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接头连接器、接头端子、具有接头连接器的线束及其装配方法

接头连接器、接头端子、具有接头连接器的线束及其装配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接头连接器、接头端子、具有接头连接器的线束及其装配方法,其目的是提供可以小型化的接头连接器。接头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10),其形成有能够容纳配合端子(30)的多个空腔(11),以及接头端子(40),其中的多个端子部(42)以规定间隔从带状基部(41)突出。在连接器壳体(10)的空腔(11)前面的部分中形成与空腔(11)连通的端子部插入口(18)。以端子部(42)在先而将接头端子(40)从前面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0)中。带状基部(41)形成有位于端子部(42)之间的接合孔(43)。能够与接合孔(43)接合的接合突起(19A)从与连接器壳体(10)的左和右侧壁部(12D)连续的弹性壁(19)突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7389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70510.2

  • 发明设计人 一尾敏文;辻健司;

    申请日2009-09-04

  • 分类号H01R13/42;H01R13/02;H01R31/08;H01R13/46;H01R43/20;

  • 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林月俊

  • 地址 日本三重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40: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7-18

    授权

    授权

  • 2010-04-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R13/42 申请日:200909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3-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短接多个端子的接头连接器、接头端子、具有接头连接器的线束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公开号为2007-184188的未审专利中公开的连接器已经作为传统已知的接头连接器的例子。

该接头连接器配备有连接器壳体,其形成有能够容纳配合端子的多个空腔,以及接头端子,其中的多个端子部以规定间隔从带状基部突出。

接头端子以使得端子部从连接器壳体的前壁部突出到空腔中的姿势被保持在连接器壳体中。多个压入配合部在该接头端子的后侧(与端子部相的一侧)突出,并且被压入配合到连接器壳体的前端部中,从而将接头端子固定在连接器壳体中。

然而,由于连接器壳体的前壁部需要具有用于以上述构造压入配合接头端子的压入配合部的压入配合余量,所以存在难以使连接器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作出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允许使接头连接器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而解决该目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头连接器,其包括:

连接器壳体,其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配合端子的多个空腔,

至少一个接头端子,其中的多个端子部以规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间隔从带状基部突出,

其中:

在连接器壳体的基本上与空腔对应的部分中形成与空腔连通的端子部插入口,

以端子部在先而将接头端子沿着安装方向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中,并且

带状基部形成有位于端子部之间或者相对其偏置的一个或更多个接合孔,并且

能够与一个或更多个相应的接合孔接合的一个或更多个接合突起从连接器壳体突出。

根据这种结构,将接头端子沿着安装方向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中,同时特别使弹性壁弹性变形。当接头端子安装在基本正确的位置时,弹性壁可以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从而使相应的接合突起与端子接合。由于这样通过一个或更多个接合突起和一个或更多个接合孔的接合而将接头端子固定在连接器壳体中,所以连接器壳体不需要传统的压入配合部,并且可以使接头连接器小型化很多。此外,由于接合孔位于端子部之间或者相对其偏置,即在安装接头端子时将连接器壳体的接合突起定位在用于端子部的通路之间,所以当接头端子至少部分地插入时,可以防止端子部与接合突起的滑动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能够与接合孔接合的接合突起从与连接器壳体的左和右侧壁部连续的弹性壁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接头连接器,其包括:

连接器壳体,其形成有能够容纳配合端子的多个空腔,

接头端子,其中的多个端子部以规定间隔从带状基部突出,

其中:

在连接器壳体的空腔前面的部分中形成与空腔连通的端子部插入口,

以端子部在先而将接头端子从前面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中,并且

带状基部形成有位于端子部之间的接合孔,并且

能够与接合孔接合的接合突起从与连接器壳体的左和右侧壁部连续的弹性壁突出。

根据这种结构,将接头端子从前面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中,同时使弹性壁弹性变形。当接头端子安装在正确位置时,弹性壁弹性恢复,从而使接合突起与端子接合。由于这样通过接合突起和接合孔的接合而将接头端子固定在连接器壳体中,所以连接器壳体不需要传统的压入配合部,并且可以使接头连接器小型化很多。此外,由于接合孔位于端子部之间,即在安装接头端子时将连接器壳体的接合突起定位在用于端子部的通路之间,所以当接头端子插入时,可以防止端子部与接合突起的滑动接触。

可以通过压力加工导电(优选地金属)板制造接头端子,并且接合孔可以是在压力加工过程中用于馈送导电(金属)板的馈送孔。此时,在除馈送孔之外形成接合孔的情况下,需要较大的导电(金属)板并且形成接合孔的加工是单独必需的。然而,由于将馈送孔用作接合孔,所以不需要单独的接合孔,并且因此可以防止材料的增加和加工劳动的增加。

可以隔着用于允许弹性壁的弹性变形的间隙而在弹性壁的基本上与接合突起相反的一侧上设置覆盖壁。

此外,可以在弹性壁和覆盖壁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支柱部。由于这样减少了弹性壁的跨度,所以可以减少弹性壁的壁厚度,因此可以使接头连接器进一步小型化。

优选地,当接头端子安装在正确位置时,整个带状基部被容纳在连接器壳体中,和/或端子部基本上整个突出到空腔中。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至少部分地插入接头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的接头端子,具体地根据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方式,其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配合端子的多个空腔,接头端子包括以规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间隔从带状基部突出的多个端子部,

其中带状基部形成有位于端子部之间或者相对其偏置的一个或更多个接合孔,接合孔能够与从连接器壳体突出的相应的接合突起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压力加工导电板制造接头端子,并且接合孔是在压力加工过程中用于馈送导电板的馈送孔。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带有接头连接器的线束,其包括根据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方式的接头连接器,该接头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其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连接至相应电线的配合端子的多个空腔,以及用于有选择地连接(预定的或可预定的)配合端子中的规定的几个的接头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接头连接器的线束,其包括接头连接器,该接头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其形成有能够容纳配合端子的多个空腔,以及接头端子,其中的多个端子部以规定间隔从带状基部突出,其中:

在连接器壳体的空腔前面的部分中形成与空腔连通的端子部插入口,

以端子部在先而将接头端子从前面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中,

带状基部形成有位于端子部之间的接合孔,并且

能够与接合孔接合的接合突起从与连接器壳体的左和右侧壁部连续的弹性壁突出。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配接头连接器的方法,具体地根据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方式,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连接器壳体,其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配合端子的多个空腔,其中在连接器壳体的基本上与空腔对应的部分中形成与空腔连通的端子部插入口,

以端子部在先而将至少一个接头端子沿着安装方向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中,其中的多个端子部以规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间隔从带状基部突出,并且

通过使带状基部的位于端子部之间或者相对其偏置的一个或更多个接合孔与从连接器壳体突出的一个或更多个接合突起接合,而将接头端子固定在连接器壳体中。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与接合孔接合的接合突起从与连接器壳体的左和右侧壁部连续的弹性壁突出。

优选地,通过压力加工导电板制造接头端子,并且

接合孔是在压力加工过程中用于馈送导电板的馈送孔。

更优选地,隔着用于允许弹性壁的弹性变形的间隙而在弹性壁的与接合突起相反的一侧上设置覆盖壁。

仍然更优选地,在弹性壁和覆盖壁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支柱部。

最优选地,当接头端子安装在正确位置时,整个带状基部被容纳在连接器壳体中,和/或端子部基本上整个突出到空腔中。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使接头连接器适当地小型化。

通过阅读下面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应该理解,尽管分开地描述实施方式,但它们的单个特征可以结合到另外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将接头连接器固定至线束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连接器壳体、接头端子和配合端子的透视图,

图3是显示将配合端子插入接头连接器的状态的侧向剖视图,

图4是接头端子的平面图,

图5是显示切割端子载体之前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6是连接器壳体的正视图,

图7是沿图6的A-A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6的B-B的剖视图,

图9是接头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10是接头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11是沿图10的G-G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10的D-D的剖视图,

图13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接头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和接头端子的透视图,

图14是显示接头连接器的侧向剖视图,

图15是接头端子的平面图,

图16是连接器壳体的正视图,

图17是沿图16的E-E的剖视图,

图18是沿图16的F-F的剖视图,

图19是连接器壳体的后视图,

图20是接头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21是沿图20的H-H的剖视图,

图22是沿图20的I-I的剖视图,以及

图23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1)的接头端子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列表

C,60...接头连接器

S...间隙

W...线束

10...连接器壳体

11...空腔

12D...侧壁部

18...端子部插入口

19,61...弹性壁

19A,61A...接合突起

21...覆盖部(覆盖壁)

22...支柱部

30...配合端子

40...接头端子

41...带状基部

42...端子部

43...接合孔

51...馈送孔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12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

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固定件、例如通过使用夹具和/或电缆带等缠绕带子T而将接头连接器C固定至线束的主线A(参见图1)。接头连接器C配备有连接器壳体10,其在内部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一个或多个配合端子30的一个或多个空腔11,以及接头端子40,其用于对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空腔11中的配合端子30彼此进行电连接、具体地对其进行短接。在下面的描述中,图2的左上侧、右上侧、上侧和下侧被分别指作相应组成部件中的前、后、上和下侧。

连接器壳体1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且优选地总体上具有基本扁平的箱形。空腔11成形为沿前后方向窄长,并且优选地,沿着连接器壳体10的宽度方向WD在一个或多个水平面上基本上并排形成多个(例如四个)空腔11。每一个空腔11优选地具有基本为矩形的横截面形状,其尺寸大于端子30的连接部31的尺寸,并且端子30从插入侧、优选地基本上从后面可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在连接器壳体10的外壁12(至少部分地围绕空腔11的壁)中,设置在空腔11上面(或接近)的部分称为上壁部12A,设置在空腔11下面(或接近)的部分(在基本相对的一侧)称为下壁部12C,并且设置在相对侧面(在空腔11的侧向外侧,在并置的空腔11外面的相对端处)的部分称为侧壁部12D。设置在连接器壳体10中(在外壁12的内部)用于至少部分地分隔在相邻的空腔11之间的部分称为分割壁部13(参见图8)。接头连接器C以使得上壁部12A接触线束的主线A的姿势固定至主线A。

连接器壳体10的外壁12形成为具有一个或更个锁定杆14。例如四个锁定杆14基本上并排形成在连接器壳体10的外壁12的侧向或上壁部12A中。每个锁定杆14优选地是以基本向前突出的悬臂的形式,并且可以沿连接器壳体10的内外的方向(竖直方向或者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端子30的插入方向的方向)弹性变形。在每个锁定杆14的前端(自由端)处或前端附近形成锁定部14A,其通过至少部分地突出到空腔11中以与端子30的可接合部33接合而用于将端子30保持在空腔11中。当端子30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空腔11中时,锁定部14A移动到端子30的可接合部33上,从而使锁定杆14向上(向外)弹性变形。当端子30插入到基本适当位置(端子30可靠地与接头端子40连接的位置)时,锁定杆14朝向或至其自然状态地返回,从而锁定端子30。当处于自然状态时,整个锁定杆14设置为不从连接器壳体10的外壁12向外突出,优选地因此锁定杆14的外表面和连接器壳体10的外表面(外壁12的外表面)形成基本平坦的表面。

在连接器壳体10的后端设置至少一个肋15。肋15从连接器壳体10的上壁部12A延伸至相对的侧壁部12D。

每个端子30由导电(优选地金属)板材制成,并且总体上成形为沿前后方向细长,其中与接头端子40连接的连接部31设置在前侧,并且与电线W的端部连接(优选地压接或弯曲或折叠为连接)的电线连接部(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管部32)设置在后侧。端子30与或可以与组成线束(的部分)的电线W的端部连接。

连接部31优选地基本上以矩形筒的形式,其具有打开的前端和后端,并且接头端子40的端子部42从前面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用于电连接。能够与锁定杆14的锁定部14A接合的可接合部33从连接部31或在该处或在其上突出。优选地在靠近连接部31的前端的位置设置可接合部33,并且锁定部14A可以从后面与其接合(参见图3)。

通过压力加工或冲压导电(优选地金属)板材或板坯,并且成形为使得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端子部42以规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间隔从带状基部41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带状基部41的纵向L突出(参见图4),从而制造接头端子40。

例如通过下列程序制造接头端子40。在作为接头端子40的材料的金属板材中,沿着金属板材的纵向L以规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节距,成直线地形成在压力加工过程中用于馈送金属板材的基本为矩形的馈送孔51。

首先,通过压力对金属板材冲压,使其具有如图5所示的规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形状,具体地其具有这种形状,即多个突片状的端子部42从基本上沿着馈送孔51的并置方向L延伸的长带状载体52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垂直地并且以规定节距突出。端子部42从载体52的相对的侧缘中的一个突出,并且基本上以与馈送孔51相同的节距位于相邻的馈送孔51之间(中间)的位置。

随后,在一个或多个规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位置上切割载体52。图5由虚线显示载体52的切割位置CP。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得每个切割件包括规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数量的端子部42(例如四个)的位置CP上切割载体52。此时,基本上在位于切割位置CP的馈送孔51的中间部分或与其对应的位置上切割载体52。

然后,制造包括带状基部41和端子部42的接头端子40,其中带状基部41具有沿着端子部42的并置方向L长的基本为矩形的形状,并且端子部42以与空腔11的布置节距基本相同的节距设置。在带状基部41上设置的端子部42基本上彼此平行。

在该接头端子40的带状基部41中,在端子部42之间的位置上形成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馈送孔51。包括N个端子部42的接头端子40具有在基部41上设置的N-1个馈送孔51。在这些N-1个(例如三个)馈送孔51中,沿并置方向L设置在相对端的两个馈送孔51优选地作为能够与下面将要描述的接合突起19A接合的接合孔43(参见图4)。

接合孔43优选地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和/或基本上是沿板厚方向贯穿带状基部41的矩形孔。每个接合孔43的宽度(沿端子部42的并置方向L的尺寸)稍小于相邻的端子部42之间的间隔,并且接合孔43优选地基本上位于带状基部41中的相邻端子部42之间的宽度方向中央。换言之,在带状基部41的从位于端子部42的延伸处的一部分侧向地(沿着带状基部41的纵向L)移位或偏移的部分中形成每一个接合孔43。

以端子部42在先(以使得端子部42向后突出的姿势)而将接头端子40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0的前端部中。在接头端子40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0中的状态下,相应的端子部42突出到对应的空腔21中。

连接器壳体10的前端部形成有安装部16,接头端子40的带状基部41安装在其中。安装部16是在空腔11前面形成的空间,和/或具有基本上等于接头端子40的板厚的高度,并且在连接器壳体10的前侧形成开口。当从上面看时,安装部16优选地基本上具有与带状基部41的外形相符的矩形形状(参见图12)。安装部16的前缘(开口边缘)作为第一锥形部16A,其成形为使安装部16向前变宽。

连接器壳体10的前端部的至少部分地分隔在安装部16和空腔11之间的部分(下面称为分隔壁部17)形成有基本上与安装部16和相应的空腔11连通的端子部插入口18。在分隔壁部17的基本上与相应的空腔11的位置对应的一个或多个(例如四个)位置上形成端子部插入口18。端子部插入口18优选地基本上位于对应的空腔11的宽度方向中央。各个端子部插入口18优选地具有基本上与接头端子40的端子部42的外形相符的基本矩形的形状,并且沿前后方向(壁厚方向)贯穿分隔壁部17。各个端子部插入口18的前缘优选地作为第二锥形部18A,其成形为使端子部插入口18向前变宽。

在安装部16上方设置弹性壁19。当从上面或下面看时,弹性壁19的壁表面基本上沿接头端子40的安装方向MD延伸,和/或具有沿着连接器壳体10的宽度方向WD长的基本为矩形的形状(参见图8)。弹性壁19的相对的纵向的端缘(相对的宽度方向端缘)优选地基本上与连接器壳体10的左和右侧壁部12D的前端连续,和/或其后端缘优选地基本上与分隔壁部17连续。在弹性壁19的下表面(朝向安装部16的表面)上设能够与接头端子40的接合孔43接合的接合突起19A。

沿着弹性壁19的纵向基本上并排设置两个接合突起19A。接合突起19A在相对的三个并置的分割壁部13的端处位于分割壁部13的前面或靠近其。

接合突起19A从弹性壁19的下表面向下或向内突出,和/或当从下面看时,优选地具有基本为矩形的形状,其尺寸小于接合孔43的尺寸(参见图12)。接合突起19A的宽度设定为稍大于分割壁部13的宽度和/或小于分隔壁部17的留在相邻的端子部插入口18之间的部分的宽度。接合突起19A的后端表面相对于弹性壁19的下表面基本上为直角,和/或其前端表面倾斜为逐渐向前减少突出距离。

上壁部12A的前端部分(下面称为覆盖部21)隔着用于允许弹性壁19的弹性变形的间隙S而位于弹性壁19的外部或上方(在与设置接合突起19A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覆盖部21对应于优选的覆盖壁,并且优选地具有基本上与上壁部12A的其余大部分相等的壁厚。覆盖部21优选地基本上平行于弹性壁19,并且其外表面优选地与上壁部12A的其余大部分一起形成基本平坦的表面。

弹性壁19的壁厚小于上壁部12A的壁厚,和/或设定为等于或小于上壁部12A的壁厚的一半。间隙S的高度(在弹性壁19和上壁部12A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基本上等于或稍大于锁定杆14的锁定部14A的突出距离,并且大于弹性壁19的壁厚。

在弹性壁19和覆盖部21之间设置支柱部22(参见图6)。支柱部22在弹性壁19的宽度方向(纵向)中间位置(优选地在宽度方向(纵向)中央位置)上基本上沿着弹性壁19的前后(较短的方向)延伸。支柱部22沿宽度方向WD(平行于弹性壁19的纵向的方向)的尺寸稍小于分割壁部13的宽度。

在弹性壁19中在相应的接合突起19A后面形成一个或多个第一开口23(参见图8)。第一开口23优选地具有基本为矩形的形状,其尺寸大于接合突起19A的平面形状,并且沿壁厚方向(竖直方向)贯穿弹性壁19。此外,在覆盖部21中的在弹性壁19的第一开口23正上方或靠近其的位置上形成一个或多个第二开口24。第二开口24优选地具有基本上与第一开口23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并且沿壁厚方向(竖直方向)贯穿覆盖部21。通过第一和第二开口23、24,安装部16和连接器壳体10的外部彼此竖直地连通。

下面,描述怎样将接头端子40安装到连接器壳体10中。

将接头端子40的端子部42至少部分地插入到连接器壳体10的安装部16中,相对于相应的端子部插入口18定位并且沿着安装方向MD(优选地基本上从前面)至少部分地插入其中。此时,端子部42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端子部插入口18中,同时经过在弹性壁19上设置的接合突起19A侧向的位置。

因此,接头端子40的带状基部41至少部分地插入到连接器壳体10的安装部16中,并且带状基部41的后缘(在设置端子部42的一侧的边缘)优选地到达接合突起19A的前缘的位置。当进一步推动接头端子40时,带状基部41的后缘部在接合突起19A下面滑动,并且因此弹性壁19向上或向外(朝向间隙S)弹性变形。此后,当接头端子40沿安装方向MD至少部分地插入至基本正确位置时,接合孔43位于接合突起19A的正下方,并且优选地基本上同时地,弹性壁19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从而使接合突起19A与相应的接合孔43接合(参见图11和12)。这样,将接头端子40固定或保持在连接器壳体10中。当接头端子40安装在正确位置时,整个带状基部41优选地都容纳在安装部16中,和/或端子部42基本上整个突出到空腔11内。

下面,描述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功能和效果。

带状基部41形成有位于端子部42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接合孔43,并且能够与相应的接合孔43接合的一个或多个接合突起19A从与连接器壳体10的左和右侧壁部12D连续的弹性壁19突出。

这样,将接头端子40沿安装方向MD(优选地基本上与端子30进入壳体10的插入方向相反)优选地基本上从前面安装到连接器壳体10的前端部中,同时使弹性壁19弹性变形。当接头端子40安装在正确位置时,弹性壁19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从而使接合突起19A与接合孔43接合。由于通过接合突起19A与接合孔43的接合因此而将接头端子40固定在连接器壳体10中,所以像以前在通过压入配合将接头端子固定在连接器壳体中的情况下所需的压入配合部变得不必要,并且可以使接头连接器C小型化很多。

由于接合孔43优选地位于端子部42之间,即在安装接头端子40时,在从用于端子部42的路径侧向移位或偏移的位置上设置连接器壳体10的接合突起19A,所以当接头端子40至少部分地插入时,可以防止端子部42与接合突起19A的滑动接触。这可以防止在接头端子40的插入过程中,由于端子部42与接合突起19A的滑动接触,而使端子部42变形或者使树脂粘着至端子部42的情形。

代替传统的压入配合接头连接器,还可以考虑形成(优选地基本上为悬臂状的)锁定杆,与用于保持端子30的锁定杆14相似地,从连接器壳体的上壁部向后延伸,并且通过这些锁定杆与接头端子的接合而固定接头端子。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压入配合余量,因此可以使接头连接器小型化很多。然而,与在两端支撑锁定杆的情况相比,悬臂状锁定杆与连接器壳体的外壁的连接部分(底端部分)必须具有较大的强度,并且锁定杆的厚度(沿弹性变形方向的尺寸)因此增加,从而出现不能使连接器壳体充分地小型化的问题。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弹性壁19的至少相对的宽度方向的端优选地与连接器壳体10的外壁12连接,所以与上述悬臂状锁定杆14相比可以减少厚度,并且可以使连接器壳体10充分地小型化。

另外,优选地在弹性壁19和覆盖部21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支柱部22。由于这样减少了弹性壁19的跨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减半),所以可以进一步减少弹性壁19的壁厚,结果可以使连接器壳体10进一步小型化。

此外,优选地隔着用于允许弹性壁19的弹性变形的间隙S而在弹性壁19的基本上与接合突起19A相反的一侧上提供覆盖部21。由于这样弹性壁19至少部分地被覆盖部21覆盖,所以它不需要具有与外壁12相等的强度,并且可以具有足以保持接头端子40的最小刚度。因此,可以减少在接头端子40的插入过程中的抵抗力(由弹性壁19的弹性恢复力导致的抵抗力)。

优选地通过压力加工金属板而制造接头端子40,并且接合孔43是在压力加工过程中用于馈送金属板材的馈送孔51。而在除馈送孔51之外形成接合孔43的情况下,需要在载体52之外设置带状基部41。因此,需要较大的金属板材并且形成接合孔43的加工是单独必需的。然而,由于将馈送孔51用作接合孔43,所以不需要上述部件,并且因此可以防止材料的增加和加工劳动的增加。

因此,为了提供可以被小型化的接头连接器,接头连接器配备有连接器壳体10,其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配合端子30的多个空腔11,以及接头端子40,其中的多个端子部42以规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间隔从条状或带状基部41突出。在连接器壳体10的空腔11前面的部分中形成与空腔11连通的端子部插入口18。以端子部42在先而将接头端子40沿着安装方向MD(优选地基本上从前面)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0中。带状基部41形成有位于端子部42之间的接合孔43。能够与接合孔43接合的接合突起19A从与连接器壳体10的左和右侧壁部12D连续的弹性壁19突出。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3至2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线束。

本实施方式的线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在固定至主线A的接头连接器60的弹性壁61上方或靠近其不设置覆盖部2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的或基本相同的结构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重复描述。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接头连接器60配备有连接器壳体10,其在内部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一个或更多个相应的配合端子30的一个或多个空腔11,以及接头端子40,其用于连接(优选地短接)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空腔11中的配合端子30。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地,连接器壳体10优选地具有总体上扁平的箱形,沿着连接器壳体10的宽度方向WD基本上并排形成多个(例如四个)空腔11,并且连接器壳体10的外壁12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锁定杆14。多个(例如四个)锁定杆14优选地基本上并排形成在连接器壳体10的外壁12的下壁部12C上。各个锁定杆14优选地基本上是以基本向前延伸的悬臂的形式,并且可以沿连接器壳体10的内外方向(与端子30的插入方向竖直或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参见图14)。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地,在每一个锁定杆14的前端(自由端)处形成锁定部14A,其通过与端子30的可接合部33接合而用于将端子30保持在空腔11中。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地,通过压力机将预先形成为具有馈送孔51的导电(优选地金属)板冲压或模压成规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形状,并且使多个(例如四个)端子部42以规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间隔沿安装方向MD从带状基部41突出(参见图15),而制造接头端子40。换言之,端子部42沿着设置为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带状基部41的纵向L(在安装状态与壳体10的宽度方向WD相对应)的安装方向MD从带状基部41突出。带状基部41中的所有(例如三个)馈送孔51作为能够与下面将要描述的接合突起61A接合的接合孔43。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地,在带状基部41的从端子部42的延伸处侧向移位或偏移的部分中形成接合孔43,优选地具有基本为矩形的形状,和/或沿板厚方向贯穿带状基部41。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地,以端子部42在先(以使得端子部42向连接器壳体10的后方突出的姿势)而将接头端子40沿安装方向MD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0的前端部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地,连接器壳体10的前端部优选地形成有安装部16,接头端子40的带状基部41安装在其中。连接器壳体10的前端部的分隔在安装部16和空腔11之间的分隔壁部17形成有与安装部16和相应的空腔11连通的端子部插入口18。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地,在安装部16上方设置弹性壁61。该弹性壁61是上壁部12A的前端部,并且其相对的左和右缘优选地与连接器壳体10的左和右侧壁部12D连续。弹性壁61优选地具有基本上与上壁部12A的其余大部分相等的壁厚,和/或从上壁部12A的其余大部分向下或向内移位大约其壁厚的量。上壁部12A的外表面朝向弹性壁61向下成阶梯状,并且在弹性壁61和上壁部12A之间的边界部分(阶梯部分)的厚度小于其余部分的壁厚。

在弹性壁61的上表面上设置突出部62。在弹性壁61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优选地基本上在宽度方向中央位置)上设置突出部62,并且其沿前后方向为细长。突出部62优选地从弹性壁61的前端至后端延伸,并且其后端到达上壁部12A的阶梯部分。突出部62的高度(从弹性壁61突出的距离)优选地在基本整个长度上基本不变。突出部62的上表面位于上壁部12A的上表面上方。

在弹性壁61的下表面(朝向安装部16的表面)上设置能够与接头端子40的一个或多个相应的接合孔43接合的一个或多个接合突起61A。具体地,沿着弹性壁61的宽度方向WD基本上并排设置多个(例如三个)接合突起61A,并且基本上位于连接器壳体10的分割壁部13前面(或者在宽度方向上与之相对应但是位于其前方)(参见图16)。三个接合突起61A的中间的一个位于突出部62的正下方。

具体地,当从下面看时,接合突起61A从弹性壁61的下表面向下或向内突出,和/或具有基本为矩形的形状,其尺寸小于但是优选地前后方向稍长于接合孔43的尺寸(参见图22)。接合突起61A的宽度优选地设定为稍小于分隔壁部17的留在相邻的端子部插入口18之间的部分的宽度。突出部62的宽度优选地稍大于接合突起61A的宽度。

接合突起61A的后端表面相对于弹性壁61的下表面基本上成直角或陡峭地倾斜,其前表面倾斜为向前逐渐减少突出距离,并且其底端表面(在后端表面和前表面之间的部分)基本上平行于弹性壁61的下表面。接合突起61A的突出距离优选地稍短于接头端子40的板厚的基本一半。

在弹性壁61下面或与其相对应设置基本面对弹性壁61的面对壁63。面对壁63优选地是或由连接器壳体10的下壁部12C的前端部形成,面对壁63和下壁部12C的其余大部分优选地具有相同的壁厚,并且面对壁63的外表面和/或下壁部12C的其余大部分的外表面形成平坦的表面(参见图14)。

面对壁63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开口64。在从接合突起61A向后移位的位置上形成开口64,优选地具有沿前后方向长的基本为矩形的形状,比接合突起61A的平面形状长,和/或沿壁厚方向(竖直方向)贯穿面对壁63(参见图17)。通过开口64,安装部16和连接器壳体10的外部优选地彼此竖直地连通。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接头端子40的带状基部41形成有在位于端子部42之间的位置上的接合孔43,并且能够与接合孔43接合的接合突起61A从与连接器壳体10的左和右侧壁部12D连续的弹性壁61突出。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地,将接头端子40沿安装方向MD从前面至少部分地安装到连接器壳体10的前端部中,优选地同时使弹性壁61弹性变形,并且当接头端子40安装在基本正确位置时,弹性壁61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从而使接合突起61A与接合孔43接合。换言之,由于通过接合突起61A与接合孔43的接合而将接头端子40固定或定位在连接器壳体10中,所以连接器壳体10不需要传统的压入配合部,因此可以使接头连接器60小型化很多。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地,由于接合孔43位于端子部42之间,即在安装接头端子40时,连接器壳体60的接合突起61A位于用于端子部42的路径侧向的位置上,所以当接头端子40插入时,可以防止端子部42与接合突起61A的滑动接触。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和图示的实施方式。例如,下列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尽管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接头端子40的接合孔基本为矩形,但它们可以是任意形状,并且例如可以具有如图23所示的圆形或例如多边形、椭圆形等的任何其他形状。

(2)尽管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仅在弹性壁19的一个位置、即宽度方向中央位置上设置支柱部22,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支柱部22的数量和位置并不重要。

(3)尽管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弹性壁19的相对的左和右边缘与左和右侧壁部12D连续,并且其后端缘基本上与分隔壁部17连续,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仅弹性壁的相对的左和右边缘可以与连接器壳体的侧壁部连续,而其后端缘可以与分隔壁部分开。

(4)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相同的节距设置馈送孔51和端子部42,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端子部之间足以形成接合孔,并且布置节距可以不必相同。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