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八届东北亚农业政策研究论坛
第八届东北亚农业政策研究论坛

第八届东北亚农业政策研究论坛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济宁
  • 出版时间: 2012-06-11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会议文集:第八届东北亚农业政策研究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中国农业急需从传统的小农经济中摆脱出来,实现产业化经营.以农户—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的农民利益机制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核心问题.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中的访谈法,以农民种地收益较高的"大蒜之乡"---山东省金乡县为例,研究土地流转成本较高地区的农户—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对金乡大蒜产业的总体格局和利益链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对金乡县蒜农与加工企业间的不同利益联结机制进行了比较,并对股份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华光模式"进行了着重研究,对该模式的核心及其产生的背景和条件进行了剖析,进而揭示了该模式在农民参与利益博弈的制度与政策选择方面昭示的政策涵义.
  • 摘要:2008年农业生产额是39.7兆韩元,其附加值是20.1兆韩元.2008年食品产业销售额是大约120兆韩元,其中食品制造业占46%.食品产业的总附加值是35兆5千亿韩元,其中食品制造业的比重占58%,这比餐饮业的销售额附加值高.农业上的中间投入费得比重比食品制造业或餐饮业低,所以相对的附加价值率是高的.根据2005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出的食品体系来看,进入到食品体系的农产品规模达35兆韩元,食品消费最终规模达121兆韩元.进入到食品体系的农产品的规模比起2000年增加10%,但食品消费的最终规模比2000年增加24%.这表明投入到食品体系额中间材的收购价与创出的附加值迅速增加.农产品进入食品体系的阶段生鲜、加工、餐饮的比重是各36%、54%、10%,但在最终消费阶段其比重是各14%、43%、43%.与2000年相比,生鲜与加工农产品在进入食品体系的和最终消费中占的比重减少了,但餐饮业的比重增加了.食品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是2000年和2005年有相似的趋势.肉类和肉加工品、酪农品、水产加工品、精谷等的影响力系数比1大,所以是后方联动效应(background linkage effect)比产业平均高的产业.制粉、制糖等影响力系数比1小,所以是后方联动效应比产业平均小的产业.2000年和2005年的感应度系数很相似.餐饮业的感应度系数比产业平均要高2倍以上.其它产业的感应度系数比1小,这表示食品制造业的产品被最终消费的比重高,被投入为中间材的比重而出现的结果.餐饮业除了食品体系之外还影响着很多产业,所以它的感应度系数较高.农户对食品加工厂的态度是根据农产品的种类而不同.像不能长期储藏的生鲜农产品以及生鲜产品的次品为尽快处理,利用加工厂的比率高.相反,像大豆等比较好储藏的种类能得到高的价格农户愿意供应给加工产.对加工厂的态度除了受农产品的物理性特点之外还受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比如大豆作成豆腐、豆瓣酱的形式销售的比较多,并且消费者对用国产原料的加工食品更喜欢,所以这种食品的销售与生产原料农户有直接联系.
  • 摘要:总的看,我国农林水产业、农山渔村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农林水产品价格低迷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农民老龄化、农村"过疏化"问题加剧,因此,改变农村局面,增加农村活力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农林水产业和农山渔村第6产业产业化(以下简称为第6产业产业化)在全国各地以多种形式展开,促进第6产业产业化发展成为农业政策中的支柱政策之一.第6产业产业化是增加农林水产品、景观、文化等地区资源的附加价值,服务于消费者和实际需要者,让农林渔山村获得更多收益,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和收入,构建具有活力的地区社会的活动.本稿,为把握第6产业产业化活动的特征,对第6产业产业化活动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典型代表事例的特征和含义.本稿对第6产业产业化活动分类是:按"农业和其他主体的关系",分为多元化型和合作型:按"业务发展方向"与地区的关系),分为产业、商业化意向型和地区社会意向型;按"业务内容",分为流通渠道活用型、交流型等.第6产业产业化活动的主要任务如下:第一、要明确计划好利用哪种地区资源、为谁提供、提供什么、怎样提供等相关经营战略、业务战略.也就是要明确作为核心的地区资源(农林水产品及其加工品、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是什么、最能够有效利用这些地区核心资源特征的具体"业务内容"是什么、主要的顾客是谁等.这时,要"开动脑筋"发展第6产业产业化,坚持"分阶段"发展.即,发展第6产业产业化,需要倾听消费者的声音,明确消费者、实际需要者的必要需求是什么,特别是弄清楚必要的附加价值是什么,与此相适应,努力"开动脑筋",分阶段开展经营活动十分重要.第二、促进第6产业产业化,培育和发展能够提高利润的业务部门或业务领域——"盈利部门"极其重要."盈利部门"主要是收益能够提高的部门、领域.在第1产业、第2产业、第3产业各产业部门相互融合的第6产业产业化发展中,特别可期待为"盈利部门"的是第2产业部门和第3产业部门.将第2产业、第3产业部门所获得的利润再分配和补充到难于获得盈利的第1产业部门或不盈利部门,可以强化企业整体经营能力,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和提高员工收入.第三、"与谁合作、合作什么、怎样合作",也就是说研究好战略合作非常重要.即,发展第6产业产业化,在开展业务时,要明确各个主体如何发挥作用,明确各主体间如何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经营资源等的相互补充.
  • 摘要:1993年乌拉圭回合协议之后韩国农业正式迎来了开放的时代.为了使市场的开放与政策方向转变所带来的农业产业的损失最小化,提高竞争力,政府建立了农业部门投资、融资计划来推进.最近双边合作为主的FTA,比如韩-EU之间的FTA、韩-美之间的FTA等开始生效,韩国已经与45个国家签署了8个FTA协定.最近韩国与中国两国政府宣布双边FTA协商正式开始,中国农产品将给韩国农业带来的损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其应对对策的必要性越来越大.并且国际谷物收获与价格的不稳定,对食品安全性的关注,环保农业的重要性等问题越来越扩大.在韩国农业方面所专注的是以专业农户为中心的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但是农业生产规模仍然比较小.韩国农业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并且缺乏后续人口.农业生产条件恶化并且农民收入下降,收入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地区变小、居住环境恶化,这种现象靠市场来解决是很受限制的,必须由政府来对应解决.本报告里综合讲述了韩国农业环境的变化以及相对应的农业部门投资和融资的实际情况,并概述了农户经营核心支援制度即直接支付制、农作物受灾保险、经营回生支援制等制度的实际情况.韩国的农业政策大体分为稳定农户经营政策、改善农业结构政策、开发农村社会政策等三大政策.未来韩国的农业政策应该向提高先进农产品的需要量,农户经营危险的企业化管理,提高对高龄小农的福利,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方向发展.分析了具体的支援政策即直接支付制、农作物受灾保险、经营回生支援制.现行的直接支付制是根据具体的政策目的有多种形式的支付制,但是观察其内容能够发现大米收入保障支付制占80%以上的比重.所以必须明确直付制是像EU一样进行单一直付制还是选择各别直付制运营.农作物受灾保险因减轻农户的受灾危险而起着稳定经营的作用.但是,当前的保险产品比较单纯,它侧重于商品种类的扩大.从农户的危险管理侧面看,保险应该转成价格保险及收入保险.目前已经转化为企业的农户越来越多,其经营危险也变得多样化.但是当前的经营回生支援制只是针对拥有耕地的农户,所以很受限制.应通过经营回生支援制的扩大而有效地管理农户的经营危险.
  • 摘要:过去,农村里居住的都是大致相同的农民,那时振兴农村的主要手段就是农村社区、农协和市、乡、村等各地方组织共同合作,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和整治农村环境.但今天的农业、农村状况是,农业已经成为了一个辅助性小产业,农村地区居住了很多非农业居民,纯粹的农业人口越来越少.不仅如此,农协合并和市、乡、村的合并使农村地区难以接受到原来曾经有过的各种支援和服务.鉴于以上状况,思考增强农村活力的问题时,仅仅依靠农村村落中培养起来的共同性已经不够.接受农村异质化、混住化现实,寻找一些包括农户和非农户在内的措施,要与超越原有村落的更大范围的多种主体进行合作,实现增强农村活力的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关注了农村内部的变革方向,和与农业以外的主体合作这两个方面的各种措施.关于前者,地区管理组织,以包括农户在内的区域内居民为主体,为增加农村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的活力开展活动.一些先进地区将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农产品直销等所获盈利的一部分用于人才培养、地区资源保护、福利等可以增强农村活力的非营利事业.这些组织也成了政府对振兴地方经济进行资助的主要对象.这些作法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但现实生活中这样做的地区并不多见.因此,对于这些作法的介绍固然重要,但对于这类组织的支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关于后者,即从农业外部进入农业领域的案例,关注了很少被介绍的残疾人福利设施参与农业生产的问题.这些残疾人福利设施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积极与当地农民和消费者进行交流,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认真仔细的优点,开展了附加价值较高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活动.不仅如此,残疾人福利设施还继承了老龄化农民的农地保护和农业经营的工作.但是,一些残疾人福利设施也存在需要学习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知识、解决农业机械设备的维护修理、面临农地权利的获取等棘手问题.从这些方面来看,与地区内农户的合作的潜力还很大.如上所述,在日本的农村,正在尝试着依靠农村内部内生的、自发的活动,和依靠农村外部力量进入增强农村活力,这两种模式和做法.哪一种做法的是重点,取决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为了增强农村活力,需要使农业、农村更加开放.
  • 摘要:本文把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支持政策演变过程划分为"适应计划体制——适应市场体制——适应WTO规则"的三个阶段,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特征、支持水平的变化以及政策效果.接着探讨了我国农业发展面对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发展的未来取向.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