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
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

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合肥
  • 出版时间: 2018-12

主办单位: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

会议文集: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从茶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谈起,认为茶的区域文化也是茶文化研究范畴,探究茶具有文化色彩的缘由,茶叶的精神内涵则应是茶文化的重点,并列举出六大茶类的特征与精神内涵;在泛论茶文化的基础上,联系安徽的实际,对安徽茶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进行概述,并指出今后的发展建议.
  • 摘要:“瀹”(yuè)动词,渍也.从水,龠声.《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为“煮”,“以汤煮物曰瀹”;例词为瀹茗,意思是烹茶.所以,“瀹茗”(烹茶)及“瀹茶”(煮茶),都是指茶的冲泡方法.“瀹茶法”又叫泡茶法、撮泡法,由点茶法演化而来,是把茶叶放在茶壶或茶杯里,冲入开水,直接饮用的方法.“瀹茶法”是一种泡茶技艺和品饮方法(也称泡茶法),它包括茶性解读、茶叶品鉴、茶具选择、煮茶方法、饮茶品赏以及茶俗礼节等;是融精神、礼仪为一体的完整的茶艺茶道表现形式;它不仅是传统饮茶习俗的一种变革,也是“茶人尚风雅,举措高超”的一种象征.“瀹茶法”是在明代炒青工艺诞生以后,缘于对茶叶色、香、味、形的重视,期望能较好地保留茶叶的原味真香,便于对茶叶直观欣赏的需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顺茶性,合茶理,尽茶情而独领风骚,并从明中期至清晚期,一直占据着中国饮茶方式的主导地位,使国人在饮茶的方式上承袭明人并沿袭至今.“瀹茶法”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粹,它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唐、宋时期茶艺茶道的精髓,成为了幸存的珍稀茶事的物化成果并具有历史、文化以及艺术的价值!本文主要对“瀹”及“瀹茶法”的释义和价值进行解读和诠释.
  • 摘要:金庸小说部部有茶,且种类繁多,但在武侠世界中,茶属于边缘意象,历来不被金学研究者所重视.文章基于汤因比的文化结构论,从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对金庸小说文本中的茶文化进行解码.研究发现,在器物层面上,金庸小说里的茶器随着小说年代设定的变化而变化,并直指饮茶人的身份地位;在制度层面上,金庸小说里的茶道礼仪深得和、敬、清、寂的茶道精髓;在观念层面上,金庸在借传统茶观以含蓄地书人叙事的同时也尝试拓宽其在武侠世界这个特殊的场域中的内涵,茶不仅可以是武器,也可以用以传递信息,茶的武侠味得以彰显.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从武侠精神和侠客的生存状态两方面论证了茶文化与武侠文化的耦合性.
  • 摘要:禅茶一味是中国禅宗生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创举.以陆羽《茶经》为标志,中国茶文化体系建构初步完成;以惠能《六祖坛经》、怀海《禅门规式》为标志,禅宗实现了彻底的中国化,这为禅茶的结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公元八至九世纪,马祖道一倡导、南泉普愿及其弟子大力弘扬的“平常心是道”思想为禅宗的生活化运动打通了理论道路.在这一背景下,位于长江中下游茶叶主产区的南泉禅院成长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农禅中心,普愿禅师不仅带领禅师们种茶、采茶、制茶,更将茶事引入参禅悟道之中,禅茶由此实现了真正的结合.若干年后,南泉弟子赵州从谂的三声“吃茶去”,将禅茶一味的真谛发挥得淋漓尽致,丛林中呼之为“赵州茶”.禅茶的开启,是八至九世纪的一道中国风景.这一道风景,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一直绵延至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的连续举办,是这一道古老风景的精彩再现.
  • 摘要:茶,发源于中国,自神农开始,已渗入到中国的人日常生活中,几千年来,与人们休戚相关,被称作开门七件事之一,乃生活必需品.国学大师林语堂曾道出了喝茶与中国人紧密联系的真谛:“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嗜茶者,爱品茗,好茶道,往往也极重茶器,茶与器有着数不清道不明的联系.陆羽《茶经》中《二之具》篇和《四之器》篇,对与茶相关的器具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描述,从制造到使用,阐述的非常清楚.茶器茶具对中国茶亦是影响深远,从唐宋时代盛行的煎茶、点茶的艺术,到明清时期流行的盖碗茶文化,再到如今茶叶徜徉在青瓷、紫砂、玻璃下,茶器可谓百花齐放,生动演绎出了中国茶的悠久发展史,尽显器之道、具之美.
  •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对我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红楼梦》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它是研究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文拟从《红楼梦》中关于茶事描写的内容出发,浅谈《红楼梦》中“茶”.
  • 摘要: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几千年来,中国茶始终伴随着百姓的生活.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有着无限的潜力,广阔的前景,将担当新的使命,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增光添彩.
  •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的高速发展,文化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日益突出,如何利用以中国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真正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下的重要需求.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茶文化必须在新时期找到一条新出路.
  • 摘要:祁门,中国红茶之乡.分析1979年小平先生谈话:你们祁红世界有名!祁红的功勋地位当为七霸:高香之霸、市场之霸、金奖之霸、科研之霸、著述之霸、国礼之霸、声誉之霸.检阅祁红历史文化遗存现状,软件有吴觉农等先哲许多著述和掌故,以及茶舞、茶谚、茶俗等;硬件有祁南祁红鼻祖胡元龙故居和墓葬培桂山房遗址、巴拿马金奖得主春馨茶庄胡云霞故居、以及中国近代茶业摇篮的茶业改良场一代旧址;祁西闪里桃源开创祁红伟业的陈氏家族古村和祠堂群、历口清末茶商捐资兴建的古桥等;县城改良场二代遗址、茶山公园、茶研所旧址、当代长江中下游育种中心、祁门茶厂残留、祁红古码头和历史文化东街.开发保护利用思路:一,申报国保,依法保护;二.盘点家底,做好规划;三.确定思路,用活资源;四.挖掘历史,积累资料;五.打造景观,,提升内涵.
  •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本文对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安徽茶叶产区的气候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通过对皖南、皖西、江南丘陵和江淮丘陵等四个特征明显的茶叶产区的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年蒸发量等农业气象因子变化及其与茶叶生产关系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二十四节气对安徽茶叶产区的气候意义,以期寻求我国传统科技、文化对茶叶生产的指导意义.
  • 摘要:在徽州茶乡,山间水畔的“茶鼎煎正熟”之时,必然会有“诗情森欲动”的情感;尤以反映茶事、茶情、茶风的竹枝词,更是清丽淳朴,音韵琅然……由于茶能引诗情,助诗兴,所以在茶的诗质催化下,茶的制作、品质作以及有关茶的轶事等话题也往往成为了诗题,徽州松萝茶也是如此.《松萝采茶词》源于徽州民间,它不仅反映了徽州茶乡的茶情、茶事,也折射出松萝茶乡的民俗风情,同时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徽州茶文化信息,并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 摘要:淮南茶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自南北朝时开始,淮南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便成为了茶叶产区.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了唐代中期,淮南茶业迎来了历史上的鼎盛期.宋代以后,淮南仍然是数类名茶的主产区,饮茶风尚一直延续至今.笔者将淮南茶文化按照历史的脉络进行梳理,旨在说明茶文化在淮南历史上的重要性,以期为淮南茶文化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 摘要:在皖西南大别山中,有一条古道,西起司空山,东到天柱山,途经四望山、佛祖岭、水吼岭、野人寨,迤逦约80公里.由天柱山向东,便是万里长江;司空山向西,就是荆楚大地.四望山横亘于司空、天柱之间.这一带自古产茶,更有禅宗二祖、三祖祖庭及临济正宗楞顶堂派道场.自南北朝以来,佛事、茶事兴盛千年,所以又有学者称之为接“二”连“三”的禅茶古道.
  • 摘要: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市场拉动、政策推动、创新驱动、政府带动,使整个企业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势头,成为了在茶叶产业三产融合中的先行者,并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当地特色的融合之路.
  • 摘要:茶叶行业素来以春茶产销为主,夏秋茶次之.茶树本身是一种长青类植物,这决定了茶园一年四季一直都能有鲜叶供应,长久以来茶园冬季一直被视为休园期,该时节的茶叶资源实际上并未得到全部利用.茶产业产出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际上在闽南以及台湾地区,秋茶结束,还有一季冬茶,且市场价格较高,但是目前冬茶推广以及市场接受程度都比较低.这对安徽省茶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开创茶产业新的增长点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综合分析研判安徽省开发冬茶的机遇与基础条件,探索可行性,提出对策建议,具有深入的指导意义,能够为安徽省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 摘要:“龙眠春又翠,最忆兰花香.”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桐城是小花茶的产地.从古至今,桐城小花茶始终是每一位桐城人民心中的抹不去的那股乡味,其地位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在过去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小花茶的市场竞争力受到一定冲击.本文将从小花茶的前世今生进行简单梳理,并梳理现阶段小花茶发展所遭遇的瓶颈,进而尝试探索小花茶的发展对策,望对促进桐城小花茶的发展有所助益.
  • 摘要:茶学家王泽农,为安徽茶叶产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长期在安徽农业大学从事茶叶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王泽农在安徽农业大学任教期间,开创并创导了茶学生物化学理论基础,建立了茶叶生物化学科学体系,不仅为全国培养了一批批优秀茶学专业人才,也为安徽的茶叶科技、生产发展、人才保障做出贡献.本文弥补了关于王泽农对安徽茶叶产业发展贡献的研究空白;分析他在安徽实行的一系列促进安徽茶叶产业发展的举措,了解这些措施的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从历史的角度为现阶段安徽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 摘要: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茶文化宝库中的“活化石”,也是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调查统计,发现安徽省现有省级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个,其中有4个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28个省级涉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文解释了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安徽省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并提出了推动安徽省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具体措施.
  • 摘要:安徽省重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建设美丽乡村,拓展农业功能,弘扬农耕文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农民就业增收,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这项宏大工程中,涌现出若干“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石台县是其中之一.茶文化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石台县大演乡西黄山富硒农旅度假区为案例,以茶文化乡村旅游为侧重点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成功经验以资借鉴.
  • 摘要:本文揭示了孟加拉国茶农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将这种情况与中国的茶农进行了比较.茶农在工作期间被茶庄主剥夺了许多基本权利和人权.这项研究是基于孟加拉国和中国不同茶园的二级数据来源完成的.研究发现,除了许多其他社会需求外,孟加拉国的茶园劳动者也没有得到相应的住所、食物、医疗和教育.相比之下,中国茶园工人的生计远比孟加拉国人好得多.只有少数互动缺点被发现,而他们拥有世界闻名的悠久和独特的传统茶背景.本文给出了一个描绘孟加拉国茶园工人在茶园繁重劳动的流程图.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有关此问题的政策.
  • 摘要:自18世纪引入马拉维以来,红茶已成为非洲特别是东非的一种受欢迎的茶.历史上,红茶是由殖民统治者引入东非的,他们来到非洲的这一地区定居下来,对肥沃的土地和良好的种植气候非常着迷.本文作者从各种线上线下渠道分析了东非红茶的历史、文化和新的经济趋势,并提出了自己的发现和未来发展方向.作者认为,红茶的经济效益非常高,需要从茶园、分级、包装、出口等各个环节进行开发,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关于红茶的新趋势,笔者建议东非的茶农、加工商和商人向中国同行学习.中国茶业一直被认为是茶业中最发达的.本研究有助于政府农业官员、政策制定者、茶叶产业利益相关者和茶叶爱好者在东非进一步发展红茶产业.
  • 摘要:说起马拉维,人们不会自动将其与茶叶联系起来,但这个非洲东南部小国是继肯尼亚之后非洲第二大茶叶生产国,向全世界30多个国家供应茶叶.马拉维拥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在非洲裂谷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种植作物的理想场所.马拉维茶叶与中国茶叶的生产,制造和消费存在一些细微差别.尽管如此,本文重点介绍了马拉维茶业的概况,并提到了茶叶在全球、区域和国家之间的重要性,并叙及了该国茶叶生产的历史、消费行为以及当前的趋势.
  • 摘要:孟加拉国是亚洲一个新兴的茶叶制造国.它是世界上第12大茶叶生产国.它的茶叶产业可以追溯到英国统治时期,当时东印度公司于1840在吉大港发起了茶叶贸易.今天,孟加拉国有162个商业茶园,包括许多世界上最大的工作庄园.该行业占全球茶叶产量的3%,员工超过400万人.茶叶生长在北部和东部地区,高原,温和的气候,湿度和强降雨为生产优质茶叶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本文着重对孟加拉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茶叶生产的进出口和经济机遇进行了简要分析.
  • 摘要:喝茶的习惯起源于中国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最终,茶成为世界上最常饮用的饮料.巴基斯坦和中国是最大的七大茶叶消费国之一.但是,这两个国家在茶叶生产和全球茶叶贸易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因此,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基于茶文化,茶叶类型,名茶品牌和茶叶市场的中巴比较.此外,巴基斯坦茶还因茶文化、茶叶市场、茶叶协会、茶叶进口、茶叶教育、茶园艺、名茶品牌、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叶研究成果等多种因素而受到广泛开发.为了这个研究目的,本文从不同数据库收集所需信息,从统计学和理论上评估两国茶叶的主要发现.基于上述研究发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未来将是巴基斯坦应对日益增长的茶叶需求的更有益和更加经济的选择市场.最后,总结研究结果,为今后巴基斯坦发展茶产业制定适当措施提供建议.
  • 摘要:茶在中国自古以来就被当作药用和提神饮料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经历了几个朝代的演变之后,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殖民时代,茶是由葡萄牙人传入西方的.为了满足西方对茶叶的需求,英国东印度公司与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茶叶贸易.后来,在阿萨姆邦发现茶叶后,1836年之后商业茶叶种植就开始了.这是继中国和日本以外的一个茶叶产业.在印度茶农和工人的帮助下,在英国其他殖民地建立了茶叶工业.因此,继中国和日本之后,阿萨姆邦成为了印度茶产业以及世界其他茶业的发源地.本文将分析中国茶叶技术的历史.此外,将调查印度茶业在阿萨姆邦的起源和建立过程,然后将分析印度茶业.最后,将分析当下印度和中国茶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 摘要:位处古代丝绸之路的最西端,有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家——摩洛哥.这里是三毛笔下魂牵梦绕的地方,伴着地中海的热风,吹来了卡萨布兰卡的浪漫迷人、菲斯古城的阡陌交错、不眠广场的光怪陆离、舍夫沙万的蔚蓝纯净、撒哈拉沙漠的风尘滚滚……让人惊叹的是在这个仅有3000万人口的国家,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茶进口国,是中国茶叶第一大出口国.摩洛哥人喜饮薄荷绿茶,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是一种招待客人的方式,是一种古老的仪式,更是摩洛哥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检索历史文献,结合实地探访,调查研究摩洛哥的茶叶历史文化、现实饮茶风俗、“一带一路”下中摩茶叶合作发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