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长沙
  • 出版时间: 2012-10-19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优质乳是奶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而生鲜乳中乳脂率、乳蛋白率、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是衡量优质乳的核心指标,既涉及质量安全与消费者的健康,又决定着牛奶的经济价值与核心竞争力,其中乳脂肪和乳蛋白的含量与组成是牛奶营养品质的主要物质基础,菌落总数是环境卫生指标,体细胞数是奶牛健康状况指标.长期以来,如何通过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牛奶乳脂肪和乳蛋白的含量,优化其组成,降低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已成为国际奶业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在提高优质乳营养品质的营养调控技术方面的进展做一简述.优质乳是奶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优质乳的生产受到日粮营养与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因素和奶牛生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日粮营养调控技术是实现优质乳生产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国内针对中国现有饲料资源,围绕优质乳生产的营养调控技术开展了系统深人的研究,可以使生鲜乳中乳脂肪和乳蛋白的含量达到国际奶业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且在以奶牛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优质活性脂肪酸和活性蛋白质的乳制品研发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因此,随着优质乳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将对中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 摘要:犊牛及后备牛是成年牛的基础,这个生理阶段消化系统的发育和躯体的增长对奶牛的一生都至关重要.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近年来采用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等方法,就犊牛出生后日粮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其消化系统的发育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本文总结了犊牛基本消化生理发育规律,以及日粮蛋白质、氨基酸、能量和饲料添加剂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阐述了日粮和环境因素对犊牛的消化系统和胃肠道结构以及生产性能定向调控的可能性.
  • 摘要:抗菌脂肽是含脂键的肽类抗菌物质,研究与应用抗菌肽作为畜牧行业"后抗生素时代"的一条重要出路,已成为行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抗菌肽的来源及理化性质,抗菌脂肽促进动物生长与提高饲料利用率、抑制动物肠道有害菌及致病菌、提高动物免疫功能与抗氧化机能等,结合南京农业大学的科学实验数据,综述探讨抗菌脂肽在动物体内外试验研究成果,为研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抗菌脂肽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和可观的潜在经济价值,将抗菌脂肽及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动物生产中,已经成为重要研发课题之一。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抗菌肽能防治动物疾病,改善机体免疫力,并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生产性能的作用。有关规模化抗菌肽的生产工艺研究、更大规模的动物有效性试验评价、中长期应用安全性试验、防止出现工程菌的扩散而导致污染环境问题等的研究对于推广应用抗菌肽系列产品至关重要。抗菌肽产品作为畜牧行业“后抗生素时代”的一条重要出路,有关其在畜牧生产上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方兴未艾。
  •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笔者近年研究结果的综述,探讨了猪肌肉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征对肉质形成的影响作用及其机理,以期为猪肉质调控积累依据.主要内容包括:(1)肌肉纤维的基本特性与类型划分.比较分别基于生理形态、酶组化反应特性、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C)组成的类型划分法,表明MyHC为准确划分肌肉纤维类型的理想标记.肌肉纤维类型组成具有遗传多样性和组织部位多样性,不同类型肌肉纤维之间具有转化可变性;(2)肌肉纤维类型与代谢特征的关系.不同的肌肉纤维类型,其宰后肌肉的糖原酵解与磷酸肌酸转化(ATP-CP)过程具不同特征;(3)肌肉纤维类型通过代谢途径对肉质形成的影响.肌肉纤维类型可通过糖原酵解与ATP-CP过程影响宰后pH下降和PSE肉形成,可通过脂类氧化代谢途径影响脂类物质含量与组成,还可通过细胞骨架与间质形成、抗氧化状态、线粒体ATP生成等过程影响肉质形成;(4)通过肌肉纤维类型及其代谢途径对猪肉品质的调控.在单一代谢途径的肉质调控研究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通过改变肌肉纤维类型的肉质改良措施,包括从遗传角度提高肌肉氧化型纤维比例的遗传标记和从营养角度改变肌肉纤维类型的调控措施.
  • 摘要:本文拟就营养素对猪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调节机理、营养素调控猪肠道屏障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综述.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养猪生产中,早期断奶、环境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能够引起猪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制约了养猪业的生产效率.因此,通过各种调控措施,维持猪肠道屏障功能,对于提高生产性能,保证动物健康和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营养素对于动物肠道发育、肠道健康及动物生长性能的重要性已逐步被人们认识.
  • 摘要: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末,是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增长期.进入21世纪后,虽然全国粮食、肉、蛋、奶总产量一直在缓慢增长,但是基于人口增长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人均占有量却面临着从"高原期"向峰顶进军的挑战.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正面临着内忧与外患的困扰,在与动物营养科学息息相关的"2116"①食物安全工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老大难问题.因此,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政策指导下,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每个公民都应以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历史责任感,再接再厉,迎接挑战.在宏观决策方面要树立"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同时,不仅要解决在科研体制中存在的"经济科技两张皮"问题;还应力争在最短时期内,扭转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线性经济的局面,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循环经济方向转变;要在以道德为准则的生态文明观、以价值为取向的生态经济观的理念指导下,在思想上要勇于挑战传统的非科学思维方式,探索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解决全局性、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要夯实基础性,前瞻性攻坚实力,要苦干、实干加巧干,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这是为给子孙后代少留些麻烦的需要,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共荣的需要.
  • 摘要:体外仿生法可快速准确地评定饲料能量消化率,而对猪饲料整个消化道进行模拟消化旨在更准确地反映饲料在猪体内的真实消化、吸收情况.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模拟猪全消化道体外法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侧重分析了模拟猪大肠中饲料消化所选用的微生物或商品酶的利弊,为完善以程控仿生消化仪为平台建立猪饲料养分生物学效价体外仿生评定方法规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推广,世界鱼类养殖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由于存在养殖密度过高、日粮营养素不均衡、投饲频率增加、养殖周期缩短以及水体污染等问题,造成养殖鱼类体脂过度沉积的现象越来越多.不仅造成饲料资源的浪费,影响鱼类的肌肉品质和风味,严重时还会导致鱼体的免疫机能受损使其感染疾病的概率大大提高,最终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鱼体脂肪沉积分布和代谢状况、它们与饲料中营养素特别是蛋白质、糖和脂肪的相互关系、影响鱼体脂肪沉积其他环境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初步阐述了国内外有关鱼类脂肪沉积和代谢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鱼类的健康养殖、饲料配制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摘要: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是生物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由于其特殊的杀菌机制而使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在多个领域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抗菌肽研究、改造、全新设计、重组表达以及应用于动物生产中的进展情况.作为一类天然的小分子蛋白,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抑菌功能及不同于传统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不易产生耐药性,它的出现为解决抗生素应用的负面作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在多个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抗菌肽分子量小,自然界中含量低,分离纯化困难,化学合成成本高,无法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年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抗菌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抗菌肽的开发与应用,但如何提高抗菌肽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抗菌肽的廉价规模化生产及在动物生产中推广应用,还需要开展更多研究工作。对于抗菌肽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虽然已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抗菌肽的免疫原性、安全性、药物动力学及其效果等方面还需要深入探讨。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在抗菌肽研究与开发领域的应用,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最终实现抗菌肽的广泛应用,造福人类。
  • 摘要:霉菌毒素的高毒性和强致癌性严重威胁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每年给畜牧业和食品工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霉菌毒素物理和化学去毒方法存在种种应用缺陷,而生物解毒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解毒方法备受关注.本文对霉菌毒素毒理作用机制、国内外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目前生物降解研究存在的困难提出策略和建议,为饲料和食品中霉菌毒素生物解毒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 摘要:在家庭厨房和餐饮企业形成的餐厨垃圾中,来自食物整理加工产生的丢弃物和被丢弃的剩餐通常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是重要的可开发饲料资源.然而,餐厨垃圾作为饲料资源利用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能否允许作为饲料使用的争论和利用技术的研究一直在不停地碰撞.认同者从资源循环利用角度拥有足够的理由,担忧者能从食物链安全上阐明依据.本文叙述了餐厨资源的概况,总结了近年来对餐厨垃圾的安全性评价、处理技术和饲用效果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并结合餐厨废弃物安全利用的管理政策,系统阐述了餐厨资源饲料化利用的合理途径和方以及需要突破的技术问题. 餐厨资源饲料化利用利弊兼而有之。有关餐厨垃圾饲用安全性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完整,这方面的研究仍在继续,且已经引起政府层面的重视。关于用餐厨垃圾制造饲料的方法目前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发酵方面,然而这种途径还未能从机理上证明发酵的餐厨饲料饲用安全程度。潜水作为饲料虽有历史渊源和过去的使用习惯,但作为现代城市餐厨垃圾的主要形式,以动物饲料角色进入食物链仍需进一步进行安全评估。本文认为,餐厨资源化利用的优先权应该是:动物饲料(资源紧缺),生物质能源或工业原料(能源安全和经济价值),肥料(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或养殖蚯蚓,变废为宝)。应该以分类收集,快速处理和有选择的利用为原则,开展餐厨资源饲料化利用研究才是最正确的选择。用于毛皮动物饲料或许是目前较好的选择,而作为宠物饲料仍可能遭遇法律的制约。今后餐厨资源饲料化研究的重点主要有:如何解决餐厨饲料营养变异性大问题、建立餐厨资源营养评价模型和数据库、研制大批次混合均质化设备、开发快速准确的在线检测方法、餐厨资源有毒物质消长规律和病原微生物控制技术等。
  • 摘要:肝脏是反刍动物体内重要的消化代谢器官,具有消化、吸收、解毒、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免疫等功能.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肝脏,而后进入循环系统,肝脏在外周血液营养物质的组成和代谢的整合调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营养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在反刍动物肝脏中的代谢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肝脏慢性血管瘘研究方法的建立,传统肝脏物质代谢研究进展,瘤胃代谢有害产物对肝脏免疫机能的影响,肝细胞重编程的表观遗传调控等,分析了肝脏代谢功能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以及在该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的机遇.
  • 摘要:本文着重讨论了对开展动物营养学发展战略研究和提高动物营养学科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个动物营养学发展战略研究优先领域,包括:(1)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动物营养学理论和技术体系;(2)加强微观层次营养发展战略研究;(3)组学理论和技术在饲料科学中的应用;(4)推进动物营养研究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应用;(5)着力发展系统集成型动物实用营养技术和体系.
  • 摘要:低聚糖(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功能性低聚糖具有共同的特性和特殊的生理功能,在动物饲料中已有一定的应用.本文简介了低聚糖的特性和生理功能,阐述了低聚糖的作用机理,综述了低聚糖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低聚糖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低聚糖在饲料中应用的发展趋势.目前,应用于饲料中的低聚糖品种多,质量差异大,亦无可靠、简便的方法和明确的指标进行测定评价。虽可用分子量等进行评价,但由于各低聚糖产品多为多种低聚糖混合物,其分子量为平均分子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低聚糖可能含有较多的小分子低聚糖,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也可能含有较多的单糖而影响活性。将低聚糖进行分离纯化,用高纯度的低聚糖进行饲料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将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随着对病原微生物研究及其致病机制了解的深入,多种病原微生物受体的分子结构已阐明,针对病原微生物受体结构进行低聚糖分子结构设计并进行饲料应用研究是将来的重点之一,以此为理论基础,开发可降低病原微生物黏附力及毒力的低聚糖产品将更具意义;通过将低聚糖与益生菌等组装为合生素将可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对替代抗生素、推动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营养代谢病已严重制约着肉鸡产业的发展,因而通过营养措施调控肉鸡的代谢进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几种主要肉鸡营养代谢性疾病如腹水综合征、猝死症和胫骨发育不良的致病机制和营养调控措施.营养代谢病通过早期限饲,调节营养物质的平衡,适量添加钙、磷、维生素D3,酶制剂、精氨酸、益生素、有机酸、微量元素、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 N一二甲基甘氨酸钠盐等饲料、植物雌激素、辅酶Q和L-肉碱等添加剂,合理控制鸡舍的通风、光照、密度和温度等,都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其发生,减少营养代谢病引发的经济损失。
  • 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建立EPA诱导成肌细胞转分化成脂肪细胞的模型,来研究EPA诱导成肌细胞转分化成脂肪细胞的分子机理.用不同浓度的EPA对C2C12成肌细胞进行转分化诱导,筛选出EPA最佳的转分化诱导浓度为400μM.使用400μM进行转分化诱导,并通过realtime PCR方法分析成肌和成脂标志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发现EPA处理显著抑制了成肌标志基因的表达,并显著促进了成脂标志基因的表达.通过对脂肪酸核受体在转分化过程中表达模式的分析和PPARγ2启动子报告系统的验证,筛选出能上调PPARγ2表达的脂肪酸核受体PPARγ1.通过PPARγ2启动子截短、突变和删除以及CHIP实验,证实PPARγ1能通过结合PPARγ2启动子上-890~-878位置上的功能性PPRE来激活PPARγ2的表达.综上所述,400μM的EPA可以有效诱导成肌细胞转分化形成脂肪细胞.其分子机制是:在EPA诱导的成肌细胞转分化过程中,被EPA激活的PPARγ1能结合PPARγ2启动子上的功能性PPRE,上调PPARγ2的表达,从而诱导转分化的发生.
  • 摘要:柑橘皮渣是柑橘加工业的主要副产物,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是一种潜在的饲料资源.试验证实,饲粮中适量添加柑橘皮渣对畜禽生产无不利影响,且因其含有一些药理学成分,作畜禽饲料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在美国、巴西等柑橘加工业发达的国家,通常将柑橘皮渣直接干燥制成颗粒饲料后用于饲喂反刍动物.然而,目前中国柑橘皮渣的利用率仍很低,因为鲜柑橘皮渣水分含量高且苦味重,机械压榨会损失大量养分,人工干燥成本高,自然晾晒费工费时且易被病菌污染等缺点,使中国柑橘皮渣在作为畜禽饲料应用时受到限制,仅少量用于提取香精油、果胶、色素和做中草药等外,绝大部分被废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鲜柑橘皮渣含有大量可被微生物发酵利用的营养成分,经适宜发酵处理后,可以提高营养价值,改善适口性,节约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减轻柑橘皮渣废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就柑橘皮渣作畜禽饲料的处理方式、营养特点和苦味物质及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中国柑橘皮渣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柑橘皮渣的营养丰富,可作为一种饲料资源用于畜禽生产中。但鲜柑橘皮渣水分含量高且苦味重,机械压榨会损失大量养分,人工干燥成本高,自然晾晒费工费时且易被病菌污染等缺点,使中国柑橘皮渣在作为畜禽饲料应用时受到限制,绝大部分被废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利用微生物混合发酵生产柑橘皮渣饲料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式,既可改善营养价值,又可提高其适口性;同时还可以节约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轻柑橘皮渣废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具有明显生态效益。然而,该利用方式仍不是很成熟,仍需对柑橘皮渣的发酵菌种、发酵配方、发酵工艺、干燥工艺及其在不同畜禽饲粮中的配合技术与饲养工艺进行系统深人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柑橘皮渣的利用效率。
  • 摘要:围产前期奶牛饲喂中、高能量日粮较为普遍.但近年来,随着奶牛产奶量的升高以及产犊后奶牛高发病率和高淘汰率现象的出现,围产前期奶牛应该饲喂高能、中能还是低能日粮成为了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和争论焦点.本文从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机体能量供给、肝脏糖异生、体脂动员和糖异生前体物对能量代谢的调控5个方面综述了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特点及调控作用,旨在为后续研究和奶牛生产提供参考.
  • 摘要:益生菌是当摄入足够量时对机体产生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人们常把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上的益生菌称之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以往研究表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具有维护肠道健康、缓解不良应激、改善畜舍环境、调节机体脂肪代谢和改善畜产品品质的功能.还有研究者认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具有替代抗生素功能的作用.本文就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主要功能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今后在畜牧业生产上的科学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并改善畜产品品质,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添加剂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发挥有益作用的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另外,是否具有潜在的安全性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切的结论。所以,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应该重点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是加强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现有菌种和开发新型菌种;另一方面对现有和新开发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进行实时跟踪和安全性评价。上述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更全面的认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与宿主的关系,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在实际生产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 摘要:黄羽肉鸡营养研究工作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较系统而全面的开展.本文综述了中国黄羽肉鸡能量、粗蛋白和氨基酸、矿物元素、维生素的营养需要及相关研究以及黄羽肉鸡饲料添加剂的相关研究进展.表明目前中国对黄羽肉鸡营养需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两个营养素,对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研究逐渐系统化,对黄羽肉鸡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也较广泛和多样化.
  • 摘要:本文综述了中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者2011年1~12月期间发表的猪营养研究文献,内容涵盖母猪营养(能量与纤维、蛋白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仔猪营养(能量、蛋白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及饲料添加剂)、生长肥育猪营养(能量与纤维、蛋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及饲料添加剂)、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利用、研究方法和检测技术等五方面.共收录了在SCI期刊、国内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报和杂志、部分大学学报、部分核心和非核心期刊发表的试验性论文145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30篇,中文期刊论文115篇.
  • 摘要:玉米赤霉烯酮(ZEA)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年繁殖母猪,对组织病理学、细胞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仅限于实验动物.本文综合了三个试验,从组织病理、细胞免疫和养分利用率学探讨了ZEA对断奶仔猪毒性机理.选用21天断奶雌性仔猪(斯格×长×大)20头[BW:(8.33±0.31) kg],随机分为4个ZEA水平(0.90mg/kg、1.67mg/kg、2.67mg/kg和3.67mg/kg),进行了18天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断奶仔猪饲喂1.67~3.67mg/kg ZEA日粮18天,导致阴户、乳头红肿,生殖器官增大(P<0.01).选择同样品种另外20头21天断奶雌性仔猪[BW: (8.03±0.14) kg],随机分成4个处理,饲喂相应4种日粮,进行5期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仔猪饲喂1.67mg/kg ZEA日粮,不影响能量和养分利用率,饲喂2.67mg/kg和3.67mg/kg ZEA日粮降低了能量和养分吸收率以及蛋白质净利用率,2mg/kg ZEA日粮BV值增加(P<0.01).选择同样品种28天[(10.36±1.21) kg]雌性仔猪20头,随机分为4个ZEA水平(0.00mg/kg、1.10mg/kg、2.00mg/kg和3.20mg/kg),进行18天ZEA组织病理和免疫抑制研究.结果表明,断奶仔猪阴户呈线性增长,与不含ZEA日粮相比,饲喂1.1~3.2mg/kg ZEA日粮,阴户长、宽、高和面积的斜率增加了(2.72~5.63、2.35~6.23、2.25~5.43和2.77~7.62)倍(P<0.001).饲喂2.0mg/kg和3.2mg/kg ZEA日粮,导致了卵泡数量减少,滤泡萎缩和退化;子宫体黏膜呈绒毛状隆起,平滑肌异常,卵巢和子宫体细胞凋亡减少.导致了脾脏组织学变化,降低了外周血和脾脏LPR和外周血1L-2产量、改变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组成、降低了血清IgG和猪瘟抗体滴度,影响脾脏细胞因子表达(P<0.05).断奶仔猪进食ZEA可以造成成年母猪类似的假发情,改变养分利用率,诱导仔猪的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导致免疫机能下降.
  • 摘要:发展草食家畜中中国面临粗饲料短缺的现实,木本饲料资源是一个待开发的领域,国外有成功的利用先例,中国部分地区也开始了木本饲料资源的探索性开发与利用,从资源量分析木本植物饲料资源有广阔的开发利用空间,特别是对干旱少雨地区更有意义.本文对国内外文献中涉及的木本植物饲料的种类、营养价值特点,以及其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一综述.木本植物饲料资源丰富,其中不乏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的种类,这是草食动物养殖业不可忽视的饲料资源.充分、合理利用木本植物饲料,将为养殖业提供更加广阔的饲料资源,促进产业的稳定、良性发展.
  • 摘要: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和氮排放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及高效利用已成为动物营养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之一.研究中心及国内相关研究团队近年来围绕猪的氮代谢及营养调控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系统介绍了机体氮代谢的概念和氮代谢相关酶,并对氮营养素的肠黏膜代谢和微生物代谢及其营养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同行参考.
  • 摘要:抗病营养是研究营养与健康关系的交叉领域,以揭示动物健康的营养调控规律与机制,建立营养抗病原理和技术,提高动物对应激和疾病的抵抗力.抗病营养研究内容包括营养与免疫、营养与肠道健康、营养与抗病基因、营养与应激、营养与疾病、营养与抗营养因子等六个方面.本文在构建抗病营养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基础上,综述了四川农业大学近几年在猪抗病营养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适宜的营养素、营养源和营养水平及其组合可以明显增强猪的抗病力,提高健康水平.
  • 摘要:近年来,中国蛋白饲料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饲料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发展的瓶颈.中国各类饲用饼粕,尤其是杂粕资源丰富,但由于其饲用价值不高,或含有多种毒素,饲料的工业化生产中没有得到高效合理地利用.因此,开展蛋白饲料原料开发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非常迫切.微生物发酵和酶解由于具有独特的优势,已得到研究者和业界的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成果,但仍存在许多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微生物发酵与酶解技术在蛋白饲料资源开发领域应用的特点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发酵和酶解都属于在植物性蛋白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物技术手段,统称为生物蛋白饲料,两种技术都极大地改善了植物蛋白饲料的营养特性,扩大了其在饲料中的应用范围。中国的发酵工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微生物发酵对大豆、棉籽及菜籽饼粕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效果明显,对蛋白质大分子降解为小肤等的作用显著,能提高蛋白质及NSP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达到节约饲料消耗的目的。通过新型发酵豆粕、棉粕及菜粕等产品开发,不仅能使饼粕中抗营养因子及有毒有害物质进一步降低到一个最低的水平,而且能使饼粕总蛋白分子的肤键降解50%以上,这在开发小肤营养产品和功能性肤产品方面将有很大的潜力。另外应用生物技术如酶工程技术,可开发高蛋白质含量的浓缩蛋白等系列产品如大豆、棉籽、菜籽浓缩蛋白(CP≥65%),这也将进一步扩大饼粕饲料产品的用途。总之,以植物蛋白生产的新型生物蛋白饲料作为一个新型的饲料资源,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尤其在检测技术、评价技术、掺杂使假的防控上应引起各方重视。随着微生物学、饲料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发展,菌体蛋白开发技术将会有所飞跃,这对缓解中国饲料原料紧张局面,推动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都具有广阔的前景。
  • 摘要:本文从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组成、形成及消化道微生态分析技术等角度阐述了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结构研究现状,从土著微生物功能、益生菌(包括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并结合功能机制陈述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的功能,以期为水产动物饲用益生菌的高效应用作指导.益生菌在水产上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程度也在增加。将益生菌应用于水产领域,大大减轻了养殖场环境管理的压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商业化应用越来越普及用。新生的益生菌筛选技术,结合体内实验,也使益生菌的范围不断扩大。成功获得新奇的益生菌,依赖于对养殖物种消化道微生物生态学的深入理解(从结构到功能)。
  • 摘要:针对饲料原料的物料微结构、物理屏障和化学组分等复杂问题,有别于传统复合酶和特定组合酶的饲料配合酶,通过多种作用不同底物的单酶相互"配合",协同作用,相互促进,可以共同高效解决同一目标的降解问题.配合酶的判断标准是单酶的催化效率大于该酶在作用复杂物料或者复合组分时单独使用的效率.配合酶与复合酶和组合酶的关系和区别构成了一个饲料酶的应用体系,配合酶和组合酶一样,它们将是饲料酶未来发展的方向,饲料酶将向精细化和系统化发展.
  • 摘要:瘤胃微生物生态群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体系,有着巨大的基因资源以及丰富的生态资源.宏基因组学通过免培养技术,研究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在研究瘤胃微生物代谢和开发瘤胃微生物资源上展示出强劲的优势.蛋白质定向进化技术是蛋白质分子改造的一个重要策略.利用基因工程或蛋白质工程技术对酶分子进行改造和体外高效表达,为纤维分解酶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开辟了新途径.为此,本文在介绍宏基因组学的概念、宏基因组文库构建和筛选流程的基础上,讨论了宏基因组学在开发瘤胃纤维分解酶基因资源、易错PCR等定向进化技术在酶分子改良、酵母表面展示技术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表达系统在纤维分解酶体外高效表达中的应用.
  • 摘要:当奶牛采食高精料/低粗料日粮时,瘤胃pH值下降,瘤胃微生态改变.如果瘤胃pH值低于正常水平,奶牛则发生瘤胃酸中毒.瘤胃酸中毒可分为急性酸中毒(ARA)和亚急性酸中毒(SARA).在实际生产中,SARA比ARA更为常见.奶牛采食高精料日粮特别是发生瘤胃酸中毒后,瘤胃内会产生许多细菌内毒素(或称脂多糖,LPS).LPS在瘤胃和肠道中可转运入血,使血液中LPS含量升高.LPS进入血流后可引起奶牛免疫活化,血中中性粒细胞和CD14细胞增多,急性期蛋白含量上升.LPS进入体内后引起的系统性免疫反应可导致营养素进行重分配,使营养素更多用于免疫反应而进入乳腺的营养素减少,乳腺中乳成分的合成从而受到影响.LPS进入血液后也使体内代谢发生改变,甚至使采食量降低,进而影响乳腺营养素流量.研究表明,随着日粮中谷物比例增加,瘤胃中LPS含量和血中急性期蛋白含量升高,而乳脂率、乳脂产量、标准奶产量和产奶能量效率均下降;奶牛发生SARA时,乳脂率、乳蛋白含量和奶产量降低.LPS随血流也可进入乳腺,引起乳腺发生局部免疫反应,乳腺内乳成分前体物的利用再次发生重分配,即用于乳腺免疫反应的乳成分前体物增加,而用于乳成分合成的前体物减少.此外,进入乳腺中的LPS可损害乳腺上皮细胞,并抑制乳脂肪合成相关酶的活性.
  • 摘要:兔肉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兔营养.本文综述了兔肉的营养特点、感官性状、加工特点、兔肉作为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探讨了日粮能量、限饲、纤维含量、蛋白、脂肪和抗氧化剂对兔肉品质的影响,以及日粮对兔肉安全的影响.
  • 摘要:鱼类肠道健康是保证鱼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营养物质是影响鱼类肠道健康的关键因素.本文介绍了鱼类肠道健康的重要性,总结了营养物质与鱼类肠道生长发育,肠道结构和功能正常,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肠道菌群结构的关系,提出了维持鱼类肠道健康的部分营养物需要量.
  • 摘要:蛋鸡生产中面临的应激越来越多,近年来人们对蛋鸡健康养殖越来越关注,对应激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并从分子和细胞水平尝试解释蛋鸡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失衡是应激引起动物表现不佳的机理之一,提出了抗氧化营养的理念,本文从认识蛋鸡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谈起,探讨了蛋鸡生产中抗氧化失衡的诱因和机理,总结了部分抗氧化调控的研究案例,最后提出了抗氧化营养调控的研究方向.随着抗氧化营养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营养调控蛋鸡氧化与抗氧化平衡,有助于实现蛋鸡的健康养殖.
  •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动物营养仿真预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契机.本文综述了肉鸡生长模型和营养需要预测模型的基本营养学原理、发展历程、不同的建模方法和应用现状,并对肉鸡营养模型化技术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近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在动物生长和营养需要模型化技术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工作,基本理清了经典的生长和营养模型建模方法和路线,并初步开发了一些商用的肉鸡营养管理和决策辅助软件。然而,由于动物生长是一个复杂的、易变的过程,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因而现有的模型技术还有较大缺陷。未来函待从两个方面继续开展肉鸡生长和营养需要模型技术研究。一方面要通过大量的试验精确测定机制性模型的关键参数,进一步提高经典机制性模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尝试应用现代控制论和软计算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优化生长和营养需要模型,开发新的动物模型化技术。
  • 摘要:近年来中国茸鹿饲养与饲料领域的进展集中表现在5个领域,分别是全混合日粮配制技术、仔鹿代乳饲料及早期补饲技术、仔鹿早期培育技术、茸鹿非常规蛋白饲料利用技术和茸鹿复合饲料添加剂技术,围绕着这些技术的完善,开展了大量相关的研究和技术应用,为茸鹿科学、健康、高效的生产提供了科技支撑.
  • 摘要:水貂和蓝狐是珍贵的毛皮动物,在世界裘皮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水貂、蓝狐在中国的养殖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已成为一些地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本文重点回顾了水貂、蓝狐近几年来在营养代谢、营养需要量、饲料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毛皮动物饲养业在中国发展迅速,然而随着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和近海鱼类资源的枯竭,毛皮动物主要饲料来源之一的海杂鱼的价格越来越高,并且供应货源不稳定,冷冻保存成本也较高;另外,除海杂鱼外,肉、蛋、奶及动物内脏等也为毛皮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其价格也越来越高,运输及贮存成本也不断增加。所以,开发和利用新的饲料资源、探讨新的饲养模式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采用配合干粉饲料或颗粒饲料,正是这种需求的解决方法。近几年来,在研究水貂、蓝狐营养需要量的同时,也开展了干粉饲料饲养效果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 摘要:在介绍饲料中可利用藻类的主要种类、营养成分及藻类使用方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可利用藻类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藻类应用于动物饲养的前景及其应注意的问题.随着中国畜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饲料资源的日益紧张,缓解这种紧张的局势,开发利用藻类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通常藻类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且营养成分合理,适合养殖动物利用,随着人们对藻类系统深入地研究,根据藻类的营养特点和生物学功能,培养选育有更有价值的不同藻种,更好的为饲料行业服务,其在饲料中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