NL中 墨液L减少,也会从供给口11对喷嘴开口部K已经开放了的喷嘴NL供 给墨液L,所以抑制了喷嘴NL内的墨液L的液量变化。其结果是,在离 开状态下能够使各喷嘴NL内的弯液面的形成位置稳定化,所以例如抑制 了墨液L未从各喷嘴开口部K喷射的喷射遗漏的发生,能够正确地喷射墨 滴16。

(2)使抵接面40p按排列顺序离开,所以即使在抵接面40p有不平 坦的部分,也能够按高概率使喷嘴开口部K按照其排列顺序即流路长度 RL由短到长的顺序开放。因此,在喷嘴开口部K已经开放了的喷嘴NL 中,能够以不使墨液L减少的方式从供给口11以高概率补充墨液L。其结 果是,对于喷嘴开口部K已经开放了的喷嘴NL,抑制了喷嘴内的墨液L 的液量的变化,所以在离开状态下能够使各喷嘴NL内的弯液面的形成位 置稳定化。

(3)能够从位于喷嘴列NR的最端部的喷嘴开口部K起,依次使得 抵接面40p从喷嘴形成面10p离开,所以能够按照排列顺序即流路长度RL 由短到长的顺序容易且可靠地执行抵接面40p的离开。其结果是,例如能 够可靠地从供给口11补充与喷嘴开口部K已经开放了的喷嘴NL中墨液L 的减少量相当的量的墨液。因此,在离开状态下能够使各喷嘴NL内的弯 液面的形成位置稳定化。

(4)对于多个喷嘴列NR能够用由1个平面形成的抵接面40p进行覆 盖,所以喷嘴抵接机构40的构成变得容易,并且在抵接面的离开中能够以 高概率将各喷嘴列NR中的喷嘴开口部K按其排列顺序开放。其结果是, 在离开工作中,对于喷嘴开口部K已经开放了的喷嘴NL,能够从供给口 11高概率地补充墨液L,所以在离开状态下能够使各喷嘴NL内的弯液面 的形成位置稳定化。

(5)通过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抑制装置KYS,能够得到起到上述 (1)~(4)的效果的印刷装置。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为对于设置于印刷头10 的一个喷嘴列NR设置有多个供给口的情况下的干燥抑制装置KYS的实施 方式。下面对于该实施方式,参照图4进行说明。

图4是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参照图2(a)沿着喷嘴列NR剖切 的状态表示印刷头10以及喷嘴抵接机构40的图。而且,图4(a)是表示 在干燥抑制装置KYS中喷嘴抵接机构40相对于印刷头10的喷嘴形成面 10p离开了的离开状态的说明图。另外,图4(b)是表示相对于印刷头10 的喷嘴形成面10p,抵接部件41的抵接面40p从喷嘴形成面10p离开的过 程中的途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多个即2个供给口11a、11b形 成于共用墨液室13的两端部。而且,关于供给口11a,经由共用墨液室13 的流路长度RL,在其与喷嘴NL1之间最短,越朝向喷嘴NL9则变得越长。 另外,关于供给口11b,经由共用墨液室13的流路长度RL,在其与喷嘴 NL9之间最短,越朝向喷嘴NL1则变得越长。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供给口11a,使抵接面40p从流路长度 RL最短的喷嘴NL1的喷嘴开口部K1朝向喷嘴开口部K9依次从喷嘴形成 面10p离开。另一方面,关于供给口11b,使抵接面40p从流路长度RL 最短的喷嘴NL9的喷嘴开口部K9朝向喷嘴开口部K1依次从喷嘴形成面 10p离开。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抑制装置KYS,其喷嘴抵接机构40 同时进行该离开。

作为具体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件41,其抵接面40p形成 为一个圆筒面,该圆筒面如图所示,在离开状态下在喷嘴开口部K1与喷 嘴开口部K9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这里为喷嘴开口部K5的位置)呈最大 凸部。通过这样形成,在抵接面40p从喷嘴形成面10p离开时,从位于喷 嘴列NR的两端的喷嘴开口部K1与喷嘴开口部K9,大致同时开放紧密附 着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42具有与抵接部件41的形状 对应的形状,在抵接面40p与喷嘴形成面10p抵接时,使得抵接面40p能 够紧密附着于喷嘴形成面10p。当然,抵接部件41的形状,只要是能够使 得抵接面40p从两端的喷嘴开口部K1与喷嘴开口部K9起依次开放紧密 附着状态的形状即可,也可以是圆筒面以外的1个平面形状(例如山形状)。

关于这样构成的喷嘴抵接机构40从抵接状态变为离开状态时的墨液L 的流动方式,参照图4(b)进行说明。另外,这里的墨液L的流动方式与 在图2(b)中说明过的墨液L的流动方式基本一样。

即,如图所示,在喷嘴开口部K2要开放的状态下,对于喷嘴NL2, 产生从供给口11a供给的墨液L的流动(箭头F2);和来自喷嘴开口部 K1已经开放了的喷嘴NL1侧的墨液L的流动(箭头f2)。此时,喷嘴 NL1,与喷嘴开口部K2要开放的喷嘴NL2相比,从供给口11a起的流路 长度RL较短。因此,在共用墨液室13中,在从供给口11a供给的墨液L (箭头F)流向喷嘴NL2时,产生流入喷嘴NL1对从喷嘴NL1流出了的 墨液L(箭头f2)进行填补的墨液L的流动(箭头F1)。其结果是,即使 在喷嘴开口部K1已经开放了的喷嘴NL1中墨液L暂时减少,也会以补偿 与该减少量相当的量的墨液的方式从供给口11a供给墨液L。

同样,在喷嘴开口部K8要开放的状态下,对于喷嘴NL8,产生从供 给口11b供给的墨液L的流动(箭头F8);和来自喷嘴开口部K9已经开 放了的喷嘴NL9侧的墨液L的流动(箭头f8)。此时,喷嘴NL9,与喷 嘴开口部K8要开放的喷嘴NL8相比,从供给口11b起的流路长度RL较 短。因此,在从供给口11b供给的墨液L(箭头F)流向喷嘴NL8时,产 生流入喷嘴NL9对从喷嘴NL9流出了的墨液L(箭头f8)进行填补的墨 液的流动(箭头F9)。其结果是,即使在喷嘴开口部K9已经开放了的喷 嘴NL9中墨液L暂时减少,也会以补偿与该减少量相当的量的墨液的方式 从供给口11b对喷嘴NL9供给墨液L。

根据上述说明了的第二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 (4)的效果外还起到下面的效果。

(6)抵接面40p,在相对于1个喷嘴列NR设置有2个(多个)供给 口11a、11b的情况下,以具有喷嘴开口部K已经开放了的喷嘴NL与喷 嘴开口部K要开放的喷嘴NL相比流路长度RL较短的供给口的方式离开。 因此,即使在供给口为多个的情况下,在离开时也能够可靠地从供给口补 充与喷嘴开口部K已经开放了的喷嘴NL中的墨液L的减少量相当的量的 墨液,所以在离开状态下能够使各喷嘴内的弯液面的形成位置稳定化。

(7)通过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抑制装置KYS,能够得到发挥上述 (6)的效果的印刷装置100。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供给口11(供 给口12)在印刷头10中设置得位于X方向的端部,但是也可以将供给口 11(供给口12)设置于端部以外的位置。即,本实施方式为在上述第一实 施方式中将供给口11设置于印刷头10的中央附近、其结果是从供给口11 起的流路长度RL最短的喷嘴NL变为喷嘴列NR的端部的喷嘴NL1或者 喷嘴NL9以外的喷嘴NL的方式。

关于本实施方式,参照图5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 口11设置于:其与喷嘴开口部K1~K9中的如图所示喷嘴开口部K5之间 的流路长度RL变为最短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抑 制装置KYS构成为,如图5(a)所示,从自供给口11起的流路长度RL 最短的喷嘴NL5的喷嘴开口部K5开始,朝向喷嘴开口部K1与喷嘴开口 部K9的两方,依次使抵接面40p从喷嘴形成面10p离开。

作为具体的构成,抵接部件41在离开状态下如图所示为凹面形状,该 凹面形状中,要与喷嘴开口部K5抵接的位置呈大致最底面,朝向两端的 喷嘴开口部K1以及喷嘴开口部K9向上侧使得倾斜面逐渐增高。而且,弹 性部件42具有与该抵接部件41的形状相应的形状,在抵接面40p与喷嘴 形成面10p抵接时,使得抵接面40p能够紧密附着于喷嘴形成面10p。通 过这样设定,在抵接面40p从喷嘴形成面10p离开时,首先,开放喷嘴开 口部K5,之后按排列顺序开放位于该喷嘴开口部K5的两侧的喷嘴开口部 K。即,以喷嘴开口部K5为基点,按照排列顺序开放喷嘴开口部K4、喷 嘴开口部K3、喷嘴开口部K2、喷嘴开口部K1。另外,以喷嘴开口部K5 为基点,按照排列顺序开放喷嘴开口部K6、喷嘴开口部K7、喷嘴开口部 K8、喷嘴开口部K9。

关于这样构成的喷嘴抵接机构40从抵接状态变为离开状态时的墨液L 的流动方式,参照图5(b)进行说明。如图所示,当前处于喷嘴NL3的 喷嘴开口部K3与喷嘴NL7的喷嘴开口部K7要开放的状态,对于喷嘴NL3 产生从供给口11供给的墨液L的流动(箭头F3)和来自喷嘴开口部K4 已经开放了的喷嘴NL4侧的墨液L的流动(箭头f3)。此时,喷嘴NL4 与要开放的喷嘴NL3相比,自供给口11起的流路长度RL较短,所以从 供给口11供给的墨液L(箭头F)在向喷嘴NL3流动时也会流入于喷嘴 NL4。这样一来,产生了填补从喷嘴NL4流出了的墨液L(箭头f3)的流 动(箭头F4)。其结果是,在喷嘴开口部K4已经开放了的喷嘴NL4中, 即使墨液L暂时减少,也以补偿与该减少量相应的量的墨液的方式,从供 给口11供给墨液L。

同样,在喷嘴NL7的喷嘴开口部K7要开放的状态下,对于喷嘴NL7 产生从供给口11供给的墨液L的流动(箭头F7)和来自喷嘴开口部K6 已开放了的喷嘴NL6侧的墨液L的流动(箭头f7)。此时,喷嘴NL6与 要开放的喷嘴NL7相比,自供给口11起的流路长度RL较短,所以从供 给口11供给的墨液L(箭头F)在向喷嘴NL7流动时也会流入于喷嘴NL6。 这样一来,产生了填补从喷嘴NL6流出了的墨液L(箭头f7)的流动(箭 头F6)。其结果是,在喷嘴开口部K6已经开放了的喷嘴NL6中,即使墨 液L暂时减少,也以补偿与该减少量相应的量的墨液的方式,从供给口11 供给墨液L。

因此,不管在印刷头10中将墨液L的供给口11(供给口12)的位置 设置为何处,只要从自供给口11起经由共用墨液室13的流路长度RL最 短的喷嘴的喷嘴开口部开始开放即可。这样一来,在离开状态下,能够使 各喷嘴内的弯液面的形成位置稳定化。

例如,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的方式,关于供给口11设置于与印刷 头10的端部相比稍稍靠近中央的位置的情况,参照图6简单地进行说明。 作为该情况下的一例,如图所示,供给口11设置于:与喷嘴开口部K1~ K9中的、靠近喷嘴列NR的端部的喷嘴开口部K1的喷嘴开口部K3的喷 嘴NL3之间的流路长度RL变为最短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干燥抑制 装置KYS构成为,如图所示,从自供给口11起的流路长度RL最短的喷 嘴NL3的喷嘴开口部K3开始,朝向喷嘴开口部K1与喷嘴开口部K9的 两方,依次使抵接面40p从喷嘴形成面10p离开。

作为具体的构成,抵接部件41在离开状态下如图所示为凹面形状,该 凹面形状中,要与喷嘴开口部K3抵接的位置呈大致最底面,朝向两端的 喷嘴开口部K1以及喷嘴开口部K9分别向上侧使得倾斜面逐渐增高。而且, 弹性部件42具有与该抵接部件41的形状相应的形状,形成为,在抵接面 40p与喷嘴形成面10p抵接时,能够使抵接面40p紧密附着于喷嘴形成面 10p。

在通过这样构成的喷嘴抵接机构40的移动(下降),使抵接面40p 从喷嘴形成面10p离开时,首先开放喷嘴开口部K3,之后按排列顺序开放 位于该喷嘴开口部K3的两侧的喷嘴开口部。即,以喷嘴开口部K3为基点, 按照排列顺序开放喷嘴开口部K2、喷嘴开口部K1。另外,以喷嘴开口部 K3为基点,按照排列顺序从喷嘴开口部K4到喷嘴开口部K9为止来开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这样构成的喷嘴抵接机构40从抵接状态变为 离开状态时的墨液L的流动方式,与参照图5(b)说明了的流动方式相同, 所以在这里省略说明。

这样,通过从自供给口11起经由共用墨液室13的流路长度RL最短 的喷嘴的喷嘴开口部K(这里为喷嘴开口部K3)开始依次开放喷嘴开口部 K,能够抑制喷嘴开口部K已开放的喷嘴NL内的墨液L的减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对于一 个喷嘴列NR设置有多个供给口的情况下,只要设定为同样的构成即可。 即,只要从对于各个供给口而言流路长度RL最短的喷嘴NL的喷嘴开口 部K起依次开放即可。例如,在设置有2个供给口的情况下,虽然未图示, 但喷嘴抵接机构40只要通过使得形成为呈W形的形状的抵接面40p相对 于喷嘴形成面10p抵接以及离开、以2个喷嘴开口部K为基点依次开放喷 嘴开口部K,即可。

根据上述说明了的第三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 (4)的效果外,还能够得到下面的效果。

(8)即使在经由共用墨液室13的与供给口11之间的流路长度RL最 短的喷嘴NL不位于喷嘴列NR的端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从流路长度RL 最短的喷嘴开口部K起依次开放。在流路长度RL最短的喷嘴NL的喷嘴 开口部K位于喷嘴列NR的中央的情况下,在抵接面40p从喷嘴形成面10p 离开的过程中,以喷嘴列NR的中央的喷嘴开口部K为基点,同时开放在 其两侧排列的喷嘴开口部K。因此,能够缩短直到所有的喷嘴开口部K开 放为止的时间,所以也能够起到缩短直到图像的形成开始为止的时间这样 的效果。

(9)通过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抑制装置KYS,能得到发挥上述(8) 的效果的印刷装置100。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以下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经由共用墨液室13的与供给口11之间的流 路长度RL最短的喷嘴NL可以不是位于喷嘴列NR的端部的喷嘴开口部 K的喷嘴NL、而是位于端部附近的喷嘴开口部K的喷嘴NL。例如,可以 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参照图6)同样地,与喷嘴列NR的中心相比位于 喷嘴开口部K1侧的喷嘴开口部K3的喷嘴NL3,为与供给口11之间的流 路长度RL最短的喷嘴NL。

该变形例在图7中示出。图7表示下述状态: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 干燥抑制装置KYS(参照图2(b))中,供给口11的位置从印刷头10 的端部移动,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其与喷嘴NL3之间变为最短 的流路长度RL。另外,喷嘴抵接机构40表示出离开状态。

如图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具有由1个平 面形成的倾斜面的抵接面40p从喷嘴形成面10p离开,从而从位于喷嘴列 NR的端部的喷嘴开口部K1到喷嘴开口部K9为止依次开放喷嘴开口部。 此时,在喷嘴NL3的喷嘴开口部K3开放之后,先开放喷嘴开口部的喷嘴 与后开放喷嘴开口部的喷嘴相比,与供给口11之间的流路长度RL较短。 因此,对于从喷嘴NL3到喷嘴NL9,优先从流路长度RL短的喷嘴NL的 喷嘴开口部K起依次开放喷嘴开口部K,从而通过从供给口11流入的墨 液L来抑制喷嘴NL3~NL9内的墨液L减少的状态。

另一方面,关于喷嘴NL1与喷嘴NL2,如前所述,处于下述状态:喷 嘴开口部K先开放的喷嘴NL与喷嘴开口部K后开放的喷嘴NL相比,与 供给口11之间的流路长度RL变长。因此,如上所述,存在呈现喷嘴内的 墨液L维持减少了的状态的情况。

但是,多数情况下喷嘴列NR通常具有多个喷嘴开口部K。例如,在 喷嘴开口部K设置有几百个~几千个的情况下,有时喷嘴抵接机构40的 抵接面40p从喷嘴开口部K3开始离开直到最后的喷嘴开口部(也就是喷 嘴开口部K800)为止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喷嘴NL1 与喷嘴NL2,由于在喷嘴内所产生的墨液L的表面张力等,使得从供给口 11被供给的墨液L(箭头F)经由共同墨液室13逐渐流入于喷嘴NL1、 NL2侧(箭头Fs)。而且,有时在该相当长的时间内能补充与喷嘴NL1 或喷嘴NL2中的喷嘴内的墨液L的减少量相当的量的墨液。

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与供给口11之间的流路长度RL最短的喷嘴开 口部K不是喷嘴列NR的端部的喷嘴开口部K的情况,在离开状态下也在 喷嘴开口部K开放了的所有的喷嘴NL中避免了墨液L减少的状态。因此, 喷嘴抵接机构40即使设定为从位于喷嘴列NR的端部的喷嘴开口部K开 始按排列顺序开放喷嘴开口部K,也没有问题。

因此,即使在流路长度RL最短的喷嘴开口部K不位于喷嘴列NR的 端部的情况下,在喷嘴开口部K已经开放了的喷嘴内的墨液L的减少能恢 复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为从位于端部的喷嘴开口部K起依次使得抵接面 40p离开。这样一来,能够通过1个平面来形成抵接面40p,所以抵接面 的形成变得容易,并且能够按照其排列顺序开放喷嘴开口部K的概率变高。 其结果是,如前所述,关于喷嘴开口部K开放了的喷嘴NL,抑制喷嘴内 的墨液L的液量的变化,能够抑制弯液面的形成位置的变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干燥抑制装置KYS中,设定为将印刷头10在X方 向上移动而使喷嘴形成面10p位于喷嘴抵接机构40的上侧,但是并非必需 限定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将印刷头10在沿着用纸S的输送方向的平面 内旋转,使得喷嘴形成面10p位于喷嘴抵接机构40的上侧。或者,也可以 将喷嘴抵接机构40设置于俯视偏离压印板33的位置。另外,也可以构成 为使印刷头10相对于抵接部件41上下移动。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从供给口11以及供给口12起的流路 长度RL最短的喷嘴NL为喷嘴列NR中X方向的同一侧的端部的喷嘴开 口部K1的喷嘴NL1,但是当然也并非必需限定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 是在X方向上相互相反侧的端部的喷嘴NL1与喷嘴NL9。这样的情况是 指供给口11、12在印刷头10中位于相互相反侧的端部附近的这样的情况。 该情况下,只要在喷嘴抵接机构40中抵接部件41具有在X方向上的倾斜 相互相反的抵接面40p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下述构成的所谓串行喷头型的印刷装置 100,其构成为,在喷嘴形成面10p上喷嘴列NR形成于Y方向、并且印 刷头10在X方向上往复移动。另外,也可以将印刷头10固定于在X方向 上往复移动的滑架。另外,也可以设定为将墨液供给部20搭载于印刷头 10或滑架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为液体喷射装置为作为喷射用液体喷射墨液 的印刷装置100,但是也可以采用对墨液以外的其他的液体进行喷射、排 出的印刷装置。能够用于具有使微小量的液滴排出的印刷头等的各种印刷 装置。另外,所谓液滴是指从上述印刷装置排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拖尾 呈粒状、泪滴状、丝线状的物质。另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从 印刷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物质即可, 不仅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 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融液)那样的流体状态以及作为 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包括颜料和/ 或金属微粒等固形物的功能材料的微粒所成的物质等。另外,作为液体的 代表例,可以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的墨液。这里,所谓墨 液,包括一般性的水性墨液、油性墨液以及凝胶墨液(中性墨液)、热熔 墨液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作为印刷装置的具体例,可以是喷射以分散或 溶解的方式包含有在例如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 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和/或色材料等的材料的液体的 印刷装置。或者也可以是印染装置和/或微型分配器等。而且,也能够在这 些之中的任一种印刷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作为印刷装置进行了说明,该印 刷装置作为具有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但是根据上述 说明可以明确,也可以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为喷射用液体干燥抑制装置 的控制方法。根据该方法,起到与由上述实施方式所得到的效果同样的效 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