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一届、第二届中医科学大会
第一届、第二届中医科学大会

第一届、第二届中医科学大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5-10

主办单位: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会议文集:第一届、第二届中医科学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中医历经几千年的检验,在很多地方都管用,它一定是科学的。判断是否科学,现在存在一些误区。民族繁荣在今天,中医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中华民族的健康,它难道不是科学的吗?笔者认为中医能治好病,能保护人们的健康,就是科学的。中医必须振兴、繁荣,为中华民族服务,中国人民同时要推动中医为世界人民服务,这就是中医的前途。
  • 摘要:近10年来,中医临床研究借鉴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遵循国际临床研究通行原则,结合中医药临床研究自身特点,探索和积累了促进中医临床研究整体水平提高的经验和措施。中医药现代化取得的突出成绩,为中药及相关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应一手抓传承、一手抓创新,传承与创新共举。将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将产生原创性成果,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将引领世界生命科学的发展。为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医改难题做出更大贡献。
  • 摘要:广义的临床疗效是中医学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宗旨与归宿,以“证”为核心的医学体系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和优势。中医肾病学是中医临床内科学的一个独特的临床分支,虽然她的独立、她的形成是近几十年的事,但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中,其理论阐述、临床经验、方药方法等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她不仅存在于数以万计的名家著作中,更散在于数以万计的老中医手中,她不仅是中医学的精华,更是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整个医学学术界的精华所在,所以完整地、系统地继承好,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全面地发展好中医肾病学,实乃我等同仁的重任。
  • 摘要: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中国和全世界人类健康问题中,占据越来越重的比例.中医药作为预防的作用和保证健康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了.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并珍视传统医学在国家卫生体系中发挥的作用.2014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肯定了传统医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向全体成员国发布了至2023年的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医药不仅是简单的分子合成使它符合国际药品质量标准而已,传统医学用一种更加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健康,通过很多方法来恢复和保持人体健康,而不是消除某个病的症状,这正是中医的价值所在,中医的这一特性也使现代科学公认的方法到了中医身上不够用,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能够通过对照实验来测量的,单纯的带着现代科学的眼镜,来审视五千年的智慧和经验,这并不是打造传统医学证据的唯一办法,要跳出现有的方法和框框,要找到创新的方法来测量和记录,比如说大数据,这也许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又一个切实的贡献。
  • 摘要:针灸具有独有的理论体系,有不同于各种医学疗法的独特技法,有不断发展的众多针法,可适应的病种广泛,历经数千年证实疗效确切,特别是对慢性病、中老年病的疗效更是很确切。针灸除了适应中医理论之外,它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如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经外奇穴、各种刺法(补、泻手法)、灸法等。针灸还发展了各种针种,如头皮针、小针刀、眼针、平衡针、火针等,各种针种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临床应用。
  •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为实现该目标,使贫困地区农民彻底改变贫困现状,恢复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产业扶贫将是一项有力的保障措施.蛹虫草活性成分丰富、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且人工栽培技术较为成熟,蛹虫草产业推广符合精准扶贫这一国家战略.
  • 摘要:目的:总结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中医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通过病情评估,对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实施辨证施护,包括一般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结果: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明确病因病机、分型,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儿得到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结论:对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运用辨证施护方法护理,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愈率,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疾病得以早日康复.
  • 摘要:通过足药浴和足底按摩可促进足部、下肢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神经的营养供给,使足部及下肢的血管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正常,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疗效.足药浴配合足底按摩方法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在对慢性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中药健脾补肾法,并对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选择近4年来在院进行治疗的21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经临床诊断,证型分类主证为气阴两虚证,兼证为水湿与湿浊.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应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213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显效,11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有效,6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稳定,另有6例患者表现为无效,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结论: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气阴两虚证进行治疗时应用中药健脾补肾法能够十分有效地对症状起到缓解与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强脊壮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自拟强脊壮督方治疗组(A组)与西药对照(B组).A组采用自拟强脊壮督方治疗;B组采用西药柳氮磺吡啶治疗.两组患者治疗8周之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数据结果采用SPSSI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拟强脊壮督方治疗组(A组)与西药对照(B组)经治疗后患者均有好转(P<0.05),且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P<0.05).结论:自拟强脊壮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西药柳氮磺吡啶,且其安全性以及副作用较少,对患者的生理健康以及心理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 摘要:目的:观察自制舒颈通瘀丸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符合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80例.两组均采用颈部推拿整脊法,对照组同时服用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颈复康颗粒,治疗组同时服用本院制剂舒颈通瘀丸,两组均10d为1疗程.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舒颈通瘀丸合颈部推拿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 摘要:医学是服务生命的工具,就决定了医学的两个分支现代西医和传统中医都是服务生命的工具.医学工具之间并没有本质性差异,彼此可以互补、借鉴,其目的都是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医学工具之间唯一可以比较之处,也只能是谁治疗疾病更科学彻底、恢复患者健康更快捷有效,除此之外,其它任何形式的比较、争论都显得毫无意义.但医学如何扮演好“服务生命的工具”这个角色,则需要对生命这个服务对象有全面了解,做到科学认识生命,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而科学认识生命,须以“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为前提,并深刻理解生命存在两种生理活动,即组织生理和功能生理.以此为基础,医学应充分考虑致病因素与生命的关系,理解疾病的本质内涵,更全面地看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另外,医学工具不能对生命健康造成干扰或破坏,应以遵循生命规律为前提,针对不同病种,制定相应的防病、治病措施.只有这样,医学作为服务生命的工具,才能真正肩负起保障人类生命健康的重任.
  • 摘要:肺血瘀证古之记载罕见,现行规划教材中亦弃而不载.收集先哲所论,参以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临床肺系疾病从瘀论治并不少见,肺血瘀证有形成的生理基础、病理机制,临床多表现为咳痰喘伴有血瘀征象,如:咯血、胸痛有定处、口唇指甲紫绀,舌紫有瘀斑等.现代医学普遍认为:血黏度增高、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为瘀血的病理表现,药理研究证实中药活血化瘀药可改善上述情况,亦证明肺血瘀证的客观存在.但肺血瘀证常兼见他证,易于被掩盖,肺血瘀证应得到复兴.
  • 摘要:目的:挖掘中医健康的基本观点、认知理论和健康维护思想,为进一步进行拓展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为主要资料进行整理与诠释.结果:中医健康的基本观点是人体气机调畅,即生命活动和机体功能表现正常.中医健康认知理论包括基于身体感知的生理病理学,以及基于自然、社会与行为方式的身体应答模型.中医自然健康维护的重要思想是:调养正气,顺应四时,谨守七情,调理饮食.结论:根据《黄帝内经》记载,中医健康理论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自身的和谐状态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保护人体的正气是卫生保健的主要实现途径.
  • 摘要: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药的产业链极长,如果在中医医疗、中药制药、健康产品、功能食品、健康服务、中药农业、中药流通、中药农药、中药兽药、中药化妆品等方面,把中医药的优势全都发挥出来,应该说这个产业是巨大的。“大中药产业”概念,是以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商业为枢纽、中药知识经济产业为动力的新型产业,大健康中药产业规模2012年已经达1万亿元。中医药的发展,促进种植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了生活环境。所以,建议政府确立大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地位,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中医药科研技术平台建设发展,加快中药资源的培育和可持续利用,制订价格政策,加强对创新中药价格政策扶持。
  • 摘要:如何科学认识中医,可以从四个方面思考:科学地认识中医药的本质,加强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挖掘与创新,加快开展中医药多中心临床研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投身中医药事业。
  • 摘要:《内经》全称《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成书年代约为战国时期.该书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书,各八十一篇.主要从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按摩、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方法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 摘要:中医药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果,为科技创新提供评价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持,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则会促使现有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从而产生新方法、新技术来解决新问题。以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链、保障中医药疗效为目标,不断提高中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中药产品,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 摘要:如果否定传统医药,说中医药不科学,应该废止,就是要灭掉传统文化;如果将现代医药说成是西医西药,就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绝后,让子孙后代找不到方向。不要用现代语言文字描述中医中药,现代的医生和病人都看不懂中医中药的说明书,就是在结扎中医药!不让中医药进入细胞、分子时代,中医中药一进入细胞、分子时代就变成西医西药,就是在结扎中医药!抹黑中医药甚至说中医药不科学应该废止,就是在结扎中医药!中医药本来就是经过数千年发展积累起来的科学体系,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把中医中药排斥在现代科技之外是完全错误的,不能再抹杀自己的文明。中医中药不仅科学而且还大于科学,大力发展中医药是实现中国梦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经之路。
  • 摘要: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甘肃省不等不靠,立足于当地的中药材优势,使中医药的简、便、廉、验特点与经济欠发达的基本省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由地方卫生部门主导,多部门参与,激发群众的中医药热情,依靠强有力的政策驱动中医药发展的新医改之路.努力破解卫生费用不断攀升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的基本矛盾是甘肃中医药特色新医改的诱致性因素.近年来甘肃省先后出台了180多个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了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强大政策合力.同时,甘肃省不失时机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大力发展院内制剂,引导群众用中医药爱中医药.2015年甘肃综合医院平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全国最低,群众对中医药认同度明显提高,缓解了甘肃卫生费用快速增长的势头.甘肃省中医药特色新医改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医药卫生领域,它在卫生领域的突破已逐渐扩散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医药制造业转型升级、医药园区集群发展、中医药教育、药材产区生态保护、养生保健、中医药旅游等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甘肃模式”的梳理和总结,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发展提供思考.
  •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的思想基础和内在精神,是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本质体现.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对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医药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个大目标,必须充分理解中医药的内涵和价值,不断挖掘和利用好中医药这一独特资源,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努力实现“健康中国”,从而为实现更大的“中国梦”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
  •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民族,中医理论的发展起点就建立在农耕文化对气候地域的认识之上,中医的阴阳观、五行观就是建立在对天文立法的认识之上,有人说《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灵魂,只将其学好就可以上临床,其实《黄帝内经》的伟大之处,就是结合了当时最先进的医学、哲学、天文、地理、人文知识.如果认真学习《中医发展史》和《中医各家学说》,你会发现中医理论随着是历史的发展不断补充,不断发展提高的.《黄帝内经》里有“灵兰秘典论”“金匮真言论”,是不是要把中医也像古人一样束之高阁呢?把中医搞成一种文化?现在很多人抱怨中医疗效不好,现在很多中医都在搞西医,对中医的理论认识不够,看病不能客观把握患者的症状体征?无法运用中医思维中医理论看病?看不好病就怨中医没效果,从心里失去了对中医的信心.中医理论越来越难以讲清,为什么讲不清?因为没有共识.为什么古代中医的理论临床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古代人是有共识的,而现在经过长期的西化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缺失,很少有人再能去静下心来去读中医,用中医思维去了解学习中医,没有继承如何发展呢?中医理论的发展正是在一个漫长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古人不断提高对其的认识,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综合性对人心理、生理、结构共同治疗的一门传统医学.如何认识中医,对继承发展中医有着深刻的意义.
  • 摘要:医疗卫生的发展方向是最终形成首诊、常见多发病进社区医院,疑难杂症的治疗转诊至综合医院的格局模式,这是正确的发展趋势.但是,当今人们把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医院(医疗)等同在一起了,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向小型医院方向发展,投入越来越大,但效果并不太理想,笔者认为这是属于方向性错误,对二者在功能定位上的本质不同没有认识.于是试从对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定位进行再思索,根据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是仿西方全科医生在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及对全科医生的岗位培训要求上,根据我国国情和现实,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定位进行再思索,从经济、效能和可持续发展等综合角度考虑,笔者认为国粹中医更符合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能较好地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根本职能.应该把中医人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力军,使之成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让古老的中医在新时期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 摘要:中医药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医肿瘤学起步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通过开展扶正培本法配合肿瘤放化疗减毒增效、扶正解毒法治疗晚期肿瘤以及扶正活血解毒法控制肿瘤术后复发转移临床与实验研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中医肿瘤学体系.新世纪以来,循证医学思想被引入中医肿瘤研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医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以及将队列研究、转化研究、基于真实世界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中医肿瘤,探索在规范化治疗原则指导下,实现更高水平的中医个体化治疗,来推动中医肿瘤走向现代化与国际化.
  • 摘要:自西学传播数百年来,中医及其他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究其原因在于现代人已经习惯地接受了由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支撑的西方现代自然科学思维,使得我们这些从小就接受西学教育的人在不自觉中接受了这样的唯物世界观.况且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缺乏对国学及传统文化的培养,国人每天面对的都是西方文化思想和事物,并形成了一套倾向现代西方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是阻碍中医思想及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每一门科学的背后都有一套哲学理论.相比之下,作为中国古代科技之一的中医学,其本身就有一套与西方现代科学完全不同的哲学理论.刘长林先生在《中国象科学观》中指出: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哲学观是一个“时间观”,注重事物在时间变化中的相互作用,而西方的哲学观是一个“空间观”,注重研究事物本身的结构及性质.因此,中国古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中医学发源于原始巫术,历经数千年仍保留着原始先民的思维方式,进入现代社会后,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为人们所接受.中医学是一门远古医学,要想真正将其科学理论价值发掘出来就必须接近远古先民的思维方式,抛弃固有思维才是最为紧迫的任务.文章从天人感应的真相、藏象与五运六气的本质、类比取象的中医观,三个角度来具体阐述中医的基础理论.
  • 摘要:当前的中医传承主要靠官办的院校教育,院校教育在中医教育体制中居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并且中医院校教育采取统一的办学模式,再加上执业医师法将其他中医传承人才挡在市场之外,从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僵化的中医思想传承体系,阻碍了中医的发展,中医院校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市场的多层次需要.因此,需要改革中医教育制度,采取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中医人才的培养方式应当是多元的,中医思想的传承体系应当是开放的.
  • 摘要:“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科学中医学是按照中国古代理论原则建立起来的完整知识体系,应该属科学的范畴.中医学养生保健和诊治疾病,是以对人体生命运动基本形式-“清阳浊阴-升降出入圆运动”为理论基础,是一门讲究“生生之道”的人体生命科学.中医学特别重视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与自然相参相通相应,是典形的中国生物医学模式;中医学也很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在养生保健和诊治疾病过程中,处处体现出丰富的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因此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是自发的“生物-人文医学模式”.中医学是在中华古代文明的土壤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思维和临床诊疗方式渗透着独特的中国智慧-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及其方法论:“气”一元论的物质观,“阴阳”论的生命观、“五行”论的人体观、“证候”论的疾病观、“辨证论治”的诊疗学思想以及在这些宇宙观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方法论.中医学是中国智慧在中国人体生命科学上的伟大结晶.所以,“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世界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 摘要:探讨中医药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的关系.建议实施融合中医药治未病思想的现代健康管理新模式.深入阐述了中医药治未病和西医标准化干预的理论基础.论证了中医药治未病理论在现代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和西医学界大力倡导的“预防医学”思想不谋而合.将“中医药体质调理+西医标准化干预”有机结合,倡导“国粹中医、健康中国”之新时尚、新生活.
  • 摘要:古老的中医药文化从几千年前的诞生起,它就深深的扎根于民间,立足于自然,走进了官方,经过几千年的演绎锤炼,建立起了完整的整体理论体系,“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注重保护人体的“正气”把生命看做自然的动态的一个整体,自身就有抗损伤修复能力,医学能做的就是扶正、调养、疏导,帮助产生自身的“药库”,让其回归有序的健康结构和功能,但无论中医药学文化多么辉煌和成就,那只是过去,21世纪的今天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语言是人们思维沟通的最便捷的工具,虽然中医药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体系,但是由于时代的历史原因,后来对其发展尤其语言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更没有现代语言和现代医学词汇解读和阐述,使其学习困难,缺少了医学标准,传承周期太长,好的体系和经验极易隔断和丢失,古老的语言和术语常常一词多用,既是症侯也是系统又是功能,而且与日常自然用语混用,给人有云里雾里的感觉、理论在论证时即方又圆,有“讲不清,道不明”之嫌,无法与现代文明和现代医学接轨和接纳,更无法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这成了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瓶颈.
  • 摘要:传承与创新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永恒主题.“细辛不过钱”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特殊限量.然而,由于传承的缺失和曲解,以致原本在“单用”和“用末”时“不可过一钱”随意扩大到临床凡使用细辛者均不能超过3g,且历代相袭,以讹传讹,对细辛的临床应用产生了严重误导.文献研究发现,“细辛不过钱”有着丰富的内涵.一是正品细辛,二是用根,三是单用,四是用散剂,五是内服.五位一体,不可分割.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以法典的形式对细辛的剂量进行了明确规定,始终恪守1~3g的剂量范围,与临床实际应用严重脱节.临床研究证实,大剂量或超《中国药典》法定剂量使用细辛是中医现代临床的一种趋势,3~10g是细辛现代临床的常用剂量.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组的调查问卷发现,78.4%的专家认为,《中国药典》规定的中药剂量普遍偏小,有必要加以修订.这是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需要.传承不够和缺失必然影响创新,创新不足和滞后必然影响发展,不创新将永远落后.《中国药典》作为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创新的典范,应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同时,充分论证和吸纳现代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及时修订并科学界定细辛的有效剂量范围,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 摘要:中华医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2000年前战国时代的医学著作《内经》中就阐述了疼痛、骨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与存在形式,作为后来人要不断去挖潜这些国粹精华,在这方面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针刀创始人朱汉章教授发明的针刀医学做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努力,将《内经》中的痹症发病机理与存在形式用现代的语言加以表现,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新的理论与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真正做到了中医学的现代化,让传统医学有更多人可以简单的理解与接受它.
  • 摘要:冠心病属于中医的心络病,搜络活血法与润络活血法是治疗络病的两种常用方法,两法交替使用、补泻兼施、刚柔相济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一个重要方法.
  • 摘要:本手法主要针对坐骨神经痛的手法治疗,做一介绍,为坐骨神经痛提供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探讨该手法的治疗效果,笔者运用该手法并收集病患治疗后随访,总结出该手法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尚佳.
  • 摘要:疾病的发生与机体某个或某些器官机能损伤有关,而机体防御修复机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单纯消除致病因素是无法解决机体损伤机能。1+X医学也就是基础加特异论治方法能很好的解决此问题;让损伤的机体得到快速的修复;减轻疾病发展,减少复发,提高机体抗病防御能力,诚如《黄帝内经》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1+X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正走在人类健康医学的大道上,值得大力推广和普及。
  •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法治疗痰浊阻肺型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方法:6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自拟中药方剂和阿斯美胶囊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匀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健脾祛湿法治疗痰浊阻肺型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正常围绝经期妇女和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及其与雌二醇、血脂、骨密度异常的相关性,从而根据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好发体质,应用中医药的优势,改善体质的偏颇,降低其发病率. 方法:遵循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设计统一的调研表,对578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将各体质特征随机排列并逐一记录. 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中医体质偏僻体质类型分布主要是气虚质,其次是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及瘀血质,气虚体质与胆固醇相关;阴虚体质与雌二醇相关;阳虚体质与骨密度T值相关,有统计学意义,调整体质偏颇,可望提高生命质量,改进健康状况. 结论:"九体医学"形成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治疗的三级预防,为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提前预防及养生保健提供量化评估依据具有可行性.
  • 摘要:目的:观察益肺健脾合剂对肺脾气虚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AECOPD伴呼吸衰竭,且符合中医辨证分型为肺脾气虚型患者4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中药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肺健脾合剂,管喂,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ALB、Pro-ALB、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气分析等相关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星期后动脉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益肺健脾合剂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观察三仁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临床收集诊断为疗银屑病关节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A组为治疗组,采用三仁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B组为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后对两组治疗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对比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临床观察,在治疗2周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治疗4周时两组疗效相当.结论:三仁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可以改善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较单独使用甲氨蝶呤的疗效更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作为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法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观察温阳化气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疗效. 方法:选取延安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前后填写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测定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VR)、前列腺体积等. 结果:治疗后IPSS、PVR和前列腺体积均低于治疗前(P<0.05),Qmax高于治疗前(P<0.05),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临床效果.治疗后观察组IPSS、PVR和前列腺体积均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Qmax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温阳化滞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优于常规的西药治疗.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雾化吸入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雾化吸入与中药内服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姑息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肿瘤控制近期疗效(CR+PR+SD)、肺癌相关症状改善、体力指数评分、1年生存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2年生存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雾化吸入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近期疗效、症状改善、体力改善、1年生存率方面优于单纯姑息治疗,可用于无法继续或拒绝放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摘要:目的:观察湘潭市中医医院脊柱外科使用血栓通注射液静滴合侧隐窝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tebal disc hemiationn,LDH)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合侧隐窝给药疗法,对照组30例只采用侧隐窝给药.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明显提高侧隐窝给药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对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血清ALP、Ca2+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益肾活血方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14d采取外周血,对碱性磷酸酶、钙浓度进行测定.结果:益肾活血方组血清ALP浓度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Ca2+浓度治疗前后无明显提高,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可显著提高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血清ALP浓度,促进骨折愈合.
  • 摘要:药对是采取两种药物配伍来增强效果或减轻毒性的一种颇具特色的配伍方式,在临床中常采用威灵仙配葛根、青风藤配海风藤、白芍配甘草、黄芪配金银花、冰片配青黛、肿节风配透骨草、土茯苓配山慈菇、伸筋草配透骨草、砂仁配白蔻等对药治疗风湿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涂擦防治下肢缺血性疾病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科室2012年5月~2015年5月68例下肢缺血性疾病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中药涂擦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中药涂擦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效果满意.
  • 摘要:目的:分析200例脑性瘫痪儿童体质和证型,揭示发病体质基础,探讨体质与中医证型关系.方法:体质辨识100例健康儿童,证实小儿存在有肝亢质;体质辨识200例脑性瘫痪患儿,分析体质特点.结果: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体质类型分布存在差异,P<0.05;各体质之间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课题提示在儿童体质分型中有必要设置肝亢质;脑性瘫痪儿童无平和质,以脾肾质及肝亢质为主;肝亢质患儿易出现肝肾亏虚型及肝强脾弱型,提示该体质类型的患儿以虚为本,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 摘要: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的总结,探讨经脉与失眠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2003-2013年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运用频数、百分数对其中所选取的穴位、经脉等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结果:针灸治疗失眠中使用主穴频率较多的经脉依次为督脉、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厥阴心包经;针灸治疗失眠中使用配穴频率较多的经脉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少阳胆经;针灸治疗失眠中使用穴位频率较多的经脉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阴脾经. 结论:针灸治疗失眠需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取穴,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阳明胃经与失眠关系密切.
  •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体质特点,探讨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关系,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调查部分社区高血压患者619例,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体质辨识表辨识中医体质,分析不同性别、体重指数及血压控制达标与否等因素与体质类型关系. 结果:①高血压患者异常体质461例(74.72%)显著高于平和体质156例(25.28%),异常体质中以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为主.②高血压患者男性痰湿质高于女性,女性阳虚质高于男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者与未达标者在不同中医体质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以痰湿质为主,男性与女性阳虚质与痰湿质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
  • 摘要:《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思想是中医治病、养生的重要指导理论之一,也是中医学术思想的精华和特色之一,提倡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应早识、早防、早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并经历代医家的阐述及实践,形成了“未病养生,重在预防”“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等理论特色.现代预防医学运用三级预防策略,根据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疾病预防,与“治未病”思想中所体现的疾病防治理念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从“治未病”思想的理论特色和现代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策略入手,对中医“治未病”思想中体现的现代预防医学观进行了深入探析.
  • 摘要:本文探讨以内窥镜下检查资料进行中医延伸辨证施治新体系构建.构建原则就是构建传统四诊辨证加内窥镜下延伸辨证施治的五诊辨证施治体系.该体系的主要构架模式可以分别进行两种模式探讨:第一种模式是将内镜下黏膜望诊所见内容进行单独补充辨证,根据辨证涉及的八纲、脏腑、卫气营血问题进行遣方治疗,笔者称为单纯性内镜下延伸辨证施治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将传统四诊辨证构架与内镜下延伸望诊(器诊)所见共同合参为五诊辨证体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内镜下器诊)进行辨证治疗或者进行“新四诊”辨证体系(望诊包括传统望诊及内镜下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辨证施治,笔者称为复合性内镜下延伸辨证施治模式.主要关键技术问题是:①准确进行传统四诊合参与新的五诊合参辨证比较;②如何创造性地建立器诊标准和辨证分型;③根据中医内镜下延伸辨证施治的结果进行反馈改进.新体系的创新有:①实践创新:内镜下延伸辨证施治将填补中医对内窥镜下检查结果没有实施辨证施治的空白,实现中医器诊辨证、五诊合参的发展目标;②理论创新:能完善中医辨证施治新的理论体系,创建中医五诊合参新的标准体系;③应用与推广创新:内镜下延伸辨证施治将推动其他疾病非内窥镜器诊的中医辨证研究,带动中医学科与现代技术接轨和中医学的整体现代化发展.
  • 摘要:慢性病呈井喷式发病态势,医学重心由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转变,目前医学体系防治分离的弊端日益凸显.中医学以人为本,重视人体自愈机能,而非过度依赖外来的抗衡干预,是防治一体的健康医学模式.慢性病的产生发展多因为体质偏颇和经络失常,正虚邪实,阴阳失衡,扶正与祛邪是中医防治一体的基本法则,目标是保持阴阳平衡即体质平和、经络畅通.中医有个人养生保健以及药物和非药物一整套防治方法.发挥中医防治一体、贯穿生命始终、涵盖广大人群的优势,积极宣传中医健康理念,构建中西医融合健康医学模式及服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 摘要:雾霾是一种恶劣的气象灾害,它不仅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亦会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危害,近年来频发的雾霾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雾霾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中医对雾霾的认识还并未被专家学者们广泛讨论.本文旨在从中医理论的角度,通过详细阐释雾霾的气象学认识来揭示雾霾致病的发病基础及明确病因.笔者认为,雾霾为有形之邪,侵袭人体而致病,病因明确.雾霾之邪集毒、燥、湿三气于一体,其引起的疾病又与人群广泛正气不足、气血虚弱密切相关.分析并明确病性病因,能够为雾霾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 摘要:中医肿瘤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中医理论研究各类肿瘤性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康复保健等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涵盖了中医肿瘤病因学、发病学、病机学、辨证学、治疗学、预防学等多学科领域,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其学术特点更加明确.科学地把握中医肿瘤的内涵与外延,对推动中医药整体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可以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正处于重要机遇期。如何把握机遇,科学认识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文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实事求是,科学认识中医药学的自身特点和与现代西方医学的关系;传承创新,科学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中西汇聚,探索构建现代医学体系。
  • 摘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从中医药“五种资源”出发,以改革的视角,做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努力实现重点突破,推动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长期来看,要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实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机制,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和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继承创新体系、中医药资源保护体系以及文化传承和传播体系,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促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 摘要: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作为中国独有的医学科学,既古老、又现代。历代医家通过不断的深人观察和反复的、数以亿计的临床实践(不是动物实验),采用与其他医学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总结了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使中医药学具有丰富的原创科技内涵。
  • 摘要: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推动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加快构建完善的中医药法律法规体系;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加快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 摘要:健康中国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拥有健康的身体、享有健康的服务、享受健康的生活。着眼于这一目标,中医药在服务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必须转变理念、创新模式、明晰路径,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坚定不移参与深化医改,提高健康公平性;全面落实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拓宽健康服务领域;推进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动支撑体系建设,夯实中医药健康服务基础。
  • 摘要: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工作,尤其是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2013年8月20日,习主席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9月13日,习主席在出席于比什凯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传统医学是各方合作的新领域,中方愿意同各成员国合作建设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传统医学资源为成员国人民健康服务”.10月21日习主席在会见马其顿总统伊万诺夫时提出:“(两国要)扩大教育、文化、艺术、中医药等领域交流”.此外,于9月11日和12月5日,习主席先后两次分别在比什凯克和北京人民大会堂见证了中吉(吉尔吉斯斯坦)、中乌(乌克兰)中医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今年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我国农历新年之际迎来的第一位外国政府首脑、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共同见证了中匈中医药合作意向书的签订.短期内如此密集地出席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活动并数次做出重要指示,体现了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总书记会见陈冯富珍时的讲话,是在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充分了解中医药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中医药在全球卫生事业发展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应担当的历史使命.为此,在国家层面上制定并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势在必行.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李克强总理以“共同开创亚洲发展的新未来”为题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的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以“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为抓手,制定并实施国家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性选择.
  •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奇葩,其系统的、完整的医学理论和方法,不仅为前沿科学所印证,同时弥补了现代医学、前沿科学缺乏开放系统特殊性的理论与方法不足.因此,在生命健康领域,中医学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医学方法领先现代医学、前沿科学二千多年.当然,中医药学理论至今不能用现代学术语言进行阐释、解读、交流和沟通;其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由于没有与时俱进的建立医学标准,导致几千年文明的中医药文化至今没有转变为全球医学公共知识理论产品体系中,不仅影响中医药发展,也导致全球在近代错失利用中医药医学理论和方法保障人类生命健康的机会.随着慢性病对全球人类社会构成的负面影响,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医学是否应该遵守生命作为开放系统的特殊规律价值,而中医学理论恰恰能够提供这种支持.因此,医学思维由还原融入系统、线性融入非线性、医学走向融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 摘要:一个民族的精神、物质文明产生、价值取向、思维逻辑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思维.中医药学运用中国哲学象、数、理思维,通过天地自然现象认识、把握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核心理念是“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应通过全人类共同价值-健康生存,从哲学文化层面,向全球推介中医药学,维护人类健康.顶层设计须坚定不移地用中医思维发展中医,制定中医药主导的、凸显中医药特色的、全球遵循的相关标准;通过国事活动、外交场合、孔子学院,将中医的健康观念传播到国外;彰显中国哲学与文化、中医药在健康保障与社会生活中的魅力;利用互联网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特点,用中国哲学与文化、中医药理论技术作纽带,以全球健康保障需求为导向,构建“互联网+中医药全产业链”;以治未病思想构建未来,使中医药保健康复技术手段全面纳入社保范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平台,人力下沉,结合个人医生保障健康体系纳入中医全科医生,以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常见慢病为抓手,树立大健康理念,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融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使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和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建设的有利时机下,三亚市中医院就拓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事业展开如下探索:一是把中医理论与健康管理的顶层规划相匹配,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事业二维坐标系,将健康事业与健康指数在生命周期中高度契合,从而在生命的不同阶段进行健康事业管理;二是“候鸟式”生活与工作是一种可行的健康管理方式,利用三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积极倡导候鸟式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三是基于SWOT分析,制定三亚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战略.通过上述探索,初步建立了我院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事业发展愿景,相信借助三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国际合作优势,大力拓展三亚中医健康旅游,使中医药健康事业与旅游产业高度融合,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纵深发展,前景广阔.
  • 摘要:我国现行精神医学主要关注疾病对社会及家庭的危害,而对患者的防治和康复却是个难题.中医治疗精神病源远流长,中医称精神病为疯、癫、狂、痴、呆、神志病、郁证、心疯、失心疯、怔忡、惊悸等.分阳狂、阴狂,癫属阴.其理论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常常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明·陈士铎日:“郁病全在医者构思灵巧,病家移情易性”,一语道破治疗抑郁症天机.中医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魂宝,丰富的特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底蕴具有简、便、廉、捷、效、无毒副作用之奇效,如华佗发明的“鬼门十三针”一直流传至今.中医的四诊八纲、“七情相胜”如“范进中举”“恐胜喜”“喜胜悲”等脍炙人口故事,常常令人瞠目结舌、拍手称奇.浩若大海的中医、针灸、物理疗法、时间疗法、娱乐疗法、单验方、经方等适合我国民众防治疾病的奇方妙法,多散失在历代医家论著及民间,亟待发掘、整理、提高.因此在当代社会,创建新的精神医学体系,使传统医学得到科学发展,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是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
  • 摘要:中国中医药与中国三农,都属于开放的复杂性巨系统.其发展所遇问题都是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课题,用还原论方法或简单性科学方法,是无法认识透彻和圆满解决的.钱学森先生开创的复杂性科学--综合集成、大成智慧、中国学派,为人们找到一条科学之路.本文试以此思想方法,就三农与中医药发展关系与对策,从医治“系统病”角度谈些浅见.只有医治了中医药的“系统病”,才能挽救中医、发展中医.
  •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不断发展成熟,亚欧大陆桥再次迎来经济、文化的互通互融;在“互联网+”热潮持续升温背景下,传统行业在新思维的理念下驶入企业发展的快车道.作为中华文化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中医药,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借力于“一带一路”和“互联网+”,成为了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保证.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瓶颈,本文重点从背景、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解决中医药“文化输出”的策略和方案.
  • 摘要:解析现代医学不足及缺陷;中、西医在哲学命题、实验手段及临床应用上差异,现代医学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和生命本质,探讨中医、西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 摘要:中医养生是中医药文化的瑰宝,方式灵活,作用突出,对预防疾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特别是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通过中医养生防控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老年病、慢性病不仅对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养生也存在方法、养生保健效果、管理服务规范无标准等问题,严重阻碍中医养生广泛推广,更影响通过中医养生服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目的.
  • 摘要:目的:通过对消渴病的中护理方案运用护理效果评价分析,挖掘中医护理方案优势,增进病人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展. 方法:通过对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消渴病进行中医护理方案,采取中医护理辩证施护,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结果: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70%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糖尿病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结论:通过实施《消渴病的中护理方案》的过程,规范使用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及丰富的专业知识,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通过神经损伤评分(NSS)评分和体重测量,探讨回神颗粒减轻TBI的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液压性脑损伤装置建立中度TBI模型,创伤压力为(170±10)kPa,作用时间为(20±2)ms,随机将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3d组、模型7d组、治疗3d组、治疗7d组.治疗3d组和治疗7d组于创伤后即刻用2mL药液(含回神颗粒0.27g)灌胃1次,此后再分别于每日早晚各灌胃1次,每次2mL药液.分别于创伤后1d、3d、7d对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7d组和治疗7d组进行NSS量表评分;分别于创伤后1d、3d对模型3d组和治疗3d组进行NSS评分.分别于造模前和取材前称取每只动物的体重.观察NSS评分和体重的变化. 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3d组、模型7d组、治疗3d组、治疗7d组各时间点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但与模型3d组和模型7d组的NSS评分相比较,治疗3d组和治疗7d组的NSS评分明显提高(P<0.01).与正常组体重比较,模型组动物体重下降(P<0.01);治疗组动物体重无明显下降(P>0.05).比较每组动物造模前和取材前体重,发现模型组体重下降(P<0.01);治疗组体重有所增加(P<0.01). 结论:回神颗粒能明显改善TBI大鼠N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促进大鼠的生长发育,减轻脑损伤.
  • 摘要:目的:探讨补虚化瘀方药参归仁合剂对产后抑郁(PPD)大鼠模型雌激素(E2)水平,额叶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表达的影响. 方法: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参归仁高剂量组(14g·kg-1)、参归仁低剂量组(3.5g·kg-1)、左洛复(盐酸舍曲林)对照组(4.5mg·kg-1).采用灌胃给药,连续30d.分别取血、额叶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E2水平,免疫印迹(Westem blot, WB)检测额叶p-CREB、p-ERK1/2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E2,p-CREB,p-ERK1/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参归仁高、低剂量组,左洛复组额叶p-CREB表达量明显升高,参归仁低剂量组、左洛复组额叶p-ERK1/2表达量升高. 结论:参归仁合剂能够明显提高PPD大鼠E2水平,促进额叶p-CREB,p-ERK1/2表达上调.
  • 摘要:兴业之计,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当前,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和重要。当务之急是继承名老中医药工作者的学术思想和高尚品德,可采取师承、办短期班、专科专病班、培训班提高班等教育形式,将学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医药科学内涵、学术本质和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正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和发展中医药,推动中医药理论创新和中医药现代化。实施师承模式和“名医”品牌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打造名副其实的新一代名中医。
  • 摘要:精准医学的理念与中医“同病异治”的理念是相通的,即病是相同的,但是因为病人的不同,带来了治疗的不同。而“九体医学健康计划”,是基于个体化诊疗的思想,并具有现代科学体系的品质,包括明确的概念与内涵、完整的理论体系、明确的研究范畴、反复的证实研究、标准化的建立及国际的共享等要素。九体医学健康计划,运用模块化的思想将人群分成九大类,既体现个性化,又体现系统化。注重人群“个体差异性”和“整体趋同性”两个属性。九体医学健康计划已构建了九体医学的学科体系,从概念体系到基本原理、研究范畴构建理论框架,从流行病调查到宏观、微观水平进行了系列的实证研究,并且形成了判定标准,实现了在健康管理、慢病防控等方面的推广应用。“九体医学健康计划”是策应当今医学朝向,策应慢病防控以及老年健康的、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计划。
  • 摘要:生态医学是科学医学的前途,正在现实中发展。中医学是全生态医学理论及其实践,它是古典的,同时又是现实的。中医学将天地大宇宙和人体小宇宙统一起来,总结出“气-阴阳-五行”规律,这一理论很好地指导了中医临床实践。它是优质的。由此中医学成为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因此,此种生态医学理论到目前为止,是独一无二的。中医全生态医学理论涵容性很大,将来有可能将西方的生态医学内容包容进来。现在是西医师、西医研究者们正视自己的问题、重视中医理论的伟大的时候了。中医全生态医学理论是科学的,它大大早于西医生态学概念的提出,是超前的生态科学理论。
  • 摘要:总书记对中华文明和中医药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文化与当代国内形势、国际环境相结合的新境界。学习总书记关于文明文化和中医药学的系列论述,至少在以下四个问题上进一步明确了认识:人类的文明文化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的,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中医药学是祖先数千年来,不断创造、传承、发展起来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书记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大格局中,从治国理政的大方略中阐述和运用中医药理论,为今天充分认识中医药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文化的优良传统,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树立了榜样,作出了示范;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实现人类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中医药科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 摘要:目的:探讨主诉为"上火"时出现"已病"舌象的诊断意义.方法:以303例主诉"上火"的案例为基础,分析"已病"舌象与问诊资料的关联性.结果:53.14%上火者具有2个以上的上火诱因,复合诱因以不内外因(饮食因素、劳累)与内因(压力大、情绪不好)组合为多见,当多个上火诱因同时存在时,舌象表现为"已病"的几率明显增加;29.95%"上火"者为"经常"上火,在经常"上火"者中,舌象表现为"已病"的几率明显增加.结论:当舌象表现为"已病"时,多已不是"欲病"的上火,而属"已病"的中医热证.在中医体检中,有效地区分"欲病"与"已病"十分重要,而"已病"舌象是区分两者的重要依据.
  •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方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大鼠股骨头骨修复的作用. 方法:采用单纯性糖皮质激素股骨头坏死模型大鼠,分别给予5.3、10.6和21.2 g·kg-1的补肾方和1.68 g·kg-1健骨生丸治疗,6周后取血和股骨头,HE染色观察股骨头组织病理学改变,Micro-CT扫描观察股骨头骨形态变化并进行骨计量学分析,股骨头血管造影Micro-CT扫描观察股骨头微循环(血管)变化并进行血管参数分析,旋转法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酶速率法检测血清中血脂含量,ELISA检测血清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BGP)和降钙素(CT)含量. 结果:10.6和21.2 g·kg-1剂量的补肾方明显降低SONFH大鼠股骨头骨小梁狭窄或断裂、骨髓腔坏死、脂肪细胞增多变大等组织病理学和股骨头塌陷、骨质减少、骨小梁稀疏等影像学改变程度,升高BV/TV、Tb.Th、Tb.Pf、Tb.N、BMD并降低Tb.Sp,增加股骨头内血管数量和面积,降低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值及血浆黏度和血清TG、TC、LDL和ApoA1含量的同时,升高血清HDL、ApoA1、BGP和CT含量,其中10.6 g·kg-1剂量组的作用与健骨生丸相当. 结论:补肾方能明显降低SONFH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改变程度,改善微循环(血管)、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异常变化,增加血清中BGP及CT含量;这一促进骨修复的作用可能是其防治激素引起的股骨头骨坏死的机制之一.
  • 摘要:中国中医药如何走向世界并支持海外中医行业的有序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促进海外发展笔者看法如下:在英国及欧洲各国,中医是从顶层向下发展的;透过当地的中医协会,学会、美容协会,学会,是最佳的切入点;支持当地的中医团体争取更高的中医群体的权利,是我国应该做的事情;国内外密切配合,重视并深入研究中药毒副作用,目前海外医学界和公众舆论极其关注中草药毒副作用。
  • 摘要:笔者从两个方面阐述这个命题。一方面是中医药和当代生命科学前沿的关系,一方面是中医药学在当代的地位和作用。旨在探索如何运用中医药学应对当代面临的全球健康挑战,推动当代医学模式和转变。
  • 摘要: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土壤之中,本身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带有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这种特性在其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逻辑推理、概念体系、技术手段等各个层次都一以贯之地体现了出来.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也无时不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尤其是易学、儒学、道学的影响,而中医学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呈现一种互动的态势.前瞻中医学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必然带来中医的发展.
  • 摘要:中西医药学的相互学习借鉴,极可能是诞生“新医学”的其中一个重要途径。重温毛泽东对弘扬中医药优良传统和中西医学的各自发展及相互结合并要创造“新医学”等一系列论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振兴中医药事业应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改善:各级政府和领导应切实高度重视,建议中央政府可抽调各方精兵强将首先制定好振兴中医药战略规划;尽快制定出台《中医药法》;由国务院国资委组建一到两个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并鼓励民营中医药企业,国家给予先期或资金或贷款和税收上的支持,从产业化入手做起;充分发掘我国中医药典藉和民间中医药力量这两个宝库的资源;培养扶持一支强大的中医药师队伍;搞好符合我国国情和中医药实际的教育和科研体制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