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建筑科学>2012人居环境科学国际研讨会
2012人居环境科学国际研讨会

2012人居环境科学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2-04-29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

会议文集:2012人居环境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浦东的发展给上海带来了非常大的促进,正因为浦东的发展才有黄浦江的发展,才带动了上海世博会的发展。世博会的选址本来在郊区,现在改在黄浦江两岸工业地带,本身就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变化,对城市的促进是非常大的,原来污染的空间变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世博会在准备过程中也极大地推动了上海的城市建设,上海的绿化也有了很大改观。为了城市的发展,上海注重公共交通,注重文化设施,重视它的生态环境,重视它公共活动的需要。在主办世博会和后世博期间,建设适合上海的城市模式也已经成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核心理念。世博会也是全世界进行人居环境建设思想的大交流,这个促进作用非常大,后世博以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
  • 摘要: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大科学,它融汇了不同的学科,包括建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这是一种融合;从范围来讲,它又包括了从整个地球到区域,到小区、建筑的各个层次;作为学科本身,它既是建筑,又是城市规划,又是风景园林。所有这几种综合,扩展了建筑学的范围和发展,对今后建筑教育和建筑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人居环境科学是一种前瞻性的学科,它关注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考虑了子孙后代的发展。从创作的角度来讲,大量建筑是复式的功能、复式的使用,追求吸引眼球,这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当功能和形式矛盾的时候,很多建筑师会放弃功能。建筑界比较缺乏的就是对文化的自信,缺少中国文化和地域特性,现在都说城市千篇一律,主要就是讲没有自己的文化。建筑创作缺乏人居环境,就是环境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和环境的漠化,这是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出现的问题。在创作的大环境里,需要找一条自己特色的道路,随着国家国力的提高,随着建筑理念的不断深化,被动的局面一定会得到改善,而人居环境科学作为一个扩建整个建筑学的大学科,非常全面、系统和科学地阐述了这个问题,对今后的整个创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 摘要:面对我国城市化超过50%,需要更多地关注城市化发展的质量。我国城市化在数量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质量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乡关系不协调;二是进入城市的广大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急需关注和改善;三是城市发展中出现了“城市病”。应坚持调控房地产,使其健康发展的同时,土地财政必须化解。为此,需要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关系,改革财税体制,为城市开辟新的财源,更需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而城市政府,则需要从现在的经营管理型向服务法制型加快转变。
  • 摘要: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中的文化维度,就是强调在旧城改造中瞻前顾后,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性,让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关联互动,以保护为前提,再生为目的,将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有机更新”也要关注“与古为新”,这是文化维度的又一个关键点,即不断地寻求建筑与城市演化中文化遗产保存与文化“基因”传承的新方式,“菊儿胡同”在这方面早已开了先河,是地域文化“基因”传承的典型实验。上海以外滩、豫园、“新天地”、田子坊、方塔园、青浦等为代表的保护与再生案例,就是对不同类型历史城市有机更新的在地实验。这些实验说明,全球化与地方化,现代性与历史性的矛盾及其化解途径,将会伴随历史城市演化进程的始终,这两对矛盾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是无法回避的。
  • 摘要:文章简述了听觉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改善人居声环境。建筑环境声学涵盖厅堂声学、噪声控制学以及声景学等分支学科。在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应把音质设计作为重中之重。在音质设计时,建筑声学专家必须配合建筑师与室内设计师做好以上各项内容的设计,以保证厅堂具有优良的音质。噪声控制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较为安静的人居环境。通过做好建筑物的隔声设计,来取得较安静的室内声环境。对屋顶、墙体、楼板、门窗等围护结构,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构造,保证其具有较高的隔绝空气声和固体撞击声的能力。最后提出了建筑环境声学若干新技术。室内声学计算机仿真技术,缩尺模型实验技术,可听化技术。
  • 摘要:论文讨论了学科团队对山地人居环境科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些方面的工作。这项工作是对我国人居环境科学在山地城乡建设中进行探素和发展。“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给我国城乡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指出了新的目标和新的高度。山地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是其重要的内容,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 摘要:云浮作为广东省西部地区的生态山区农业大市,基于自身发展问题、发展条件以及外部发展环境的思考,选择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基础的发展道路,进行了人居环境科学实验。云浮实验建立了以人居环境愿景、县域主体功能扩展、完整社区建设指引、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纲要为主的行动框架,并通过“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的行动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说明人居环境科学对于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发展方式转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曾经参与的研究主要介绍两个方面,超大区域研究以及土地使用与交通整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区域,而非城市或乡镇,是21世纪新经济竞争的空间地理单元。各国对大区域的词汇表达、内涵定义和空间划界略有不同,但关注点类似。对超大区域的定义和空间规划研究各国(或地区)有其各自的思路和方法。围绕“空间”这个对象关键词,概括起来有4个基本概念框架及相应的研究技术路径。土地使用与交通在规划实践和管理层面缺乏有机整合可以说是中美城市存在的共同问题,只是问题的特性和成因有所不同。在中国有法定的城乡总体规划、土地使用规划,交通规划是总体规划的附属专项规划内容。从土地利用、城市形态规划设计角度寻求解决或减缓交通问题的措施日益受到重视。
  • 摘要:本文简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战略与战术。完善治理体制,加强宏观管控,重视民生与建设完整社区。人居环境建设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走向转型。人居环境科学虽已建立了一定的理论体系,但并未定型,面对时代的任务,寄希望于各种新思想的提出和多学科的综合集成,成为新的体系,带来新的革新。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研究方法,从空间上而言,不仅体现在物质空间的整体创造,而且还包括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融贯综合;从时间上而言,将人居环境看作是有机变化的整体,从整体本身的生成机制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 摘要:世界人居学会的宗旨和目标,是推广人居环境知识和理念,促进人类聚居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公众人类聚居学方面的意识,并鼓励采用跨学科方法探索人居环境领域的需求。人类聚居学有5个基本要素:自然、人类、社会、建筑和支撑网络。这些都公认是人居环境不可或缺的因素。正式的人类聚居学教育,包括完整的人居环境范围,从个体到整个人类聚居系统—普世城。它在对数刻度下可分为15个“人类聚居单位”。人类聚居的地区空间尺度从生物圈到拥挤的个人的范围。人类聚居学的主要优势在于,多种专业对人类聚居学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它们与人类聚居单位之间的关系。
  • 摘要:文章从古都西安保护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和谐建筑”的理念及实践出发,表达对“和谐人居环境”的追求。在人居文化方面传承的精髓就在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思想。在美学上,讲究虚实相生、时空一体、情景交融;在营造上,始终追求建筑、规划、自然环境三位一体,达到和谐城市,山水城市的境界。中国历史上的城镇无不呈现着蕴涵中国人居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和艺术风格的和谐之美。提出了要践行和谐建筑,应从建筑自身的和谐,建筑与城市的和谐,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这三方面展开。
  • 摘要:人居环境科学,实际是把传统的城市规划、建筑、园林等专业学科提高到一个可以概括并加强它们之间有机联系,更能适应建设需要的一个更高层次的学科。传统的城市规划、建筑、园林等专业主要是解决具体的城市建筑、园林的规划设计问题,较倾向于技术和使用问题。首先人是靠群居聚居而得以生存繁衍和不断发展到今天的,尽管具体专业和建造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但正是因为他们规模巨大,技术性高,更需要从总体和互相联系的角度进行全面考虑,才能保持进一步协调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就大环境来说,国家、区域、市政、街区的发展计划和具体规划是中级向下,一环扣一环的,要能上下衔接、左右兼顾,保持总体目标一致,才能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具体的建筑、园林也首先要受所在大环境的约束,需要在整体环境能够包容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独特性,才能够和而不同、锦上添花,形成和发展和谐的人居环境,否则会产生矛盾冲突,造成遗憾。例如与区域目标不一致的具体的城市规划,与社区周围环境严重冲突、只强调自己特色的具体建筑物等,都会造成与大环境的矛盾冲突,对建设和以后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 摘要:人居环境科学思想的成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正是由于人居环境这个学科推动了建设事业的发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动并进、相得益彰的。人居环境事业跟人居环境科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事物都有规律,应该坚持以人居环境科学为主导的科学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参与到我国建设的大系统,并到建设行业的系统里来研究究竟应该怎么改进、提高,应该和国家一道,把问题当作机遇,把困难看作动力。
  • 摘要:作者就人居环境科学讲了自己的两点体会。分析了中国的城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模式问题。城镇化应该转变前30年的模式,要更注重社会的转换对矛盾的解决和缩小,而且要修补环境的损失和损伤,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思考,不应该再无限追求剩余农村劳动力进城,特别是都进入大中城市,要改变已经采取和正在采取的这些模式和举措。在城市建设中要加以特别重视,保护好在既有城市里的这部分历史文化积淀,否则在城市的更新改造过程当中非常容易把这些历史积淀破坏和抛弃了,而现在正在发生的很多现象正是这种做法的反映,拆建也许是难免的,可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又是极为重要的。
  • 摘要: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因为本身除了科学技术以外,它还有很多人文科学。人居环境本身不完全是自然科学,也不完全是技术科学,而是综合了各种各样的学科,如社会学、生态学、人文学等。人居环境科学本身有它的共性,世界各国都要解决人居环境科学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还要有它的个性,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国土这样大,民族这样多,南北地域这样辽阔,这样的人居环境在共同规律的指导下还会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和特点。
  • 摘要:人居环境是切实保护自然的土地资源。“人之宜在地”,而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者认为唯陆可造屋,因此炸山填海、毁林造屋或在不宜人居的环境居住。人居环境的大气候条件和人工小气候条件是同等重要的,而前者不可人控,后者是可以人工控制的。而今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于是很多公共环境出现用地地上地下皆用作建筑用地,地面已由天然地面改为人工地面,实际上是屋顶花园,植物根系与地下毛细管水、地下空气和微生物断绝关系,很难种植树大根深的乔灌群落,绿地率为零,这样利用土地资源是极不科学的。落实“以人为本”的社会观,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必须与人民根本、长远的利益联系起来,在继往开来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绿地必须有新概念,必须是自然土壤,城市是人类聚居借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将中国传统的山水诗情画意融入城市,这样的人居环境才有中国特色。
  • 摘要:文章简述了作者对人居环境科学思想的理解以及西部乡村人居环境发展面临的挑战。阐述了传统乡土聚落和建筑解读。传统乡土聚落和建筑逐渐显露出以下致命的缺陷:住区环境和室内空间难以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功能需求;室内物理环境相对较差,空气品质较低;如采用现代采暖与空调设备,能耗和碳排放均较高。分析了新地域建筑模式研究方法。学习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和原理,就是说不要划分,而是要有一种新的模式,比如说继承了原有的既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又符合节能低碳要求的新的模式。马斯洛的心理学原理在建筑形式中也是有体现的,人们对建筑的性能化的指标是有层次需求和先后顺序的。所以说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人居环境模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产物。
  • 摘要:文章简单介绍了新加坡的人居环境。新加坡这个岛国的总面积是700平方公里,大概520万人,密度是每平方公里7000人。由于资源很有限,只能走人居环境科学性规划这条路,希望在7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营造一个宜居的环境。新加坡把住宅的规划也当作是国土规划的一部分,以公交为主导,密集规划成一个居住环境。住宅一般有高的,也有低的,是一个综合性用地,而且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也比较齐全。从社区的土地利用、土地功能配置中可以看出,在新镇里各种设施都有,从庙到清真寺到教堂、印度庙等,从医院到学校,设施相当齐全,是一个可以独立的新镇,这是新加坡人居环境规划的一个原则。
  • 摘要:从广义建筑学到人居环境科学,依靠建筑学及其延伸的相关学科,可以有效拓宽当代建筑学的领域,并延伸其专业内涵,但显然只依靠主要基于物质空间形态研究的建筑学科,还不足以应对城市这样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问题解决,因此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采用融贯研究,庖丁解牛,特别是科学共同体,这是当代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通过跨专业、跨专业学者合作的方法开展研究,既有整体把握,又有若干局部技术支点的支撑,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人居环境科学的实质性内涵,致使人居环境科学成为一门能够在价值观念、思想方法和方法论等方面科学指导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经世致用之学。人居环境科学深刻改变了我国建筑学规划类学科的学术内涵,构筑了新的学科前沿,并促进了学科的实际性拓展,人居环境科学引导和激发了一代建筑学人重新思索建筑学科内涵的热情,并促进他们用更加整体、系统、联系和前瞻性的思维来看待人居环境。
  • 摘要:简述分析了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以及城市的建设管理。按照人居环境的理论,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关键还是要建设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这是目标,经济发展只是手段,这个思路要建立起来。城市设计现在强调的是建筑和城市环境相协调,反对建筑太过于张扬和个性化。在历史街区强调历史性的创造和建筑的和谐协调。另外,在新的规划区域也强调整个城市的街廓和空间的关系。从城市管理上来看,在总规控制基础上要强调城市设计,当然城市设计不光是解决形式问题,还有功能、交通等方面的要求。按照人居环境科学提出的规划、设计、风景园林三位一体的思路,作整体的人居环境设计,也包括社区的设计。从住房的房型来看,作为公共住房,政府应该主导,为它的工业化、建筑化提高标准,提高质量。
  • 摘要:本文主要就城市人工环境更新的几个“热点”问题,谈谈对“宜居”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会及其思想指导下的广州实践。人居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同命运,城市的文化沉积是市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不破不立”,在人居环境建设上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不让房地产商参与旧城改造,加快中心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同步建设社会各项事业,促进中心镇的全面协调发展。
  • 摘要:本文简述了面对的挑战及城乡建设问题。分析了城乡规划体制机制现状是否能应对挑战与解决问题。现行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和规划编制办法不能适应要求,设计体制改革促使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走上市场的负面影响。阐述了面对挑战与问题,城乡规划工作的创新。人居环境科学在空间规划过程中强调学科群作用,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联合诸学科从社会、经济、环境、工程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研究人类聚居问题。面对新的形势,人居环境科学提升并开阔了城乡规划工作的衫理予,归纳了当今城乡规划工作应注重以人为本、战略问题、城乡统筹、生态文明等重要内容,提出了发挥学科群作用的合作工作机制。人居环境科学开创了当今城乡规划工作的大场面。
  • 摘要: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角度,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以便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集中体现了整体、统筹的思想。江苏“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的四项核心计划,其对应的主题词分别是规划引导、文化引领、生态导向、城乡统筹。为推动城乡空间品质提升,江苏从人居环境学科群的三个核心学科—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入手,“三位一体”联动推进城乡空间特色、建筑文化和风景园林艺术水平的提升。强制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全面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鼓励绿色生态城区的集成实践。尊重农民意愿,走多元化改善道路,坚持规划引导,分类改善乡村环境,突出乡村特色,重塑乡村文化文明。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