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院省科技合作经验交流会
院省科技合作经验交流会

院省科技合作经验交流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武汉
  • 出版时间: 2012-06

主办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林科院

会议文集:院省科技合作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中国林科院木材所人造板与胶粘剂研究室是一个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的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在院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院省科技合作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紧密依托和结合院省合作平台,把科技成果带下去,把科技生产力提上来,促进林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实在服务,并在和企业共同实施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发现和了解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难题,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申报国家重大高新技术863项目、重大科技支撑项目以及行业公益重大专向等课题,与地方企业一起结合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进行科技再创新和产业化转化,强化技术集成与组装配套,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能力,在科技服务中检验成果,延续创新。在上述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人造板与胶粘剂创新团队与浙江、湖北、四川、福建、山东、宁夏、安徽、湖北、广东、河北、贵州、重庆等12个省自治区的近20余家企业进行了紧密合作,在竹材高效利用领域、农林剩余物制造绿色产品领域、沙生灌木人造板领域、无醛人造板领域以及包装材料领域积极服务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产业化转化工作,并配合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了大量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工作,积极为地方的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出任科技特派员和专家顾问,有力支撑了地方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 摘要:湖北省林科院是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的省级林业综合性公益型科研单位,现有6个研究所,与地方联建2个分院、6个专业研究所。自2008年10月中国林科院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以来,我院在中国林科院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省林业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与中国林科院开展了探索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1月,国家林业局正式函复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依托我院成立中国林科院湖北分院,并于4月8日在武汉隆重举行了揭牌仪式。广泛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为湖北现代林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极大地提升了我省的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推进湖北现代林业发展和绿色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 摘要:自2008年10月中国林科院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以来,中国林科院进一步加大了对湖北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从决策服务、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多个层面为湖北现代林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广泛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湖北省的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推进湖北现代林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摘要:上海地处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长江入海河口,地跨长江三角洲前缘滨海平原和太湖湖沼平原东南部,历史上属于无林地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上海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林业作为陆地生态的主体,发展林业成为上海建设生态城市的首选。在一个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上海林业发展应该走什么路,是上世纪末摆在上海各级领导与林业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200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开展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研究,奠定了上海林业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200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又签订了《林业科技合作协议》,进一步发挥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地方优势,中国林科院的科研优势,以上海生态环境建设为平台,为世博园区的绿化建设、辰山植物园的植物引种、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及相关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也为上海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十年的市院合作,特别是合作开展城市森林发展研究的成果,对上海林业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巨大推进作用。
  • 摘要:2003年7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国际竹藤中心在北京签订了省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书。多年来,充分利用中国林科院和国际竹藤中心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与信息优势,加强了海南与中国林科院科技合作,全面促进海南林业科技进步,进一步推动海南生态省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海南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 摘要:2003年4月,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与贵州省省长石秀诗签署了《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书》、《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全面科技合作首批项目协议书》,确定为贵州优良乡土与外来速生树种的良种选育与栽培技术、黔东南州下司至凯里市区周围白云质砂石山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高档绿化苗木和花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与示范、高原喀斯特森林生态定位研究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效益监测与环境预报、紫茎泽兰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抑制与防治技术研究等进行科技合作。在中国林科院给予大力支持帮扶下,省院科技合作项目顺利实施,项目逐年有所递增,使贵州林业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摘要:湖南省于2001年7月与中国林科院签署了《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书》(简称《协议》),2007年依托湖南省林科院成立了中国林科院湖南分院。长期以来,湖南省按照《协议》精神,加强与中国林科院的紧密联系,共同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合作层次逐步提升,尤其是湖南分院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林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形成了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良好合作局面。实践证明,加强省院科技合作,是实现湖南林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南省将继续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以项目为纽带,不断稳定和深化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科研基础,强化自主创新,为绿色湖南建设提供更新、更大的科技支撑服务。
  • 摘要:南阳是一个林业大市,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区位重要,林业建设在全市经济发展和全省整体林业布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林果业己成为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不少山区县财政收入、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林果业。2010年,全市林业产值达到81.79亿元。2000年,南阳市被中国林科院定为“科技兴林示范市”以来,我们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积极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不断强化院市合作,大力推进林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林业工程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新品种、新技术普及应用率达到95%以上。先后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被省林业厅评为“全省科教兴林先进单位”、“2005-2009年全省科技兴林先进单位”、“全省林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
  • 摘要:新疆分院始建于1955年,2001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副厅级科研机构,2004年8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中国林科院新疆分院。2005年8月,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亲自为分院挂牌。2008年成立了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林科院分院,同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了新疆林科院博士后工作站。20lO年底经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等批准我院为自治区首批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十五”以来,分院逐步开始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等,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取得研究成果55项,其中有20个项目获国家、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自主研发培育了20多个经济林新品种,经自治区良种评审委员会审(认)定为自治区林木优良品种;制修订国家、地方技术标准60余项,其中国家林业行业标准10余项、地方标准40余项。2010年科研经费突破3000万元,科研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 摘要:2003年7月,国家林业局协商确定浙江省作为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省级联系点,同年12月,中国林科院和浙江省政府签订了《全面林业科技合作协议书》,以科技支撑浙江实现林业现代化。并于2008年续签了第二期《林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书》。期间,双方围绕浙江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展开全方位的科技合作,在林业科技创新、林业科技成果等方面取得积极的应用转化,对“森林浙江”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 摘要:为了实现人才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优势互补,大力推动科技支撑和引领发展,走出一条速度快、效益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发展路子,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不断加强与中国林科院的合作。1999年江泽慧院长亲自为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挂牌“中国林科院华北林业研究所”,同时,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更名为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就此,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正式以中国林科院华北林业研究所的名义开始了与中国林科院的院省合作。十多年来,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以往与中国林科院合作的基础上,迸一步发扬光大,院省合作在规模、层次、领域、机制等方面都一直在进步,合作日益活跃,趋势看好。
  • 摘要:对“中国林科院汪清试验示范基地”自2009年挂牌以来主要开展的科研课题的试验示范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东北天然林生态系统经营技术体系及景观生态采伐和多目标经营规划研究,概述了新型遥感数据天然林参数提取技术,并对国家层面的森林健康状况诊断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总结。
  • 摘要:中国林科院与地方政府开展的院省、院地合作工作,是增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带动地方科技进步、推进地方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林科院具有重点学科、高层次人才、重大项目和先进设备的优势,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有区域特色、试验基地、野外设施、经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双方合作,优势互补;因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双方就不断持续的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研究,尤其是本世纪以来,在院省合作的框架指导下,双方的合作步伐进一步加快,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深度逐步加深,合作形式也丰富多样,由以往的科研项目合作研究扩展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项目也由单纯的纵向合作扩展到纵向横向均有;广泛持久的合作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而且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取得了互利共赢的显著成效。特别是多年来,中国林科院通过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948计划、国家科技专项、国家科技平台等多个渠道,在项目争取、人才培养方面给予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大力的支持,甘肃省治沙研究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为双方项目的顺利执行提供了基地、人员等方面的有力保障。
  • 摘要: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简称:林业所)根据我国区域林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以及院省合作的要求,先后与地方政府和科研、教育、生产、企业单位开展技术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和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采取联合共建、项目带动、综合服务等多种形式实施了诸多合作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林业所在全国的科技布局和资源配置,较大地提高了共建机构自主创新的能力。林业所围绕国家林业发展总体布局和林业重点工程开展科技支撑,特别是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依托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试点单位的平台,林业所的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与各省市合作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合作形式也不断多样化,由以往的科研项目合作研究扩展到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摘要:加强院省全面合作,促进我院与地方林业的共同发展,既是为实现绿色增长提供科技支撑的基础工作,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的重大举措。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简称:资信所)为进一步做好院省科技合作,特总结“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情况,与参加“院省科技合作经验交流会”的各省市及兄弟单位的同行交流经验,共同促进、共同发展。通过院省合作,实现互赢互惠的局面。使成果更广泛、更深入、更实用地为全局服务,为地方服务。
  • 摘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过去几年期间,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科信所)主动适应新的林业发展形势和任务需求,在努力增强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先后与20个省、市开展了课题合作活动,以多种形式直接为地方林业决策和林业生产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 摘要: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简称:热林所)为国家林业局直属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建所之初其中心任务是“解决热带、南亚热带林业建设中综合性、关键性、基础性的科学技术问题”,2002年科技体制改革后成为非营利研究所,其中心任务是:面向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重点开展森林生态与环境、防护林、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城市林业、林木生物固氮及共生微生物、农用林业、特殊用途森林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为林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建所50年来,热林所为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林业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东南沿海速生丰产林工程、珠江及沿海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工程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建有大批试验示范基地,在森林生态与环境研究、用材林培育、热带林木育种、红树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沿海防护林建设、城市林业、森林资源研究与开发等领域独具特色和优势。
  • 摘要: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简称:资昆所)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林业科研机构。多年来,资昆所坚持“立足云南、侧重西南、面向全国”的发展目标,按照“面向战略需求、构建合作平台、促进区域创新、培育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通过共建平台、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人才培养及培训交流等科技工作,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进院地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扩大了中国林科院在地方的影响。
  • 摘要: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简称:林化所)是中国林科院从事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资源化学加工与利用的研究机构。长期以来,按照“科技立所、创新强所、人才兴所"的发展战略,紧扣“创新、产业化”两大主题,关注国际生物质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和我国生物质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生物质产业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面向市场,适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和工作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加速了成果转化,通过科技合作载体,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强化产学研合作,积极促进了学术功能与企业需要的有机结合,为林化所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在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研究所的同时,也为林化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 摘要: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简称:北林机所)是专门从事林业机械及装备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和标准化等科研工作的国家级社会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主要研究领域有:林业机械、木材加工机械、木材科学与技术、木质及非木质人造板、竹材加工机械、木材工业用胶粘剂、新型材料等。为我国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业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和较广泛的影响。多年来,北林机所积极推动科技合作项目的开展,注重从宏观政策指导、环境的改善、各项资源的争取入手,做好北林机所与政府之间、北林机所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搭建北林机所科技合作的平台,以促进林业装备技术产业化为目标,为林业装备现代化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 摘要:为有效提升我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吸引国家科技项目落户我省实施,加速现代林业发展关键技术的攻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林科院分别于2003年12月和2008年8月签订了《林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书》。8年多来,省院合作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现代林业发展和支撑森林浙江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浙江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 摘要:自开展院省科技合作项目以来,我中心研制开发的“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得到了快速推广。近年来,通过积极参与院省合作这个平台,先后在部分合作省份福建、浙江、江西、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建立了10多个年产千万株轻基质网袋容器商品苗生产示范基地,在这些生产示范基地的引导下,推广网袋容器育苗设备三百多套,极大地促进了该项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新技术的推广也促进了部分省市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搭起了一道桥梁。
  • 摘要:福建是全国重点林区,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林业工作。近年来,把发展林业作为建设海西生态优美之区的首要基础,把“继续保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作为明确的目标,启动“四绿工程”,实施新一轮造林绿化。孙春兰书记多次强调,要建设绿色宜居环境,使八闽大地“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要统筹城乡绿化,让森林进城、入村、上路;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省建设,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福建林业与中国林科院有着密切的联系,之所以取得今天这么好的成绩,与中国林科院长期以来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早在1990年5月中国林科院与南平地区行政公署签订了“关于建立长期、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协议书”,双方本着“真诚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并于1992年经原林业部批准在南平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林业技术开发试验区。双方在林业保护与综合利用、林木良种繁育、速生丰产林栽培、竹林及经济林栽培、木材及林产品加工、林业生物产业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实施科技项目100多项,取得明显成效,极大地推动了闽北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建设。
  • 摘要:省院科技合作是当前我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安徽林业跨越式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这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科技合作,不仅为我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而且为实施科教兴皖、科技兴林战略,尽快实现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徽省自2001年与中国林科院签订全面林业科技合作协议以来,积极开展工作,认真履行科技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中国林科院的科技优势、装备优势和人才优势,以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推广开发,促进安徽林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国林科院作为林业科研国家队,在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为安徽林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双方重点在安徽省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及其配套技术推广应用、能源林建设、林业血防工程建设、城市林业建设、滩涂林业综合开发、工厂化育苗、经济果木林优质丰产栽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科技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 摘要:近年来,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立足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瞄准国际国内学科研究前沿,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水文生态功能和森林与水互动作用研究为核心,以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为研究基础,以水源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黑河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治理、荒漠化监测、珍稀良种繁育及园林化城市建设技术为研究重点,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在生态定位站建设中,按照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关于野外台站的标准和规范,建成了仪器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通讯与交通畅通,具有一定科技综合能力的长期科学观测与研究基地。
  • 摘要:中国林科院是我国林业科研的国家队,是我国林业科技领域的中心,目前已发展为一个学科齐全、专业配套、实力雄厚的林业科研、开发机构,具有一定的国内外影响力,同时也是我国林业系统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三个北京”的总体目标,多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建设以中国林科院为技术依托,加强科技合作,院市科技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 摘要:为落实天津市科教兴农战略,推动天津市林业科技的创新,天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于2000年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十二年来,天津市与中国林科院的科技合作工作不断深化,取得了较好成绩。深化合作将对天津市生态城市建设步伐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 摘要:河北省与中国林科院的合作由来已久,从“七五”开始就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合作,2000年,河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把我省与中国林科院的合作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河北省林业厅作为实施单位,十分重视与中国林科院的科技合作工作,成立了以葛会波副厅长为组长,科技与国际合作处、省林科院、省推广站等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的省院科技合作领导小组,在原来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技合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科技合作的实施,有力提升了我省林业的科技水平,对推动河北省的林业技术进步,提高河北的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合作,小项目多,大项目少;技术层面项目多,战略性、全局性的项目少。在下一步的合作中,还需要我们双方共同努力,深化合作,拓展合作领域。
  • 摘要:淮南市位于华东腹地,是安徽省省辖城市。是黑色煤炭的富集地、红色火电的输出地、蓝色生命的起源地、白色豆腐的发源地、绿色生态的宜居地,有“五彩淮南”之美誉。作为典型的能源城市、工业城市,淮南市在“两型城市”战略实施中,始终对林业发展有着不懈的追求,对绿色生态有着特殊的渴望,为了主动依靠和充分利用中国林科院的科研成果及人才资源优势,为淮南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2011年3月29日,淮南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一年来,在双方的高度重视和不断推动下,合作领域和深度逐渐加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院地双赢。
  • 摘要:中国林科院海西分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批准,于2008年10月依托福建省林科院成立的。福建省林科所创建于1958年(1996年所改院),是我省唯一以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的省级公益性科研单位。在福建省林业厅党组的正确领导和中国林科院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海西现代林业、推动海西生态文明的要求,实行以科研为基础,以服务体系和科技产业化为两翼的工作思路,主动服务海西现代林业发展全局,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为全面提升福建林业核心竞争力,助推森林福建建设,福建省林业厅规划在我院建设“中国林科院海西分院院士创业园”,将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引入我省,联合进行技术研发、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形成林业科技的聚集支撑,全力打造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平台。
  • 摘要: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成立于1958年,2007年成为中国林科院湖南分院(以下简称“湖南分院”)。长期以来,在中国林科院(以下简称“总院”)的引领与支持下,湖南分院坚持从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立足湖南区域特色,在院省科技合作总体框架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2005年以来,湖南分院共鉴定(获奖)成果50多项,发表论文600多篇,专利30多项,充分展现了总院科技引领和分院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林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已形成了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良好合作局面。实践证明,加强院省科技合作,是实现湖南林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南分院将紧密围绕建设一流省级林科院的目标,切实利用好院省合作平台,增强林业科技创新从市场出发、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的意识,锻炼队伍,强化实践,进一步巩固科研基础,强化自主创新,为绿色湖南建设提供更新、更大的科技支撑服务。
  •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最早创建的省级林业科研机构之一。近60年来,研究院几代科技人员,走遍了内蒙古大地,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为内蒙古的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内蒙古林科院在与中国林科院进行长期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的基础上,国家林业局于2004年8月5日正式批准成立中国林科院内蒙古分院。中国林科院内蒙古分院的成立,是内蒙古林科院发展史上的重大机构变革,不仅为内蒙古林科院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且更有利于林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提升内蒙古林科院的综合实力,提高科研水平、培养科技人才、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合作交流、更好地支撑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新的历史时期,为适应“十二五”科技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内蒙古林科院正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林业科技合作深度,不断拓展合作范围和领域,为推动我国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摘要: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暨中国林科院黑龙江分院,始建于1956年,全院直属6个省属公益性研究所,5个省属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实验施业区总面积4.8万km2,分布在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和黑龙江西部盐碱地区,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为林业科学研究、实验示范和推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省委、省政府颁布的《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林业强省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林业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科技支撑能力,实现黑龙江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林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扩展双方在项目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领域,为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生态省建设和科技进步提供强大的技术和人才保障,推动黑龙江省林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中国林科院与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正在谋划拓宽新的合作领域。
  • 摘要:自平顶山学院2010年申报的“院士工作站”被批准成立后,2011年5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林业厅和平顶山学院三方合作共建的“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暨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标志着河南省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暨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平顶山学院,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相关学科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院士工作站建立以来,在中国林科院鼎力支持与帮助下,极大地促进了平顶山学院的项目申请和科研工作。
  • 摘要:种群生态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与我校正式签约联合共建的重要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唐守正研究员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自2009年3月签订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围绕重点合作内容和实验室建设目标展开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在实验室硬件建设、科研团队建设、科研项目立项、论文发表及科研成果获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合作以来,实验室以“科研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围绕河南省农林业、环境和资源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大别山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资源,瞄准学科前沿,大力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突出和强调数学各分支学科与农业、林业、生物、环境等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综合为特色,实现了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通过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农业生产单位合作攻关,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科研工作,并逐步形成了生态过程数值模拟、传染病建模与控制、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数字图像处理等四个有优势、有特色、稳定的研究方向。通过不断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措施,使实验室力量不断壮大,己成为一支高职称、高学历比例高,年富力强、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一批在国际、国内领先的成果,被同行专家广泛引用,国际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大。
  • 摘要:西峡县位于伏牛南麓,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水库的重要发源地,总面积3454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396万亩,森林覆盖率76.8%,是河南第二区域大县,第一林业资源大县,生态地位和区位优势非常重要,林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西峡以林为主山区县的县情,决定着实施科技兴林、建设生态大县是西峡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院县合作是实现这个战略的突破口。2000年12月,中国林科院把西峡县确定为科技兴林示范基地县后,通过与中国林科院进行科技合作,使西峡经济社会率先步入科技发展的轨道,创造了西峡经济发展史上的新辉煌。
  • 摘要: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简称:森环森保所)以保护中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开展全国性跨地区、跨学科、高层次、高技术的森林生态环境与森林保护领域的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为响应国家林业局提出的“科技服务林改”的号召,我所在中国林科院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林改科技示范工作,分别在江西两个科技示范点开展了高产油茶、毛竹修复以及优选泡桐等方面建设了示范林,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开展了500人次的技术培训,起到了良好的科技示范和推广作用,带动当地林农开展并种植了万亩泡桐林和数百亩的高产油茶林,给当地林农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森环森保所属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公益型研究所,不仅致力于传统的和前沿的基础研究,更加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为积极配合中国林科院院省科技合作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十五”以来,森环森保所平均每年有40多人次以各种形式,派出高级专家配合院省合作工作,开展技术支持、成果应用、推广工作,为促进我国自然生态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推进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及政府宏观决策做出了重要贡献。
  • 摘要:2006年以来,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简称:木工所)紧紧围绕国家林业发展大局,自觉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科技16字方针,充分发挥各研究室、质检中心、学会、协会、期刊等在行业内的积极作用,对地方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
  • 摘要:我国岩溶地区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其石漠化的危害不仅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耕地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而且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和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生态环境脆弱与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十五期间,就将“推进黔、桂、滇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列为国家目标,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作为生态保护重点工程。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大纲》,明确了石漠化治理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国家林业局也编写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专项规划》,正式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为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加强治理工程的科技支撑力度,2008年,我院与民进中央、贵州省金沙县人民政府进行密切合作,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技术、产业发展模式、效益监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院省长期合作。
  • 摘要: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简称:湿地所)于2009年11月正式挂牌试运行,其前身为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同年挂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的牌子。湿地所运行时间虽然不长,但在湿地科学研究方面的各项工作开展的比较早,一直以服务地方科技,促进首都湿地生态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与地方管理部门开展合作,在湿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退化湿地恢复、动态监测与评价以及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尤其近年来,在国家日益重视湿地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科技创新、学科及科研平台建设、人才与团队建设、成果培育、科技推广与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11年底,先后获得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中国首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首届梁希优秀青年论文奖、中国首届梁希科普奖、北京园林绿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二等奖等10余个奖项,制定并颁布国家及地方标准4项,申请专利9项,获得授权2项,取得科技成果4项,科研成果在北京、江苏、四川、内蒙内等省市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为全面开展湿地恢复工作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并为湿地保护与管理相关的政策、规程及规划的制定与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地方湿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 摘要:多年来,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简称:哈林机所)与黑龙江省科技厅、哈尔滨市科技局以及黑龙江省森工企业保持紧密联系的基础上,为黑龙江省的科技发展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哈林机所针对黑龙江省委“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通过大力实施“五大科技战略”,积极开展工作,积极参加技术创新及产、学、研战略联盟,积极响应科技共建机制,与省内多家森工企业建立了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哈林机所的科研优势,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对省内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科研人员积极争取和承接。
  • 摘要:林业作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景观。林业建设不能重复建筑上的反复推倒重来。因此,对林业建设来说,宏观战略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2003年以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颁布和《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加快林业发展战略的决定或者意见。以此为标志,我国林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林业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城市林业建设、碳汇林业等一些新的发展方向,在省、市尺度上研究制定林业发展战略与规划有着迫切的实际需求。中国林科院作为国家林业行业的最高科研单位和国家林业宏观战略的主要完成单位,在这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如何把这种优势化作实际的科技支撑能力,不仅体现国家队的作用,也是落实林业宏观战略,支持地方政府部门科学决策、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具体行动,是责无旁贷的。近年来在院、所各级领导和院省科技合作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先后承担完成了6个省的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以及20多个城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项目。
  • 摘要: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始建于1962年,所辖林区位于秦岭西段,甘肃省东南部,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兼有我国南北气候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场群之一,同时是国家重要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区和我省陇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全局现有21个国有林场,15个经营服务单位,2个国家级、6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2处绿化苗木培育基地。经营总面积83.02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81.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6%,活立木总蓄积3451万立方米。林区气候温和湿润,动植物种类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为了加快林区森林经营技术研究水平的提高,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共同开展了次生林综合培育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小陇山和北方次生林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森林质量和覆被率。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甘肃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开展科技合作的框架协议的签订,我局从2002年开始,先后在林木遗传改良、森林经营、森林生态、"3S”技术支撑的森林资源动态管理等方面与中国林科院进行了密切的合作,特别是2007年,由甘肃省林业厅与中国林科院共同签订了全面开展科技合作的协议,同时在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挂牌成立了“中国林科院小陇山科技合作实验基地”。合作实验基地建设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双方通力合作,在科技创新和林业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 摘要: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简称:亚林所)着重解决我国亚热带地区林业建设中综合性、关键性、基础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为区域林业科技水平提升提供技术支持、为区域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产业提升提供技术支撑、为区域林业行业决策提升提供理论支持。亚林所围绕国家和区域林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在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以院省科技合作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林业现代化建设。亚林所以服务区域林业发展为重要目标,通过院省合平台,自2000年起,先后与浙江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陕西省、贵州省、云南省等省开展了科技合作。通过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仅2011年,就与福建3家单位签订了油茶成果转让、油茶加工利用关键技术产业化及锥粟新品种示范等方面的合作协议。通过具体项目的协作和人员交流、技术培训等方式,密切协作关系,有力地推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