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6年章太炎东渡日本后,先后完成考察方言本字的《新方言》(1907—1909)和考求文献本字的《小学答问》(1909),此后,章太炎逐步形成了追根溯源的学术追求,完善和明确编纂体例,以二十三部、二十一纽的古音系统为纲,以初文、准初文为起点,以孳乳、变易为基本条例,以前期的考据为基础,着手撰写同源词研究的专著《文始》。1911年初,《文始》最终写定。1911年6月起,《文始》在《学林》"名言部"连载,仅刊载《文始叙例》及卷一歌部、泰部后即停刊。1913年,章太炎《文始》手稿经钱玄同、龚宝铨等浙江弟子之助,以浙江图书馆为名,由康宝忠在上海石印出版。1915年,由康宝忠等弟子校勘的右文社本《章氏丛书》出版,其中收录的《文始》,以手稿石印本为底本排印,惜多改用今字,另有排印错误。1919年,由章太炎女婿龚宝铨、章太炎兄长章箴等人负责的浙江图书馆本《章氏丛书》出版,其中收录的《文始》,以右文社本为底本,并校改了一些讹误,校勘较为精审。这一版本,也是后来通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文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