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献为外文文献的中文摘要页面,您获取的文献为外文文献,点击返回原页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外文学位 >文献详情

【24h】阐明I型干扰素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诱导的抗病毒机制。

【摘要】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复制对干扰素(IFN)诱导的抗病毒反应高度敏感。众所周知,用IFNβ预处理的细胞系受到VSV感染后,感染性颗粒的释放减少了104倍,同时病毒转录和/或蛋白质水平也被废除了。然而,在神经元谱系的细胞系中,病毒转录物和蛋白质水平仅观察到三倍的降低,尽管释放的传染性病毒粒子同样降低了104倍,提示装配缺陷。 VSV基质(M)蛋白泛素化的检查在模拟和IFNbeta处理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之间未产生差异。通过闪烁和二维电泳方法进一步分析潜在的翻译后修饰事件,发现IFNbeta诱导了M蛋白和磷酸蛋白(P)磷酸化的改变。低磷酸化的P蛋白通过减少的32P计数,通过35S-胱氨酸/蛋氨酸的掺入和等电点聚焦的变化来证明。发现VSV P蛋白的次磷酸化发生在成神经细胞瘤细胞裂解物中,但不在同一IFNβ处理的细胞的出芽病毒体中发生。相比之下,在IFNβ处理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细胞裂解液和病毒颗粒中均观察到VSV M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相对于35S-胱氨酸/蛋氨酸的标准化,32P计数增加,以及细胞和病毒裂解液中蛋白质种群的等电点改变,证明了高磷酸化M蛋白。发现过磷酸化的VSV M蛋白抑制了其与VSV核衣壳的缔合,这表明I型IFN介导的组装异常可能是通过破坏核糖核蛋白核心与结合在质膜内小叶上的过磷酸化M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对于组装错误的直接证据,在感染的8小时内对VSV感染进行了追踪。在L929成纤维细胞衍生的细胞中,使用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在控制条件下的感染显示VSV M,P和N蛋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并且诱导的细胞形态变化指示凋亡。观察已经用IFNβ预处理的L929细胞,未见可检测的VSV蛋白或细胞病变作用,这与I型IFN抗病毒保护一致。但是,当使用相同的技术观察NB41A3细胞(成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的VSV感染(在未经治疗的对照组中,病毒的进展类似)时,在经过IFNbeta处理的细胞中,VSV的进展严重减弱。通过在感染的前八小时内检测分离的细胞中的VSV M,P和N蛋白,可以观察到减毒的VSV进程,并且在感染后18-24小时,所有神经母细胞瘤均会死于病毒感染。最后,在仔细检查IFNβ处理的NB41A3细胞后,与未经治疗的病毒感染的神经母细胞瘤或非神经元细胞相比,未发现VSV蛋白定位的可检测变化;然后在超微结构中检查了VSV感染的神经母细胞瘤和非神经元细胞。水平。使用电子显微镜,结合免疫金试剂,我们观察到两种细胞系之间的相似性,无论是模拟处理还是用干扰素-β(IFNbeta)预处理,包括:(1)鉴定含有VSV N的病毒质样区域和P蛋白,以及(2)应激诱导的VSV感染细胞凋亡。与未处理的NB41A3细胞相比,我们观察到的非神经母细胞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之间的差异包括跨越未处理的L929质膜的大量活跃出芽的VSV病毒体。此外,IFNbeta处理的VSV感染的L929细胞既不显示胞质病毒工厂也不显示病毒蛋白表达。相比之下,用IFNbeta处理的VSV感染的NB41A3细胞显示出VSV感染的频率非常低,而且与病毒N和P蛋白共定位的小规模胞质区域也符合我们的共聚焦观察。最后,我们观察到从未经处理的被VSV感染的L929和NB41A3细胞收获的VSV病毒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在统计学上相似。 IFNbeta处理的病毒感染的NB41A3细胞的一部分VSV病毒体的大小和形状与两种未经处理的细胞类型的病毒相似。但是,在病毒体采样中,从经IFNβ处理的VSV感染的NB41A3细胞中鉴定出多形病毒颗粒,其差异足以说明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IFNβ抗病毒状态的一部分是装配错误的机制。

【作者】D'Agostino, Paul Michael.;

【作者单位】New York University.;

【年(卷),期】2010(),

【年度】2010

【页码】254 p.

【总页数】254

【原文格式】PDF

【正文语种】eng

【中图分类】

【关键词】

  • 相关文献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