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首届政府管制论坛
首届政府管制论坛

首届政府管制论坛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2-04-21

主办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会议文集:首届政府管制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电信、电视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涉及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网络型与自然垄断特征,这种经济特性对政府规制具有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转型对政府规制重建提出了新课题.本文试图以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中的发展诉求为基础,借鉴发达国家在这一过程中的规制重建经验,分析我国三网融合背景下有线电视数字化转型中政府规制重建过程中所面临的法律环境存在缺陷,分别规制导致多个规制者具有多重规制模式,同时存在的多个规制机构责权分散,造成协同困难,准入规制(尤其是内容制作的准入规制)不利于数字内容产业的竟争等问题,提出政府规制重建的理论模式,并对江苏省有线电视数字化转型中的政府作用进行了案例分析.
  • 摘要:以中国互联网产业中骨干网的接入价格规制为例,分别构建了部分一体化和纵向分离两种组织结构下,骨干网运营商对其下游竞争者接入价格的选择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垄断者通过接入价格设定,实施纵向市场圈定的激励,在下游产品是纵向差异化时,高于水平差异化的情形.对中国电信产业规制模式的经验观察,说明由于缺乏对"全业务,不对称"结构下主垄断运营商行为的制约,结构重组没有产生实质的竞争效应.
  • 摘要:反垄断法与管制政策在对管制行业的反竞争行为的规制上存在交叉,对于如何处理二者关系,美国的反垄断理论与实践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出于对与政府关系、对法院的误判风险、对重复执法效率的考虑,强调反垄断法对管制产业尽可能少干预的弱干预理论;二是基于对维护竞争目标及"俘获"问题的考虑,强调反垄断法应该最大限度地对管制产业的反竞争行为进行干预;三是强调反垄断法与管制政策的协调,共同规制管制行业中的反竞争行为.药品行业在位厂商利用管制政策,为追求市场独占地位从事反竞争行为的案例研究表明,反垄断法在管制行业的保护竞争作用仍然不可替代.中国反垄断法在管制行业中的反垄断实施可以借鉴美国经验,以避免干预政府行为、强调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反垄断审查权为基点,明确反垄断法与各行业法的权利划分,构建清晰的反垄断豁免制度,实现反垄断法与管制政策对管制产业反竞争行为的协调规制.
  • 摘要:在分析了价格补偿与收入补偿机制各自优劣的基础上,提出将收入补偿机制与价格补偿机制结合使用,建立供水行业实现普遍服务的有效机制的思路.结合B城市的实际情况,讨论了水量基数和水价结构的设计难点,以及水量基数和计量水价的设计思路,并以B城市的相关数据,具体设计了一个带收入补偿的阶梯水价方案。
  • 摘要:公用事业改革的目标是引入市场竞争,加快公用事业发展的体制设计受到两大类约束条件的限制,Ⅰ类约束包括公用事业固有的经济特性,Ⅱ类约束是民生目标的实现.在两大类约束条件下,公用事业发展的体制设计最优解:既能刺激公用事业的经济效率,增加总供给,同时,又能确保弱势群体可以分享到这种增长的好处.最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讨了加快公用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设计,宏观层面上要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构建规范的管制制度;微观层面上要加大民间资本的投融资体制建设,亲贫的价格形成机制,形成有效竞争的运营机制改革,成立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公用事业普遍服务基金制度;加快公用事业发展的同时,实现民生目标。
  • 摘要:本文将内生市场结构拍卖模型运用于普遍服务拍卖之中,分不同固定成本和不同边际成本两种情形对比考察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下的最优市场结构.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无论是完全信息还是不完全信息,当两企业成本均较低时,最优市场结构为双寡头共同生产;当两企业成本均较高时,最优市场结构为不生产;当两企业成本适中时,社会最优为由成本相对较低的企业垄断生产.无论是不同固定成本还是不同边际成本情形,不完全信息相对完全信息而言,双寡头生产的区域变小,而不生产的区域变大.对于不完全信息下的最优市场结构,可以通过修正的第二价格拍卖内生实现。
  • 摘要:金融监管领域一直局限在一般性分析,本研究从一般均衡的角度开始尝试构建动态前瞻性金融监管的理论体系和模型.在原来单一期间金融监管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多期动态效应,初步构建跨期动态金融监管理论模型,以便有利于对动态前瞻性金融监管进行较为完整的理论研究.
  • 摘要:频发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带来焦虑,且让食品企业也遭受严重损失.如何重振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市场的信心以及维护食品企业的声誉,食品安全治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关键所在.本文系统分析市场、法律和管制等食品安全治理制度的激励作用及各种制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失灵.且通过不同治理制度间的对比分析,解释了我国食品安全事件"死而复生"的制度原因.本文强调,长期中,市场声誉机制将在激励企业提供安全食品方面起重要作用,这个过程中,法律和管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补充.
  • 摘要:转轨经济中的垄断行业管制体制改革是一个涉及众多利益主体的政治博弈过程.体制改革政策实施中不同层级主体的激励差异、组织运行规则和决策影响活动成为影响改革绩效的内生因素,利益集团的影响活动降低了改革的动态承诺可信性和有效推进.由于电力体制改革缺乏内生性的改革动力机制,因此,制度企业家的改革承诺可信性就成为关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需要遵循法治的原则,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企业家的改革承诺可信性,构建有效的改革决策与实施体制,形成不同利益主体平等参与的社会监督体制,实现重点领域的改革突破.
  • 摘要:规制改革是当今世界各国最为重要的政府改革议题之一,成功的规制改革必须基于良好的治理原则与制度设计.中国的规制改革实践距离良好规制尚有一定距离,甚至出现规制改革偏离治理原则的典型悖论.为实现政府规制的良好治理,中国的规制改革应依据良好治理的基本原则,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政府规制多中心治理模式框架,为规制改革的有效性提供最终的制度保障.
  • 摘要:从世界各国范围来看,一国的政府管制程度与该国的不信任水平总是表现出高度正相关的关系.本文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解释了这种现象,发现低信任不仅对应着现实中较严格的管制,而且也对应着严格管制的高要求.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生活在坏政府中的人们反而想要更多的政府干预.该模型预测:即使管制是腐败和无效率的,生活在低信任水平中的人们仍然想要更多的管制.运用世界价值观察的调查数据,本文经验分析的结果很好地支持了模型的主要结论.最后,本文指出了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摘要:本文回顾了主流理论中关于垄断社会成本的模型与估算方法,包括基于哈伯格三角形、X—效率理论以及竞争性寻租模型研究的前沿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估算行政垄断社会成本的研究进展.发现国内学者在估算行政垄断的哈伯格三角形、垄断租金以及企业内部效率损失方面,因方法不同而导致了估算结果的巨大差异.根本原因是不同研究对经典寻租模型的理解和对租金耗散的界定存在偏差和误解,使用的方法落后于寻租经济学的理论进展.而运用泰勒尔的规制合谋理论来研究行政垄断的租金问题或者社会成本可能是一个更好的视角。
  • 摘要:本文利用1997-2007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政府要素垄断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对部分要素的垄断会通过要素替代效应、政府投资效应以及国外技术扩散效应而促进粗放式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要素垄断并没有阻碍中国经济增长,但因不同要素而不同.技术垄断和土地垄断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管制则不利于经济增长,而劳动管制和吸引外资与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关系。
  •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开启了以放松经济性管制、强化社会性管制的政府管制结构转型.这一趋势并非解制、增效那么简单的经济性变革,从政治学意义讲,它是西方国家开始步入风险社会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化和新社会运动诉求共同推动的应对社会新风险的制度安排.其基本特征是:以风险社会为背景、以生活政治为主题、以社会性管制为主线,以对生产主义的反思和替代经济增长的模式,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稳定和国民幸福.这一模式提出的基本问题是:除了努力增长财富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手段可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风险.这对正处于社会转型中的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应以风险社会为视阈,厘清社会管理新风险,以生活政治为理念,建构社会管理新机制,以强化社会性管制为抓手,创新社会管理职能,实现政府管制工作的目标价值转型,确立以社会性管制优先的政府管制目标价值序列,建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内容体系,同时实现政府管制工作的方式转型,确立以合作式社会性管制为基本模式,改善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环境。
  • 摘要:电信产业具有在多产品联合生产条件下的强大的范围经济性和来自不同需求用户方的规模经济性,不同用户的需求在运营商平台完成彼此的交易,作为平台厂商就存在着协调不同用户需求的必要性,以获得平台收益的最大化。于是,电信运营商经营的是个平台,它的行为不同于单边市场下的企业行为。用户基数或者垄断平台的瓶颈特征形成的租金决定了平台的竞争优势。围绕用户基数的争夺,换言之,提高市场的集中度是双边市场条件下的电信运营商的内在要求。谁拥有了最小有效规模的网络用户基数,谁就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获得生存空间。很清楚,市场集中度并不是反竞争性的行为,传统针对于市场份额的拆分管制缺乏必要的逻辑基础。参与平台的用户就是在同一产品或服务需求上其价格弹性也是不同的。考虑到这一定价背景,作为一个理性的电信运营商它在进行定价决策时就必须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价格歧视以获取外部性内部化的收益,从而加强平台的竞争力。而且,平台的网络外部性具有交叉特征,一边用户数量的增加会吸引另一边用户的加入,价格结构在这里显然是非中性的。传统滥用市场势力的相关标准在双边市场的环境下无法得到清晰的界定。随着电信技术的进步,现有的电信网络的链路结构越来越复杂,商业生态较以往发生了重大变化。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构成了新商业生态的几个主要主体,盈利模式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基础电信业务。因此,建立产业联盟或者进行先占策略在扩充网络边界时是运营商不错的选择,同时,也是应对需求随机的理想选择。在这些策略行为选择中,会出现非竞争性的行为需要对此管制。在双边市场环境下的管制必须拥有双边市场的管制路径,现有基于单边市场的管制工具、管制重心、目标必须放弃,新的管制机构、工具、目标必须建立。
  •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对电信经济体制改革绩效问题进行分析的SOR—C—P框架,利用1994-2007年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放松规制、破除垄断所形成的市场竞争和企业改制三个角度,实证分析了电信体制改革对行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分别对各单个因素考察时,放松规制和市场竞争对行业绩效产生了正向影响;(2)当对这些因素综合考察时,放松规制、企业改制分别与市场竞争之间的交互影响为负,而在剔除交互影响后,企业改制自身却对行业绩效表现出积极影响;(3)当进一步对放松管制改革扩展分析时,相对独立规制部门的建立与放松价格规制显著改善了行业绩效,比较而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表明,中国电信体制改革各项政策确实对行业绩效提高意义重大,但由于政策间缺乏相互配套最终削弱了改革的效果。
  • 摘要:本文结合欧美反垄断立法和执法的最新进展及经验,以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为中心,考察了经济证据在反垄断法中的作用等相关问题.在对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中经济证据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应注意到经济证据的两大独特属性:其一,经济分析结果本身即为证据主体,这不同于专家意见证据和鉴定结论证据的辅助证据特性;其二,经营者集中合并审查的反事实特征.这两大属性反映了经济证据的本质特征,应贯穿于所有分析的始终.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及早对临界损失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出台相关的指南说明来指导相关的并购审查工作;加强通过合并模拟来量化合并的单边效应,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判决的准确性;从反垄断法的视野出发,提出可操作的买方力量问题反垄断法分析框架,以降低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审查经营者集中案件时使用买方力量证据的难度.
  • 摘要:对城市供水产业来说,其产品既有商品特性,又有公共必需品特性,更与水资源的制约和环境保护紧密关联,同时自然垄断特性限制了竞争机制的引入.近些年来,天津市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取得较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水价管理体制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必须转变政府干预市场方式,克服市场监管中的"错位"与"缺位"现象;建立健全公共财政补贴机制,切实履行政府在供水领域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统一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体系,逐步实现全市不同区县的公正与公平;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切实推进天津市城市供水产业市场化进程.
  • 摘要:本文运用1999-2007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了城市供水行业产权改革和引入竞争对于行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产权改革能够显著提高中国供水行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并且产权改革程度与供水行业综合生产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但对供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引入竞争显著提高城市供水行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投资.并且,相对于产权改革,引入竞争对城市供水行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可以通过适度降低供水行业进入壁垒,鼓励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城市供水行业,促进同一城市相邻服务区内供水企业的区域间比较竞争,来提升供水行业绩效.
  • 摘要:城市公交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主体,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市公交有了长足的发展和重要的改善,但成效并不显著,公交行业竞争并不充分,垄断状态在大多城市依然存在.对城市公交行业竞争模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公交应采取政府监管下的有效竞争.然后在介绍垄断行业典型竞争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城市公交行业竞争模式总体思路,介绍一种当前我国比较可行的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竞争模式,即由政府组织成立一个独立监管部门,该监管部门对整个公交市场进行监管,包括自然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自然垄断业务包括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线路、站点等的规划与设计等方面,规划和设计有相关政府部门负责,建设和维护则可按市场竞争机制采用竞标等方式运营。对于竞争性业务,如客运服务,由多家公交公司经营。最终由公交公司向公众提供公交客运服务。
  • 摘要:本文在Fowlie(2008)排污泄漏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修改了排污泄漏模型,研究不完全规制时,在排污费规制政策工具下寡头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得出征收排污费规制下寡头企业策略性行为与排放权交易规制下均衡结果一致,完全规制的效果并不一定优于不完全规制,不完全规制的效果不一定优于不规制的结论.最后,结合我国火力发电产业的实际,通过数据模拟,验证了修改模型的结论.
  •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备受关注.本文分析美国救市法案的公允价值议题和金融机构对公允价值的责难,发现前者本欲减轻金融机构某些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的压力,却将矛头指向仅提供计量和披露方法的SFAS157,后者则将确认巨额次贷减值损失的原因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本文认为这些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存在明显的谬误.追求金融稳定的银行监管政策不应成为抑制财务报告透明度、激发财务数据游戏的助推器.
  •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现场实验对家庭能源节约和直接碳排放削减的干预政策进行研究在经济发达国家得到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相关实验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并评析,以便为设计相应的干预政策提供思路,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干预政策的有效性提供借鉴.研究发现:总体上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干预政策分为前置政策和后继政策两大类,或者分为心理策略(即信息策略)和结构策略两类;目标设定、诱导承诺和提供信息等前置政策对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往往是有效的;经济激励和结果反馈等后继政策在短期内(实验期间)是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有效方式;不同干预政策的成本和收益不尽一致;特定干预政策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条件,联合使用多种干预政策相对于单独使用某种干预政策往往更有效。
  • 摘要:因直接套用为发达国家设计的规制理论体系,发展中国家公用事业改革付出了巨大代价.本文针对发展中国家制度禀赋的缺陷,分析现有公用事业规制体系存在的规制机构的“有限性”、规制治理权衡和规制激励困境等主要问题,提出规制机构能力再构建、规制治理再构建、规制激励再构建的解决办法,认为要设计中国适宜的公用事业规制体系,就必须与其制度禀赋相匹配,并特别需要注意规制机构独立性、规制机构结构设计和规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