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北京地区博物馆第六次学术会议
北京地区博物馆第六次学术会议

北京地区博物馆第六次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2-11

主办单位:北京博物馆学会

会议文集:北京地区博物馆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是关于展览的方向的探讨,生活中为什么会产生方向问题,方向是被定义出来的,是有价值判断的,方向受到人们的生理、文化、习俗、宗教及所处地域的限制和影响,人的主观意识又对人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影响.博物馆的展览不同于无意识摆放的画廊,博物馆的展品的组合和空间布置上具有历史上的,逻辑上的顺序,所以博物馆展示设计需要清晰地强化这种顺序的表达。展览的逻辑顺序便对展览的流线设计产生了影响。设计师在设计流线时不得不考虑这种展览本身的逻辑顺序,以使得展览内涵更好地被表述出来,也不至于给观众的参观造成困惑,人们之所以探讨左与右、顺与逆,因为这与展览有直接的关系。展览方向的设置要考虑综合的因素,一个展览会受到地域文化、宗教习俗、生理行为等特点的制约。方向是被定义出来的是有价值判断的。在有众多因素影响展览设置时,就需要考虑哪个是主导因素,根据此设计者需要调和各种冲突为观众设计最佳观展路线。
  • 摘要:博物馆展示设计是集视觉传达、语义沟通、审美趣味于一体的过程,视觉语言是视觉传达的有效载体,应满足受众多元化的视觉需求,要使视觉传达设计获得成功,博物馆受众的视觉心理应该成为视觉艺术的研究对象。目前对受众视觉心理的调研已成为博物馆进行展览设计的前奏曲,展览中的文字、图画、造型、动作等,不管其为何种形态,都是美的体现,可以直接打动感官,特别是视觉。由于受众的欣赏力、想象力、嗜好、兴趣、态度等不同,对美的接受会有显著差别。选择最为感兴趣的东西是人的视觉本质。所以,当今的设计师不但要有精湛的设计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欣赏者在对展示的视觉形象及其表现内容的双重激发下,经过审美想象、形象思维、情感体验等多种心理活动后所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主客统一的新形象。
  • 摘要:随经济建设的腾飞,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但当前国内博物馆整体陈列照明设计水平依然低下,技术手段不高,博物馆照明设计理论研究方面也明显不足,尤其缺少针对我国博物馆自身而开展的照明设计论坛极为罕见,林林总总的原因,使我国在博物馆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因照明质量问题或照明艺术表达上的欠缺,影响陈列整体展示效果,特别是对光的化学辐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引发文物的褪色与损坏现象,留下无法修复的遗憾.陈列照明设计的优劣靠的是好的设计构思,完善的技术配套和科学的方法来设计,不是仅靠照明器材,才能出好的设计,艺术形式是创造美的灵魂。用光的设计是艺术的载体,也是艺术创造的媒介。博物馆照明不只是用灯具发光送光,还需要对其进行科学与技术上的有效控制。另外,照明设计师当然也要为业主服务,讲究“照明经济学”的方法,尽可能为业主更多地着想,不能一味地追求效果,而大搞铺张浪费,也不能一味地追捧现今所流行的节能、省电举措。
  • 摘要: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带来了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大量开发,建构有效的博物馆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必须要衡量文化传播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既不能为了经济利益放弃文化传播,也不能为了文化传播放弃文化传播的主动权,充分利用现行法律制度对自身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同时,加强政府的行政保护职能,由单一向多渠道建立对博物馆知识产权的保护,博物馆自身的开放性、公益性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私有性、利益性等特点的共存,造成博物馆在进行自我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应注意把握好尺度,避免造成过度保护而带来对博物馆本质和宗旨的违背,阻碍知识的共享和文明的传承。
  • 摘要:本文阐述了无形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新时代下博物馆职能.当今博物馆不仅是有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单位,也是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机构.介绍了无形印刷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目前尚存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活化石".说明了中国印刷博物馆在无形印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所做的努力.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博物馆保护无形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议,包括普及“无形文化遗产”概念的认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保存“无形文化遗产”,增设“无形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加强“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加强国际博物馆间的交流与合作。
  • 摘要:从分析博物馆展览事业发展现状及绿色设计的原则入手,简述了当前博物馆展览在绿色节能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在博物馆展览中应从以最少的展具传达最多的信息、科学选择展览材料、使用环保节能的照明方式、减少一次性展具的使用四方面入手实现绿色设计的方法.提出将绿色设计应用于博物馆展览是当代社会的需要,绿色设计的理念和博物馆展览的效果并不冲突,运用绿色设计的方法不但能为展览的效果加分,还能节约资源、传递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将绿色设计融入博物馆展览中是当代社会所需,是博物馆的社会责任。绿色设计的实现仍需人们的共同努力,博物馆作为科学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要切实研究和实践绿色设计的理念,促进我国博物馆展览事业的健康发展。
  • 摘要:本文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了科技类博物馆的传播学特性,将这些特性总结为实物展品、独立空间和群体观众三部分,并将其同一般博物馆进行了比较.文章指出,科技类博物馆的传播学特性的核心是对传播过程和传播对象行为的控制性.这一点对实现展览设计者的传播目的是有利的。只要展览设计者能够根据科技类博物馆展览特有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的进行展览设计,就可能得到可以预测的、令人满意的传播效果。
  • 摘要:原状陈列是目前很多历史遗迹类和民俗类博物馆基本陈列的通行作法,包括古代历史和近现代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往往都有此种陈列,他们在形象化传播历史、重温过去、缅怀先烈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笔者根据多年在故宫原状管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外博物馆理论与实践,指出陈列展览是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好的展览无一例外是在大量研究的成果中提升出高水平的作品。原状陈列看视简单,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只是看个大概,但是能够科学地引导观众了解真实的历史现状却非常不易。科学的原状陈列依托于严谨的研究,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展现出当事当时的情景,是对原状陈列最高的要求。同时,对于展品的合理化利用和保护,也是博物馆展览工作者必须重视的工作。离开了科学的态度,展示便不再是博物馆的权威语言。
  • 摘要:通过5年来的持续探索,首都博物馆推出与新春佳节相称的主题型展览及相关活动,不仅满足了公众对于节日期间休闲消费的需求,并随之带动了周边的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多种媒介联合运用,获得了借力打力的效果,为营造首都北京的春节气氛添砖加瓦.本文以"1+4"作为代名词,概括并提出了首都博物馆的新春季展项的策划与运作模式,“1+4”模式包含了迎新春展项的1个理念与执行层面的4部分。该模式以明确的策展理念,重新诠释传统新春佳节和生肖文化的内核,希望在总结以往策展及实操的基础上,吸纳更多的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提高为广大公众服务的能力.
  • 摘要:当前博物馆业多元化发展机制所产生巨大丰富的社会教育能量,与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市场潜力,及对推动经济提升的动力,都显现出了各自强有力的社会性功能资源优势.加强博物馆与旅行社的融合发展,应视为应对现代社会、文化越来越突出变化及旅游业需求走向的可持续举措和务实行动.由博物馆作为主导方,与旅行社方共同交流、规划,并根据实际工作特点,制定可行方案,由小到大、由浅到深逐步实施。博物馆业应积极主动参与旅行社的宣传工作,将其精品列在其中,使游客更感到新的吸引力。无论是博物馆还是旅行社,决不可忽视社会性宣传所产生的效应,有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认知,才能水到渠成。北京市旅游委及市文物局都是政府职能部门,如果从上层就开始加强融合长效机制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政府的各方面能量为所属产业的合作创造更多的环境氛围和提供机遇,能使博物馆、旅行社参加一些有利于开展双方合作的活动。
  • 摘要:本文在对史料研究整理的基础上,将天坛文物藏品自明、清及民国以来的祭祀功能转变和管理状况进行了概略梳理,主要包括祭祀器物的种类、陈设数量、形制变革、保管地点、保管人员、保管制度设置情况、损毁丢失情况等.分析了天坛现存文物管理状况及存在问题.按照《天坛总体规划》,神乐署部分建筑和围墙将原址重建,形成文物保存和世界遗产综合展示的"祭天文化陈列馆",希望通过该项目有效改善天坛文物管理的现状问题.本文对"祭天文化陈列馆"从建筑外观到藏品保护、展馆陈列设计等提出了一些设想,指出了祭天文化陈列馆建设和陈列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如何正确处理陈列馆与天坛的关系、预防性保护介入、怎样将天坛文化具象反映到展陈设计中去,从不同角度理解天坛文化,探讨天坛陈列馆陈列设计的定位及方向.以期陈列馆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文物,一方面能够突出展现天坛文化特色,成为我国权威性的祭天文化保护、展陈及研究的陈列馆.
  • 摘要:虚拟漫游系统是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高效手段.通过这一系统,可以有效地丰富博物馆的展示形式,详实展示内容,提升亲和力和互动性,扩大影响力,是对传统展览形式的延展,使得博物馆的展示不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虚拟漫游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来说明这一新技术形式在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可以说虚拟漫游系统就是把博物馆整体数字化了,将实体博物馆虚拟化了,使得博物馆本身由一个不可移动的固定场所,转变为可以灵活应用的数字载体。所谓博物馆数字化,并不是简单的把原始场景照搬一遍,而是采用了新的技术,融入了新的内容,是实体展览展示的有益补充,更是实体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得益彰。
  • 摘要:本文以北京区(县)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现状和重要作用,揭示区(县)博物馆在协调管理、功能和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具有普遍性的因素.针对区(县)博物馆的各级管理部门及其自身分别提出具体的对策性建议,在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建议制订统一的北京地区博物馆建设规划,加大区(县)博物馆建设的投入,督导尚未建立综合性或代表性博物馆的区(县)着手新馆的建设。对于博物馆密度过低的12个区(县),鼓励兴建区级、市区(县)博物馆是展示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立足区(县)情,合理定位,突出地方特色,搞好本区(县)博物馆的总体发展规划,确保建好具有代表性的区(县)综合类博物馆,努力实现每区(县)都拥有一座以现代化标准建设的高水平的区(县)级博物馆这一目标,使博物馆城乡覆盖率达到100%。
  • 摘要: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一体化也成为一种趋势.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意识和自觉性,是摆在面前重要而又紧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作为保护、展示、传播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应是强化文化认同的重要场所.提出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完善基地建设,整合资源,携手推进博物馆德育建设,积极推行免费开放,开展文化惠民行动。
  • 摘要:2008年印发的《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和《博物馆评估标准》,以及随之启动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标志着我国博物馆评估定级制度的建立.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立博物馆评估管理制度的尝试,特别是国家文物局探索并力求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系统的全国性博物馆评估定级管理制度的过程,根据笔者对评估定级工作的认识,梳理了中国博物馆评估认定制度的发展历程,通过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博物馆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博物馆全面业务工作的指南,让博物馆在周期性的自我评估中肯定取得的成绩、发现存在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调整各项业务工作的结构形态和工作侧重点,进一步廓清影响博物馆建设和发展质量的制约因素,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准确把握工作重心及发展方向,并在馆际比较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随着博物馆评估定级的常态化,评估认定制度的不断完善,必将为博物馆不断提高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服务水平,推动博物馆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从馆舍天地向大干世界转变的提供指导与准则,为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 摘要:在博物馆艺术展览中,对儿童观众的导赏过多停留在知识层面,对深层次的美育教学挖掘不够.本文从导赏主题、方法、评价及业务人员培训四方面做出针对性探讨,针对儿童的导赏最重要的是帮助其挖掘本身的真和个性,丰富欣赏体验。在方法上应该善用故事、善用提问、巧用语音语调、控制好时间、有选择地介绍展品、强调分享与感受。艺术展览的导赏过程是馆方教育人员与儿童在情感、智慧、创造力上的互动,是一个充满奇妙感觉、丰富想象和深刻思考的过程,更是教育人员与儿童、儿童与儿童、儿童与家长的互动过程。导赏不仅能培养儿童的感受力、欣赏力,也能改变我们成人对美术作品的某些1日有欣赏习惯,这也使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孩子一起享受展览,享受艺术。
  • 摘要:正阳门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已逾二十年,二十年间正阳门的社教工作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做成自己的特色.本文重点阐述了正阳门二十年来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发展历程从社教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两个大的方面,对以往青少年教育工作进行了回顾;并从"活动内容的创新"、"宣教模式的创新"、"活动方法的创新"三方面论述正阳门的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特色;最后,提出应从被动向主动引导,激发青少年参与博物馆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整合各方教育资源,拓宽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渠道,与国际接轨,为青少年提供更广阔的教育平台。
  • 摘要:藏品是博物馆的生命,是博物馆一切业务活动的基础.从1912年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至今,国家博物馆已历经百年沧桑.藏品总数从建馆初期的几万件,到目前的120余万件.形成了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的独一无二的藏品体系.建馆初期,藏品的来源主要是接收、考古发掘、征集收购、政府拨交,以及团体和个人捐赠.本文按照国立(北平)历史博物馆时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时期、中国国家博物馆时期三个历史时期对国家博物馆百年来的藏品建设作一概述.新中国的成立给文博事业带来勃勃生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主动走出去征集文物.国家博物馆成立后,确定了"人才立馆,藏品立馆,业务立馆、学术立馆"的十六字办馆方针.不断拓展藏品征集渠道,加大征集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 摘要:博物馆藏品研究贯穿于博物馆工作中,是博物馆科研工作和学术成果的重要内容.博物馆的公共性、开放性等特性决定了博物馆藏品研究注重信息的全面与科学性、具有公开性和可参与性等特点.博物馆藏品研究最终服务于公众.因此围绕公众专业与科普两方面的需求,博物馆藏品研究成果可利用博物馆的实物、馆所、人力等资源,通过陈展的多样化、研究成果出版物的多样化、馆内馆外公共教育、项目合作等方面,实现传播知识、服务于公众之目的.
  • 摘要:史料是治史的基础.关于史料学,通常的做法是将中国史的史料学分为古代史料和近代史料,分置在古代史和近代史专业下进行研究.其中近现代史料的一般分类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碑史料,可以说关于实物史料是以往史料学研究中较为忽视的.而作为博物馆,实物则是博物馆的特征,是博物馆机构的基本条件.看起来史料学与博物馆学存在着结合点——实物.本文将以历史理论史料学为基础,结合博物馆实践,比较历史理论中的史料与博物馆的实物;探讨有关近现代史料的博物馆藏品管理,以及近现代史料在博物馆中的利用.在历史研究中,第一步就是搜集史料,其次是整理史料。史料是客观历史的一部分。当然,历史研究还要对史料进行辨伪、校勘和考据。人们对历史原貌的揭示、认识与证明,很大程度上,还要得益于史料的不断丰富。今天,越来越多各种类别的博物馆涌现出来,博物馆对史料的利用,一如既往地渗透在展览、社教、研究、修复、出版等传统领域,并随着今天科技的发展,已经开拓了史料的数字化、信息化,实现数字博物馆。人们前所未有地便捷和广泛地接触史料,通过繁杂地史料感知历史,获得对历史的认识与思考。博物馆是在史料与观众之间架起的一座沟通的桥梁。
  • 摘要:任何类型的博物馆,其最基本的职能都是藏品管理.而高校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和研究,由于属性特殊,一直都游离地带.这项工作既不同于高校其他国有资产管理,又区别于社会公共博物馆的馆藏管理.因此对于高校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有利于高校博物馆藏品管理的规范,指出就任何一个博物馆而言,藏品管理都是其基础和核心工作,是推动展览、科研和文化传承工作的基础,对高校博物馆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发展高校博物馆事业,使之为教育事业和社会文化事业服务,就需要国家教育部和文物局联系出台针对高校博物馆的规章制度,使高校博物馆工作更加完善。
  • 摘要:自从1987年12月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荣誉和国际责任兼具.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就要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及其《实施指南》的要求对遗产地进行保护与管理的监测工作.本文首先论述了世界文化遗产及其监测工作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其次,强调了文化遗产监测工作、信息化及信息资源管理在文化遗产监测工作中的重要意义.随后,结合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尝试研究探讨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平台建设及发展趋势。
  • 摘要: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藏有丰富的石刻文物,历史上被破坏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其中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被人有意识地磨掉重刻;其二是由于无知;其三是由于频繁的传拓活动;其四是由于政治因素。
  • 摘要:传统节日属于民俗范畴,民俗博物馆保护与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理所当然.通过介绍民俗博物馆是保护与传承节日文化的基地,笔者以北京民俗博物馆为例,通过其十年节俗文化实践,阐释民俗类博物馆如何保护与传承节日文化,包括举办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征集节日文物,举办相关展览,以保护促传承,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等。
  • 摘要:本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目前国际博物馆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阐发了博物馆应该以及怎样从"重要"转变为"必需"的文化机构,进一步分析,当代博物馆观众发生的具体变化着重体现在:特殊喜好的个体转变为团体参观量的增长;学校团体为主转变为家庭成员一起参观的增加;有组织的观众向与朋友结伴参观的增加;少量旅游者向更多的旅游者转变;渴求请教专家和体验伟大成就转向追赶社会与知识进步的愿挈。博物馆从重要走向必需,不是抽象的,需要博物馆以革新的思维开拓服务社会的内容和形式。其中,建设“观众友好型”博物馆就是具体的努力。就这一努力的外部应力而言,应当包括:公众的闲暇时间、个人兴趣爱好、经济收入、学习工作压力、博物馆提供哪些体验、博物馆消费的价格、博物馆设施完备程度、博物馆场所远近、亲朋好友影响和媒体宣传力度。就其内部应力而言,则包括了观众心目中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的博物馆基本要素,例如建筑、陈列展览、活动、人员和设施等。
  • 摘要:中国博物馆发展已历百年,人们对于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中的功能、作用、职能、责任之认识的不断深化,往往会体现在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上;本文拟对这一流变进行初步的探讨总结了中国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变化情况,首都博物馆自新馆开馆以来,所提供的综合服务内容包括:参观预约(网络、电话);个人及团体入口(北、东);安检、寄存、领票;参观信息告知(多语种人工咨询、彩色电子屏、触摸屏);展览及活动免费资料领取;扶梯、直梯、轮椅、婴儿车、雨伞、休息座椅;纪念品商店、饮水处、洗手间、餐厅、咖啡厅、茶室、商店、书店、ATM、邮筒、公用电话、停车场等;还有特殊观众人群(如残疾人)的服务,并指出博物馆应坚持功能第一,功能与形式相统一;与所在地区的自然遗产、人文遗产的状况、成就和特点相统一;与当前社会发展水平和即将实现的发展规划相适应。博物馆应从人文精神理念出发,倡导现代文明和秩序,展示内容客观、展览风格恰当、展厅气氛和谐。
  • 摘要:北京地区百年博物馆史,自1912年成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始.在此之前,"博物馆"这一概念和实体的出现,始自近代以来中西交通之经历,而西方传教士与外交通商人士在其中多有作为.本文通过对法国传教士谭微道建立的自然博物馆"百鸟堂"历史的梳理,并在天主教北堂迁建一历史大事件的视角当中,审视博物馆这一事物在当时中国社会中的文化角色和发展趋势.博物馆是一个展示的文化空间,与此同时,它本身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表征。从清末开始,华人纷纷出洋考察西洋文明,同时西方人也不断在中国传播自身的文化,博物馆就是途径之一。而博物馆建立当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国人教育、启迪心智、开阔视野的功能,则随着中西交通事项的开展,理解的逐渐深入,终成社会发展之精神一助,为一时之倡导,兴国之大事。
  • 摘要: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先农坛这一文化遗址为物质依托的专题博物馆,建馆以来进行了一些列对北京先农坛历史文化内涵方面的研究和展示,也试探性地开展了相应活动.本文对这些工作进行反思式的总结与客观评述,提出面向未来的进一步揭示文化内涵的方向性考虑,指出作为遗址形博物馆,对于自身文化内涵的研究、展示,甚至以活动的形式举办展演,不仅要经历相对长的历史资料理解消化过程,更需要揭开外在看本质的深入思考。坐落在北京先农坛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文化遗址为物质依托,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自身价值的认知还有很多的问题要思考解决、很多的实事要做,更有很多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明确认识。这也应该是历史对于以文化遗址为馆址的博物馆赋予的不可回避的责任所在。
  • 摘要:本文阐述了行业博物馆的资源优势以及在社会文化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行业博物馆社会教育成效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发挥行业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即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加大投入,丰富展陈,创新形式,主动服务,为推动行业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 摘要:博物馆实务研究与博物馆政治文化研究的对象与研究方法本身的多样性与彼此间的差异性,是造成博物馆学学科自律性长期受到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传播学对于交流理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博物馆活动进行评价,还进一步为博物馆学提供了获得专门研究方法的途径.本文试图通过构建、并使用交流美学这一概念,尝试将博物馆性与交流理论相融合,指出交流美学将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视为一种“博物馆行为方式”。这种行为的发生并不必然在博物馆内部,博物馆仅仅是一个条件有利,并且情愿促成它发生的场域。这种行为之于人类社会与个体的意义,就是斯特朗斯基所说的“博物馆性”。博物馆所承担的责任,是利用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对知识以及用于处理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发生关系的方式和规律,将从博物馆活动对象(藏品,人类活动,环境状态)上获取信息以及阐释意义的过程与方法转化为观众访问博物馆时的经历和体验。触动观众在已经熟悉的经验世界中,发现从事新实践、获取新价值的途径,最终达到一种发现自我局限、超越原初自我的自由快乐的状态。这种体验,将使得个体或集团在以往的驾驭意义能力的轨道发生能级跃迁,使得个体或集团更好的把握、控制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张力,增进个体的幸福和集团的发展能力。
  • 摘要:公民教育源于近代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公民教育理念已被各国普遍接受,中国的公民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的公民教育内容体系,公民教育只能依托学校课堂教育、博物馆和社会其他教育机构完成,针对我国公民教育的现实状况,文章对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公民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尝试性探析,提出第一学段(5-7岁):学习参加班级讨论,制定和遵守法规,意识到他们属于不同的人群和社区,了解怎样保护环境。第二学段(7-11岁):学习社会热点问题和事件,了解法律是怎样制定和执行的,反社会行为的后果,包括恃强凌弱行为。第三学段(11-14岁):学习、思考、讨论典型的政治、思想、道德、社会和文化问题、难题、事件;学会区分影响其生活和社区的法律、政治、宗教、社会和经济体制及系统;积极参与学校生活、邻里生活,努力对公共生活具有影响;在社区活动中承担义务;从学校、地方、本国和全球的角度理解公平、社会正义,尊重民主和多样性。当前英国公民教育在传统政治常识之外,更注重与学生日常及未来社会政治生活有关的内容,注重学生对公共生活的参与,注重培养学生从各种不同的和广阔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当代“好公民”的教育目的使然。
  • 摘要:社会化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需求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资格,这一教化过程即社会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时代处在急剧的变化中.博物馆通过自身社会职能发挥作用,承担了教育大众、促进入的社会化的职责,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弘扬历史,传播知识,博物馆要生存发展需要观众;在有需求、有供给的基础上,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各取所需,必将起到推动博物馆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目的。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接受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在不断的丰富,博物馆作为传统的教育机构,公民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延庆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县级博物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介绍延庆博物馆在近几年开展展览、宣教活动的经验,引发出对县级博物馆抓住地区特色、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自身素质的思考,旨在寻找一条县级博物馆保证自身生存、扩大社会影响的良性发展之路.
  • 摘要:今年,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民国时期,在民生多艰,民智启蒙的时代,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在北京城市内起到了重塑城市的文化形象,保护城市古建等诸多作用,这些博物馆对北京地区建设,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奠定了北京地区博物馆体系和博物馆的陈列体系,他们的工作,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他们在古建内部举办陈列的经历,指出民国时期的北京博物馆为古都北京从政治都市向文化都市的转型做出了贡献,这些博物馆为这座城市保留了文脉,保存了历史。他的成功经验为今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文至末尾,笔者甚至设想,是不是博物馆应该把馆史展览作为本馆固定陈列的一个组成部分,毕竟,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 摘要:北平国货陈列馆保留下来400多卷宗的档案,证实该馆是一座具有近现代博物展览性质的陈列馆,有属于该馆的展出品、有陈列、有保管、有研究、有馆址,不同于只提供场地的展览馆、博览会,北平国货陈列馆不销售展出品,但也不是文物性质的博物馆,而是具有固定展览、进行国货教育与实用研究的陈列馆,其"国货陈列之目的,在于随时征集国产出品,罗列一堂,使生产者有以观摩,消费者知所采购,以冀减少国家之漏厄,促进国民经济之繁荣,实为重大."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有幸较早利用过这批珍贵档案,在研究整理基础上,进行梳理如下.1928年9月至1940年12月,北平国货陈列馆以正阳门箭楼为馆址,在此对外开放12年.1941年1月15日,国货陈列馆迁往北海蚕坛,正阳门箭楼于同年1月25日移交"外一区警察分局."此前12年间,国货陈列馆在正阳门箭楼开放期间,日常开放工作可归为三大类:一是举办国货展览,提倡国货,鼓励实业,倡导民生;二是做好箭楼景观的参观游览接待,满足民众观景的需要;三是利用箭楼门楼大厅的宽阔场地,辟为电影放映馆.本文依次分为:一、箭楼开北窗;二、民族工商业的见证;三、箭楼放电影事件及多功能的专题陈列馆;四、馆长之变及制度管理;五、馆员之死与陈列馆兴衰;箭楼开北窗是箭楼作为国货陈列馆的标志,其后依次举办了弘扬民族工商业的展览活动,坚持多功能办馆的方针,使其在箭楼坚守了12年之久,并经历了日伪统治的初期;而"馆长之变及制度管理"、"馆员之死与陈列馆兴衰",则真实反映了是否"与人民同行",是专题陈列馆的生命线.
  •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地区博物馆无论从数量、还是从门类分布上,都有长足发展,但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亦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博物馆数量迅速增加与参观人数上升并不同步;博物馆公共文化机构定位与博物馆事业体制之间的矛盾;各博物馆隶属关系复杂,导致统一注册后的行业管理陷入尴尬;经费来源单一,导致不同规模的博物馆发展状况迥异,大馆"好日子难过",小馆"过日子好难".新馆迅速增加,但软硬件发展并不匹配,旧馆则陈列内容陈旧,严重制约着公众的参观热情.笔者认为以下措施可以考虑,一是加强专业机构建设,弱化行政管理,强化专业指导;二是设立博物馆发展专项资金,保障中小博物馆经费来源;三是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展览项目申报制度。
  • 摘要:解说行业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早期解说行业的个体实践发展,逐渐出现了大量行业理论研究成果,并产生了相对完善的行业体系——近代解说系统.博物馆景区中的解说系统可分为由解说员为引导的向导式解说和由标识牌等为引导的自导式解说两类,通过介绍我国“解说系统”处于发展完善阶段,提出要促进中国景区解说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应重视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则必须重视解说员。具体的解说系统规划应是在系统的理论思想引导下,因地制宜地选择出适合该景区自身特点的解说方式类型,体现自身的特色。尤其要注意恰当运用能够直接体现景区服务与文化水准的解说员,做到理论与实践两手抓,科学地规划管理景区的解说服务系统,方可使整个景区得到可持续发展。
  • 摘要:2005年,神乐署被开辟为中国古代皇家音乐博物馆,重现当年盛大的祭祀礼乐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和详实的图片资料,由于内容涉及到古代礼仪制度、祭祀文化、乐律学、乐器演奏、古典诗词等多方面内容,专业性、理论性强且受众面窄,讲解难度很大,探索新型讲解模式:将吹敲弹唱应用于讲解活动中,为游客提供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动态讲解服务,让游客能够直观了解中国古代皇家音乐的使用情况、乐器演奏方法、乐队规模、祭祀歌词曲谱等,推动雅乐文化的广泛传播.
  •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博物馆在社会文化建设方面地位逐步提高,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在与时俱进中逐步完善,人们对博物馆文化有了深度认知的同时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博物馆的职能也从单纯的收藏和展示空间转化为公众教育的重要基地.作为终身教育的有利场所,如何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使博物馆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本文尝试用戏剧化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在博物馆文化传播中进行实践,试图在二者之间找到共通点.旨在保护好博物馆自身价值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用戏剧化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使博物馆里的"人与物"能"活"起来,让博物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拓展.满足新时期人们对博物馆文化休闲的精神需求,为博物馆美育教育找到较好的切入点.
  • 摘要:以实物展示为主、单向灌输的文物展览方式,目前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文化传播效果.本文从目前博物馆文物展览存在的问题出发,基于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分析使观众更好地认知文物并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提出了一种观众参与式的文物展览方式的新构想.
  • 摘要:本文从介绍西方博物馆策展人及其制度入手,描述国内一些博物馆和特展在试行策展人制度的实践和做法,说明博物馆策展人的构思、组织和管理等职责及策展工作流程和运作规范,分析博物馆策展人应当发挥的桥梁纽带、学术主持和组织协调作用,阐明成为博物馆策展人的具体步骤,阐述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策划能力以及决断力、执行力等知识技能,最后提出了建立博物馆策展人制度体系的几点设想。
  • 摘要: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出需建立系统、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民间文学艺术类“非遗”著作权保护,完善传统知识和技艺类“非遗”专利权保护,扩大商标权对“非遗”产品的保护,促进“非遗”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法衔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 摘要:保护与传承无形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博物馆工作的一项新的使命,也是博物馆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现有展览与实际工作为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试图从适合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角度,探索出一套构建博物馆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系的方式和方法,各类博物馆可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以有形实物与无形文化遗产双重展陈体系为主、无形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为辅的博物馆无形义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系:通过设立专职部门或专职人员,实施有效的无形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陈列与传承的研发体系,在传统博物馆的制度基础上全面发展无形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传播;同时要发展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开辟无形文化遗产馆藏数字化或建立无形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展示手段,真正建立对无形文化遗产的网络保护与传承,实现博物馆保护与传承无形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职能。
  • 摘要:今年,北京地区博物馆成立已过100周年了,一百年来,中国博物馆的同仁们,砥砺前行,创造了博物馆的辉煌.一百年来,北京地区博物馆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博物馆建筑得到了巨大发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博物馆陈列体系,博物馆理论建设得到了长足进步.博物馆陈列的地位与影响,北京众多的博物馆群落是构筑世界名城中独特的城市博物馆文化系统.用博物馆陈列打造博物馆形象,这些优质的博物馆陈列是沟通博物馆人与观众的桥梁,更是面对世界最绚烂的城市面孔.伴随着北京地区博物馆陈列的进步,因博物馆陈列催生出一批批策划团队和陈列服务团队,覆盖到了更宽泛的领域:包括新馆建设、项目策展、文案规划、总体设计、数字媒体等工作界面,出现了高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城市因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更加深入民间,从而拉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 摘要:本文结合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基本陈列的历史过程,从博物馆基本陈列的主题确立、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文化内涵、科普与互动三个方面,论述博物馆陈列不是简单的器物堆砌,既要有很强系统性、逻辑性和趣味性,更要从展示艺术上寻找出路,充分强调陈列语言的可读性.当北京博物馆走过百年历程后,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上,以当今社会给予人们的眼光和学识去展望博物馆陈列的未来。今天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文化作用,既靠历史的深厚积淀,同时又有靠吐故纳新的推动。不断在组织和技术上形成合力,强调在文化和价值上的共识与追求,将当代人文和科技的新成果,尤其是艺术设计的新理念,科研推出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运用,进行整合配置,以突显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作用,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公众需求的最佳结合点。过去比较注重于展品的研究,是博物馆专业人员习惯了的容易做到的一部分。基本陈列研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研究、系统研究。它不光研究展品,展览形式,还要研究参观者,研究服务对象,研究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关系,陈列与参观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展品内容的组织、表达、传播以及推广方式,让观众更多的融入其中,参与其中。把参观当成一种交流和轻松愉快的体验。
  • 摘要:陈列展览是博物馆重要功能之一,如何做好陈列展览的内容和形式设计及活动推广,一直是展览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作为世界知名博物馆的故宫博物院,随着近年来故宫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及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引进了许多内容新颖、设计巧妙的外展,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这些引进展是故宫陈列的有益补充,也为古老的紫禁城添上一抹炫丽色彩.本文将近几年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引进展览及其相关推广活动加以梳理,指出故宫博物院的陈列展览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引进展览,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做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尝试,展陈环境逐渐改善,展览水平不断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故宫博物院的陈列展览对普通观众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前来参观的大多观众,还是以旅行团走马观花的方式将故宫当作一个旅游景点,而把故宫当作一个反映宫廷文化,展示文物收藏的博物馆来参观的人屈指可数。这固然与观众们的综合素质、参观时间、参观目的等种种囚素有关,需要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大故宫陈列展览水平与推广,特别是注重培养参观故宫的特殊人群——把这里当作博物馆而非旅游景点。这一方面故宫博物院也在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努力,如周二的学生免费参观日、招募志愿者工作、结合当季展览请专家走进高校开展相关宫廷文化,文物鉴赏讲座,以小学生为服务对象,在周末、寒暑假进行的故宫知识课堂活动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希望通过努力,使中国向发达国家看齐,让参观博物馆成为民众的主要休闲方式之一,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得到最广的传播与发扬。
  • 摘要:通过对北京地区博物馆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评选工作的介绍,重点分析了获奖优秀论文的评语,包括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文物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日益受到公众关注。文物鉴定的法律效力,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试论博物馆文物鉴定的法律效力》围绕此问题展开有益探讨。博物馆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近年来北京地区数字博物馆建设取得很大成就,总结其中经验教训,既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发展完善博物馆学的需要。《首都博物馆网站建设回顾》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该馆有关工作,探索数字博物馆建设的规律,反映了公众至上、服务为先的博物馆理念。论文当中包括对县级基层博物馆特点的思考,近现代文、献与文物结合,文化遗产地监测管理系统建立,传播学在博物馆应用,乃至讲解词编写,还有对博物馆史的钩沉,等等。已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广阔的发展空间令人鼓舞,所以称为“青年进步奖”,同时祝愿新一代博物馆人取得更大成就。
  • 摘要:近年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激增,投入不断加大,形成新建博物馆、老馆修建热潮.与此同时,拓宽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拓宽博物馆陈列设计手段、提高讲解水平以及更新博物馆教育理念,改进和完善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 摘要:基于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短信、微博等信息,这些交流技术为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博物馆的社会交流借助此类手段将更加快捷、丰富,进而步入全新局面,指出现代信息传播平台技术的发展,使得任何一家博物馆想使用其中一项或多项平台都已经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现代信息传播平台建立以后,博物馆如何从观众的切实需求出发,努力把它们维护好,认为应当对使用的信息传播平台进行全天24小时维护,信息及时公布积极更新,及时回复观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发现负面信息,防止负面影响。
  • 摘要:近年来,为实现博物馆服务惠民,拉近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很多博物馆都将目光投向数字博物馆建设,其一便是博物馆网站建设.而作为新媒体的网络,不仅拥有展示宣传的作用,更是博物馆拓展教育功能、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论述首博网站为满足观众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在内容建设、整体设计、技术实现、功能完善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回顾并总结了博物馆网站建设在博物馆知识传播中的新方式、新手段.
  • 摘要: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正逐渐转变为强调其教育功能,博物馆教育是社会教育以及人们终身教育的重要课堂,它所服务的对象既包括成人,也包括儿童.本文通过"哥德堡号带我到中国"展览的案例,并总结其他博物馆展览的经验,谈谈为儿童设计展览陈列的几点体会,并从陈列设计的角度谈谈保障儿童安全的措施。
  •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国内140家行业科技类博物馆的信息资料收集、现场考察和调研,从不同角度对其发展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行业科技类博物馆的发展是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是各行业对本行业文化传承的需求.行业科技类博物馆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或较浓厚的历史底蕴作为依托.有效地开展和加强行业科技类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行业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和整合,从整体上实现行业博物馆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今后行业科技类博物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需要国家制定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将行业科技类博物馆的管理纳入政府对公益性单位的规范管理,纳入国家博物馆行列进行有效管理.
  • 摘要:目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在一片大好发展形势下,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也很严重.自2008年实行的博物馆免费开放,似乎也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在公众褪去了最初的新鲜感之后,博物馆如何实现良性运转,应办馆主体多元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应该鼓励和提倡的。但在博物馆的后续发展中,文化文物部门应起到其应有的指导、引导、协调作用。也不可能对它们有一个要求和界定,要实现博物馆的良性运转需要政府政策性的引导、扶持,文化文物部门具体的指导和监督,所以说博物馆的良性发展是政府、社会、博物馆几个方面合力的结果。
  • 摘要:本文在考察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华盛顿佛杰·莎士比亚图书馆(纪念馆)等博物馆的儿童教育相关展览及互动活动的基础上,对比我国目前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现状,提出应建立以人为中心、做走进儿童内心世界的博物馆.在博物馆建设理念上,避免教条化和肤浅化,让儿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博物馆开展活动形式上,需灵活有趣、生动多样,创造"活的博物馆",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在博物馆功能延伸上,通过和学校紧密合作,把博物馆变成伴随孩子们成长的亲密伙伴和第二课堂;在博物馆管理上,专业的博物馆从业人员、优秀的志愿者团队、多元化的资金筹措途径,是实施以人为中心的博物馆儿童教育观的基础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让博物馆成为孩子长道路上的心灵伴侣.
  •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原则"提出相应的"信息对称原则"来讨论博物馆志愿者管理的一种规范化模式.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讨论基于信息对称原则的博物馆志愿者管理模式:(1)博物馆志愿者管理规范、制度安排中的信息对称原则;(2)博物馆志愿者招募、工作规划、培训、组织管理、绩效等环节中的信息对称原则;(3)志愿者与博物馆关系、志愿者与员工关系中的信息对称原则。
  • 摘要:中国铁道博物馆(以下简称"铁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铁路专业博物馆,是中国铁路文物藏品收藏展示、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 "铁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厚重的铁路历史文化底蕴,珍藏着一大批铁路历史文物藏品,保护和利用好铁路文物藏品,充分向公众宣传和展示它的收藏品,是"铁博"的基础工作之一.文物藏品的数量、质量及研究利用程度,是衡量"铁博"发展规模、科学价值、总体水平及社会意义的重要标志.
  • 摘要:博物馆文物鉴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以及具有哪种何种法律效力?正在逐渐成为文博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对文物鉴定和博物馆鉴定进行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文物鉴定结论具有相对性这一固有属性,并认为,文物鉴定结论相对性与法律效力属于不同范畴概念,二者在法理上能够兼容.接着,本文从法律行为的有效性入手,对文物鉴定行为的效力条件做了分析,进而对不同法律关系下的鉴定结论的法律效力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博物馆文物鉴定的法律效力在不同法律关系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法律效力。
  • 摘要:中国电影博物馆作为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理应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对我馆藏品工作的认识,总结了我馆藏品工作现状及难点;提出要找准定位抓住主线是做好藏品工作的前提;提高能力是做好藏品工作的保证四个方面探讨了全面做好中国电影博物馆藏品工作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面对诸多的差异更需要在主管部门支持帮助下,紧紧围绕全馆中心工作,开拓创新,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统筹兼顾、循序渐进、打牢基础、严格管理、树立良好形象,实现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馆方针,以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既定目标,以明确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能。
  • 摘要:京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整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国际上享有"国粹"称号.随着京剧程式化的特殊表现方式,派生了京剧衣箱的程式化规则.衣箱程式化规则,正是为演员在戏中创造不同角色服务而产生的;属京剧戏装种类分工的行当,是京剧舞台塑造人物形象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演员完成表演创造的重要元素之一.一个小小的"衣箱"经过大师的演绎,装扮出许许多多鲜活的舞台戏剧人物形象,沿着它的轨迹使人们再次领略了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 摘要:随着北京旧城改造的进行和城市建设的推进,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征集的藏品中有一大部分为辖区内的出土碑刻,其上所载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辖区内历史建筑物的基本信息或传承历史,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或艺术价值.这些藏品多为体积大、重量大、不易搬动的石质文物,库房内不易存放,只能存放于露天及自然条件下,并不同程度地受到风化、雨蚀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利用碑刻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开展了碑刻拓片藏品的征集与研究,对馆内及辖区内的碑刻藏品进行调研分析,通过征集、制作碑刻拓片丰富馆藏,聘请相关专家来馆传授拓片制作保存技术,同时开展对碑刻拓片的整理研究,挖掘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加深对会馆文化、梨园文化、商业老字号文化等内容的研究。
  • 摘要:中国国家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是国内目前为止实现功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系统,此安防系统成功地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分析,提出在未来安全保卫工作中将会着重从人员管理机制、队伍建设、业务培训和服务意识等四方面加强人防建设.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效的安全防范系统以确保文博单位的安全是现阶段文博保卫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 摘要:藏品利用与保护之间固有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藏品的利用效率,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藏品的利用要更加全方位、立体化.随着观众体验概念的提出和流行,藏品利用也要与观众体验相结合.在完善管理和确保藏品安全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别的藏品采用不同的利用手段,调动不同的藏品资源.让观众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直观的感官刺激,深入了解和接受藏品信息.同时,利用博物馆网络建设、产品开发等手段广泛地将藏品信息通过新形势、新创意传达出去,让更多的观众和公众了解博物馆、了解藏品,使得藏品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 摘要:近年来,博物馆事业对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可以预见博物馆学和博物馆事业,无论在内容上、方法上以及发展速度上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广义博物馆"时代必将会到来.重点是博物馆馆舍建设质量、藏品保护环境、科学研究成果、陈列展览内涵、社会服务理念、文化传播功能、市场营销效果、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而面临城市化加速发展进程,面临持续的大规模城乡建设,人类社会珍贵的文化记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因此博物馆应更加注重自身业务活动与人居环境改善的内在联系,自觉地关心城市文化的进步,发挥博物馆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推动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组成更加健全的社会教育网络,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促进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友好交往与和谐相处,维护文化公平,努力保障广大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树立博物馆服务社会的理念,将逐步拉近博物馆与民众的距离,将有效改善博物馆的公众形象。遗址博物馆应成为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共同的乐园,把社会公众看作是遗址博物馆发展的积极动力和坚实基础。
  • 摘要:北京地区博物馆发端早,起点高,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以官方主办为先导,办馆主体多元化,藏品等级高,数量大,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影响力广至全国等特点.其百年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都城特色.自辽代北京跻身都城行列,历经元明清三代至新中国定都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各中央机构群集,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为北京地区博物馆建设储备了丰富的资源,形成了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大多与文物建筑、遗址遗迹,名人、事件紧密结合,依托遗址或古建筑建立的特点,同时,具有国有大中型博物馆及国家级行业博物馆集中,行政隶属关系复杂的特点.以1912年6月,我国第一座国立公共博物馆一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在国子监正式成立为始,北京地区博物馆经历了初创时期,曲折发展,数量激增时期三个阶段后,又经过了奥运会带来的机遇期,在法制建设,宏观管理,整合资源,创新业务工作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法规建设滞后、职业道德缺失、科研工作弱化、博物馆学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动摇了博物馆发展的基础,影响着博物馆的社会形象.而博物馆业务工作的泛时代化、非专业化、日趋行政化,使博物馆独有的,以实物为基础进行传播的特殊文化属性正在趋于消失.博物馆各项工作均缺少具有社会或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群体专业化程度与博物馆应承担的社会职能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发挥.北京地区博物馆人有决心,有勇气,有能力在发展中解决上述问题,以首都博物馆联盟为依托,在资源进一步整合的前提下,尝试采用合作、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不同隶属关系的博物馆策划展览及文化活动,北京地区博物馆的人力物力资源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博物馆提供给社会的最重要的特色文化产品是展览。
  • 摘要:当代博物馆正在逐渐变成一个学科交叉的综合载体,本文站在信息传播的角度,从六个方面论述博物馆规制内视觉传播活动的价值、作用和问题.包括:博物馆带动文化生态建设;21世纪博物馆功能的转型;数字媒介介入博物馆展示;博物馆的规制与内容信息;视觉信息与视觉传播活动。
  • 摘要:长期以来,在博物馆界内对于历史文物比较重视,已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保护法规,每年也有专款进行文物征集.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一批民俗类的博物馆在全国各地也相应建立,并分别对于民俗文物的征集、保管、展览、宣传等一些专业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思考,逐步建立民俗文物研究的学科体系.
  • 摘要:本篇论文以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为例,从博物馆在弘扬古都历史文化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积极发挥博物馆的教育、研究和收藏三项基本功能并不断进行创新;利用科技提高博物馆展陈表现力;通过微博等新兴网络平台宣传宣南文化,扩大博物馆网络影响力四个方面阐述博物馆在工作中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在努力传承和弘扬宣南文化做出的贡献与努力。
  • 摘要:社会发展进程中公民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广大文博工作者理应努力将公民素质教育理念深深扎根于博物馆建设实践中,挖掘博物馆的发展后劲与潜质,扩大素质教育的社会影响与辐射,进而推动先进文化的交流传播,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博物馆成为追求心灵飨宴的文化圣地.当今很多行业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还仅仅局限于固定展陈、等待观众的阶段,本文通过对博物馆公民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特点以及我国行业博物馆在公民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结合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在公民戏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浅显的分析了该行业博物馆在公民戏剧教育所做的贡献与今后发展方向,指出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通过工作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公民素质教育道路,会继续沿着提高全民素质的方向继续探索,挖掘博物馆的发展后劲与潜质,扩大素质教育的社会影响与辐射,进而推动先进文化的交流传播,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博物馆的戏剧教育成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支。
  • 摘要:城市记忆是一座城市的无形文化遗产,承载城市记忆的旧址建筑是旧址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规模"旧城改造"工程的开展,使大批旧址建筑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在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不能只强调新馆建设规模和高科技术在展览中的运用,而且更要挖掘城市发展中的历史记忆的内涵,注重与城市记忆密切相关的旧址建筑的保护,对于有价值建筑的保护,根本是要加强有效管理,而不是单纯立一块“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就能解决的问题。体现有效管理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在旧址建筑内开辟纪念馆或博物馆,哪怕是一间小小的展室,使人们认可这座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认可管理机构的实际存在,就能对1日址建筑的保护,对其承载的城市记忆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 摘要:博物馆负有教化民众的责任,体现在丰富公众文化生活、提高公众个人素养、提升公众精神生活品质等方面.但公众日常生活却更热衷于游戏、网络、电影等娱乐消费产品,乐于花钱走进博物馆参观展览、甚至花钱到博物馆接受博物馆教育的公众目前在各类文化休闲消费中的比例还很低。笔者从文化消费的视角,把博物馆的公民教育活动放在文化产品的角度,讨论博物馆应该如何开展教育设计与操作,如何提供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产品,在公众现代文化生活及文化消费领域占领重要一隅,引导公众养成主动的博物馆消费习惯。
  • 摘要:本文根据爱国主义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对新时期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纪念馆在新形势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所必须具备的导向、激励、陶冶、传承四项核心任务;针对目前纪念馆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存在的挖掘整理不够、表现形式单一、方法手段落后、面向对象受限等问题进行了现象及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纪念馆创新爱国主义教育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与爱国主义教育相适应的研究,包括对藏品、基本陈列展览、观众以及合作研究等,探索了与爱国主义教育相适应的模式,包括有力依托实体纪念馆、大力兴建虚拟纪念馆、以多种样式伸出教育触角等,为纪念馆进一步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 摘要:博物馆属于非营利组织范畴,其理事会也属于非营利组织理事会,博物馆理事会目的是确保博物馆接受公众信托(Public Trust)保管好其资源为公众服务,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维持健康状态.民国时期的故宫博物院最高治理机构情况可分三个阶段论述,不同阶段的理事会(或董事会)所起的作用各异.而给人们的启示可归纳为四点:理事会是博物馆最高治理机构,议决博物馆的重要事项.理事会制度设计应注意避免利益冲突,理事会成员至少不能既是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博物馆理事会职位应是无给职,没有给养报酬,以确保其成员来自有余力阶层,确保理事会成员承担公众信托之责时不是为了一己之利.理事会制度修订应与时俱进,以确保其完善和因时制宜。
  • 摘要:现代意义的博物馆不是一些历史或自然遗存物的堆积场所,而应是一个底蕴深厚的社会文化机构.不论它的构建者是谁,博物馆首先担负的是一份存续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责任.在它的收藏、保护、管理以及展示之下,原本断裂的历史残片就可能连缀成一条完整的历史之链,从而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感悟和启迪.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和展现者,同时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博物馆不仅为今天记录过去,也为未来留存今天.它展示历史与现实间的关系,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博物馆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是公共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其作用也不仅仅表现在文物的收藏、研究和陈列,还表现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文化精神、搭建多元化的教育平台等方面所承担着特殊的作用.以其独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方式为社会发展服务。
  •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也是一个各类文化因素激烈碰撞融合的多元化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多种传播手段的介入和变化,成为当今博物馆发展中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博物馆必须尽快更新传播观念,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才能在信息时代发挥出巨大的潜力.本文拟以新浪微博为例,根据社会化媒介的特点,对博物馆的传播内容和可以采取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考量,指出作为社会化媒介的参与者,博物馆在自媒体平台上必须产出内容,而其他用户也是根据内容在自己心中刻画对于博物馆的印象。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博物馆需要意识到自己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一员,并不是掌控言论渠道的中心,在这个媒介中,任何人都无法要求其他用户按照你的意愿去谈论你,所有能做的就是引导、影响和沟通。
  • 摘要:本文以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实例为依据,分析了博物馆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博物馆普通社会教育与有针对性教育的差异,剖析博物馆对未成年人教育的现状,探究未来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的新模式,提出加大儿童教育的发展力度,使博物馆儿童教育能够有更广阔的政策平台,拓宽未成年人教育思路,增加儿童在博物馆参观的幸福感,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为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奉献一份力量。
  • 摘要:职业核心能力是适用于各种职业、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博物馆的发展和壮大需要一支专业的讲解队伍.加强博物馆讲解员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博物馆在"以物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转变中实现其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博物馆讲解员这一特殊群体,通过对间卷调查的分析研究,揭示了博物馆讲解员所具有的职业核心能力现状,剖析了影响和制约讲解员职业核心能为不足的诸多因素.同时从社会现实、博物馆以及讲解员自身,多视角多层面透析新形势下博物馆讲解员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方法和对策,指出讲解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只有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博物馆不断更新人才能力理念,讲解员自身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所肩负的文化历史使命,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博物馆“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素质要求。
  • 摘要:讲解是每个博物馆面向社会观众所不可缺少的服务环节之一,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中重要一环.讲解词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讲解质量和宣传水平.讲解词是提供给博物馆讲解员用来向观众讲解展览陈列的,用于特定的博物馆、特定展览的,带有叙述、说明、介绍等特性的说明文.好的讲解词应当做到重点突出,紧扣展览主题;用词准确,生动吸引观众.好的讲解词与讲解水平的发挥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提高讲解水平的关键.笔者在大学、研究生学习期间就曾在北京地区多家博物馆担任过义务讲解员,参加工作后又在社教部门负责讲解与接待工作,这期间对原有讲解稿进行了重新编写,又组织了几次临时展览的讲解工作,同时翻阅了一些理论文集,指出总体来说每个博物馆因为自身的情况和展览的情况不同,对讲解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培训讲解员的过程中,在参加馆际交流的活动中,都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目前,北京艺术博物馆的临时展览多、内容丰富、展期较短,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撰写讲解词的时候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力求做好每一次的讲解工作。讲解是一项长期开展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走进博物馆,也有各种各样新理念的展览呈现在观众面前,讲解正是沟通观众与展览之间的桥梁,是观众的朋友。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