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弱水教授的《蜀中过年十绝句并记》一文是他在《读书》杂志的专栏“湖上吹水录”中的一篇,他在其中谈到他作旧体诗的经验,并由此及于新旧诗的比较。他借用友人、当代诗人车前子的说法,认为旧体诗“有种非凡的进入世俗生活的能力”,而新诗却“有点儿端,有点儿摆,有点儿装”,写旧诗可以活在当下,以平常心,写平常事,“随时随地都能起跳”,而新诗却必须非凡、必须深沉,通过“窥测灵魂、批判人生、代言民族、见证历史、重建秩序”等深度意义模式来助跑。这些看法虽然是以随笔文字出之,但由于作者本身即是资深的新诗研究者,其意见仍值得我们认真对待,个中意味或许也有必要深长思之。以往以旧诗批评新诗的论者,多是认为新诗不够“深沉”“蕴藉”,不耐咏味,江文却是以看上去似乎正相反对的理由得出了同样的新诗不如旧诗的结论(也与新诗初创期胡适、陈独秀等人关于新旧诗、新旧文学的论述恰好构成有趣的颠倒),这是其别具新意之处。这种看法,与新诗界较常见的基于“五四”式文学意识形态而逐渐固化的旧体诗观相比,对旧体诗表现出更多的“了解之同情”,但也与前者同样呈现为二元对立的构造,这提示我们,在其具体的观点之上,也需留意它所牵连着的话语和文化症候。本期刊发诗人、批评家西渡的商榷文章,对江文作出了非常细致深入的分析与辩驳,以期引起读者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考,也希望能开启更进一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